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的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冬樵椒山 2021-02-26 15:28:37

    翻译太中国了文言文味好浓(。要是配个图就好了(。如果要是不归类而是按照时间线依次梳理也许我就不会感到乱了…材料好多看完只记得作者的吐槽很神。

  • 0 逍遥游 2022-01-05 08:03:30

    整体还是挺有趣的,吐槽也有趣,与天朝习俗对照,或者与古埃及亡灵书对照看,效果更佳。可惜没有配图,语言也稍显啰嗦

  • 0 异食_East 2022-01-21 19:07:44

    可以从中看见宗教是如何介入并改变大众文化的,如今认为理所当然的文化实际上是人为构造的产物,蛮有意思。但是写得有点乱,时间和地点都不太明朗,所以如果不费劲找线索,经常会看到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前文说棺材封闭不是为了匿名,后文又说棺木加强了匿名性。老要往前翻翻找时间和地点说明,让本来很好读的这本书吃力了很多。

  • 0 砚一 2022-12-05 12:04:43 北京

    西方死亡学开山之作,这本书写作的时间顺序和地点顺序都挺乱的,读起来很凌乱。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框定了所有后来死亡主题(死亡学研究)的问题框架,比如遗嘱、财产问题,猝死和暴死问题,精英与大众对死亡看法的分离问题、科学兴起对人们死亡观转型的影响等等。这本书将现代之前的死亡称为“被驯服的死亡”而将现代之后的死亡称为“野蛮化的死亡”这点很有意思。但是作者认为西方死亡观念转型要晚至十七世纪后半叶才发生,这对部分学者的研究来说就很尴尬了;而且作者只关注了十八世纪之后文学作品中的死亡现象而这正是Spencer认为失去力量后的、浪漫化的对死亡观~译者对死亡主题本身应该不太熟悉,拉丁语应该也是现查的,所以很多翻译不够准确且存在理解偏差,希望能出个修订版吧~

  • 0 云隐 2022-06-15 20:32:41

    18世纪以前的欧洲丧葬图景。基督宗教将死亡与丧葬从日常的、私己的状态推向公共的、“驯化的”状态。

  • 0 hojarasca 2021-09-10 12:37:09

    很详细很详细地讲了与死亡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观念、仪式、习俗的演变,最吸引人的还是传说中的人对自己死亡的预感(

  • 0 望月齋 2024-05-26 15:07:31 北京

    上卷主要是中世紀時期(5-16世紀)的討論,重要放在11-14世紀的諸多變化,感覺作者對這段時期的材料和歷史現象顯得遊刃有餘。下卷主要是針對十六世紀後「對死亡的放逐」,或許由於急於對變化作出解釋,也或許是斷代問題,反而沒有了上卷的從容,處處有種論斷代替材料的感受。但上卷太推啦!!!

  • 0 s5s 2024-02-08 00:38:33 重庆

    阿里埃斯对图像史料的运用一直娴熟 不过目前看来不如儿童的世纪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