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Александр Кожев
出版社: Наука
出版年: 2013
页数: 792
定价: RUB 2077
装帧: Твердый переплет
ISBN: 9785020263505
出版社: Наука
出版年: 2013
页数: 792
定价: RUB 2077
装帧: Твердый переплет
ISBN: 9785020263505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Введение в чтения Гегеля的创作者
· · · · · ·
-
亚历山大·科耶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法国哲学家,出生于俄国。是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对法国当今的思想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除了《黑格尔导读》外,主要著作还有:三卷本的《论异教哲学思想史》(第一卷: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第二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三卷:希腊化时代哲学—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康德》,《论法学现象学》,《概念,时间和语言》。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即使思辨的具體性定律在萬事萬物中實現了,概念的自我思維卻沒有。理性主義者期待黑格爾會透過揭示現實世界的「邏輯性」來證明現實世界最為內在之善,卻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東西。投機哲學所論證的是另一種東西,它可能不會滿足每個「理性主義者」: 現有之所以實質上是善的,是因為它的生命是投機的具體性的實現,是這種多重性中最完美的、神聖共生的實現。黑格爾藉由發現神聖的力量寓於現存之中而實現了神正論,使現存邁向更高的生命形式: 有機的整體性或思辨的普遍性。[……]透過這個運動,一切都被焊接成一個整體,成為一個必然共享的層級秩序。如此一來,在「泛邏輯論」(「一切皆概念」)的幌子下,黑格爾的所有作品都在論證「泛目的論」(「一切皆目的」),或者,如果你願意的話,一種獨特的「泛具體主義」。 («作為上帝及人性的具體學說的黑格爾哲學:卷二», Ива́н Ильи́н) (查看原文) -
什么是意识形态?它不是一种客观真理(Warheit),也不是一种错误,而是能通过斗争和劳动成为真实的某种东西,因为斗争和劳动能使世界与理想一致。斗争和劳动的考验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真实的或虚假的,人们注意到,在革命过程结束时,已经实现的东西不是作为出发点的纯粹意识形态,而是不同于意识形态和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真理(“被揭示的现实”)的某种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Введение в чтения Гегел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转】孙向晨:从黑格尔到现代法国哲学——论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
【内容提要】亚历山大·科耶夫是本世纪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人物。通过他对黑格尔的重新阐释,使黑格尔融入了现代法国哲学。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释主要集中于《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辩证法",他以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为主要理论背景,以极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阐述了...
(展开)

《精神现象学》汇编(2006-05-04)
(科耶夫的用力之处?注意其和施特劳斯通信时讲到其有时故弄玄虚) 生死,主奴与否定性。 p102 第五章提纲 C 知识分子表达他的“本性”,局限于他的“本性”,没有超越自己。真正的(主动的)人超越自己:通过斗争和劳动。当人走出存在(Sein)时,虚无在虚无中飞跃:他消失了。...
(展开)

科耶夫的黑格尔——一封写给奖励哥的告诫信
p33:智者沉思,但不行动。最终说来,斯多葛主义者的理想是主人的态度,但他在为了纯荣誉的斗争中不冒生命危险,他不行动。 一个想法,也就是类似于欲将取之必先与之。 也就是说,不能沉浸在一种自然欲望(原乐,不完全是拉康意义上)之中。或者说必然需要经过阉割之后,人才得...
(展开)

【转】仰海峰:《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 ——科耶夫《黑格尔导读》的核心理念
【作者简介】仰海峰,2002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著作有《走向后马克思: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符号之镜 : 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
(展开)

【转】高宣扬:简论法国的黑格尔研究——纪念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200年及依波利特诞辰100周年
【作者简介】高宣扬,浙江杭州人,2010年8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2004-2010年7月为同济大学特聘华裔法籍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目前的研...
(展开)

1934~1935年课程解读
对上一篇书评最后一段的增补 教徒意识到自身的双重性(经验个人和超验上帝),陷入苦恼意识(自己不行动,或只能通过上帝行动。);教徒来自怀疑论(唯我论)将自己与世界拉开距离(亚伯拉罕),怀疑论来自斯多葛主义(奴隶)。行动是指拒绝生物欲望,与主人生死斗争。此时神成...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译林出版社 (2021)8.9分 163人读过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0)9.7分 93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5)8.6分 349人读过
-
Gallimard (1980)暂无评分 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Введение в чтения Гегеля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狸奴·波赫修斯 2024-09-16 17:24:42 荷兰
與英文版本對照閱讀了幾個月…其實讀者閱讀Kojeve的需求不同,難度差異就相當大;這套論著體系就是發展自其早期論文:圍繞單個作者開闢系統化,遂通過分節、互文或重複論證之類推演來擴展作者系統中單個結構/形式的不足之處(同時令矛盾不再成立為矛盾),文本結果就是:何處為基礎、何處為超限集合、何處拓撲、何處另起爐灶,根本無法辨識。如果為尋Bataille的源頭而來閱讀的確較為簡單,但是若要尋Kojeve的... 與英文版本對照閱讀了幾個月…其實讀者閱讀Kojeve的需求不同,難度差異就相當大;這套論著體系就是發展自其早期論文:圍繞單個作者開闢系統化,遂通過分節、互文或重複論證之類推演來擴展作者系統中單個結構/形式的不足之處(同時令矛盾不再成立為矛盾),文本結果就是:何處為基礎、何處為超限集合、何處拓撲、何處另起爐灶,根本無法辨識。如果為尋Bataille的源頭而來閱讀的確較為簡單,但是若要尋Kojeve的源頭可能就需要一整套關於其他作者和符號的基礎體系讀物伴身,甚至包括其早期文本所涉及到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