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双一序:瞩目于台湾与香港文学的链接处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1
二、视野与观点 10
三、问题与脉络 17
第一章 文人交游与现代思潮
第一节 诗人交谊与文坛互动:纪弦(路易士)与香港关系考论 21
第二节 吴兴华与 20 世纪 50 年代台港的现代诗 34
第三节 交汇与重叠:《中国学生周报》上的“台湾文坛” 46
附:《中国学生周报》台湾作家作品目录 63
第二章 台湾与香港现代主义诗歌比较
第一节 翻译的政治:台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及其差异 93
附:现代诗刊译介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统计 111
第二节 都会风景与殖民经验:冷战初期香港现代诗的几个母题 122
第三节 冷战中的热战:20 世纪 50 年代的台湾战争诗 142
第三章 编辑、刊物与文化场域的互涉
第一节 作为编辑的纪弦(路易士) 182
第二节 《中国学生周报》与冷战时期港台的学生文学与教育 194
第三节 上海、台北与香港:《新希望周刊》的三个阶段 207
第四章 港台传统文人圈的聚散:以易君左为中心
第一节 兼容新旧:易君左的文人圈 220
第二节 想象河山:易君左与 20 世纪 50 年代台湾的纪游写作 228
第三节 移 / 遗民:易君左与港台诗人的唱和交游 243
第五章 走向文化共同体:交往的文化政治
第一节 “遗民”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以梁启超 与台湾士大夫的诗词唱和为中心 260
第二节 幻象中的探寻: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港现代派诗人共同体 274
第三节 缝合断裂:20 世纪 80 年代台湾《联合文学》 所揭载的“现代文学” 290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
收起)
4 有用 淡淡的潜水艇 2021-10-13 21:39:06
刘奎老师甚为用心地爬梳了大量原刊,考察冷战初期台港两地诗坛的交往,不少问题上具有创新性。注释依旧如郭沫若一书般基本采用自原刊,体现了著者严谨的学术态度。该书行文流畅、判断谨慎,整理、挖掘的刊物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题目。总的来说,在原始资料的运用上值得我深入学习。
0 有用 大风吹 2023-03-01 22:43:32 江苏
由几篇主要论文组成,系统性上差点事。史料丰富,但是论述分析上差点事。大陆与台湾的诗创作究竟是如何具体的联系着,没有说,只是把涉及的两岸诗人摆出来,涉及两岸文坛都曾发表的翻译的文章整理搜罗出来,但这只是最基本的事实联系。不过给后来学者也提供了宝贵线索。
1 有用 春泥棒 2023-03-07 13:02:12 四川
这样写法是的取巧之处容易出成果、发文章。连贯性会受影响但无伤大雅。 很多地方都感觉还能展开分析,略显仓促。不过考虑到一直揪着鲁迅竭泽而渔,感觉给这样介绍“新”作家新材料的研究四星不过分。 ps. 太馋书里的材料了。
0 有用 sai2002 2023-05-12 10:09:19 广东
资料非常齐全,表述中规中矩
1 有用 最近喜欢灰蓝 2024-02-22 02:16:23 美国
8/10:資料豐富細節充實,但確實會對「論述」有更高的期待;《聯合文學》章對我的幫助非常大,提供了可供繼續思考的point和path;啊啊啊啊感覺處處是寶藏,可以思考的命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