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短评

热门
  • 1 彩虹飞船 2021-04-06 15:28:35

    以前读的,强迫症标记

  • 0 🐰Rabbit Robot 2021-11-20 20:43:24

    阿德勒,我只能给你四颗小⭐。首先我极其认同“一个人不是由他的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他对环境的阐释决定的。”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你的学说中童年经历影响成年行为的观点我亦认同并且试着用自己的经历对照觉得说得通。 但是我不喜欢你明明讲个体,但有些时候却掩不住刻板印象把群体一概而论,更反感你各种否定遗传因素的言论。尤其尤其,你过分的把孩子成长受挫的责任归咎于家庭和学校,甚至很少提及你自己所谓的“个人的阐释”(还把青少年儿童描述的弱不禁风仿佛一丁点心理压力都不可承受)。 这一次粗略的翻阅,上述言论中也许存在我对你的误解,但是我们以后会常相见,你的学说我会认真研习的!

  • 0 村桐 2024-03-03 21:08:29 广东

    可能《被讨厌的勇气》给了我很多启发,拉高了我对阿德勒的期待,但读到这本书没有多少令我眼前一亮的时刻。他的婚恋观,到今天是需要批判的。这一版本的翻译很流畅,好读。

  • 0 Kurama 2021-09-19 23:18:07

    自卑有其意义,它的价值便在于你需要理解自己的自卑——我还不够行,我希望变得更好。 而自卑情结则与自卑不同,它使人限于泥沼,囿于前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 0 木白 2024-12-29 12:17:18 云南

    这个版本真的不错,没想到不同译本差距那么大。自卑与超越部分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原名,生命对于你的意义

  • 1 My Cola 2018-11-13 09:44:23

    标记,这是我看过的第三个《自卑与超越》版本。读完之后身心顺畅。解决了一些自己的问题,关于如何做子女、如何做父母、如何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更重要的,如何做自己。武老师的导读帮助梳理了全书内容,并且这版翻译是读起来最轻松的。

  • 2 milan 2020-01-08 13:37:17

    个体心理学流派,认知、行为、情绪相互影响的观点,反正里面的婚恋观我是很反感的了~但这书还是好看的

  • 0 轩辕十四 2020-07-30 15:50:33

    全书的文眼是“合作”,人生的关键是儿童早期记忆和成长环境,因为人类的三大约束(任务)让我们产生了自卑感,我们摆脱自卑感需要与他人、社会和整个宇宙合作,这样才能具有意义感和优越感,就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交代了犯罪人格的三种成因:身体缺陷、溺爱和忽略,强调了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提出了合格的母亲和父亲的标准,交代了性教育的时机、严父慈母模式的危害、过分强调金钱的危害、爱情和婚姻不是目的也不是良药这些坑,反驳了遗传决定个体发展的论调,论证了梦境只是激起感觉、对抗现实和自我欺骗,这与武志红的观点相悖,究竟孰是孰非?

  • 0 工装食成师厨租 2022-12-21 15:30:08 江苏

    我们都需要在合作中,寻找自我,寻找丢掉的自信。

  • 0 34 2019-03-13 17:22:19

    今天读完了,有几章还是非常好的。关于犯罪的讲的比较浅,看过了李玫瑾的书看这个就没意思了。对于婚姻和两性的一些观点现在还是不完全赞同吧。总体来说,是本好书!最好的一句就是: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并不是经历,而是他对经历的理解。一棒子打死当下盛行的童年阴影决定论。

  • 0 ahhhhhhh 2021-01-17 16:39:02

    对多种现象进行深根分析 言简意赅。 是个人自我建设层面的一本好书.🥂

  • 0 普起小鱼 2025-02-06 18:01:39 上海

    非常棒的经典

  • 0 青盐 2021-05-01 11:20:47

    第一次认真的读心理学方面的书,书中很多观点比较新颖,从人生的不同时期,所处的环境,父母,学校,职业对人的影响。通篇讲如何通过合作来完成人生的三大任务:职业,社交,两性。而且这样的合作从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并且会影响你的一生。

  • 0 juland 2019-11-30 19:04:55

    在社会生活中平衡自卑与优越,追寻人生意义。

  • 0 momo 2019-09-06 12:56:15

    书名奉为经典,内容看了也白搭。

  • 0 nan的巳绝啦 2021-06-12 12:03:29

    读了n个月吧……猝不及防结束了。前面全忘干净了....反正是值得再读的

  • 0 咩咩-心风格 2019-10-05 23:51:17

    一些啰嗦的常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