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 川端康成力荐的天才小说家!
*《山月记》战后常年入选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成就中岛敦“国民作家”美誉。
* 如梦似幻,亦庄亦谐,他被誉为日本虚无主义文学的开端,有“小芥川”之称。
* 在自傲与自卑之间无所逃遁的李征,不停追问生命意义的沙僧悟净……
* 也许,你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这本书会告诉你,唯有行动可以抵抗虚无。
* 独家收录十篇代表作,附录中岛敦汉诗及年谱。
* 鬼才漫画家撒旦君插画,完美再现古典诡谲的世界。
* 裸背线装,复古、精致、典雅。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读懂《山月记》,就读懂自己内心的焦虑。
本书为中岛敦的中短篇小说集,独家收录十篇名作,鬼才漫画家撒旦君插画。他的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如《左传》《论语》《庄子》《史记》《西游记》及唐传奇,融合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气质与诡诞的日本怪谈风。他将现代人的思想注入历史人物中...
编辑推荐:
* 川端康成力荐的天才小说家!
*《山月记》战后常年入选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成就中岛敦“国民作家”美誉。
* 如梦似幻,亦庄亦谐,他被誉为日本虚无主义文学的开端,有“小芥川”之称。
* 在自傲与自卑之间无所逃遁的李征,不停追问生命意义的沙僧悟净……
* 也许,你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这本书会告诉你,唯有行动可以抵抗虚无。
* 独家收录十篇代表作,附录中岛敦汉诗及年谱。
* 鬼才漫画家撒旦君插画,完美再现古典诡谲的世界。
* 裸背线装,复古、精致、典雅。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读懂《山月记》,就读懂自己内心的焦虑。
本书为中岛敦的中短篇小说集,独家收录十篇名作,鬼才漫画家撒旦君插画。他的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如《左传》《论语》《庄子》《史记》《西游记》及唐传奇,融合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气质与诡诞的日本怪谈风。他将现代人的思想注入历史人物中,古籍中冰冷的人物突然复活,成了有血有肉、能引人共鸣的充满戏剧感的角色。
他将知识分子的孤独虚无感这一主题发挥到了极致,借用中国古典的壳子创造了一个如梦似幻、亦庄亦谐的世界。故事里的主人公通常是自我意识过剩、思想延宕了行动的“哈姆雷特”式人物,集悲剧与滑稽性为一身。不过,异化为老虎的李征,追问生命意义的悟净,最终都破解迷局,用行动点燃了自己。此书专治文艺青年“纠结虚无”症,疏肝理气,药到病除。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
“一味地去忧虑遥远的将来,则眼前必有忧患。”
“你要懂得,所谓‘爱’,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理解。所谓‘行’,就是更明确的思考。”
“不考虑结果是否成功,只是极尽全力地测试一下。即便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也在所不惜。 ”
“熊熊燃烧着的烈火,本身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燃烧的。觉得自己正在燃烧的时候,往往还没有真正燃烧起来。”
作者简介 · · · · · ·
中岛敦(1909-1942)
日本漫画《文豪野犬》主人公。
出生于日本东京,祖父及父亲都是汉儒学者。1933年3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曾在横滨女子高等学校任教,后任职南洋厅。1942年12月因哮喘病发作而去世。《山月记》在战后被选入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广为流传。《 光·风·梦》为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由筑摩书房出版的《中岛敦全集》获日本“每日出版文化奖”。
译者:
徐建雄,“质检派”译者,在“质检”的基础上追求精准、优美的译文。译作: 《舞姬》《美丽与哀愁》《御伽草纸》《少爷》《我是猫》《春琴抄》。
绘者:
撒旦君,漫画人,出版《华夏异世录》《撒旦叔叔给你讲故事》《杂鱼集》。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喜欢读"山月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山月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3 条 )

“汉学”、文体和中岛敦(译后记)


-
七月 莲灿,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他们是已经离开人世还是像失去希望的流浪者那样在现代化的街道上徘徊呢?这两个微不足道的幽灵是不是正在墓地的柏树林中,沿着两边布满坟墓的小道,趁着明亮的月光,跳着他们那古怪的小步舞呢? 在我还是人的时候,尽量避免与人交往,人们也因此说我倨傲不逊,妄自尊大。人们不知道,其实是我心中某种近似于羞耻心的东西在作怪。当然,曾被誉为乡党之鬼才的我,并非没有自尊心。然而,这种自尊心,无疑是一种怯弱的自尊心。我想... (2回应)2021-01-15 12:05:25 23人喜欢
他们是已经离开人世还是像失去希望的流浪者那样在现代化的街道上徘徊呢?这两个微不足道的幽灵是不是正在墓地的柏树林中,沿着两边布满坟墓的小道,趁着明亮的月光,跳着他们那古怪的小步舞呢? 引自 山月记 在我还是人的时候,尽量避免与人交往,人们也因此说我倨傲不逊,妄自尊大。人们不知道,其实是我心中某种近似于羞耻心的东西在作怪。当然,曾被誉为乡党之鬼才的我,并非没有自尊心。然而,这种自尊心,无疑是一种怯弱的自尊心。我想以诗成名,却又不进而投师访友,相与切磋琢磨。与此同时,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 引自 山月记 如今想来,我自己仅有的那么一点才华也都付之东流了。我常卖弄什么‘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的格言,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引自 山月记 山月记中的这个故事是取自唐朝传奇小说。而中岛敦以他的文字,写出这个小说中并未言明的内核——每个人心中那点自大和怯弱。
想起读书时代的一件事。
高中那会我是很勤奋的孩子,早出晚归地熬图书馆。这只是因为一直以来,我坚信自己是愚钝的那类学生,因此也只有加倍努力才有可能得到相应回报。
也因此,每次拿到年纪第一时,我没有喜悦,只有随时会被“天才”们超越的焦虑。
也是逼近高三时,有一天与同学一同回家,他说道:“到了高三,我一努力加把劲,成绩就会很快有提升了。”他就是我认为的“小有天赋”的学生吧。
回到家后,我十分沮丧。一是懊恼自己为何从未有这样的自信,二是因为我努力的方式在别人看来好像如此钝拙、不值一提。
可是当我把这件事情告诉妈妈时,她对我说:
“你知道吗,其实努力和坚持也是需要天赋的。”
到现在想到这个瞬间,依然觉得十分感动。妈妈就这样瞬间解开我的困惑。
原来我也是个有天赋的孩子——我的天赋是那日复一日无聊重复的时间中的一点点坚持。
原来美玉与瓦砾之间的差别只是那一点点坚持。
得了这种病,就不能直截了当地接受任何事物。无论看到什么,遇上什么,都首先会想‘为什么’,而这个‘为什么’是真正的大神、顶级的大仙才知道的。一般的活物只要考虑起这样的问题,往往就活不下去了。不考虑这样的问题,才是我们这个世上所有的活物间的约定嘛。而其中最严重的是病人怀疑起‘自己’的存在来。为什么我会将我当作我呢?将别人当作我不是也没什么关系吗?我到底是什么呢?开始这么想,就是该病的晚期症状。怎么样,被我说中了吧?真是可怜啊。这病是无药可救的,也无人能医,只能自己救治自己。倘若没有什么特别的机缘,恐怕你一生一世都不会再开开心心。” 引自 悟净出世 我属于很早熟的那类孩子。我现在依旧能记得六岁的那个瞬间。
一年级,在小学的那间厕所里,提裤子的我忽然迸出的对世界的终极疑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也许从那一刻开始,我的童年和少年就背负了一些被同龄人更沉重的东西。我开始质疑生活的意义,更热爱讨论超脱于生活琐事之外的话题。我不停地寻觅,希望为自己渺小而普通的人生找到一个立足点。
直到初二时,我仍旧是在如厕时读到毕淑敏的一本杂文选,那一页写到:“人生本就毫无意义。”
那一刻我感到豁然开朗,却又萎靡不振。原来自己苦苦追寻不到的东西本来就不曾存在呀,可如此以来,生命的激情来自于哪里,而我们前赴后继奔向的地方又到底是什么呢?
直到过了很久,我重新读回这篇选文时,我发现,当时因为太过激动,而忽略了翻页以后,的另一句话。
原来,完整的这句话是:“人生本就毫无意义,但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意义。”
啊,是了是了。原来我奔向的不是那个终点呀,而是我苦思冥想的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我沮丧过,彷徨过,兴奋过,雀跃过。原来这些都是意义本身呢。
读书还是要认真呀小倪。
为什么妖怪就是妖怪,而不是人呢?那是因为他们都将自己的某一特性发展到极致,毫不顾及与其他特性之间是否保持均衡,一直发展到丑陋不堪的、非人的地步。说到底,他们都是些畸形的残疾者。 引自 悟净出世 他们全都固执己见,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秉性和世界观,不懂得与别人讨论后还能得出层次更高的结论。这是由于他们过于彰显自己的特性,不愿意遵循别人的思路。因此,在这流沙河的河底,存在着数百种世界观和形而上学,彼此绝不融合。 引自 悟净出世 “自己?世界?难道你认为在自己之外,还存在什么客观世界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所谓世界,就是自己投影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幻象啊。自己要是死了,世界也就完蛋了。那种认为自己死后世界依然存在的想法,是俗不可耐、荒谬至极的谬见。即便世界消失了,这个不明所以、不可思议的自己,也会继续存在下去的。” 引自 悟净出世 “衡量时间长短的尺度,仅仅是有所感受者的实际感受罢了。连这点都不懂的家伙,就是十足的蠢蛋。听说人类世界里出现了衡量时间长度的器械,恐怕只会给将来带来巨大的误解吧。大椿之寿,朝菌之夭,又有什么长短之分呢?所谓时间,只是我们头脑中的一个装置而已啊。” 引自 悟净出世 “要知道,我们那短暂的生涯,是处在其前与其后都浩渺无边的‘大永劫’之中的。要知道,我们所居住的狭窄空间,其实是处在我们对其一无所知,它也对我们一无所知的,广袤无垠之中的。有谁,能不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战栗呢?说穿了,我们都是被铁链拴住了的死囚犯。每一个瞬间,都有那么几个在我们面前被处决。我们毫无希望,仅仅是等着挨刀而已。时不我待啊。难道只有靠自我欺骗和酩酊大醉来度过这段短暂的时光吗?被诅咒的胆小鬼们!难道你们还想在这段短暂的时光内,凭借着可悲的理性而自恋不已吗?你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你们这点贫瘠的理性与意志,是连打个喷嚏都左右不了的。难道不是吗?” 引自 悟净出世 “溪流流到断崖附近,打一个漩涡,然后化作一道瀑布而掉落下去。悟净啊,你如今就是在漩涡之前踌躇不前。一旦卷入了漩涡,那么就会一口气飞落谷底了。在掉落的途中,是没工夫思考、反省和犹豫不决的。胆怯的悟净啊,你胆战心惊、无限怜悯地在一旁望着如同溪流一般打着旋、飞流直下的人们,自己却为跳与不跳而踌躇不前,你明明知道自己迟早也会掉落谷底的,你明明知道不被卷入漩涡也绝非什么幸福。即便这样你还是恋恋不舍于旁观者的地位吗?愚蠢的悟净啊,你难道不知道,在生之漩涡中喘息的人们,事实上并不如旁观者所以为的那般不幸啊(至少要比持怀疑论的旁观者幸福得多)。” 悟净觉得老师的教诲十分珍贵,也感铭至深,可总还有那么一点点说不清的地方难以令人释然。 引自 悟净出世 即便大家都明白大家都不懂,也要装作都懂了。’——大家似乎就是守着这么个约定而活着的。如果说这样的约定早已存在,那么事到如今我嚷嚷着‘不明白,不明白’的,也真是太拎不清了。” 引自 悟净出世 在此,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内心有一种卑劣的功利主义倾向。选择了艰险之路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却没有获得拯救,那我不是白忙活了吗?——正是这样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导致了自己的优柔寡断。为了不至于“白忙活”而让自己停留在不怎么艰辛却只会走向最终灭亡的路上——我所怀有的正是这种懒惰、愚蠢、卑劣的心态。 引自 悟净出世 我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这样追问的过程中,却忘记了感受和实践本身。如果生命一定有一个定义的,那一定来自于自己不断尝试之后得到的痛苦和唏嘘所留下的深刻回忆。原来我仍旧是为自己的愚蠢和懒惰找寻了一个上流的借口。
这个世界,整体看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作用于具体之细节,就有了无限之意义。悟净啊,你首先要将自己摆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然后投身于适当的作为。今后,你要完全抛弃不知天高地厚的‘为什么’。除此之外,你别无获救之道。 引自 悟净出世 一些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事情,在悟空眼里全都会变成冒险的原由,成为他大展身手的契机。与其说是有意义的外部世界引起了他的注意,倒不如说是他为外部世界一一赋予了意义。他用自己体内的烈火,去引爆外部世界中闲置着的冰冷的火药。他并非用侦探的眼睛加以寻找,而是用诗人(恐怕也是十分狂放的诗人吧)的心灵去加热所接触到的一切(时而也会将其烤焦),从中催生出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萌芽,并令其开花结果。因此,在他悟空的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平庸陈腐的。每天早晨起来后,他一定要朝拜初升的太阳,并且,怀着第一次看到似的惊叹,由衷地感铭其壮美,由衷地发出赞叹。几乎每天早晨都这样。看到松子发芽,他也会瞠目结舌,为生命的萌动而感到不可思议。 引自 悟净叹异 三藏法师清楚地感悟到了自己(或者说是人类,或者说是生命体)在宏大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极其可悲之处和可贵之处。并且,他忍受着此种悲剧性,勇敢地追求着正确、美好的东西。我等所无,师父所有的东西,正是这个。诚然,我等比师父有勇力,多少也掌握了点变化之术,但是,一旦领悟到了自己所处位置的悲剧性,我等是绝不会执着于对正确、美好事物的追求的。柔弱的师父心中那种可贵的坚强,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因此我认为,师父的魅力就在于柔弱的外表所包裹下的内在的可贵。 引自 悟净叹异 十年前许下的心愿,希望自己外表更坚强,内心更柔软。
近些年,愈发发现以柔克刚的力量。唐三藏的那点动人也来自于完全的慈悲和真正的开解吧。
他们两人都不明白相互的真正关系,却能保持着相互敬爱(当然,偶尔也会闹些小矛盾),这在旁人眼里显得十分有趣。我注意到,作为两个极端的这两人,其实有着一个,也仅有这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二人都将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当作一种必然,并将这种必然当作全部,进而又把这种必然看作是一种自由。据说金刚石和炭是由相同的物质所构成的,他们二人的活法(其差别远比金刚石与炭的差别更大)也都是建立在这种面对现实的态度之上的,故而让人觉得十分有趣。正是这种“必然与自由的同价”,才是他们作为天才的标志。 引自 悟净叹异 每次看到孙行者的行动,我就不禁会作如是思考:“熊熊燃烧着的烈火,本身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燃烧的。觉得自己正在燃烧的时候,往往还没有真正燃烧起来。”看到悟空那无拘无束、纵横捭阖的行动方式,我总会想:“所谓自由自在的行为,就是其内在已经成熟透了,不这么做不行了,于是自然而然地外在表现出来的行为。” 引自 悟净叹异 一颗较大的青白色星星的旁边,有一颗较小的红色的星星。在其更下方,还有一颗偏黄色的星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每当有风吹过,树叶摇晃起来,它就变得时隐时现。还有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长空,消失在黑夜之中。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三藏法师那清澈而忧郁的眼睛。那是一双总是凝望着远方、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怜悯的眼睛。以前,我对此一直不甚理解,可今夜,我忽然觉得自己懂了。原来师父一直凝望着永恒,同时也清晰地守望着与此永恒形成对照的、地上所有物体的命运。毁灭,迟早会降临,可在这毁灭到来之前,睿智也好,爱情也好,诸如此类的美好事物仍在尽情绽放。师父那总是充满怜悯的深情的目光,不就是投射在这些事物之上的吗?我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领悟到了这一点。我起身看了看正睡在我身旁的师父的脸。就在我这么望着师父的睡颜,听着他那平静的呼吸声的当儿,我感到胸中微微发热,就好像心里“噗”地冒出一股火苗一般。 引自 悟净叹异 “与世隔绝固然快乐,但人之所以为人,也并不在于保全一己之乐。倘若仅为了区区一身的高洁而不顾世上的人伦紊乱,这恐怕也不是为人之道吧。当今之世,大道不行。这一点我们早就明白。我们也知道在当今之世讲求大道的危险。但是,难道不正是因为生逢无道之乱世,才需要甘冒艰险,去讲求大道的吗?” 引自 弟子 前两天看到知乎上一个问题“你觉得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我认为最贴切:他以一己之力锁死了自他以后所有中华文明诞生的世界伟人和当世英杰的行为轨迹——即要求后世所有如他一样拥有巨大能力的人,必须以天下为己任,以造福天下苍生为最高追求,并且永久锁死此道德原则和评价体系。
要知道,纵观人类历史,能力强大的个体一般没有造福全人类的念头,都是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成就感为轨迹而行动。
孔子的伟大,是“仁”。不仅仅是个人的“仁”,而是更广大意义上的“家国”之仁。
但是,这与消极的“命中注定”式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即便同样是“命中注定”,也是一种明确认识到“不囿于某一小国,某一时代,而要为天下万代之木铎[14]”之使命的、十分积极的“命中注定”。 引自 弟子 都说夫子厌恶巧辩,可我觉得他自己“辩”起来真是太过“巧”妙了。对此,我们一定要加以警惕。因为这与宰予等人的“巧辩”,是完全不同的。宰予之“辩”,由于“巧”得太过明显,能给人以“乐”,却不能给人以“信”。也正因为这样,反倒可以说是十分安全的。然夫子之巧辩则截然不同。虽不似行云流水般地流畅,却具有不容置疑的厚重感;虽缺乏逗人开颜之谐谑,却有含蓄深沉之譬喻。这种巧辩,是谁都无法反驳的。当然了,夫子之所言,其九分九厘经常是绝无谬误之真理;夫子之所行,其九分九厘都应成为我辈之典范。可即便如此,剩下的那一厘——也即令人不容置疑的夫子之辩中的百分之一,有时,恐怕是用来为夫子之性格(其性格之中与绝对普遍性真理未必一致的,极少的部分)做辩护的。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就在于此。这,或许是因为我与夫子过于亲密无间、过于狎昵不羁才生出的求全责备。事实上,后世之人将夫子推崇为圣人,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我从未见过像夫子这样近乎完人的人,估计将来也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人了。我想说的只是,即便是夫子,也还有着那么极其细微的、一丁点的地方需要我们加以警惕。 引自 弟子 总评:
中岛敦是日本近现代的汉学家,他以中华典故中的传说和史实为基础写下的小说,却尽显日式的”物衰”之美。然而这版的翻译比中华书局的差了些。
第一次读中岛敦是《人虎传》那一篇。当时男朋友在找工作,他有一段很沮丧的时候。我将那段瓦砾和美玉的段落给他看,两人心里羞愧至极,同时又充满了另一股力量。瓦砾和美玉之间只差一点坚持和笃定,我们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再读《山月传》,又爱上了《悟净出世》和《悟净叹异》。从来没有想过以这样的视角来解读西游记中的四人。
让我感动得落泪是这样的一句话:“在此,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内心有一种卑劣的功利主义倾向。选择了艰险之路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却没有获得拯救,那我不是白忙活了吗?——正是这样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导致了自己的优柔寡断。为了不至于“白忙活”而让自己停留在不怎么艰辛却只会走向最终灭亡的路上——我所怀有的正是这种懒惰、愚蠢、卑劣的心态。”
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这样追问的过程中,却忘记了感受和实践本身。如果生命一定有一个定义的,那一定来自于自己不断尝试之后得到的痛苦和唏嘘所留下的深刻回忆。原来我仍旧是为自己的愚蠢和懒惰找寻了一个上流的借口。
最后的《李陵》取自于史诗,以李陵、苏武和司马迁的命运展开,整体灵感应该来源于李陵的《答苏武书》。当时读原文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而中岛敦用他的笔墨重新展开这段故事,悲戚感充斥全文。
2回应 2021-01-15 12:05:25 -
在逃的貓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你这是得了因果之病了。得这种病的人,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个都只能十分悲惨地度过一生。要说,我们之中原本是没人得这种病的,可自从我们开始吃人之后,就开始有极少数人得这种病。得了这种病,就不能直截了当地接受任何事物。无论看到什么,遇上什么,都首先回想「为什么」,而这个「为什么」是真正的大神、顶级的大仙才知道的。一般的活物只要考虑起这样的问题,往往就活不下去了。不考虑这样的问题,才是我们这个世上所有的... (6回应)2019-12-11 08:17:17 14人喜欢
你这是得了因果之病了。得这种病的人,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个都只能十分悲惨地度过一生。要说,我们之中原本是没人得这种病的,可自从我们开始吃人之后,就开始有极少数人得这种病。得了这种病,就不能直截了当地接受任何事物。无论看到什么,遇上什么,都首先回想「为什么」,而这个「为什么」是真正的大神、顶级的大仙才知道的。一般的活物只要考虑起这样的问题,往往就活不下去了。不考虑这样的问题,才是我们这个世上所有的活物间的约定嘛。而其中最严重的是病人怀疑起「自己」的存在来。为什么我会将我当作我呢?将别人当作我不是也没什么关系吗?我到底是什么呢?开始这么想,就是该病的晚期症状。怎么样?被我说中了吧?真是可怜啊。这病是无药可救的,也无人能医,只能自己救治自己。倘若没有什么特别的机缘,恐怕你一生一世都不会再开开心心。 引自 悟净出世 6回应 2019-12-11 08:17:17
-
既定尔娄猪 盍归吾艾豭 毫无疑问,宋国农夫所唱的母猪、公猪,指的正是南子与宋朝。 我要是不答应,他必定会杀了我,可我要是真杀死了南子夫人,又定会成他的替罪羊。所以我嘴上答应他,却又不真的动手。这正是我深谋远虑的结果。 时光在每天从早到晚看着黄河水的十余年间悠悠逝去,曾经任性浮夸的白面贵公子,不知不觉已成了饱尝辛酸、性格乖僻的中年人了。 卫庄公即位后所要做的大事,既不是调整外交关系,也不是整肃朝纲,而...
2022-08-09 20:16:35
既定尔娄猪 盍归吾艾豭 引自 盈虚 毫无疑问,宋国农夫所唱的母猪、公猪,指的正是南子与宋朝。 引自 盈虚 我要是不答应,他必定会杀了我,可我要是真杀死了南子夫人,又定会成他的替罪羊。所以我嘴上答应他,却又不真的动手。这正是我深谋远虑的结果。 引自 盈虚 时光在每天从早到晚看着黄河水的十余年间悠悠逝去,曾经任性浮夸的白面贵公子,不知不觉已成了饱尝辛酸、性格乖僻的中年人了。 引自 盈虚 卫庄公即位后所要做的大事,既不是调整外交关系,也不是整肃朝纲,而是要对自己所虚度的过去的时光进行补偿,或者说是对过去的清算与报复吧。失意时代所失去的快乐,如今必须马上获得充分的补偿;失意时代遭受屈辱的自尊心,如今必须立刻得到伸张;失意时代虐待过自己的人必须处以极刑,污蔑过自己的人必须加以相应的惩罚,不对自己表示同情的人必须让他们靠边站。 引自 盈虚 卫庄公说: “我跟他有约在先,要免他三次死罪的呀。” “好吧,”太子疾厉声道,“等他第四次犯死罪时,便可诛杀了,是吧!” 引自 盈虚 今天你身穿只有国君能穿的紫衣而来,其罪一。乘坐只有天子近臣才能乘坐的双骏马车,其罪二。在君王面前带剑脱裘而食,其罪三。” “仅此三件,太子您还是不能杀我!” 浑良夫拼死挣扎着喊道。 “还有!你不要忘了,那天夜里你对主公说了些什么?你这个离间君臣父子的佞臣!” 引自 盈虚 带来的口信则是:父王卫侯的回答无非是遁词而已,实则是由于先前受到晋国的关照,反倒觉得难以接近,故有意拖延,望勿受骗。 引自 盈虚 自觉来日无多的卫庄公,面对晋国的高压和太子疾的专横,不思切实有效的对策,一心只想着在灰暗的预言变成现实之前尽情享乐。 引自 盈虚 于是,他便带着诸公子、侍臣等少数随从,抱着那只高冠昂尾的心爱的公鸡翻出了王宫的后门。 引自 盈虚 不过这只公鸡早就被他捂死了,所以从刚才起就一声也没叫。即便如此,他还是舍不得扔掉公鸡,用一只手拽着,继续往前爬。 引自 盈虚 回应 2022-08-09 20:16:35 -
本篇的素材来源于《左传·昭公四年》之《传》的记事部分。 那黑色男子果然伸出一只手,承受住了上方压来的无穷重量。与此同时,又伸出另一只手,轻轻地抚摸叔孙豹的胸口。 可当他板起脸来陷入沉思时,就透露出超越常人且颇为怪异的残忍了。这是他的同伴看了,谁都会感到恐惧的脸。而他又能在下意识中,极为自然地见机行事,分别使用这两副面孔。 除了竖牛,别人是一概不得出入病房的。竖牛接受了孟丙的委托进入病房,却并没有向...
2022-08-07 17:19:31
本篇的素材来源于《左传·昭公四年》之《传》的记事部分。 引自 牛人 那黑色男子果然伸出一只手,承受住了上方压来的无穷重量。与此同时,又伸出另一只手,轻轻地抚摸叔孙豹的胸口。 引自 牛人 可当他板起脸来陷入沉思时,就透露出超越常人且颇为怪异的残忍了。这是他的同伴看了,谁都会感到恐惧的脸。而他又能在下意识中,极为自然地见机行事,分别使用这两副面孔。 引自 牛人 除了竖牛,别人是一概不得出入病房的。竖牛接受了孟丙的委托进入病房,却并没有向叔孙豹禀报此事。不一会儿他出来后,便假冒主君的旨意,对孟丙胡乱说了一个日子。 引自 牛人 仲壬是个极为本分的青年,觉得国君所赐之物,应该禀报父亲之后才能佩戴。于是委托竖牛向父亲禀报这一荣耀之事,并要他将玉环给父亲看。竖牛拿了玉环进入病房后,却并没有将玉环给叔孙豹看,甚至连仲壬来过之事也闭口不提。 引自 牛人 当他明白自己无论说什么都只会被当作疯子时,叔孙豹不禁颤动着衰弱已极的身子,号啕大哭起来。 引自 牛人 这已经不是面对一个要杀死自己之人的恐惧了,而是面对世上最最恶毒之事的恐惧。刚才爆发出的愤怒,已经被宿命一般的畏惧所压倒。因为他已经完全丧失了与这个牛人抗争的力量。 引自 牛人 回应 2022-08-07 17:19:31 -
“叹异”是作者所用的汉文,意为赞叹诧异。 “来,你试试看。”悟空说道,“心里想着将自己变作一条龙。要真这么想,明白吗?要使劲儿想,拼命想!抛开所有的杂念。明白吗?这可是玩真的。要全力以赴地想,彻彻底底地想。” 他的体内似乎燃烧着一团烈火,熊熊燃烧着的烈火。而这团烈火能很快转移到身旁之人的身上。听他说话,会十分自然地相信他所相信的东西。只要待在他的身边,自己的内心也会变得自信满满。他就是一个火种,...
2022-08-06 11:34:40
“叹异”是作者所用的汉文,意为赞叹诧异。 引自 悟净叹异 “来,你试试看。”悟空说道,“心里想着将自己变作一条龙。要真这么想,明白吗?要使劲儿想,拼命想!抛开所有的杂念。明白吗?这可是玩真的。要全力以赴地想,彻彻底底地想。” 引自 悟净叹异 他的体内似乎燃烧着一团烈火,熊熊燃烧着的烈火。而这团烈火能很快转移到身旁之人的身上。听他说话,会十分自然地相信他所相信的东西。只要待在他的身边,自己的内心也会变得自信满满。他就是一个火种,整个世界就是为他而准备的干柴。世界就是为了被他点燃而存在的。 引自 悟净叹异 在他悟空的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平庸陈腐的。每天早晨起来后,他一定要朝拜初升的太阳,并且,怀着第一次看到似的惊叹,由衷地感铭其壮美,由衷地发出赞叹。几乎每天早晨都这样。看到松子发芽,他也会瞠目结舌,为生命的萌动而感到不可思议。 引自 悟净叹异 站在这个目不识丁的猴头面前,能充分体会到有赖于文字的教养,其实是多么地苍白,多么地悲哀呀。 引自 悟净叹异 人们常说猴子模仿人类,可他却是只不模仿人类的猴子!别说模仿了,只要他自己不认可、别人强加给他的想法,哪怕已流传千年,哪怕已被万人认同,他也绝对不会接受。 传统也好,世间的名望也罢,在他面前都毫无权威可言。 引自 悟净叹异 悟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从不讲过去的事情。或者应该说,他似乎将过去的一切都忘记了,至少是将一个个孤立的事件都忘记了。另一方面,过去的经验所带来的教训,他却一一吸收到自己的血液里去。或许也正因为这样,才没必要将一个个具体的事件都记住吧。 引自 悟净叹异 悟空的心态,也从之前极度的增上慢,跌落到了极度的不自信。与此同时,他也变得怯懦起来,有时还会由于困苦难当而不顾羞耻地放声大哭起来。 引自 悟净叹异 三藏法师清楚地感悟到了自己(或者说是人类,或者说是生命体)在宏大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极其可悲之处和可贵之处。并且,他忍受着此种悲剧性,勇敢地追求着正确、美好的东西。 引自 悟净叹异 他们二人都将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当作一种必然,并将这种必然当作全部,进而又把这种必然看作是一种自由。 引自 悟净叹异 我们活着的这个‘现世’,尽管有时候日子很难过,却有着能让我们忘记这一切的无穷乐趣,这就行了。至少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世道。 引自 悟净叹异 熊熊燃烧着的烈火,本身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燃烧的。觉得自己正在燃烧的时候,往往还没有真正燃烧起来。 引自 悟净叹异 原来师父一直凝望着永恒,同时也清晰地守望着与此永恒形成对照的、地上所有物体的命运。毁灭,迟早会降临,可在这毁灭到来之前,睿智也好,爱情也好,诸如此类的美好事物仍在尽情绽放。 引自 悟净叹异 回应 2022-08-06 11:34:40 -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肯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世,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第10页 “溪流流到断崖附近,打一个漩涡,然后化作一道瀑布而掉落下去。悟净啊,你如今就是在漩涡之前踌躇不前。一旦卷入了漩涡,那么就会一口气飞落谷底了。在掉落的途中,是没工夫思考、反省和犹豫不决的。胆怯的悟净啊,你胆战心惊、...
2022-08-05 15:20:01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肯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世,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引自 山月记 第10页
“溪流流到断崖附近,打一个漩涡,然后化作一道瀑布而掉落下去。悟净啊,你如今就是在漩涡之前踌躇不前。一旦卷入了漩涡,那么就会一口气飞落谷底了。在掉落的途中,是没工夫思考、反省和犹豫不决的。胆怯的悟净啊,你胆战心惊、无限怜悯地在一旁望着如同溪流一般打着旋、飞流直下的人们,自己却为跳与不跳而踌躇不前,你明明知道自己迟早也会掉落谷底的,你明明知道不被卷入漩涡也绝非什么幸福。即便这样你还是恋恋不舍于旁观者的地位吗?愚蠢的悟净啊,你难道不知道,在生之漩涡中喘息的人们,事实上并不如旁观者所以为的那般不幸啊(至少要比持怀疑论的旁观者幸福得多)。” 引自 悟净出世 第49页
回应 2022-08-05 15:20:01
论坛 · · · · · ·
光风梦 读不懂 | 来自思慕蓝湛的白浅 | 10 回应 | 2022-08-11 11:20:36 |
日本作者写的不错,但有点疑问 | 来自月杳风辞 | 5 回应 | 2022-06-30 12:47:24 |
第二篇 名人传 结尾是什么意思 没有懂 | 来自luuuuuuuuo | 6 回应 | 2022-05-19 23:29:20 |
很少看书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 来自编号254075536 | 1 回应 | 2022-04-30 00:47:31 |
《山月记》小节《名人传》 | 来自豆友210598619 | 12 回应 | 2022-02-04 16:22:2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中华书局 (2013)8.7分 8751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9.1分 2067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8.3分 757人读过
-
限时抢
-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8)7.8分 593人读过
-
限时抢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见仁见智,见基行事 (牧之)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读过的书 做一个有灵魂的明媚女子 (辰夕少女心)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山月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62 有用 听夏合十 2020-02-23 12:18:49
“人,焦虑到极致,会变成野兽”
25 有用 HeliumTrois 2019-03-20 13:31:44
改编中国传统故事都改编出了哲思,篇幅虽短却很有意思,难怪山月记会作为日本学生的课文。不过,即便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中岛的小说里依旧有一种日式的物哀气质
32 有用 棒棒蛋 2019-07-13 17:11:39
高中语文课本的感觉,太无聊了
40 有用 魔仙堡扛把子 2019-04-03 09:40:06
啊啊啊 17万字两个半小时读完的,这两个半小时好幸福啊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不该是这种感觉的,毕竟也不是什么暖心小说,而且大多根据史实改编的真的很让人生气和鸣不平,可是读完以后还是有一种整个人被抚慰了的感觉,大概是因为这个来自日本的宝藏男孩真的懂吧,言你所不会言,述你不会表之情~ 真的好看 啊啊啊啊啊 !
55 有用 danyboy 2019-07-17 09:17:10
3.5星。前段时间每天两壶冰清酒看了绝大部分,昨晚看了最后一点尾巴。写南洋的两篇无感,取材或改写中国典籍的几篇倒是不错。其中,以沙悟净为视角的两篇最佳,语言、结构及意趣都是上乘之作,又有新意,别忘了这可是上世纪20-30年代所写;写李陵、子路的两篇挖掘人物内心来探索自己的内心,手法很现代,亦有可读性,但总觉得还不够纯熟,变成了私小说;而最富盛名的《山月记》确实不凡,初读觉得颇能触动自己,阅后又觉得... 3.5星。前段时间每天两壶冰清酒看了绝大部分,昨晚看了最后一点尾巴。写南洋的两篇无感,取材或改写中国典籍的几篇倒是不错。其中,以沙悟净为视角的两篇最佳,语言、结构及意趣都是上乘之作,又有新意,别忘了这可是上世纪20-30年代所写;写李陵、子路的两篇挖掘人物内心来探索自己的内心,手法很现代,亦有可读性,但总觉得还不够纯熟,变成了私小说;而最富盛名的《山月记》确实不凡,初读觉得颇能触动自己,阅后又觉得平平,到现在已过了一个月,却发现自己仍然忘不掉这一篇,真不知那简单的对白里蕴含着怎样的魔力,大概正是触动自己心事的缘故吧。 (展开)
0 有用 我已成旧人 2022-08-15 19:32:13
除了最后的光风梦那一章,前面的部分读起来还是非常舒服的,尤其悟净出世和李陵两章,一开始看不懂,我还以为是白话文的翻译,后来才明白是作者对中国古书的一些翻译又经过了日语汉语的翻译,多次翻译下的结果…还是挺有趣
0 有用 尔 2022-08-15 16:18:37
作者中岛敦以日文写作中国古籍故事,徐建雄又将其译做中文。在来回倒腾之间,展现一个日本作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化用西游故事,诠释沙僧的精神困惑与顿悟,别出心裁地将被忽视的角色,以新的角度去观照内心的波涛云涌及澄明朗彻。许多小说,如《悉达多》,将一个人心灵的求真之旅悉数写尽,最终归结到静心感悟,凝视永恒而投入当下的做法之中。其次是李陵的故事,一个在朔漠冷月中惨败的名将之后,在牧羊的苏武面前缄默的降将,一... 作者中岛敦以日文写作中国古籍故事,徐建雄又将其译做中文。在来回倒腾之间,展现一个日本作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化用西游故事,诠释沙僧的精神困惑与顿悟,别出心裁地将被忽视的角色,以新的角度去观照内心的波涛云涌及澄明朗彻。许多小说,如《悉达多》,将一个人心灵的求真之旅悉数写尽,最终归结到静心感悟,凝视永恒而投入当下的做法之中。其次是李陵的故事,一个在朔漠冷月中惨败的名将之后,在牧羊的苏武面前缄默的降将,一个两心犹疑憾恨难当的胡地汉人。至于《光·风·梦》,再难卒读,弃。 (展开)
0 有用 宝石之雨 2022-08-15 15:49:05
虽然这个翻译略显啰嗦,但中岛敦写得实在太好了——
0 有用 🧸 2022-08-15 11:42:32
………除了其中的一篇“你我不是璞玉的那一篇”……剩下的几篇读的磕磕巴巴💔
0 有用 8 2022-08-15 08:04:22
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