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小学时看过两遍……依稀记得就是饥饿、逃难、各种惨……唯一的信念就是去加州……然后不知道为什么我把主人公们逃难出来的俄克拉荷马州记成了俄勒冈州……几年前和一个美国朋友聊这本书时还闹了笑话……
一切占有都是保守,一无所有便无所畏惧了
不是我最欢的那一类“向内”的小说,但是同样震撼人心。人鼠之间里的幽默感,在此处几乎消失殆尽,越往后看,越是揪心,甚至让我一度怀疑斯坦贝克对他的主人公们毫不留情。在技巧上,斯坦贝克采用了宏观+微观、全景+特写的手法,既有对裘德一家的跟踪记录,能够深入了解各种细节,又有对全加州也即全美国当时社会压迫、贫富差距的展示,并且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公的原因,发出强烈控诉。裘德一家在雨停后会何去何从呢?恐怕是没有希望的
启蒙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有良心的作家。
我觉得我可能老了。一是欣赏或者是沉浸在其语言的魅力里可能也跟翻译有关,二是觉得长篇小说没有刺激我神经的点,不像俄罗斯小说那种翻开就想哭,还是干脆给我一本人类学社会学吧,现在看小说都觉得写的啰里八嗦的。
白茫茫的公路在热气中如波浪般缓缓起伏。 约翰斯坦贝克这家伙的细节描写真有一套。
万恶的资本主义啊。“愤怒的葡萄”取自一句歌词,这句歌词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联军大量传唱的《共和国战歌》中的,“我们看到上帝将临的荣耀,他双脚踩踏着愤怒的葡萄”。在《圣经》的语境里,葡萄象征着希望和丰饶。
别问能不能,要问肯不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进程,借由主人公一家的命运展现身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过程中的美国普通民众的困惑与愤怒,伟大的良心的时代作家。
“整个加州,到处都是腐烂的水果而弥漫在空气中那股香甜的酸腐味,使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悲哀”,“人本身成为我们最大的危险和唯一的希望”。波澜壮阔的叙述,沿着六十六号公路前往加利福尼亚,前往心中那个可以找到工作过上美好生活的加州。或许“加州”有了更为普世的象征,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只有加州和东海岸,汤姆一家或许不是中国人心中的美国,一种“想象加州”的象征从文本中突出,或许每个国家都有着同样的“想象加州”,只不过是另一座围城。
粗略比较了一下,翻译还是上海译文版的语感好一点,但是这个版本的装帧加分了。
这版翻译有些地方不如之前看的上译那版,但还是很好读。文字里充满着大地的气息和生命力,人是矛盾的两面,可以自私自利也可以宽容善良,从恐惧到愤怒的转变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生存到最后一刻。
“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宇宙天地的万物众生,正是因为人能够为理想牺牲奉献。”
先看的福特拍的电影,后补的原著小说。小说中确实有电影里不曾表现的左倾意识,但也并未过于深入。时代大背景下的工农阶层群像与裘德一家逃亡的过程在章节中相互穿插交叠,呈现出了广阔的史诗气质和批判性思考。三十年代大萧条是美国国家伤痕最深重的时期之一,我其实很好奇当时萌发的共产主义意识为何没能在美国社会占据主导。看这部小说,依然觉得美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从一开始的移民拓荒新大陆时期留存下来的清教徒民粹主义,坚强乐观勇敢怜悯与爱的能力,敬畏大自然眷恋故土尊崇家庭,而且家里的女主人都超级强大,女性可以拯救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世界,小说最后的结尾比电影版震撼多了。
资本一出现,人类就没逃离过被资本和资本背后小部分人压迫的命运。无情逐利的资本,和腐败无为的政府,留下遍地尸骨。 如今少了“路有冻死骨”,多了“躺平”的我们。
描写的画面感太强,仿佛跟着裘德一家颠沛流离,裘德家的女人真是支柱一般的存在。
一直在期待看到结尾会有转机,可终归是时候不到。当愤怒累计到一定程度,越来越多的人会觉醒或被逼着觉醒。失业在我看来是最可怕的社会问题了,钱权联合苦的是99%的人民。看到最后想哭都哭不出来,太苦了,所有人都苦。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活着,这有什么意思呢。“这个国家喂不饱有钱人,养不活穷人;喂不饱强盗土匪,养不活老实人;喂不饱脑满肠肥的人,养不活快饿死的人。”万恶的资本家。老妈这个人物本是平凡的女人,在困境中又这么伟大,坚强是多么宝贵的品质,一个家需要有精神支柱。
这是一本纪实文学,描写的是作为农民裘德一家的流浪之旅,在国家大危机,自然灾害等背景下,注定人民苟延残喘无可奈何地活着。 流浪之旅中,看到了裘德一家人的善良,在苦难中仍然施以援手,带着牧师凯西,路上还帮助一对夫妇,到营区,晚饭吃肉,一堆小朋友围在她家锅炉边,还分给小朋友吃,到头来还被邻居说。 流浪之旅中,看到了汤姆和老妈的智慧。老妈是家中的主心骨,定心丸,操劳一家人的生活,当全家没有工作身无分文的时候,家里男人都在逃避,老妈把这件事拿到台面上,出发继续上路,想办法解决问题。汤姆的果敢有担当,与警察斗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流浪之旅中,看到资本家的鬼脸,疯狂发印传单,压低劳动力成本,剥削小农户,“愤怒的葡萄越来越茂盛,愤怒的葡萄即将遍布大地,如野火燎原”。然而结局依然在等待……
陷于沉痛,久久缓不过来。不过在绝境中总能看到希望,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
结尾很震撼
> 愤怒的葡萄
16 有用 周妖怪 2019-03-15 04:27:08
小学时看过两遍……依稀记得就是饥饿、逃难、各种惨……唯一的信念就是去加州……然后不知道为什么我把主人公们逃难出来的俄克拉荷马州记成了俄勒冈州……几年前和一个美国朋友聊这本书时还闹了笑话……
22 有用 福克钠 2019-07-20 19:10:49
一切占有都是保守,一无所有便无所畏惧了
7 有用 猫奴十二年 2019-06-04 20:18:43
不是我最欢的那一类“向内”的小说,但是同样震撼人心。人鼠之间里的幽默感,在此处几乎消失殆尽,越往后看,越是揪心,甚至让我一度怀疑斯坦贝克对他的主人公们毫不留情。在技巧上,斯坦贝克采用了宏观+微观、全景+特写的手法,既有对裘德一家的跟踪记录,能够深入了解各种细节,又有对全加州也即全美国当时社会压迫、贫富差距的展示,并且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公的原因,发出强烈控诉。裘德一家在雨停后会何去何从呢?恐怕是没有希望的
12 有用 狮子青铜 2019-03-10 20:13:12
启蒙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有良心的作家。
5 有用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9-11-22 12:16:02
我觉得我可能老了。一是欣赏或者是沉浸在其语言的魅力里可能也跟翻译有关,二是觉得长篇小说没有刺激我神经的点,不像俄罗斯小说那种翻开就想哭,还是干脆给我一本人类学社会学吧,现在看小说都觉得写的啰里八嗦的。
1 有用 东隅 2022-03-24 14:43:38
白茫茫的公路在热气中如波浪般缓缓起伏。 约翰斯坦贝克这家伙的细节描写真有一套。
2 有用 骇客辉 2022-02-04 10:50:00
万恶的资本主义啊。“愤怒的葡萄”取自一句歌词,这句歌词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联军大量传唱的《共和国战歌》中的,“我们看到上帝将临的荣耀,他双脚踩踏着愤怒的葡萄”。在《圣经》的语境里,葡萄象征着希望和丰饶。
3 有用 anchor 2019-05-01 19:23:01
别问能不能,要问肯不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进程,借由主人公一家的命运展现身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过程中的美国普通民众的困惑与愤怒,伟大的良心的时代作家。
0 有用 得米2 2019-08-21 13:19:40
2 有用 土星照命 2020-04-22 21:51:08
“整个加州,到处都是腐烂的水果而弥漫在空气中那股香甜的酸腐味,使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悲哀”,“人本身成为我们最大的危险和唯一的希望”。波澜壮阔的叙述,沿着六十六号公路前往加利福尼亚,前往心中那个可以找到工作过上美好生活的加州。或许“加州”有了更为普世的象征,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只有加州和东海岸,汤姆一家或许不是中国人心中的美国,一种“想象加州”的象征从文本中突出,或许每个国家都有着同样的“想象加州”,只不过是另一座围城。
3 有用 乙左左 2019-08-29 11:21:29
粗略比较了一下,翻译还是上海译文版的语感好一点,但是这个版本的装帧加分了。
4 有用 Nomad 2020-02-22 22:57:10
这版翻译有些地方不如之前看的上译那版,但还是很好读。文字里充满着大地的气息和生命力,人是矛盾的两面,可以自私自利也可以宽容善良,从恐惧到愤怒的转变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生存到最后一刻。
0 有用 sawakochou 2020-04-09 13:32:09
“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宇宙天地的万物众生,正是因为人能够为理想牺牲奉献。”
0 有用 illusion不忘记 2020-02-27 16:47:01
先看的福特拍的电影,后补的原著小说。小说中确实有电影里不曾表现的左倾意识,但也并未过于深入。时代大背景下的工农阶层群像与裘德一家逃亡的过程在章节中相互穿插交叠,呈现出了广阔的史诗气质和批判性思考。三十年代大萧条是美国国家伤痕最深重的时期之一,我其实很好奇当时萌发的共产主义意识为何没能在美国社会占据主导。看这部小说,依然觉得美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从一开始的移民拓荒新大陆时期留存下来的清教徒民粹主义,坚强乐观勇敢怜悯与爱的能力,敬畏大自然眷恋故土尊崇家庭,而且家里的女主人都超级强大,女性可以拯救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世界,小说最后的结尾比电影版震撼多了。
0 有用 以梦为马 2022-03-31 09:51:19
资本一出现,人类就没逃离过被资本和资本背后小部分人压迫的命运。无情逐利的资本,和腐败无为的政府,留下遍地尸骨。 如今少了“路有冻死骨”,多了“躺平”的我们。
2 有用 阿梗 2022-02-02 16:42:52
描写的画面感太强,仿佛跟着裘德一家颠沛流离,裘德家的女人真是支柱一般的存在。
0 有用 哥乌咕 2021-12-11 11:16:54
一直在期待看到结尾会有转机,可终归是时候不到。当愤怒累计到一定程度,越来越多的人会觉醒或被逼着觉醒。失业在我看来是最可怕的社会问题了,钱权联合苦的是99%的人民。看到最后想哭都哭不出来,太苦了,所有人都苦。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活着,这有什么意思呢。“这个国家喂不饱有钱人,养不活穷人;喂不饱强盗土匪,养不活老实人;喂不饱脑满肠肥的人,养不活快饿死的人。”万恶的资本家。老妈这个人物本是平凡的女人,在困境中又这么伟大,坚强是多么宝贵的品质,一个家需要有精神支柱。
0 有用 筱柒 2021-12-25 16:00:24
这是一本纪实文学,描写的是作为农民裘德一家的流浪之旅,在国家大危机,自然灾害等背景下,注定人民苟延残喘无可奈何地活着。 流浪之旅中,看到了裘德一家人的善良,在苦难中仍然施以援手,带着牧师凯西,路上还帮助一对夫妇,到营区,晚饭吃肉,一堆小朋友围在她家锅炉边,还分给小朋友吃,到头来还被邻居说。 流浪之旅中,看到了汤姆和老妈的智慧。老妈是家中的主心骨,定心丸,操劳一家人的生活,当全家没有工作身无分文的时候,家里男人都在逃避,老妈把这件事拿到台面上,出发继续上路,想办法解决问题。汤姆的果敢有担当,与警察斗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流浪之旅中,看到资本家的鬼脸,疯狂发印传单,压低劳动力成本,剥削小农户,“愤怒的葡萄越来越茂盛,愤怒的葡萄即将遍布大地,如野火燎原”。然而结局依然在等待……
0 有用 鱿鱼的帽子戏法 2021-12-22 22:59:46
陷于沉痛,久久缓不过来。不过在绝境中总能看到希望,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
1 有用 hsc1984 2021-11-20 09:27:56
结尾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