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Guanyin 短评

热门
  • 10 尹嘤嘤 2020-07-31 10:52:07

    硕一的时候Yuhang来HDS访学一年,出于纯粹的好奇上了她的课。从她这里我才真正开始了解并学习美术史,也渡过了及其intellecutally stimulated的一学期。感谢她,李老师是我在佛教美术上的引路人。

  • 7 #1748 2022-07-29 10:26:11

    通过将重心落于女性身体与身体实践之上,作者将物质性与制作者这两条在论述时常常顾此失彼的线索紧密地编织在一起,或者说,材质的身体与女性的身体同一了。作者对物质材料的搜集与阐释广博而细致,无论戏曲版画、刺绣还是发簪现今都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在对女性仏教空间的追溯中,作者让它们重新聚于一处,最终得以凝结为回应男性文本、发掘女性能动性的强大力量。但我不知道是否需要再区分一下话语与实践,也可能很多时候话语即实践吧。作者在写观音舞时说,这与禅修多像啊,都是在刹那间实现超越——其余皆是漫长的无助。读到这里时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明代女性的超越空间还是作者的,或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音因其女性特质而得以接收来自明清女性的具现与感应,同样身为女性的作者也能够从物质材料中重新发现女性的声音,这便是身体的力量。

  • 2 鵬鵬 James 2020-06-08 15:05:48

    值得寫一篇書評!

  • 2 项平 2024-11-30 17:40:20 德国

    通勤读物。读的时候忍不住拿来和巫鸿比较,气质有一部分很像。看完才知道她是巫鸿的学生。主要写female subjects如何用material things来连接神圣,以反复跨越gendered division of spiritual labor。对于画观音像,复制品和原作之间的ontological difference还会被摹仿破坏掉,因为摹仿中的双方share了gender identities(观音形象有男有女)。关于发簪佛像有个点很有趣,新出土有的阿弥陀佛是打坐手势,有的是合十,按作者,合十并非是明朝常见图像,“展示祈祷的佛陀”这既worldly也heavenly。

  • 2 NOTLE 2023-01-18 00:20:00 北京

    补标。之前和李老师聊的都是北海极乐世界,很遗憾没有和她深入讨论本书。或许,再多的溢美之词,都难以概述此书的灵光,想引用李老师开篇的那句话:What did Buddhist lay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ctually do to forge a connection with the subject of their devotion, the bodhisattva Guanyin?这些女性之物,不再是the others,而是独属于它们自己,独属于创作出它们的“她们”。

  • 2 肖顽缨女士 2021-06-24 21:46:38

    读了Intro和第一章。感觉围绕着性产生的种种情感和道德都被投射在观音这个形象上——《换身荣》里协助变性的观音,在教义里占据模糊位置“以性渡人”的“延州妇”锁骨观音,在名妓徐惊鸿的《观音舞》舞蹈动作里拟态的观音,以“活观音”意指道德放纵的的女性……

  • 2 1 2022-03-31 11:10:57

    发绣观音,感官实践、技能和意义之网。

  • 0 ZQ 2021-12-29 06:52:09

    题目、方法、材料均令人耳目一新。

  • 0 纳西小伙 2024-02-02 03:59:11 美国

    2024.2.1 Green Library午饭前读完。或许是因为作者研究领域甚至研究对象都与我自己的学术兴趣高度相关,这本书应该是今年以来最舒服的一次阅读体验,收获也极其丰厚,做了很多摘抄和笔记。本书核心议题就是晚期帝制中国的女佛教信徒何以通过观音这位被女性化的神祇来表达自身的宗教虔诚并建立自身的性别认同。四种宗教实践观音舞蹈(声色体验何以成为佛教空性的教学辅助upaya)、绘画观音(具体技法与宗教虔诚和儒道女性理想的协调)、发绣观音(身体苦难表现宗教虔诚)以及观音发簪(此部分注重考古分析理论性略差)。

  • 1 草木有本心 2024-03-12 11:39:57 美国

    可以感觉到作者在很努力地挖掘female subjectivity,但也因此常常得出一些和材料相悖的、似是而非的结论,实在让人困惑,或许是该反思一下gendered subjectivity这个视角的局限性了。第四章的类比和推论太大胆了些,无法说服我~

  • 1 溪山 2024-07-27 13:03:53 广东

    有种周游于形而上世界与物质世界的魅力

  • 0 大西瓜 2023-07-08 09:32:07 上海

    翻了一下 好好玩

  • 0 步秋 2023-01-05 02:10:59 美国

    非常佩服作者对“观音”元素的敏锐的观察力、材料的丰富来源和透彻的分析。对章节的安排也很巧妙,可以看出一条“男性凝视+外在身体表达”到“儒释互动+物件创作”到“女性能动性+物件使用”的线索。最触动我的有两点:刺绣章节对女性用头发作材料制作观音图涉及到的材料、技巧和劳动的细腻分析;无论是画像还是刺绣,讨论中作者都关注到了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身体的感知。

  • 0 ccangelacc 2025-01-11 15:06:10 新加坡

    选材非常有意思

  • 0 腹饱心安 2025-01-11 22:59:12 天津

    刺绣和头饰两章写得最好,dancing那章有点游离,对于某些无法被textual material传达的隐含信息做了细致深入的挖掘,支持这种主题明确干货较多的material culture作品!domestic和shrine的对立值得进一步思考

  • 1 Still River 2024-07-27 12:35:11 上海

    H10⭐️@Art History 6 #24Summer 5 @Gender vol.38 华师大听Yuhang Li的讲座,观世音战黑格尔。很有意思的研究!但也有缺陷,例如理论部分对于论证性别的物质性(这个概念实际上也有争议)。Schneewind推荐 Ming Studies book award 评委

  • 1 Barroquería 2021-06-11 00:36:34

    想找一些位于十七世纪materiality/devotion/femininity/domesticity交叉口的书,Z老师把我引向了这本。很受启发!

  • 0 桃林 2021-05-12 07:50:33

    😭大开眼界,为什么我不是学艺术史的

  • 1 曼联哈哈哈 2024-04-07 15:10:22 美国

    “Where written history is silent, we should turn to material objects as evidence and explore the logic of those objects in relation to their owners.”

  • 1 siapoesia 2024-07-11 19:18:08 北京

    材料好真是事半功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