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描述了大爆炸后数秒至几分钟乃至一年的宇宙形态及其变化过程,主要涉及当前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关于漩涡形星云的性质、遥远星系的红移的发现及其与距离的相依性,并讨论了爱因斯坦、德西特、勒梅特和弗里德曼的广义相对论宇宙模型等问题。该书是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关于宇宙起源早期状态的经典代表作品;被评为“改变世界的25本科普书”之一。本书为原著的修订版翻译本。
最初三分钟的创作者
· · · · · ·
-
斯蒂芬·温伯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伦敦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美国哲学和科学史学会会员,美国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刘易斯·托马斯奖”(诗人科学家奖)等多项殊荣。温伯格出版了多部极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教材。在专业领域之外,他致力于将科学理念与人文知识相结合,所著的《最初三分钟》《仰望苍穹》等书畅销全球。
目录 · · · · · ·
前 言
1 导论:巨人和牛
2 宇宙的膨胀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4 炽热宇宙的配方
5 最初三分钟
6 历史的题外话
7 最初百分之一秒
8 尾声:未来前景
附 录
词汇表
数学注释
后 记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1 导论:巨人和牛
2 宇宙的膨胀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4 炽热宇宙的配方
5 最初三分钟
6 历史的题外话
7 最初百分之一秒
8 尾声:未来前景
附 录
词汇表
数学注释
后 记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看到,要在光子的碰撞中产生m质量的物质粒子,光子的特征能量就必须至少与静止粒子的能量mc^2相等。由于光子的特征能量是温度乘以玻尔兹曼常数,因此辐射的温度必须至少为静止能量mc^2除以玻尔兹曼常数。也就说,对每种类型的物质粒子来说,在这类粒子能够从辐射能量中创造出来之前,都有一个用静止能量mc^2除以玻尔兹曼常数确定的“阈值温度”,必须达到。 两个光子要在直接碰撞中产生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那每个光子的能量就必须大于一个电子或一个正电子质量中的“静止能量”mc^2。这一能量是51.1003万电子伏。为了找到使光子有相当大的机会获得这一能量的阈值温度,我们将这一能量除以玻尔兹曼常数(每开氏度0.00008617电子伏),得出的阈值温度为60亿开氏度(6×10^9°K)。在任何更高的温度上,电子和正电子都会在光子的相互碰撞中自由地创造出来,因此它们的存在数量极大。 类似的观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粒子。对自然界中每种类型的粒子来说,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反粒子”,它们的质量和自旋完全相同,而电荷却相反,这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规则。唯一的例外是某些纯中性粒子,如光子本身,可以认为,它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反粒子。粒子和反粒子的关系是互反的: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而电子又是正电子的反粒子。给它们有足够的能量,在一对光子的碰撞中创造出任何类型的粒子-反粒子对都永远是可能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丕绪之鸟 -
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结论。为了了解它的意义,让我们想一想过去温度高于10万亿度(10^13°K),即中子和光子的阈值温度的一个时期。当时,宇宙中有着大量的核粒子和反粒子,其数量与光子不相上下。但重子数是核粒子数和反粒子数之间的差。如果这一差数比光子数小10亿倍,从而也比核粒子总数小约10亿倍,那么核粒子数就会仅仅比反粒子数多10亿分之一。按照这一看法,当宇宙冷却到核粒子的阈值温度以下时,反粒子与相应的粒子全都湮灭了,残留下的是稍稍多出反粒子的那部分粒子,这部分粒子最终变成了我们所知道的世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丕绪之鸟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最初三分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最初三分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考古学 9.5
-
- 物理学与生活 9.7
-
- 人类大家庭:长期失去联系的表亲 7.5
-
- 宇宙的琴弦 9.1
-
- 纠缠:量子力学趣史 7.9
-
- 血缘 9.2
-
- 第一推动丛书(珍藏版套书) 9.5
-
- 现在:时间的物理学 7.3
-
- 大宇之形 8.7
最初三分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A silent reminder of the (lack of) development in theoretical physics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A fantastic book for the non-technical general audience on the topic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ly universe, that covered some topics on partical physics, 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 This book is old, there is no way to hide the fact. It was first published...
(展开)

带你探索最古老的三分钟
温伯格老先生去年去世了,我抱着有些仰慕且怀念的心情来拜读这本书。虽然只是一本科普书,故事娓娓道来的却是科学研究的思路。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思路呢?小时候读过很多科普,大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式的——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从原理上直接告诉你答案。这么写书,对于满足人的好奇...
(展开)


最初三分钟:关于宇宙起源的现代观点 | 词云一起读科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书词云: 词云简单说: “粒子”、“辐射”、“星系”、“光子”、“能量”、“密度”、“波长”、“质量”等这些天文学领域高频词汇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让人类能很好地了解和认识宇宙。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物质构成,大爆炸理论的研究,表明不管宇宙看起来多么宏大,多么...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7.1分 217人读过
-
Basic Books (1993)9.0分 46人读过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8.1分 294人读过
-
科学出版社 (1981)8.7分 4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果壳2018年度科学书单 (奔跑吧齐齐)
- 科普与科技 (🐳 🐳)
- 科普 (rshark)
- 书单|科学科幻 (百败将军)
- 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初中) (无何有之乡)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最初三分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似懂非懂 2022-02-13 20:39:31
好像以前就读过。有段时间非常喜欢看科学史方面的书
0 有用 短发姑娘 2023-08-17 11:01:05 广东
勉强看到第二章,实在看不下去了,感觉自己在看一本学科导论的教科书。
0 有用 飘飘白云 2025-04-30 05:41:06 上海
王丽译本翻译非常糟糕,能把“大爆炸理论”翻译成“爆炸大理论”,也不知道怎么过审的,弃读。
0 有用 胡小娥 2025-05-20 13:36:01 天津
看到25% 看不懂了,再见
0 有用 撑死的香蕉鱼 2024-01-11 19:41:13 广东
我看的是这个版本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