印度与世界文明 短评

热门
  • 9 德意志的仰慕者 2020-04-12 15:18:01

    作者拟定的世界观还是太宏大了,在涉及到一些其他文明的片段明显能看出作者的笔力是不足以驾驭的。当然关于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的章节对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引人深思的,印度人可以在没有军事入侵的情况下对其他地区有如此巨大的文化影响,反观中国的儒家文化甚至在有军事支持的情况下连家门口都传播不了,难怪作者说“中国文化一般吸引不了非汉族的民族”

  • 5 白胡子 2022-03-08 16:43:22

    装订有问题,千万别买。 序言8,印度年代学的不可靠性提出了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五千年或者更长久的印度历史通常被分为三个时期: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对每一时期的命名和起讫年代都有不同意见。事实上,在借助于希腊资料确定某些重要起讫年代之前,印度历史几乎完全缺乏断代。即便是现在,构成文化研究基础的某些政治事件和大量文献的年代仍不完全清楚。在古代印度人手里,历史似乎消失在史诗、英雄传奇、神话和传说中,时间失去真实性并降到次要地位。所以,对哲学思想的发生学分析对其思想价值没有多大关系。(这段最后一句是想表达什么?对哲学思想如何发生进行分析并不能把握住思想体系的价值脉络?也就是说,没有先后沿革的确证,源流就无从追溯,无处下手?)

  • 1 洛兹尼茶 2022-05-10 05:46:47

    伊斯兰教进入了印度,基本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宗教,它被印度影响的呈现了种姓化,不但在外成了印度教的一个新的“种姓”,在其内部也分化了种姓。

  • 1 杏汁 2023-08-18 19:59:45 上海

    如果读者不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的话,这本书很难称其为一本好书。在以印度为中心的视角下去介绍印度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有很多例子和推理显得可疑,但其极其开阔的视角,在方向上而不是结论上给读者带来启发——这鲜明的优点和缺点,就像弗雷泽的《金枝》一样。 书的体量很大,各章节视作者的熟稔程度,质量良莠不齐。上册的第1、7、8、9章,下册的第1、(6)、7章十分精彩,其他章节则乏味和不令人信服。但如果你爱好印度,则下册的最后一章是一定要读一下的。因为这是作者所处的时代,他有足够多的素材和感悟让这一章文字具体并感情真挚。

  • 1 Ἀθῆναι 2022-08-31 00:05:16 河南

    印度宗教直接间接侵入世界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击败中华文明的影响。印度作为最大的民主国家,遭遇过的恰如东方邻居

  • 0 عرشيا 2023-07-14 23:56:10 吉林

    个人认为很民族主义,内容相当丰富,但是并不会记住太多的东西。写古希腊的那一部分还是很值得阅读的,宗教和文化史读起来轻松且流畅。但它有很多的论证其实证据链并不严密,很难肯定它的可靠性与否。还有这本书提到的印度本土史料稀少地可怜,主要是印度与世界诸国的文明交往史。

  • 0 𓇗𓅮شياو 2023-08-14 21:56:33 上海

    民族主义色彩的印度文明影响世界史,从希腊到美洲,从古代到现代各方面印度文化对世界的渗透的观点。奥义书哲学感念对希腊哲学的影响以及毕达哥拉斯的非本土性,新柏拉图主义,近东的文化交流性以及改革教派中的佛教和印度教因素,佛本身故事进入圣徒传说;伊索寓言动物形象与五卷书的差异以及寓言形式的传播和动物世界还原;印度的外传性和内部稳定性;代数学和医学,天文学和零符号;吉普赛人的流散和印度非种姓特征导致的不可回归,吉普赛音乐影响匈牙利;佛教传播中亚,佛教对道教形成和宋明理学,翻译佛经形成汉语声调;印度与美洲可能的交流包括玉米等物质和精神;东南亚大印度文化圈;伊斯兰对印度渗透和互相融合;欧洲对印度的理解变化和印度和平主义的世界级影响等。

  • 0 lifedivine 2023-06-04 11:13:39 山东

    近年来读过的最为博学、视野最为宏大的书之一。从古文明交流互鉴到艺术、宗教、政治的碰撞,会通中西印,引人无限遐思。一些结论虽难免揣测之嫌,却真给人一种大历史的磅礴之感。作者在满怀对印度文化之热诚的同时,对印度之国民性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指出了古往今来中印文明之互为内在、不可分割,二者在当今时代的交流更有巨大意义。 原著极好,可惜译者的中英文都不过关,译本极为生硬,许多词的非常见义甚至懒得去查个词典,重要概念的误译比比皆是,汉译名著新版也疏于校对,分布于全书各处至少有数百处错误,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 0 チリ大統領 2023-04-17 07:57:13 北京

    确实展现了印度对于世界文明不可小觑的影响:希腊观念中的印度要素、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东南亚的印度化。不过作者整体来说有一点过于「爱印度」了,倾向于选择那些支持「印度起源说」的学界观点。另外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了,同样作为「东方学」的受害者,所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西方人眼中的印度」有着根本的差异:前者从中世纪以来、甚至从罗马帝国以来就成为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幻想的意象,直到19世纪开始逐渐跌落;印度则正好相反:马可波罗以及早期殖民者对于莫卧儿帝国的描述让西方人把印度想象成了一个糜烂而专制的阿拉伯王朝,而恰恰是19世纪开始兴起了对于印度的浪漫主义幻想,甚至在20世纪达到一个巅峰。

  • 1 保禄萧 2019-07-15 00:42:44

    印度人笔下的印度历史和思想,除了知识性以外,亦有启发。

  • 3 黑衫剑客 2021-04-21 08:26:32

    印度写的书,估计印度人自己看的挺热血沸腾。印象最深的印度文化传播的三大“法宝”是佛教、印度教和吉普赛人。

  • 0 兰森环游世界 2024-10-11 00:09:52 广东

    好书,我只买了下册,对我印度之行增加认知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 0 Tsien 2020-01-03 23:03:13

    20200103掠读上

  • 1 随便 2022-07-22 09:41:08

    该书开头对印度文明和希腊间的论述很有启发性,观点也很克制,处处留退路。值得一读,期待接下来的七百多页

  • 0 春虫虫憨东东 2024-02-02 09:08:12 四川

    老实说有的观点并不是很认可,个别考据不太严谨,但非常宏大,话说,韩国人应该就是缺一位这样的作家了吧

  • 0 SCK 2019-09-20 11:17:23

    虽然对涉及到印度的部分尽量保持了客观和克制,但教授对印度的偏爱还是满溢在字里行间。 现在读到第五章,还在继续读下去,书中的观点和看法很有启发性,内容宏大又不失细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