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副标题: 分析的开端
原作名: Philosohical analysi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dawn of analysis
译者: 张励耕 / 仲海霞
出版年: 2019-1
页数: 470
定价: 12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096025
内容简介 · · · · · ·
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主要的两大哲学流派之一,自摩尔、罗素以来,大师辈出,经典产品层出不穷,可以说,整个改变了西方哲学的面貌。本书是探讨20世纪分析哲学的一部巨著,作者是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在书中详尽地考察了从摩尔、罗素、维特根斯坦到蒯因、克里普克等大师的哲学思想,对其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做了极其精彩的分析,对其论证中的不足同样做了犀利的批评。可以说,本书必将作为一部经典的哲学史而流传后世。
分析传统的出现,部分源自对十九世纪形而上学观念论的回应,部分源自逻辑的新发展、逻辑与数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在理解和阐释语言意义中的作用。最初,逻辑和语言中的新旨趣集中在对重要概念的分析上,以期找到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新方案。但不久之后,占据主导地位的分析哲学家开始相信,逻辑上的和语言上的新技术需要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在这种新观念中,那些在过去由不可解的、最终说来是误解性的...
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主要的两大哲学流派之一,自摩尔、罗素以来,大师辈出,经典产品层出不穷,可以说,整个改变了西方哲学的面貌。本书是探讨20世纪分析哲学的一部巨著,作者是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在书中详尽地考察了从摩尔、罗素、维特根斯坦到蒯因、克里普克等大师的哲学思想,对其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做了极其精彩的分析,对其论证中的不足同样做了犀利的批评。可以说,本书必将作为一部经典的哲学史而流传后世。
分析传统的出现,部分源自对十九世纪形而上学观念论的回应,部分源自逻辑的新发展、逻辑与数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在理解和阐释语言意义中的作用。最初,逻辑和语言中的新旨趣集中在对重要概念的分析上,以期找到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新方案。但不久之后,占据主导地位的分析哲学家开始相信,逻辑上的和语言上的新技术需要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在这种新观念中,那些在过去由不可解的、最终说来是误解性的问题所产生的无休止的辩论,将被富有成效的、系统性的哲学探究所取代,这些探究所针对的问题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完全是可理解的并最终可解决的。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宏大的转变不会成功,因为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的哲学家用他们精确的分析技术证明,哲学的这种转变将会面临无法修复的缺陷。第一卷讲述的正是上述故事。
作者简介 · · · · · ·
司各特•索姆斯系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著有《超越严格性》和《理解真理》,他是《句法论证和英语的结构》的作者之一,以及《命题与态度》的编者之一 。
目录 · · · · · ·
第一章常识与哲学分析3
第二章摩尔论怀疑论、感知和知识13
第三章摩尔论“好”以及伦理学的基础39
第四章摩尔伦理学的遗产和失去的机遇81
第二部分伯特兰·罗素论逻辑和语言的分析性
· · · · · · (更多)
第一章常识与哲学分析3
第二章摩尔论怀疑论、感知和知识13
第三章摩尔论“好”以及伦理学的基础39
第四章摩尔伦理学的遗产和失去的机遇81
第二部分伯特兰·罗素论逻辑和语言的分析性
第五章逻辑形式、语法形式和摹状词理论105
第六章逻辑和数学:逻辑主义还原149
第七章逻辑构造和外部世界187
第八章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205
第三部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第九章《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221
第十章《逻辑哲学论》中的意义、真和逻辑239
第十一章可理解性的《逻辑哲学论》式的测试及其后果261
第四部分逻辑实证主义、情感主义和伦理学
第十二章逻辑实证主义者关于必然性和先天知识的学说287
第十三章关于意义的经验主义标准的兴起与衰落301
第十四章情感主义以及对它的批评333
第十五章情感主义时代的规范伦理学:大卫·罗斯爵士的反后果主义355
第五部分早期蒯因的后实证主义视角
第十六章分析与综合、必然与可能、先天与后天387
第十七章意义和整体论的证实主义415
译 后 记44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在维氏看来,对象是简单的。它们无形无色,而且一般说来不具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中等大小的普通事物所示例的、为人熟知的性质。这些形而上学简单物不仅不具有这些为人熟知的性质,而且可以说,它们制造或构成这些性质。人们可以说,这些日常生活中为人熟知的性质只有在简单对象的配置里才“成立”。因此,我们没有任何方法来描述这些对象,尽管据说我们可以命名它们。 就这一点而言,在维氏写作《逻辑哲学论》期间所保存的笔记中有这样一条关于形状的富于启示性的评论: 假定我们看到-一个圆形的斑点:这个圆形是它的性质吗?肯定不是。它似乎是一种结构“性质”。当我注意到一个斑点是圆形的时,在此难道我没有注意到一个无穷复杂的结构性质吗? 我认为这里的要点是,当我们说自己感知到的是圆的时,我们真正说出的是:那些组成它的形而上学简单对象彼此间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在此是空间上的)关系。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个如此这般的东西(The so and so)是圆形的这个句子的逻辑形式就是——或至少包含了——如 下这种复合陈述: a以如此这般的方式与b相关联,b又以某种方式与c相关联,c又与d相关联.... (以此类推)。在此“a”"b”“c"“d””均是对应形而上学简单物的逻辑专名,这些形而上学简单物构成了那个原初句子的主语所指称的复合物。这意味着所有关于环形的谈论,都可以被分析为关于一群简单物如何彼此相关的谈论。如果现在我们问这些形而上学简单物自身是否是圆的,那么这是无意义的。说某物是圆的,甚或说某物具有任何形状,这都预设了该物是复合物,其各部分彼此处于某些关系当中。既然根据定义,简单物没有部分,那么它们就没有形状。根据维氏的观点,形状是一-种 只出现于对象的组合这个层面上的性质;设想形而上学简单对象具有任何一种形状,是无意义的。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形状,也适用于其他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熟知的性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221
喜欢读"20世纪分析哲学史1"的人也喜欢 · · · · · ·
20世纪分析哲学史1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20世纪分析哲学史1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
1.∃y ∀x(~x∊x↔x∊y) 存在一个包含所有且只包含那些不是其自身成员的事物的集合。让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符号“y”作为这种假定集合的名称。有了“y”的这种定义,如果(1)为真,则(2)一定为真。 2.∀x(~x∊x↔x∊y) 所有事物都是这样:它是y的一个成员,当且仅当它不是自身的一个成员。 3.(~y∊y↔y∊y) y是其自身的一个成员,当且仅当它不是自身的一个成员。
2020-06-28 10:46 2人喜欢
-
上帝的骄傲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在维氏看来,对象是简单的。它们无形无色,而且一般说来不具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中等大小的普通事物所示例的、为人熟知的性质。这些形而上学简单物不仅不具有这些为人熟知的性质,而且可以说,它们制造或构成这些性质。人们可以说,这些日常生活中为人熟知的性质只有在简单对象的配置里才“成立”。因此,我们没有任何方法来描述这些对象,尽管据说我们可以命名它们。 就这一点而言,在维氏写作《逻辑哲学论》期间所保...2020-05-12 11:07 1人喜欢
在维氏看来,对象是简单的。它们无形无色,而且一般说来不具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中等大小的普通事物所示例的、为人熟知的性质。这些形而上学简单物不仅不具有这些为人熟知的性质,而且可以说,它们制造或构成这些性质。人们可以说,这些日常生活中为人熟知的性质只有在简单对象的配置里才“成立”。因此,我们没有任何方法来描述这些对象,尽管据说我们可以命名它们。 就这一点而言,在维氏写作《逻辑哲学论》期间所保存的笔记中有这样一条关于形状的富于启示性的评论: 假定我们看到-一个圆形的斑点:这个圆形是它的性质吗?肯定不是。它似乎是一种结构“性质”。当我注意到一个斑点是圆形的时,在此难道我没有注意到一个无穷复杂的结构性质吗? 我认为这里的要点是,当我们说自己感知到的是圆的时,我们真正说出的是:那些组成它的形而上学简单对象彼此间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在此是空间上的)关系。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个如此这般的东西(The so and so)是圆形的这个句子的逻辑形式就是——或至少包含了——如 下这种复合陈述: a以如此这般的方式与b相关联,b又以某种方式与c相关联,c又与d相关联.... (以此类推)。在此“a”"b”“c"“d””均是对应形而上学简单物的逻辑专名,这些形而上学简单物构成了那个原初句子的主语所指称的复合物。这意味着所有关于环形的谈论,都可以被分析为关于一群简单物如何彼此相关的谈论。如果现在我们问这些形而上学简单物自身是否是圆的,那么这是无意义的。说某物是圆的,甚或说某物具有任何形状,这都预设了该物是复合物,其各部分彼此处于某些关系当中。既然根据定义,简单物没有部分,那么它们就没有形状。根据维氏的观点,形状是一-种 只出现于对象的组合这个层面上的性质;设想形而上学简单对象具有任何一种形状,是无意义的。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形状,也适用于其他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熟知的性质。无论何时,当我们说到某个具有其中一种性质的东西,我们所说的就是组成它的简单物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的排列。既然所有这些性质只出现于对象的组合这个层面上,把它们归属于简单物本身就是无意义的。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用逻辑专名命名这些简单物,也可以谈论它们是如何被排布的,但我们不能说它们自身是什么样子。 引自 第九章《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221 解释了面对逻辑哲学论中讨论的典型问题,就是全篇下来没有一个关于简单物的例子,在其L.W的笔记中曾经也是想举例子,之后想了还是徒劳的。正如本文所说简单物之所以在语言上无代表性,正因为它是简单的,不是复合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它没有部分。当讨论到某个点或者一些我们能想到的最简单的“东西”中,仍然存在着复合的东西,它处于某种关联下(如结构、形状、颜色等的关联),而简单物通过特定方式进行的排列构成了这些东西,形成了一种我们可以认识到的性质,变成了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在这之前的所谓原子意义上的“简单物”本是无意义的,我们可以谈论它的形式与组合,但却无意义。
回应 2020-05-12 11:07 -
哭之笑之 (君子不器。)
尽管在分析哲学的历史中没有固定的原则贯穿其中,但还是存在某些足以刻画其特征的基本的主题或倾向。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或倾向,涉及做哲学的方式。这是一种对清晰、严格和系统论证的理念的含蓄承诺——尽管这是令人犹豫和有瑕疵的。这种承诺通过G. E.摩尔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写于哲学中分析运动的开端时期的《伦理学原理》——的第一段而得以阐明。 据我看来,在伦理学中,如同在其他所有哲学研究中一样,充斥在其历史中的困难...2020-05-28 15:06
-
1.∃y ∀x(~x∊x↔x∊y) 存在一个包含所有且只包含那些不是其自身成员的事物的集合。让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符号“y”作为这种假定集合的名称。有了“y”的这种定义,如果(1)为真,则(2)一定为真。 2.∀x(~x∊x↔x∊y) 所有事物都是这样:它是y的一个成员,当且仅当它不是自身的一个成员。 3.(~y∊y↔y∊y) y是其自身的一个成员,当且仅当它不是自身的一个成员。
2020-06-28 10:46 2人喜欢
-
哭之笑之 (君子不器。)
尽管在分析哲学的历史中没有固定的原则贯穿其中,但还是存在某些足以刻画其特征的基本的主题或倾向。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或倾向,涉及做哲学的方式。这是一种对清晰、严格和系统论证的理念的含蓄承诺——尽管这是令人犹豫和有瑕疵的。这种承诺通过G. E.摩尔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写于哲学中分析运动的开端时期的《伦理学原理》——的第一段而得以阐明。 据我看来,在伦理学中,如同在其他所有哲学研究中一样,充斥在其历史中的困难...2020-05-28 15:06
-
1.∃y ∀x(~x∊x↔x∊y) 存在一个包含所有且只包含那些不是其自身成员的事物的集合。让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符号“y”作为这种假定集合的名称。有了“y”的这种定义,如果(1)为真,则(2)一定为真。 2.∀x(~x∊x↔x∊y) 所有事物都是这样:它是y的一个成员,当且仅当它不是自身的一个成员。 3.(~y∊y↔y∊y) y是其自身的一个成员,当且仅当它不是自身的一个成员。
2020-06-28 10:46 2人喜欢
-
哭之笑之 (君子不器。)
尽管在分析哲学的历史中没有固定的原则贯穿其中,但还是存在某些足以刻画其特征的基本的主题或倾向。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或倾向,涉及做哲学的方式。这是一种对清晰、严格和系统论证的理念的含蓄承诺——尽管这是令人犹豫和有瑕疵的。这种承诺通过G. E.摩尔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写于哲学中分析运动的开端时期的《伦理学原理》——的第一段而得以阐明。 据我看来,在伦理学中,如同在其他所有哲学研究中一样,充斥在其历史中的困难...2020-05-28 15:06
-
哭之笑之 (君子不器。)
如果分析哲学不是一组被哲学家们广泛坚持的一致的原则,那么它是什么?简单的回答是,它是一种特定的历史传统,在其中,G. E.摩尔、伯特兰·罗素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早期著作为后来的哲学家确立了议程,这三人的著作形成了那些追随他们的哲学家的起点。[插图]今天分析哲学的作品产生自先前的作品,反过来,这些先前的作品又常常可以到二十世纪早期的分析哲学家那里追溯自己的根基。分析哲学是这样一种对影响的追踪。2020-05-28 15:03
-
哭之笑之 (君子不器。)
在我看来,这段时期内的分析传统所造就的两项最重要的成就是(i)认识到哲学思辨必须扎根于前哲学的思想,(ii)在理解如下这些基本的方法论概念并将它们彼此区分开的方面,取得了成功:逻辑后承、逻辑真理、必然真理和先天真理。 就前一项成就而言,一条在该时代最好的分析哲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便是:人们认识到,无论一个哲学理论抽象地而言有多么吸引人,与产生自常识、科学和其他研究领域——该理论有涉及这些领域的推...2020-05-28 14:59
在我看来,这段时期内的分析传统所造就的两项最重要的成就是(i)认识到哲学思辨必须扎根于前哲学的思想,(ii)在理解如下这些基本的方法论概念并将它们彼此区分开的方面,取得了成功:逻辑后承、逻辑真理、必然真理和先天真理。
就前一项成就而言,一条在该时代最好的分析哲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便是:人们认识到,无论一个哲学理论抽象地而言有多么吸引人,与产生自常识、科学和其他研究领域——该理论有涉及这些领域的推论——的大部分日常的、前哲学的信条相比,它都不会得到更多可靠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哲学理论都面临上述这些信条的检验和约束,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理论可以大规模地推翻它们。
回应 2020-05-28 14:59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9.5分 4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20世纪分析哲学史1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20-03-21
作为入门很赞👍个人认为避重就轻地恰到好处
2 有用 johnson 2020-03-08
英文版400多页的书愣是搞成了两本共计一千页的书。。。不过圈钱难看归难看。。。内容着实精彩
0 有用 马蹄北去 2021-01-28
历史的部分很少,不如说是教科书更合适。总的来说是以牺牲内容的全面(逻辑实证主义基本上只讨论了艾耶尔)以换得分析的清晰和细致。之前不太重视摩尔,如今看来,虽然摩尔的论证比较简单,但其核心观点确实成为了分析哲学方法论的重要部分
0 有用 维 2020-01-05
中间几个论证还是有点不懂(=_=),下次再战
5 有用 欖仁 2019-12-02
譯者可能是很盡力的翻譯,但是他們對英文虛主詞跟關係代名詞的譯法難以卒睹。有時候都讓人懷疑這倒底是讀不懂原文呢,還是中文太差的緣故?無論是何者,站在讀者因為譯文不知所云得要不斷去查閱原文的憤怒心情角度,交出這麼不流暢的翻譯很難說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0 有用 @.@ 2021-02-16
烧脑。(持续怀疑智商中...
0 有用 马蹄北去 2021-01-28
历史的部分很少,不如说是教科书更合适。总的来说是以牺牲内容的全面(逻辑实证主义基本上只讨论了艾耶尔)以换得分析的清晰和细致。之前不太重视摩尔,如今看来,虽然摩尔的论证比较简单,但其核心观点确实成为了分析哲学方法论的重要部分
0 有用 土拔鼠 2021-01-21
有时候,索姆斯本可以更清晰直观地呈现他的观点,却还要继续绕远路来繁琐地给出回答,就很几把讨厌
0 有用 苏晚 2021-01-16
收回之前的评价……尽管译文大体上可称流畅,但是细节处的翻译错误不少。不少常见术语的翻译也比较奇怪,与我阅读范围内的主流译法有不小出入。排版也不怎么样,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不分。
0 有用 寿喜锅 2021-01-05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