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短评

热门
  • 777 No Name🇵🇸✊ 2019-01-31 23:39:02

    “世界越来越美了。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我渴望成熟,准备好死去,准备好重生。世界越来越美了。”

  • 751 虫虫 2019-02-22 17:14:59

    千万种事物在等待,千万杯酒已斟满,这世上就无不该被画之物件,就无不该被爱之女子。

  • 278 金木樨 2023-09-28 12:15:51 美国

    对黑塞很有偏见,看第一篇还只觉得做作,看后面几篇一股老白男味熏得我头都晕了,那种坦坦荡荡自我陶醉的德高望重倚老卖老老而不死的老白男(以及此人推崇东亚/中国/古汉语文学的样子跟留学两年怀念一生的小留也没啥区别

  • 371 Aulis 2019-01-30 21:11:41

    黑塞在1938年的后记中写到:“有三件事的到来让1919年的这个夏天变得非比寻常、独一无二:从战争回归生活,从桎梏回归自由(这是最重要的一件);南方的氛围、气候和语言;一个如同恩赐般从天而降的夏天。这种夏天我从前很少经历过,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像浓烈的葡萄酒一样裹携我、穿透我。”彼时的黑塞,深陷精神危机。由此看来,这便是黑塞(克林索尔)人生中一个八月之光般的夏天。同名中篇小说的浪漫氛围浓厚,斑斓的色彩在画布上燃烧,诗酒作伴,纵情放歌,李白、杜甫、占星师……所有的人与景都被笼罩在了如梦似幻的淡淡光晕之下。选译散文和诗歌,多为自然与田园风,包含的流浪、乡愁、自由、孤独、死亡等概念也是黑塞在所有作品中一直以来所探寻的母题。最喜欢某篇散文里的这句话:“我走入宁静蔚蓝的日子。”

  • 284 赫恩曼尼 2019-01-13 20:46:18

    “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会为许多‘已实现’感到失望,但一切终将实现它们的意义。”典型的黑塞文风——每个人物都是黑塞自身的精神分裂体,都是其精神危机的一个镜像。诗人的迷狂,哲人的忧虑,孩童的天真。通过极致苛刻的内省转变自我的同时,抵抗变动的周遭,召唤和平,召唤诗性和理性。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故乡、童年,与生命母体、人类精神相关、能使灵魂安居的宁静、和谐。(这部小说散文集算是黑塞早年信笔由缰的产物,但可窥见日后《荒原狼》《纳尔奇思与歌尔德蒙》的影子。

  • 185 夜莺变哑巴 2024-05-28 17:50:44 山东

    在难受与欣赏之间往返,不断被男作家创到是女性读者阅读的必经之路。世界是肥皂泡,是壮美的歌剧,是永恒的夏天,是男人意淫的性交乐园。

  • 136 叛逆wowo 2024-07-24 16:43:53 重庆

    读男作家要做好准备,不然你就会拥有在美妙景区观光,但时不时来个男的跳进你的视线在路边小解的糟糕体验。 文中写人只需要一点点就会感到幸福:一天工作八到十个小时,一升皮埃蒙特酒,半磅面包,一支维吉尼亚雪茄,几位女性朋友。/世界上就无不该被画之物件,就无不该被爱之女子。/我是一个只会爱上爱情,不会爱上女人的浪子。 女人对于男人来说就是香烟和酒精那一类的存在,是带来精神癫狂和放纵物质欲望的消耗品,后者和前者的不同区别就是它们不会将“发光的小腿暴露”在男人视线之下——性欲总是更为禁忌更需要控制更能成为fuck the world的挑战书——没控制呢那就是以灭亡为目的而燃烧,控制了呢就是满地六便士我只看月亮。 世界是肥皂泡,歌曲,欢闹,是自恋男人意淫中的性交乐园。

  • 91 JustForMe_ 2023-09-11 11:01:36 四川

    我要替李白杜甫报警了。

  • 77 shininglove 2024-04-25 17:09:44 北京

    INFJ全球形象代言人。

  • 96 一斤棉花 2024-04-19 17:22:25 浙江

    是我初高中时极想拥有的那种写作水平 词藻华丽 但是华美堆砌过度反倒让人觉得有失筋骨 回想起来除了好词好句记不得其他 读的心神涣散…另外关于女性一旦出现 就好似情欲发泄对象的情节也让我不适

  • 113 danyboy 2019-01-21 17:44:46

    下午读完。装帧简约而美丽。前半部分是同名中篇小说,是典型的黑塞文风,抒情性的语言,精神上的自我探索,对时间流逝的哀叹和对死亡的惊惧糅合在一起,与《荒原狼》很像。小说的特色是对唐诗的移用,主角化身李白杜甫,主要聚焦在李白月下对影的影子、饮酒等意象,也难怪这个作品成为比较文学的名篇,我记得其中引用的诗是李白的哪一首,多年前看文献时还没有定论,现在看起来已经确定无疑了。书的后半部分是几篇随笔和诗歌,风格仍然是一贯的。

  • 50 村上的男爵 2024-05-31 15:04:48 北京

    有句而无篇。

  • 46 Itaca 2019-10-07 23:46:36

    不是,译后记太可怕了吧…写得跟高考作文似的

  • 43 考村湖怪 2021-07-20 11:13:45

    我每次看到克林索尔自称李太白,并给自己的好朋友起名为“杜甫”,我都会有点出戏。想想这是德国人写的故事,就想或许从他们的视角看会有一种由隔膜感造成的特殊韵味呢?于是我类比一下,想象两个中国作家以“拜伦/雪莱”或“席勒/歌德”互称,好像…还是羞耻又中二呀哈哈。黑塞的随笔也写得特别灵动和深邃,让我也蠢蠢欲动想要写一些类似的东西了(围绕一个偶遇的物件或风景创作的小品)。 对于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们(如黑塞),我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只要是你们描述的画面,我都会尽力想象;只要是你们传达的道理,我都会尽力理解;只要是你们讲的故事,我都愿意仔细倾听;只要是你们写的文字,我都会满怀期待地阅读。是你们让我这个感伤的读者有了几成天真的姿态!

  • 46 可叵 2019-08-04 21:06:16

    翻译很好。“晒透、吸饱这世界的丰盛,被感召着越走越远,直至我的小径没入黑暗。”适合黄昏夏日一个人把腿放进池子里慢慢看。

  • 76 西陵下 2019-07-06 18:11:25

    每一页都是难以消散,难以磨灭,甚至难以承受的热情。

  • 30 TorMore 2024-08-31 19:52:07 北京

    比起前边的同名短篇,更喜欢之后的短篇合集。佩服黑塞好会写景,美丽得不可方物。但是对女性的描写就是老白男的yy,黑塞作品的通病,这部分看得直翻白眼。

  • 29 momo 2019-05-23 17:00:02

    很喜欢很喜欢后面的散文随笔,中国作家笔下常见的思辨与对生活的哲思在这里淡化了,更多的是记录和感悟,心思与心情。或许是李白的影响,黑塞的散文真的是彻头彻尾的透露着浪漫主义的气息,无论是从其思想,表达,文风,亦或是叙事方式。 看了译后记才大概明白,克林索尔就是矛盾饱和体的黑塞,在1919年的夏天,抑郁,思索,疯狂,放纵,救赎,失败,狂欢....克林索尔自杀了,于是那个旧的黑塞消失了,他涅槃重生。 和太宰治不同,黑塞传达的是和阴郁对抗的积极,他不是敏感,而是敏锐,对痛苦的感受更强,但同时也更能体会到这世间的留恋。他的积极是油画般浓墨重彩的,甚至带着一点中二的调皮,色彩在这里都有着不同的温度,一朵花,一杯酒,一片云,一棵树,在他的笔下都如此有生命的温度,都让我觉得这世间如此,值得留恋。

  • 15 走入寧靜蔚藍的 2024-05-02 22:21:38 上海

    1919年夏天拥抱一无所所有的自由,读到“树木”一篇,敬仰无以复加。

  • 28 霜树 2019-04-03 17:22:29

    呈现了一个极其明艳、绚丽、高饱和、浓墨重彩(知道这样形容冗长还是忍不住多加几个形容词)的夏天,所有带着厚度和重量的颜料都在这个夏天里激荡着,是色彩的交响,无论是唐代的、李白的、古典的,还是莎士比亚的、塞纳河的,都在此消弭了边界,剥去外在的具体的时空限制,在同一片梦境里重叠。“我们为体验这些可怜的、美妙的、灿烂的感觉而活,每一种被我们排斥的感情,都是一颗被我们熄灭的星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