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籍出版社二○○七年七月出版的《浙藏敦煌文献》,收录了浙江省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所、寺庙等公共机构的敦煌文献藏品。其中所收『浙敦193(浙博168)』号《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提婆达多品劝持品》,现藏於浙江博物馆,原藏品号为『26089』,收入《浙藏敦煌文献》时统一编号为『浙敦193』,而在浙江博物馆藏品部份则编为『(浙博168)』。旧藏者陈誾,字季侃,浙江诸暨人,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曾任兰州道尹、甘肃省代省长,离职迴浙时带迴多卷敦煌写本。
本卷已经经过原收藏者陈季侃的装裱,並且在引首处题写『唐写《妙法莲花经》精品』九字,並有『陈誾偶得』白文篆书钤印,以表示对本卷书法之美的赞叹;然后在副隔水处题写:『瘦硬通神,此卷书法特为超妙,积健为雄,劲折如髪,尚有六朝沉着意味,为禇河南嫡派。翫其使转处,非石刻所得见也。季侃。』又在引首处亲笔书写自己的记事短文《敦煌石室藏经记》:『清光绪庚子,甘肃敦煌县莫高窟砂碛中发见石室。室有碑记,封閟於宋太祖太平兴国初元,距今千余岁;以藏经纪年攷之,且近二千年!所藏佛经上自西晋,下迄朱梁。纸书帛画,粲然备具。唐写佛经为独多,晋魏六朝稍更希有矣。经皆成卷,束以绢带,完好如新。诚天壤间瓌宝也!吾国官民,不知爱惜。丁未岁,法国文学博士伯希和闻之,自新疆驰诣石室,贿守藏道士,检去精品数巨箧,英人、日人继之,咸大获而归。余度陇之岁,购求唐写精品,已不易致,而著有年代及六朝人书,则非以巨价求之巨室不可得也。苏子瞻云:「纸寿一千年。」今兹发见,突破先例。盖敦煌戈壁,沙积如阜,高燥逾恒,苟石室永閟,即再经千年犹当完好。一入人间,则百十年内可沦夷以尽。证之今日,藏经已希如星凤,其后可知。犹忆在陇时,朋辈与余竞购者,访问所藏多已散亡,余亦何能永保?但念千百年珍墨,閟藏至今,得者应知爱护,不使毁损於吾人之手,私愿已毕。风雨如晦,乱靡有已,其能免兹浩劫否耶?甲申端午,前护陇使者陈季侃。』记叙*早得到卷子的外国人虽然把斯坦因误成了伯希和,但是基本事实和基本见解都是正确的,对我们今日来说仍然很有藉鉴意义。『甲申端午』,推算即一九四四年六月,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所以收藏者非常担忧珍墨遭遇毁损,故其於卷末抄写苏东坡词三首后跋云:『甲申寇至,家室荡然,纸笔书物,並付一劫,仅携唐经小箧避难周君子豪家。自春徂秋,客居无聊,因藉秃笔就賸纸,写东坡词以自遣,亦一奇也。陈季侃。』
『浙敦193』《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提婆达多品劝持品》应为唐朝时期的写本,其时代不应晚於五代。
本卷共由十四张抄经纸粘接而成,卷面可以看见明显的接缝。纸高二十三厘米,十四张纸总长六百一十八厘米;有铅栏线,框高十九点六厘米,栏宽一点七至一点九厘米,共三百三十八行。每行十七至二十不等,每字约一厘米高。麻纸,染黄,墨色浓黑如新。
本卷书法,陈季侃品评为『瘦硬通神』,又说『特为超妙,积健为雄,劲折如髪,尚有六朝沉着意味,为禇河南嫡派。翫其使转处,非石刻所得见也』,还是颇有见地的。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