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On Liberty
译者: 孟凡礼
出版年: 2019-4
页数: 168
定价: 43.00
装帧: 精装
丛书: Great Thoughts 书系
ISBN: 9787542665614
内容简介 · · · · · ·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以赛亚•伯林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萨拜因
自由本身的价值激起他内心一股热流和激情,这是穆勒其他著作里没有见...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以赛亚•伯林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萨拜因
自由本身的价值激起他内心一股热流和激情,这是穆勒其他著作里没有见过的。这使《论自由》与弥尔顿的《雅典最高法院法官》并成为捍卫自由的经典著作。
哈罗德•拉斯基
很少人像他那样精力充沛地坚持着道德标准!没有人像他那样热忱地追求着正义!与卢梭相比,他的情感之火似乎烧得苍白无力;但是卢梭的感染力深入人心之处,也正是穆勒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地方。和任何人一样,他高举着理性之灯,这盏灯由于他的存在而发出更加璀璨之光!
李 强
穆勒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并以充沛的激情与清晰的逻辑对个人自由的理想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对个人自由的热情辩护并以清晰的逻辑对自由主义原理作出了杰出阐释,而被尊称为“自由主义之圣”。
目录 · · · · · ·
导读: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赠言
献辞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论思想言论自由
第三章 论作为幸福因素之一的个性自由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第五章 论自由原则的应用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们最初认为并且庸俗地认为,多数者暴政之所以像其他暴政一样可怕,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公共权力的措施来施行的。但是深思之士已经察觉到,当社会本身就是暴君时,即当社会集体地凌驾于组成它的个别个体之上时,暴政的实施就并不限于借助政治机构之手而行的各种措施。社会能够并且确实在执行自己的命令,而如果它执行了错误而非正确的命令,或者对它根本不应干涉的事发号施令,那么它便是实行了一种比其他各种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暴政,它虽然不常以严厉的惩罚为支撑,但却由于更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细节之中,甚至束缚了人们的心灵本身,从而使人们更加无法逃脱。因从,仅仅防范各级官府的暴政是不够的,还需防范优势意见和大众情感的暴政,防范社会即便不用民事惩罚,也能有法将自己的观念和做法作为行为准则强加于异见者的趋势,防范社会束缚与自己不相一致的个性的发展,甚至有可能遏止其形成,从而使所有人都必须按照社会自身的模式来塑造自己的那种倾向。集体意见对于个人独立的合法干涉是有一个限度的。发现这一限度并维护其不受侵蚀,对于使人类事务进至良善之境来说,正像防范政治上的专制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一个人虽没有做过对不住什么人的事、也会做到叫我们不得不判定他并感到他是一个呆子或者是一个次等的人物;而这个判定和观感既是他所愿避免的事情,因而预先警告他不要再弄出他已经容易遭受的其他不愉快的后果,也就算给他一个帮助。这种有益的效劳若能突破现在的一般客气观念而做得更随便得多,一个人若能老老实实向另一个人说出他看他有着缺点而不致被认为无礼或冒失,那实在是很好的事。我们还有权利以各种不同的办法让我们对某人观感不佳的意见发生作用,不致压抑他的个性,却能运用我们的个性。譬如说,我们并不是非与他合群不可;我们有权利避免与他合群(虽然不必大肆夸示这种躲避),因为我们有权利选择与我们最能相合的群。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pagexxx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论自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论自由"的人也喜欢 · · · · · ·
论自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3 条 )



自由的意义与界限——《论自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年宪法课上,林来梵老师曾多次推荐《论自由》。我就一直记在心里。然令人汗颜的是,我拖拖拉拉、断断续续地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在前天才把它读完。 此书作者是约翰•密尔,亦翻译为约翰•穆勒,是英国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 本书分为五章,分别是第... (展开)-
赵心心 (专注小而有趣的历史碎片)
在各种事务都要由官府包揽的地方,任何为官府所决意反对的事情都根本不可能做成。此类国家的体制,不过就是将通国的能人才士,都组织进一个纪律森严的团体,以此来统御其余人众;其组织本身愈是完善,其从社会各界吸纳和规训最优秀人才的做法愈是成功,其对包括官府成员在内的所有人众的束缚就愈是彻底。因为统治者自己也成为其自身组织和纪律的奴隶,就像被统治者是统治者的奴隶一样。2021-05-27 17:38:02 6人喜欢
-
先进国家已经将思想言论自由视作必然,而Mill书写第二章(论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这类自由的保障,也力求为此类自由提出道德证成。 因为言论自由作为一个主张被人接受是不够的,必须经过论证。 Mill认为不论是政府还是人民,都不能强制言论。因为禁止意见表达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比意见持有者不能表达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多。 第一阶段论证 ——我们不确定所压制的言论是假的: 1)避免犯错: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 2...
2020-05-31 02:21:04 8人喜欢
先进国家已经将思想言论自由视作必然,而Mill书写第二章(论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这类自由的保障,也力求为此类自由提出道德证成。
因为言论自由作为一个主张被人接受是不够的,必须经过论证。
Mill认为不论是政府还是人民,都不能强制言论。因为禁止意见表达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比意见持有者不能表达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多。
第一阶段论证
——我们不确定所压制的言论是假的:
1)避免犯错: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
2)忽略人会犯错:
处境较佳的人的言论常常被附和,所以绝对君王不容易发现自己有错。
同侪的支持加强了人对自己言论的自信。
3)不只个人会犯错,整个时代也会犯错
真理具有开放性,因为真理经得起挑战,所以真理必须宽容。
第二阶段论证:
——即使某些言论是假的,也不应该压抑它
1)这使真理不会教条化:Mill不仅重视真理,以何种方式获得真理也值得被重视。即使某种意见是真理,但如果它不经受充分的挑战,它也不是活的真理。理性人所持的真理,一定是自我懂得如何对真理辩护的,如果真理只是从权威者那里获得,那么这就不是知道真理,而是迷信。
2)接受挑战才能使真理活化:有些学科之所以比其他学科有生机,主要是因为其理论常常受到挑战
3)自由讨论不仅对学术精英有必要,对一般人也是有必要的
回应 2020-05-31 02:21:04
-
NOTES FROM 论自由 约翰·穆勒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一百七十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仍然处在一个以现代性为主导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或构建之中。这样一个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非常类似于西方的十七、十八直到十九世纪,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着西方社会历经三百多年才完成的古今之变的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
2019-07-22 11:12:54
NOTES FROM
论自由
约翰·穆勒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一百七十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仍然处在一个以现代性为主导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或构建之中。这样一个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非常类似于西方的十七、十八直到十九世纪,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着西方社会历经三百多年才完成的古今之变的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马基雅维利、博丹、格劳秀斯、霍布斯、洛克、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亚当·斯密,一直数到边沁、约翰·穆勒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为这个极其复杂的转型时代提供切中肯綮的思想理论资源。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我感到穆勒的《论自由》,不失为一个十九世纪版本的洛克《政府论》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穆勒的《论自由》明明是讨论自由问题,尤其是思想言论自由与个性自由问题,我为什么要把它视为洛克《政府论》的十九世纪英国之新版呢?我的这个观点的理据是什么,洛克与穆勒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又是什么呢?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洛克《政府论》着重探讨的是政府权力的正当性来源,虽然洛克在《政府论》中非常强调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等基本的个人权利,但他作为早期现代的思想家,所面临或针对的真正的理论对手主要是霍布斯的绝对国家主权,因此《政府论》的中心内容在于构建一个人民同意的有限政府,个人的基本权利只是作为政府权力的正当性而被表述出来的。所以,洛克的《政府论》是一个基于个人权利的政治契约论的政府论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如何界定处在成熟社会的政府权力,就需要一种新的“政府论”,这个新的政府论,在我看来恰是由约翰·穆勒的这本《论自由》来完成的。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在洛克的《政府论》中有两层逻辑,一层逻辑是构建政府,另外一层逻辑是彰显个人权利。洛克的真正企图是通过构建一个具有人民授权的合法而有限的政府,以此强化个人权利的重要价值,即它们是政府权力的正当性来源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自然权利论的自由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激进主义的色彩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人民有服从政府的义务,但这个政府必须是得到人民授权同意的政府,是能够保障人民的生命权、财产权与自由权的政府,一旦人民的上述权利受到政府的严重侵害,忍无可忍时,人民就有反抗的权利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核心思想和隐含的重要目的实际上是在论政府,在于限制政府以及与政府相关联的“多数的暴政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保守主义倾向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洛克谈的是(构建)政府,核心却是(保卫)权利(权利即是被视为绝对right的那部分自由),穆勒谈的是(捍卫)自由,核心却是(限制)政府(在穆勒那里社会即是广义的政府)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严复将穆勒的“自由”(liberty)翻译为“群己权界”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个人与“群”的权利(及权力)边界问题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一个社会的权力应该是一种基于规则的(具有正当性来源的)权力,其要义是通过划分政府权界,尊重并保障每个个体的right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穆勒《论自由》的中心之论,不在基于个人权利构建政府(洛克意义上的“政府构建与个人权利”),而在讨论社会状态下的自由(穆勒意义上的“民主社会与个人自由”)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基于知识真理论的功利论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英国经验主义不承认绝对真理,因此就主张没有谁能够垄断真理,即便是具有正当合法性基础的政府乃至社会本身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为思想言论自由提供广阔的社会空间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第四、第五两章,穆勒进入了对于自由原理的应用的分析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限制政府以及社会权力,限制权力行使的方式、范围以及强度,给那些可能是谬误也可能是真理的思想言论和个性拓展留下自由的空间,为人性的内涵向更丰富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为英国社会保持其活的生命力。穆勒的这个自由论显然是一种典型的否定性自由的论证:免于……强制的自由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liberty在他那里,不再仅仅等同于right,甚至也不仅仅是复数的rights,他的自由概念要比权利概念包含更多的内容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自由是否定性的,消极意义上的自由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自然权利论意义上的积极自由是不同的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自由(liberty)恰恰是让一个民族富有朝气、永远保持青春的最核心的东西,他为日渐僵硬的英国政治法律制度感到忧虑,认为它们有碍民族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扼杀了民族的内在生命力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思想言论自由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个性自由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社会权力之于个人自由的限度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洛克的“权利”(right)是穆勒“自由”(liberty)的前提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建立在个人权利正当性基础上的政府就可以限制个人的自由发展?这是洛克之后的新问题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即划清政府(以及作为政府后盾的社会)权力的边界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不论表象如何纷乱,其终极诉求都是为政府构建寻找正当性基础,建立起宪政框架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因为基于个人权利的现代国家政府构建并未经由一系列革命彻底奠定下来,权利论与契约论的宪政民主框架即现代国家政制构建还有待完成,这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我们就又在还没有走完“洛克政府论阶段”的时候进入了“穆勒新政府论阶段”,因而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在一个基本权利问题未得根本解决的社会情况下,如何捍卫已经凸显出来的个人自由,尤其是思想言论的自由,从而保持这个民族的生命力,为个人自由留出向纵深拓展的足够的社会空间(这些东西正是穆勒所揭示出来的不同于洛克right的liberty的核心意涵所在)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权力边界问题、政府垄断问题、言论空间问题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任何为官府所决意反对的事情都根本不可能做成。此类国家的体制,不过就是将通国的能人才士,都组织进一个纪律森严的团体,以此来统御其余人众;其组织本身愈是完善,其从社会各界吸纳和规训最优秀人才的做法愈是成功,其对包括官府成员在内的所有人众的束缚就愈是彻底。因为统治者自己也成为其自身组织和纪律的奴隶,就像被统治者是统治者的奴隶一样。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国家的价值,归根结底还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个人的价值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个国家为了在各项具体事务中使管理更加得心应手,或为了从这种具体实践中获取更多类似技能,而把国民智力拓展和精神提升的利益放在一旁;一个国家为了要使它的人民成为它手中更为驯服的工具,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终将会发现,弱小的国民毕竟不能成就任何伟业;它为了达到机器的完善而不惜牺牲一切,到头来却将一无所获,因为它缺少活力,那活力已然为了机器更加顺利地运转而宁可扼杀掉了
July 4, 2019 导读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
一个能够思考自由与政府的民族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政治民族。所以,朋友们,读书吧。
July 4, 2019 第二章 论思想言论自由
人类最为丰富的多样性发展,有着绝对而根本的重要性。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所能合法施加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自由指的是对政治统治者暴虐的防范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人们不敢甚至不想对统治者的至上权威提出异议,充其量只是采取各种措施来戒备暴政的实施而已。统治者的权力被认为是必要的,但也是高度危险的,因为作为武器它不仅可以用来抵御外敌,还会被用来对付其臣民。这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统治者若侵犯这些自由或权利即被视为无道,一旦其真的有所侵犯,人们的个别抵制或普遍抗争就被认为是正当的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宪政制衡的确立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得到群体或被认为是代表群体利益的某种团体的同意为必要条件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只要人类还满足于以一个敌人来对抗另一个敌人,还满足于在保证或多或少能有效对抗其暴政的条件下接受一个主人的统治,人们就还没有超越于此的抱负。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承租人或代理人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选举短任统治者的新要求,都逐渐成为他们寻求的重要目标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对付与被统治者利益常相违背的统治者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现在需要的则是要求统治者与人民合为一体,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就应该是国民的利益和意志。国民无需防范自身的意志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骤然而癫狂式的爆发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民选的责任政府作为一个重大的既存事实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人们开始察觉所谓的“自治政府”与“人民自我治理权”等名词并不能反映事情的真实状态。行使权力的“人民”和权力所施对象的人民并不总是同一的;所谓的“自治政府”也不是每个人自己治理自己的政府,而是每个人受所有其他人治理的政府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人民的意志实际上只是大多数人的意志,或者是人民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人的意志;而所谓大多数又或者只是使他们自己成功地被接受为大多数的那些人而已;结果就是,人们也会要求压迫总体中的一部分人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多数者暴政
July 5,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多数者暴政之所以可怕,起初且一般仍然被认为,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公共权力的措施来施行的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社会能够并且确实在执行自己的命令,而如果它执行了错误而非正确的命令,或者对它根本不应干涉的事务发号施令,那么它便是实行了一种比其他各种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暴政,它虽然不常以严厉的惩罚为支撑,但却由于更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细节之中,甚至束缚了人们的心灵本身,从而使人们更加无法逃脱。因此,仅仅防范各级官府的暴政是不够的,还需防范优势意见和大众情感的暴政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社会束缚与自己不相一致的个性的发展,甚至有可能遏止其形成,从而使所有人都必须按照社会自身的模式来塑造自己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一个时代或国家的规定在另一个时代或国家看来也许会颇感诧异。可是任何一个特定时代与国家的人们,对此又好像从未觉得有何疑难,仿佛它是一个人类从来就见解一致的问题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人们把从自身生活中得来的规则视为不证自明和理所当然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习俗岂止如谚语所云是人之第二天性,简直一向就被错认为第一天性。至于防止人们对人类相互强加的行为准则发生任何疑问,习俗的效力可说是更加彻底,因为这是一个一般认为没有必要给出理由的问题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他和他的同道者希望人们怎么做,人人就该怎么做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没有人肯坦承他的判断标准只是他的喜好;而对某种行为的意见如果没有理由做支撑,就只能视为个人的偏好;又如果理由仅仅是别人也有同样的偏好,也不过是以众人的喜好代替个人的喜好而已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无论哪一国家,只要存在着一个上流阶级,这个国家的道德原则大部分就会源自这一上流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优越感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若是从前的上流阶级丧失了其支配地位,或支配地位不再受欢迎,风行的道德准则常常就会表现出对那种优越的无比反感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人类对他们现世主人或所奉神祇意中好恶的屈从。这种屈从虽说本质上是自私的,但却不是虚伪的,它能生出某种绝对真实的憎恶之情,以致可以使人们去烧死术士和异端
July 6, 2019 第四章 论社会权力之于个人的限度
同情或反感对社会关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在道德情操的确立上却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July 22, 2019 译后记
一、即便某一意见被压制而至于沉默,但其实我们未必真的不知道,那个意见有可能是正确的。拒绝承认此点就是认定我们自己绝对不会出错。 二、即使被压制的意见是错误的,它也可能包含并且通常确实包含部分真理;而由于在任何主题上,普遍或通行的意见难得是或从来不曾是全部真理,只有通过与反面意见的碰撞,余下的部分真理才有机会得以补足。 三、纵然公认意见不仅正确而且是全部真理,除非它允许并确实经受了极其有力而又最为认真的挑战,否则大多数接受它的人抱持的仅仅是一项成见,对其所以然的理性根据毫无理解或体认。不宁唯是,四、信条本身的意义也将变得岌岌可危,其可能由隐晦而至于消失,对人的身心言行将不复有积极影响的能力:最终,由于信仰仅仅剩下形式,非但无益于为人增福,而且还因破坏了根基,从而妨碍了任何[…]
July 9, 2019 译后记
如果被禁止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便被剥夺了以正确矫正错误的机会;如果它是错误的,那么人们便损失了几乎同样大的益处,因为经过真理与谬误的碰撞,会让人们对真理有更清晰的体会和更生动的印象。
July 9, 2019 译后记
一是我们永远不能确定我们所竭力要禁绝的意见是错误的;二是即便我们可以确定其错误,禁绝
July 9, 2019 译后记
仍为过错
July 9, 2019 译后记
因为他们确定一个意见是错误的,就拒绝听取,这就是把他们的确定性等同于绝对的确定性了。任何压制自由讨论都是认定了自己绝对不会出错
July 9, 2019 译后记
人人都深知自己是可能犯错的,而却很少有人认为有必要为自己的易错性留出预防的余地,或者愿意接受假定自己所深以为然的某一意见,可能就是他们所承认的易为犯错的事情之一
July 9, 2019 译后记
时代并不比个人更少犯错误
July 9, 2019 译后记
因它在一切与之竞争的场合中都未被驳倒
July 9, 2019 译后记
因它不容反驳
July 9, 2019 译后记
天壤之别
July 9, 2019 译后记
人们的错误是可以改正的
July 9, 2019 译后记
人有能力通过讨论和经验修正自己的错误。而且仅靠经验是不够的,必须要经过讨论,指出经验的意义。错误的意见和做法逐步屈从于事实与论证,但是要使事实与论证对人们心智产生影响,就必须让它们来至近前
All Excerpts From
穆勒, 约翰. “论自由.” 上海三联书店, 2019-04-29T16:00:00+00:00. Apple 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Sent from my iPad
回应 2019-07-22 11:12:54 -
写字人潘鸿 (舒服地四处乱趴。)
我们看到,随着其后英国社会一百多年的演变发展,到了约翰·穆勒时代,早期现代所奠定的宪政政体制度已经得到富有成效的实施,人民的基本政治与公民权利在这个体制下均已获得较为妥当的保障,个人的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少有受到政府权力恣意的侵犯。有限政府、宪政框架以及法治主义,在思想意识上毋庸置疑地为英国公众所广泛接受,作为政府之正当性来源的自然权利学说,业已扎根于英国一百年来的制度实践之中,成为英国自由...2019-10-17 15:40:45
我们看到,随着其后英国社会一百多年的演变发展,到了约翰·穆勒时代,早期现代所奠定的宪政政体制度已经得到富有成效的实施,人民的基本政治与公民权利在这个体制下均已获得较为妥当的保障,个人的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少有受到政府权力恣意的侵犯。有限政府、宪政框架以及法治主义,在思想意识上毋庸置疑地为英国公众所广泛接受,作为政府之正当性来源的自然权利学说,业已扎根于英国一百年来的制度实践之中,成为英国自由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他对于光荣革命的政府论证成,不是为了捍卫这个特定的英国政府,而是对现代政府提出自己的警示,即政府的建立要基于人民的同意,其正当性的根源在于公民的自然权利之保障,这才是当时欧洲思想界泛起的“国家理由”之前提。人民有服从政府的义务,但这个政府必须是得到人民授权同意的政府,是能够保障人民的生命权、财产权与自由权的政府,一旦人民的上述权利受到政府的严重侵害,忍无可忍时,人民就有反抗的权利。
——
在我看来,穆勒看上去在滔滔不绝地谈自由,但其核心思想和隐含的重要目的实际上是在论政府,在于限制政府以及与政府相关联的“多数的暴政”。
——
它们虽都凸显出来了,但却受到政府、社会以及公共舆论等方面的压制甚至打击。而在穆勒看来,这些自由(liberty)恰恰是让一个民族富有朝气、永远保持青春的最核心的东西,他为日渐僵硬的英国政治法律制度感到忧虑,认为它们有碍民族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扼杀了民族的内在生命力。
——
从长远来看,国家的价值,归根结底还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个人的价值;一个国家为了在各项具体事务中使管理更加得心应手,或为了从这种具体实践中获取更多类似技能,而把国民智力拓展和精神提升的利益放在一旁;一个国家为了要使它的人民成为它手中更为驯服的工具,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终将会发现,弱小的国民毕竟不能成就任何伟业;它为了达到机器的完善而不惜牺牲一切,到头来却将一无所获,因为它缺少活力,那活力已然为了机器更加顺利地运转而宁可扼杀掉了。
——
大体说来,如果一个社会不尊重这些自由,无论其政体形式是什么,都不能算是自由的;又如果这些自由不能绝对无条件的存在,社会也不能算是完全自由的。
——
唯一名副其实的自由,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追求我们自身之善的自由,只要我们没有企图剥夺别人的这种自由,也不去阻止他们追求自由的努力。对于无论身体、思想还是精神的健康,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最好的监护人。对比被强迫按照他人以为善的方式生活,人们彼此容忍在自己认为善的方式下生活,人类将获得更大的益处。
——
说一切人类存在都应当在某一种或少数几种模型上构造出来,那是没有理由的。一个人只要保有一些说得过去的数量的常识和经验,他自己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总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人不像羊一样;就是羊,也不是只只一样而无从辨别的。
回应 2019-10-17 15:40:45 -
-
也许是块🎹 (而已.)
人来说,正因限制了其本性中的自私部分,而令其中的利他部分司能有了更好的发展,因而得失之间也足以相抵。为了他人能受制于正义的严格规则,正可以发展以他人利益为日标的情感和能力。 但是如果事情无关他人利益,仅仅因为冒犯了他们的忌讳而人受其限制,则不会发展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反倒只会生出反抗限制以图一逞的暴力性格。而人若是屈服于这种限制,则就会削平乃至磨光其全部天性。要使每个人的天性都得到公平发展,最关...2022-06-26 19:39:27
人来说,正因限制了其本性中的自私部分,而令其中的利他部分司能有了更好的发展,因而得失之间也足以相抵。为了他人能受制于正义的严格规则,正可以发展以他人利益为日标的情感和能力。 但是如果事情无关他人利益,仅仅因为冒犯了他们的忌讳而人受其限制,则不会发展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反倒只会生出反抗限制以图一逞的暴力性格。而人若是屈服于这种限制,则就会削平乃至磨光其全部天性。要使每个人的天性都得到公平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容许不同的人去过不同的生活。无论哪个时代,个性自由得以发挥的程度是否宽广,都是后世对其艳羡或鄙弃的标准。只要个性在其之下还能得以存在,即便是专制也还没有产生它最坏的恶果;而凡是摧毁人之个性的,却都可以称之为暴政,无论它以什么名目出现,也无论它宣称执行的是上帝的意志还是人民的命令。 我既已说明个性与发展乃是同一回事,只有个性得到扶植培育,才造就出或才能造就先进的人类,这里本可以就结束这一论证了:因为在人类事务的极限之内,既然个性的舒展可以让人类自身接近其所能达到的最佳境地,还有什么更多更好的话值得一说呢?或者说到对于人类幸福的阻碍,还有什么比压抑个性更为可恶呢?然而,这些理由无疑仍不足以说服那些最需要被说服的人们;必须进一步说明,人类中的这些先进者总是或多或少有益于那些未进者一向那些不渴求自由,也不稀罕自由之助益的人点明,如果允许他人利用自由而不加以阻挠,他们也会在某些不难理解的方式下获得回报。 那么,首先我要提示的是,人们可以从特立独行的先进之士那里学得某些东西。没有人会否认,首创性乃是人类事务中的可贵要素。人们不仅总是需要有人去揭示新的真理,指出过去哪些真理已然不再正确,而且总是需要有人开创新的惯例,为人类生 活树立更文明的行为以及更高尚的品味和情趣,只要人们还不认为这个世界在一切习俗与惯例上已经臻于尽善尽美,对此就不能给予有力的反驳。不可否认的是,不能期望庸常之众都有能力提供这种惠益,在整个人类之中,其生活实验一且被他人采纳,就会对成规惯例可能有所改进的,仅有少数人而已。然则这些少数人必是人中之灵秀,有如地上的盐,没有他们,人类生活将会变成一潭死水。不独古代所无的佳言懿行有待他们引介,即便现今己有者也需要他们保持其生命力不致衰退。即便没有新的事情可做,人类智慧难道就再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那些惯于依旧例而行的人之所以会忘记如此行事的理由,且做起事来不像人类而是如同牛马,难道不值得一问究竟吗?绝佳的信仰与惯例一变而衰退为空文死法,世间这种势头再大不过了;如果不是不断有人以其随起随生的原创力,阻止那些信仰和惯例变得只剩下机械的传统,那么如此僵死之物将经不起任何真正有活力的事物哪怕最轻微的一击,而且也没有理由再说文明不会像在拜占庭帝国那样荡然消亡。同样不可否认,天才之士乃是且恐怕永远都是很小的少数:然则为了拥有天才,就必须维护他们得以生长的土壤。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在地呼吸。既云天才,顾名思义,定然会比一般人更具个性,惟其如此,也比一般人更没能力适应社会既定的有限模式而不受到禁锢的伤害,这些模式本是社会为避免其成员各自形成性格而招致麻烦才规定的。假如他们因怯橘而被迪同意将自已纳入那少数模型之一,而今自已所有还未能展开的天赋在压力下继续保持淹没不显,则对社会而言,虽有天才却实未受其益。假如他们性格刚烈,因此就会为其加诸“野人”、“怪物等等带有严重警告意味的称号,这跟有人看见尼亚加拉河激流神荡,就抱怨它不像荷兰运河那样沿着两岸堤渠静静流淌有什么不同。 引自 第三章 论作为幸福因素之一的个性自由 这样断然强调天才的重要,以及应该允许他们在思想和实践上自由舒展的必要,是因为我深知虽然理论上没人会反对这一立场,但是我也知道事实上几乎每个人对此都完全漠不关心。人们以为,如果天才不过意味着可以创作出动人的诗歌或悦目的图画,那固然是好。但是一说到它的真正所指,也即思想和行动上的首创,尽管没人会说那并不值得如何夸赞,却几乎所有人心里都不以为然,以为没有它人们照样会做得很好。不幸的是,这种事情大也正常,以致不足为怪。不具首创力的头脑自然不能感受到它的用途。他们不能领会首创力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怎么能领会得了呢?因为如果他们能够明白它会为他们做些什么,那它也就不是什么首创了。首创力得为他们效劳的第一件事乃是打开他们的眼界:一旦眼界被完全打开,他们就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备首创力的人。同时,他们只要想到若不是有人破天荒去做,任何事情就永远不会完成,而且我们今日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拜首创力之所赐,就会让他们非常谦虚地相信,世间尚有某些事情等待有人去完成,也使他们自己确知,其越是感觉不到首创力的缺乏,就越是需要它。 自严肃的事实而言,不管人们对真正的还是他们认定的智力超群者表达乃至给予了怎样的尊敬,遍及世界的普遍趋势仍然是使庸众成为人世间的支配力量。 引自 第三章 论作为幸福因素之一的个性自由 回应 2022-06-26 19:39:27 -
Q (最近读书压力小)
爱国者的目标就是,为统治者应被容许施用于群体的权力设置某些限制,这种限制就是他们所谓的自由。可用的限权之法有两个。其一,让某些可称之为政治自由或政治权利的豁免权获得认可,统治者若侵犯这些自由或权利即被视为无道,一旦其真的有所侵犯,人们的个别抵制或普遍抗争就被认为是正当的。其二,且一般说来是比较晚近的做法,即宪政制衡的确立,使得统治权力某些重要措施的实施,要以得到群体或被认为是代表群体利益的某种...2022-06-25 18:22:20
爱国者的目标就是,为统治者应被容许施用于群体的权力设置某些限制,这种限制就是他们所谓的自由。可用的限权之法有两个。其一,让某些可称之为政治自由或政治权利的豁免权获得认可,统治者若侵犯这些自由或权利即被视为无道,一旦其真的有所侵犯,人们的个别抵制或普遍抗争就被认为是正当的。其二,且一般说来是比较晚近的做法,即宪政制衡的确立,使得统治权力某些重要措施的实施,要以得到群体或被认为是代表群体利益的某种团体的同意为必要条件。上述第一种限权方式,曾在多数欧洲国家里迫使统治权力或多或少有所屈服。第二种却未能如此;因而实现这一限制,或者在部分实现后求其更加彻底,成了各地热爱自由之士的主要目标。而且,只要人类还满足于以一个敌人来对抗另一个敌人,还满足于在保证或多或少能有效对抗其暴政的条件下接受一个主人的统治,人们就还没有超越于此的抱负。 引自 第一章 引论 回应 2022-06-25 18:22:20 -
像其他暴政一样,多数者暴政之所以可怕,起初且一般仍然被认为,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公共权力的措施来施行的。但是深思之士已经察觉到,当社会本身就是暴君时,即当社会集体地凌驾于组成它的各别个体之上时,暴政的实施就并不限于借助政治机构之手而行的各种措施。社会能够并且确实在执行自己的命令,而如果它执行了错误而非正确的命令,或者对它根本不应干涉的事务发号施令,那么它便是实行了一种比其他各种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
2022-06-24 11:11:50
像其他暴政一样,多数者暴政之所以可怕,起初且一般仍然被认为,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公共权力的措施来施行的。但是深思之士已经察觉到,当社会本身就是暴君时,即当社会集体地凌驾于组成它的各别个体之上时,暴政的实施就并不限于借助政治机构之手而行的各种措施。社会能够并且确实在执行自己的命令,而如果它执行了错误而非正确的命令,或者对它根本不应干涉的事务发号施令,那么它便是实行了一种比其他各种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暴政,它虽然不常以严厉的惩罚为支撑,但却由于更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细节之中,甚至束缚了人们的心灵本身,从而使人们更加无法逃脱。因此,仅仅防范各级官府的暴政是不够的,还需防范优势意见和大众情感的暴政,即防范这样一种趋向,社会即便不用民事惩罚,也能有法将自己的观念和做法作为行为准则强加于异见者,防范社会束缚与自己不相一致的个性的发展,甚至有可能遏止其形成,从而使所有人都必须按照社会自身的模式来塑造自己。集体意见对于个人独立的合法干涉是有一个限度的。 引自 第一章 引论 回应 2022-06-24 11:11:50 -
Q (最近读书压力小)
在政治思想中,现在一般已把“多数者暴政”·看作是社会应该有所戒备的祸患之一了。 像其他暴政一样,多数者暴政之所以可怕,起初且一般仍然被认为,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公共权力的措施来施行的。但是深思之士已经察觉到,当社会本身就是暴君时,即当社会集体地凌驾于组成它的各别个体之上时,暴政的实施就并不限于借助政治机构之手而行的各种措施。社会能够并且确实在执行自己的命令,而如果它执行了错误而非正确的命令,或者对...2022-06-24 06:47:24
在政治思想中,现在一般已把“多数者暴政”·看作是社会应该有所戒备的祸患之一了。 像其他暴政一样,多数者暴政之所以可怕,起初且一般仍然被认为,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公共权力的措施来施行的。但是深思之士已经察觉到,当社会本身就是暴君时,即当社会集体地凌驾于组成它的各别个体之上时,暴政的实施就并不限于借助政治机构之手而行的各种措施。社会能够并且确实在执行自己的命令,而如果它执行了错误而非正确的命令,或者对它根本不应干涉的事务发号施令,那么它便是实行了一种比其他各种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暴政,它虽然不常以严厉的惩罚为支撑,但却由于更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细节之中,甚至束缚了人们的心灵本身,从而使人们更加无法逃脱。因此,仅仅防范各级官府的暴政是不够的,还需防范优势意见和大众情感的暴政,即防范这样一种趋向,社会即便不用民事惩罚,也能有法将自己的观念和做法作为行为准则强加于异见者,防范社会束缚与自己不相一致的个性的发展,甚至有可能遏止其形成,从而使所有人都必须按照社会自身的模式来塑造自己。集体意见对于个人独立的合法干涉是有一个限度的。发现这一限度并维护其不受侵蚀,对于使人类事务进至良善之境来说,正像防范政治上的专制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引自 第一章 引论 回应 2022-06-24 06:47:24
论坛 · · · · · ·
既然译者来言追问,就当浪费时间做六级英语纠错吧 | 来自长日将尽 | 6 回应 | 2022-06-29 22:36:11 |
我们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来自从海底捞出击 | 2022-05-10 22:01:15 | |
疫情之下的思想言论自由? | 来自南he | 2022-03-31 21:56:10 | |
除非有支撑家庭生计的财产否则不准许结婚? | 来自癸水 | 1 回应 | 2022-03-22 18:10:58 |
对豆瓣用户“中世纪之王”批评拙译《论自由》的一... | 来自snow | 14 回应 | 2020-12-24 02:35:2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1 )
-
商务印书馆 (2005)8.7分 6770人读过
-
Penguin (1998)9.3分 408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9.3分 5111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0)8.8分 46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千评9分书 (Sheryl)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论自由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東郷柏 2019-05-08 21:45:54
去年读的商务版,今年趁广西师范大这个版本重版之机第一时间入手重读。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论作为幸福要素之一的个性自由。从这个角度来说Mill这本书已经不局限于政治层面了,虽然在最开始以言论、精神、出版的自由奠定了政治自由的基调,但是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精神才是自由政治的核心与起点。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借吾国五四运动百年之机,没有比这本书更贴切的作品适合总结那个时代的精神潮... 去年读的商务版,今年趁广西师范大这个版本重版之机第一时间入手重读。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论作为幸福要素之一的个性自由。从这个角度来说Mill这本书已经不局限于政治层面了,虽然在最开始以言论、精神、出版的自由奠定了政治自由的基调,但是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精神才是自由政治的核心与起点。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借吾国五四运动百年之机,没有比这本书更贴切的作品适合总结那个时代的精神潮流与代表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了 (展开)
6 有用 彼得☆潘 2019-09-19 19:05:08
读完以后的三点感想:一、争取自由的第一步,是不要把自己的三观强加到别人的身上;二、切记自由民主是国家富强的结果,而非原因;三、理论较实践相比总是要容易许多的。
22 有用 摩公 2019-06-17 16:55:16
导读是有选择进行了导读,读者应该有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被导读带偏。导读的自身立场是很“鲜明的”。这本书原文就是这样的难读吗?感觉译者译得很用心,但还是译得难以流畅地阅读。
212 有用 夜深歌 2019-05-07 22:30:37
如果不知道作者是穆勒,大概会以为这本书写作在当代,甚至研究的正是中国面对的问题。关于自由的界定,关于社会与个人权力的界限问题还将继续讨论下去。“读者宜作深长之思,勿以等闲视之”。
9 有用 #暗蓝# 2020-03-07 19:13:38
“我们应当以中国为前车之鉴。”
0 有用 parallelepiped 2022-07-04 20:07:00
清晰明了……以为是长篇巨著结果累计不到两小时就读完了(?)然后结尾看到作者称呼本书为“本文”原来它只是一篇文章orz……总之就是清晰透彻的感觉……现代社会基本的自由概念和范畴都有讲清楚,但它又是1859年写的(hhh)真是不过时啊hhh所以人类社会其实两百年后也没能真正解决某些问题(可能是解决不了,只能在不同时期形成各方力量的制衡),自由社会是种不稳定状态,因为总有人有动机打破它,即便描绘出来它是... 清晰明了……以为是长篇巨著结果累计不到两小时就读完了(?)然后结尾看到作者称呼本书为“本文”原来它只是一篇文章orz……总之就是清晰透彻的感觉……现代社会基本的自由概念和范畴都有讲清楚,但它又是1859年写的(hhh)真是不过时啊hhh所以人类社会其实两百年后也没能真正解决某些问题(可能是解决不了,只能在不同时期形成各方力量的制衡),自由社会是种不稳定状态,因为总有人有动机打破它,即便描绘出来它是一种对所有人都有益处的理想社会。 (展开)
0 有用 ABS塑料鱼 2022-07-04 13:58:08
读完前后三月有余,跨越百年映射出当下我们社会的模样。译本不错,语言精当而不繁冗,假如强行让语言变得通俗,是对原文的伤害。
0 有用 一世为白 2022-07-04 00:37:41
宗教改革以来功利主义的基础,涂尔干的批评还是很到位的。包括后来的阿罗不可能定理,也是对功利主义的重大冲击。
0 有用 Sally Cinnamon 2022-07-02 23:35:19
@2020-09-16 20:55:52 @2022-01-18 23:17:38 @2022-05-26 10:52:31
0 有用 Sally Chow 2022-07-02 22:52:05
人是树,让其自由发展,在ta不伤害他人情况下,没必要压制乃至连根拔起。 世界需要特立独行的人,需要他们的智慧,需要他们丰富世界生活方式,提供平庸主流外的可能性。 真理是叠加非替代,与你相反的他人的观点,或是检验真理的谬误,或是真理的一部分,拒绝他人意见,固守自己意见,无疑拒绝真理,拒绝思考,成了一个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