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的原文摘录

  • 书的信息浓缩度最高。 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而语言最终能将之归纳为“是这么一回事”。也就是说,预言师人脑的信息表达中最为浓缩的部分。 (查看原文)
    小小一座山 6赞 2019-07-03 09:12:21
    —— 引自第3页
  • 记者佐佐木俊尚曾经预言:“今后,使用网络的人会分化为两类。”一类人会为了搜集信息和提升自我而使用网络。如今无论想查询什么,网络上都有铺天盖地的信息。 比如说,2014年乌克兰的亲欧美派与亲俄派之间发生了冲突,乌克兰的形势十分紧迫。如果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在网上就可以查询到很多,包括乌克兰的俄罗斯裔居民人口分布情况,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等等。 而另一类人觉得活在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里就足够了。闲来无事,被动地浏览一下朋友圈,或是打打游戏,这就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如今的实际情况是,能够创造出知识附加值的人将格外受到大众的瞩目。 …… 反过来说,在这个时代,即便个人不能创造附加值,只要利用好这些大规模的系统也可以轻松地生活。因此,今后将分化成两类人——一类是虽不创造附加值也可以轻松活下去的人,另一类则是选择提高自己,创造知识附加值的人。 我想,正是读书拉开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使我们自己不能开发出改变世界的技术,最起码也要拥有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能力。 (查看原文)
    青楚的小世界 2回复 2赞 2019-12-18 16:24:50
    —— 引自章节:第二章有这种素养的人才是强大的
  • 把一件事物称为“原创”的人,十有八九是因为不知其来源。——美国知名作家乔纳森·勒瑟姆 (查看原文)
    安之腾 1赞 2019-01-15 21:54:12
    —— 引自第1页
  • 所谓的知性正是指能够多大程度上站在多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是通过读书才能培养出来的能力。 (查看原文)
    安之腾 1赞 2019-01-15 21:54:12
    —— 引自第1页
  • 这就好比棋逢对手,琴遇知音一般,遇强才能更强,读书也是同理。 (查看原文)
    安之腾 1赞 2019-01-15 21:54:12
    —— 引自第1页
  • 人一旦找到恰到好处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可以让别人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从而发现这世界上还存在与自己感同身受的人,自己的心灵也会被治愈。 (查看原文)
    安之腾 1赞 2019-01-15 21:54:12
    —— 引自第1页
  • 书籍被公认为服装的一部分。你手里拿着的书,已经如实地暴露了你是怎样的人。 (查看原文)
    安之腾 1赞 2019-01-15 21:54:12
    —— 引自第1页
  • 聪明人只会阅读艰深厚重的书籍——这种想法完全是误解。 (查看原文)
    安之腾 1赞 2019-01-15 22:21:34
    —— 引自第121页
  • 对于学校的功课,只需要掌握记忆背诵的技巧,就可以较快地提升成绩。而读书对人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时间来慢慢体现。 (查看原文)
    80后的成长日记 1赞 2019-04-04 17:17:24
    —— 引自第48页
  • 任何一本书里都会有自己不了解的信息,也会存在与自己不同的见解。通过与这些内容对话,读者或感动,或反驳,或思考其含义所在。这就是所谓的“拓展自己的格局”。 (查看原文)
    相思雨霖 1赞 2019-04-22 16:17:45
    —— 引自第13页
  • 语言是我们的根基之一。语言能力既是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也是把握情感和状况的能力。因此语言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人在感受事物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面对世界的行动方式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方式上的不同。 (查看原文)
    亦书亦影 1赞 2019-09-20 15:57:47
    —— 引自第16页
  • 想了解数学的话,可以请教精通数学的人,不必亲自找书来读。据说要想尽快学好外语,交个外国男朋友或女朋友就好了。 (查看原文)
    Donger 1赞 2021-07-02 19:00:40
    —— 引自章节:第四章吸收知识并将之巧妙运用于人生的技能
  • 正因为现在是可以在网络上轻松传播信息的时代,所以网络上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的。要判断出哪些信息值得我们相信,其难度绝非一般。 从这一点来说,书中载有的信息属于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出来的“高端信息”。 比方说,如果想了解史蒂夫・乔布斯,与其到网上漫无目的地搜寻他的相关知识,不如仔细阅读《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样得来的知识更为准确和系统。正是因为处于有无数信息在互联网上扩散的时代,书本给予人的价值感才更高。 (查看原文)
    Donger 1赞 2021-07-02 19:00:40
    —— 引自章节:第四章吸收知识并将之巧妙运用于人生的技能
  • 为什么去实体书店如此重要 如今,有许多人会在亚马逊之类的网上书店买书。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去网站搜索是非常方便的。但另一方面,要想通过这种方式发现自己不了解的书,也是难乎其难。 如果去实体书店或者图书馆的话,可以一次性俯瞰整个书籍的海洋,很可能会遇到莫名吸引自己的书。 通过浏览那些浩如烟海的书,我们可以发现眼下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领域的书,从而找到自己“身体”所需 (查看原文)
    Donger 1赞 2021-07-02 19:00:40
    —— 引自章节:第四章吸收知识并将之巧妙运用于人生的技能
  • 复制粘贴会使大脑退化 近来,有许多人在网上读写文章。但是,需要注意的事项是“负荷过少”。 在网络上可以轻易地对内容进行复制粘贴。人们把从各处摘取的信息片段轻易地拼凑成一篇文章,或把他人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意见直接发出去,这些行为已经变得很普遍。 然而,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弄虚作假拿满分”。通过作弊的方法拿到满分时,尽管我们可能会被父母表扬、通过资格考试、取得其他侥幸的成功,但在自己内心深处,真的能够感受到喜悦吗?也许未必。 在社交网络平台复制粘贴各种文章并发布,或许短时间内会收到多人点赞和关注 可是,由于并未给自身的大脑带来“负荷”,相应地也 就感受不到多少喜悦,得不到成长,只会增加内疚感。 (查看原文)
    Donger 1赞 2021-07-02 19:00:40
    —— 引自章节:第四章吸收知识并将之巧妙运用于人生的技能
  • 对的。你要是不请,对方就会主动了。” 费曼感到大惑不解,定试一试究竟。这一次,他按住内心想要请客的绅士风度,即便对方希望他请客,他也故意装出一副毫不客气的样子:“你自己付就好。” 可是,就在他要跟女孩一道离开酒吧时,却一念之差帮对方付了三明治的钱。于是,女孩立刻称有事要离开 费曼慌了、“糟了,我忘记人家的提醒了!”他心里想着最起码要把请客的钱拿回来,便怒道:“是你让我买的这些三明治!”遂向女孩讨要那笔钱 女孩自然尴尬不已,二人当场分道扬镳。等他沮丧地回到酒吧向那名男子汇报了结果,男子却说:“没问题。说到底你一分钱也没花,她今晚一定会来找你的。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女孩居然真的折返国来了,事情正如男子所料。 (查看原文)
    Donger 1赞 2021-07-02 19:20:46
    —— 引自章节:第五章精选十本书作为“可供一生使用的财富”
  • 要从微弱的联系开始收集重要信息 尽管如此,聊天也是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 甚至有数据证明,聊天能力决定了人类的幸福度。 要知道,被许多人认为直接关系到幸福的“考入名牌大学”“结婚”“生子”“成为有钱人”等关键因素,实际上与幸福感并无关联。 一项关于已婚人士与未婚人士幸福度对比的调査结果显示,实际生活中这两类人相差无几。 诚然,幸福并非是由一项主要因素决定的。人类若以“自己因缺少某样东西没能获得幸福”为借口,执着于某种事物的话,反而会导致自身的不幸。这是幸福的一个特点,这种行为被称为“聚焦错觉”(执着于对某种事物的幻想)。 事实上,人的幸福感是一种更为复杂的东西。 倘若非要寻找关系到幸福的主因,那么应该存在一项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与多少人保持联系。 保持联系的意思并不是说需要很多像密友般无话不谈的朋友,而是说与许多人维持可以稍微打个招呼、闲聊几句的“宽松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绝不能小觑交谈的能力。 首先,聊天能力强的人可能会因一桩小事获得他人的帮助。 举个例子,对你来说重要的信息一般来源于什么人? 其实,这样的信息往往不是来自关系亲密的好友,而大多来自只会偶尔交谈一下的人。 通常,我们早已将大部分信息与好友分享过,彼此间的兴趣爱好也大致相近。因此多数情况下,我们自己想要得知的消息,对方也想要了解。 有一项采访调査的内容是“你在成功跳槽之前,有关新公司的信息是从何处得来的?”其调査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信息并非来自一周见面两次以上的密友,而是一年见面一次以上、一周见面两次以下的人。 调査结果还表明,人们对从这些“微弱联系者”得来的信息的实际满意度更高。 根据这项研究结果,与跟自己属于不同领域的人、不太喜欢的人、偶尔打招呼的邻居之间保持宽松的联系是相当重... (查看原文)
    老闆娘娘 1回复 1赞 2021-12-06 00:45:31
    —— 引自章节:第三章怎样找到促进自己成长的书
  • 大脑中有个部分叫作“默认模式网络”( Default Mode Network),它在人不做事情或休息放松时的活动程度,要比集中精力做某项工作时更为频繁。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发呆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这种想法实属大错特错。因为,此时此刻大脑正在进行着至关重要的工作。 这个时候默认模式网络正在整理集中精力时大脑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经验。 各位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在洗澡的时候、快要睡着的时候、什么都没做的时候,大脑灵光现,萌生出全新的设想和灵感。 正因为有了默认模式网络,大脑才可以对感情和记进行整理,产生更加富有创造性的东西。 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意识控制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有时候我们必须依靠潜意识,或者说听从潜意识的安排会更好。 散步正是一种把默认模式网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行为。 (查看原文)
    老闆娘娘 1赞 2021-12-06 18:22: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怎样找到促进自己成长的书
  • 本章小结 √可以打造“知识基础”的并非网络,而是书籍。 √从你运用的语言可以看出“人性”。要注意打磨自的语言。 √想要锻炼大脑,可以从花时间读完一部经典书籍开始。 √选择书籍时,要注意选择能够使现在的自己更上一层楼、拓展更多知识面的领域。 √“有面子”的书,要摘下书皮后带在身上。 (查看原文)
    叶栖庭 1赞 2022-03-26 09:40:25
    —— 引自章节:第一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
  • 本章小结 √比起优等生,沉浸于自己热爱的事物之人更强大。 √读书具有“瞬间改变人生的效果”和“潜移默化效果”。 √通过读书锻炼了头脑之后,一旦有机遇就会开花结果。 √不要抛弃那些苦恼与纠结。更要珍惜可以动摇自己基础的“危险性”。 √阅读翻译作品,比较国内与世界的“常识”,将其为思考的契机。 √“理解不了的书”“积读的书”都可以成为大脑的肥料。 (查看原文)
    叶栖庭 1赞 2022-03-26 09:40:25
    —— 引自章节:第二章有这种素养的人才是强大的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