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的原文摘录

  • 知识,尤其是那些高等知识,总是会趋向于被专业化 任何组织都要有能拍板的负责人 在知识工作者的定义中也提到,他们比组织中的其他人更了解自身的工作。此外,今天的上级通常没有做过下属所从事的工作. 出发点应该是这样的假设,即供应商没有提供的,就是客户需要的。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这种区别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没有企业家精神,任何商业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 但是,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只能在外部反映出来。 管理的领域是对内部的管理 每位管理者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而且必须在目标中列出所负责的单位应该达到的绩效,并说明他和他的单位应该有什么样的贡献,才能协助其他单位达成共同的目标。 但是许多管理者仍未得出明显的结论:归根结底,压力不是完成工作的方法。 管理者应该对自己所管辖的单位对其所属部门做出的贡献负责,并且最终体现为对整个企业有所贡献。管理者行为的目标是向上负责,而不是向下负责。也就是说,每位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必须由他对上级单位所做的贡献来决定。 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能够使我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来取代强制式的管理。 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误把程序当成控制工具。 1.如果我把一个人安排到某个岗位上,而他表现得毫无绩效,无法胜任该项工作,那就是我的失误 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保证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卓有成效 人事决策的首要禁忌是:不要给新来的人安排重大的新任务,这样做会冒很大的风险,因为他们对新工作的适应要有一个过程。把这类任务交给你了解其行为和习惯秉性,并且已在组织内赢得了信任和信誉的人。 把高水平的新来者先放到一个成熟的岗位上,因为这样的岗位目标清晰,他在那里也很容易获得帮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乔治·马歇尔在安排师长一职以前,总是先观察未来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里,这一职务的工作性质是什么。 要想避免因忽视而... (查看原文)
    没事看看书 4赞 2013-12-18 15:54:52
    —— 引自第1页
  • 回归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就是在你准备做一件事情之前,记录下你对结果/效果对预期,在事情完成之后,将实际对结果/效果与你对预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你就会发现什么事情你可以做好,什么事情你是做不好的。 (查看原文)
    iDavid 2回复 2赞 2019-02-05 20:38:05
    —— 引自第226页
  • 管理者必须能够把种种社会需求转化成为有利于企业盈利的各种机会 寻找“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责任。 管理层在提出“我们的业务是什么”的时候,还有必要增加这类问题,即“我们的业务将来会是什么;在周围环境的变化中,哪些变化是我们可以辨别的,哪些变化可能对我们企业的特点、宗旨和使命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应该如何把这些预测应用到企业理论、企业目标、企业战略和工作安排中去?” 对利润进行规划是必要的,但这是一种对必需的最低利润率的规划,而不是那种毫无意义的对“利润最大化”的盲目追求。这个必需的最低利润率,也可能使实际上获得的利润比许多企业设定的利润目标高得多,更不用说实际的利润结果了。 在非营利组织中,人们很容易满足于“我们的事业是一种善事”,因此,用良好的出发点代替了具体的成果。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成功的、表现良好的非营利组织学会了清楚地界定出组织外部的哪些变化是组织追求的“成果”,并将精力集中在这上面,这些也正是商业企业所缺乏的。 商业企业的职能就是通过把社会问题转化为商业发展的机会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本机构服务。 (查看原文)
    Happybeibei 1赞 2015-08-22 20:42:33
    —— 引自章节:通篇
  • 理性变成胡言,恩惠变成磨难。 ——歌德 (查看原文)
    再创世纪 1赞 2020-06-27 15:55:59
    —— 引自章节:第24章 企业家社会的到来
  • 我认识许多有效的管理者,他们性情不同,能力也迥异;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做事的方法也有差别;他们的个性、知识和志趣也各不相同。事实上他们几乎在每一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但确有一项共同点:每个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 (查看原文)
    hongxu2 2014-09-11 22:25:33
    —— 引自章节:第13章 务必学会卓有成效
  • 任何一个组织对成效的要求往往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成果;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及对这些价值观对重新确认;培养和开发未来所需要对人才。如果在成效中缺少其中对任何一个方面,那么机构就会衰败甚至垮台。 (查看原文)
    iDavid 2019-02-05 20:06:30
    —— 引自第218页
  • 当今工业化国家里的那些知识工作者夜袭那个过安逸悠闲的日子,但是事与愿违,他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而且对时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他们也越来越饿感觉到时间总是不那么够用。 形成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天的生活水平之所以会提高是以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经济为前提的。但是创新和变革形成了对管理者时间的过度需求。如果时间短促,所有人也就只能够思考他已经熟悉的事情,只能做他曾经一贯做过的事情。 (查看原文)
    bean 2021-05-09 10:42:00
    —— 引自第201页
  • 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查看原文)
    哈尔的移动汉堡 2021-05-19 1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