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暴风骤雨》是中国土改小说的代表作。它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作为解放区的优秀作品获得表彰,并且在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由此该作以及作者周立波奠定了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暴风骤雨的创作者
· · · · · ·
-
周立波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立波(1908-1979),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大学肄业。1934年参加左联,历任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和晋察冀边区战地记者,延安鲁艺教师,《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副主编,《中原日报》副社长,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翻译,中共松江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沈阳鲁艺研究室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湖南省文联主席,湖南省作协主席。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一、二、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著有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南下记》,译著《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秘密的中国》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们常常有一颗好心,但容易冲动,也容易悲观,他们只能打胜仗,不能受挫折,受一丁点儿挫折,就要闹情绪,发生种种不好的倾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9页 -
客人走后,白玉山从他带回来的一个半新半旧的皮挎包里,拿出一张毛主席的像和两张年画。这是他在火车上买的,一张年画是《民主联军大反攻》,一张就是《分果实》。白玉山打了点糨子,把年画贴到炕头的墙上;又到灶屋,把那被灶烟熏黑的灶王爷神像,还有那红纸熏成了黑纸的“一家之主”的横批和“红火通三界,青烟透九霄”的对联,一齐撕下,扔进灶坑里。他又到里屋,从躺箱上头的墙壁上,把“白氏门中三代宗亲之位”,也撕下来,在那原地方,贴上毛主席的像。他和白大嫂子说: “咱们翻身都靠毛主席,毛主席是咱们的神明,咱们的亲人。要不是共产党毛主席定下大计,你把‘一家之主’、‘三代宗亲’,‘清晨三叩首,早晚一炉香’,供上一百年,也捞不着翻身。”临了,白玉山说道:“咱们要提高文化,打垮脑瓜子里的封建。” 往后,白大嫂子对屯子里的妇女也宣传这些,叫人们上街去买年画,买毛主席像,扔掉灶王爷。临了,她也总是说: “咱们要提高文化,打垮脑瓜子里的封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周立波文选(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
。
暴风骤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何浩|“搅动”—“调治”:《暴风骤雨》的观念前提和展开路径
本文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7期 内容提要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在《讲话》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生成基于周立波1930年代对左翼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特定理解角度,基于他1930年代文学创作的特定方式,也基于他在这些思想观念和创作形态上对《讲话》的接受角度...
(展开)

暴风骤雨中的熊熊烈火
在那个陌生的年代,“成分”这二字成就了许多人也,也耽误了许多人。因为成分问题,许多人过上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或是艰难险阻,或是一飞冲天。《暴风骤雨》是一部土地改革时期打地主分田地的故事。 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为韩老六吃人血馒头而咬牙切齿过,为元茂屯被地痞流氓压...
(展开)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7.3分 610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二版1980一印)7.2分 34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6.8分 22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1月1日)7.2分 98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暴风骤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深渊不朽者 2020-05-19 01:32:14
还行吧。主旋律。人物的成长太想当然了,或者说没有明显的弧线。不过了解一下47年的东北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