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的原文摘录

  •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查看原文)
    mona-luo 2020-02-14 09:55:40
    —— 引自章节:寒露 板栗 石榴 山楂
  •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中国四大名菊“徽菊、杭菊、滁菊、亳菊” 新会陈皮与普洱的美妙结合——橘普 (查看原文)
    mona-luo 2020-02-14 09:55:40
    —— 引自章节:霜降 菊花 柿子 橘子
  •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 水为蜃。 (查看原文)
    mona-luo 2020-02-14 09:55:40
    —— 引自章节:立冬 南天竹 香菇
  •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米酒还是优等的纯天然护肤品。 (查看原文)
    mona-luo 2020-02-14 09:55:40
    —— 引自章节:小雪 萝卜 米酒
  • 大雪有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抓破美人脸”“满月”“十八学士”“风尘三侠”“二乔” (查看原文)
    mona-luo 2020-02-14 09:55:40
    —— 引自章节:大雪 山茶 荸荠
  •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查看原文)
    mona-luo 2020-02-14 09:55:40
    —— 引自章节:冬至 蜡梅 白菜
  • 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查看原文)
    mona-luo 2020-02-14 09:55:40
    —— 引自章节:小寒 松 佛手
  • 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花经》中说:“水仙腊蕊素瓣,冷艳幽香;于岁暮天寒,花事岑寂之际;盛以磁钵,满贮清水,下佐文石;供诸明窗之前,净几之上;芬芳扑鼻,清致入画;备此一丛,点缀岁朝,大为生色也。”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查看原文)
    mona-luo 2020-02-14 09:55:40
    —— 引自章节:大寒 水仙 冻梨
  • 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扫雪、人淡妆等…细想想,每一个都可以构成一幅画卷了。 也有古人总结,赏梅,要着眼于色、香、形、韵、时。梅之色有红、、 白、、淡墨;梅之香则重神韵,清逸幽雅。王安石写下脍人的名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辛弃疾有诗云:“着意寻香不香,香在寻处。”用文字来讲透彻梅的香气,着实困难,如果硬要比拟,那也许是雪天若隐若现、若浮若潜的一股冷香,使人心脾俱清。梅之形,按古人说法,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屈曲、歪斜,重在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的力度和律感,这在画水墨梅花的时候可以琢磨一二。 关于梅之韵,范成大在《梅谱》中提到过“梅韵四贵”:“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所以古代画家笔下的梅与花艺中展现的瓶中梅,更多的是“横、斜、疏、瘦”的姿态。虽然这个论点后来被自珍在《病梅馆记》中驳斥,我却觉得范成大也是有几分道理的。薇科的花卉,开得繁盛的多不胜数,真的不需要梅来增添欢喜烂漫之姿,横、斜、、瘦,无疑更能呈现梅花雪凌寒的清高秉性。对此明人文震享的《长物志》点评精妙:“幽人花伴,梅实专房,取苔护藓封。枝稍古者,移植石岩或庭际,最古。另种数亩,花时坐卧其中,令神骨俱清。绿更胜,红梅差俗更有虬枝屈曲,置盆盎中者,极奇。” 探梅赏梅的时机,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太早,花还未开,迟了已落英缤纷。 (查看原文)
    沉默是金 2021-01-29 09:08:37
    —— 引自章节:立春 梅花 菜薹
  • 中国人从一而终地信奉自然,在自然面前人们虔敬、本分,相信土地、天空、四时,相信宇宙万物生息繁衍、生死枯荣、悲欢离合都是顺应平衡之道。“天人合一”的大和之境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这个境界令我着迷。而人们追求此境界的一个落脚点,便是依据四季轮回和时令气候、物候变化所建立的二十四节气体系。从农耕活动到民俗、饮食、养生、诗词、文人雅事,节气与人、天象、花草果蔬、万物,每一个相连的节点,都令人回味无穷。 (查看原文)
    雪魔女 2023-01-01 11:41:27
    —— 引自章节:立春 梅花 菜薹
  • 山东莱阳的梨子润肺效果最好。果实硕大,呈倒卵形,表面有褐色锈斑。果肉质地细腻,汁水丰富香甜。我们便等到莱阳梨上市才开工,一瓶膏全部由梨子和几味药材熬成,十二只梨才熬出小小的一瓶,要花费十个小时的工夫,过程中没有添加一滴水,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做成第一瓶成品后,用勺子挖出一勺,膏体有着梨子慢火熬制后呈现的细细的颗粒。入口,舌尖上触及的是梨子沙沙的质感,进而满口是梨子清甜的香气,细腻、干净、纯粹,那一瞬间特别感动。我们待食物以真诚,食物便回报我们最纯粹的滋味。给家人兑温水喝了两三天,咳嗽就这么奇迹般地不药而愈,不禁感慨古方诚不我欺。 [秋梨膏] 将12只梨削皮,去蒂,用榨汁机榨成梨汁。将梨汁倒入锅中,将罗汉果掰碎,和40克红枣、30克生姜、15克川贝、30克麦冬、40克冰糖、3克甘草、40克茯苓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小火炖40分钟,用白纱布过滤所有的药渣。将过滤后的梨汁放入砂锅,小火熬10个小时后,稍微冷却,出锅灌装入瓶。 (查看原文)
    白河 2024-01-01 16:17:20
    —— 引自章节:秋分 桂花 秋梨膏
  • 中国人是这样做橘普的:取整只柑橘,在顶部开一个圆孔,去除果肉。这个步骤要极其小心,不能破坏柑橘皮的完整。将普洱散茶罐装进去,一同烘干或者晒干,橘普茶便做成了。饮用的时修只要把橘普皮撕碎几片,和上一些散茶,便是一泡的量。更有“小青柑”身边茶人朋友戏称为“小心肝”,是一种青色的小小的橘普茶,只要整只丢紫砂壶里便好,更加方便。橘普茶泡出来的汤色浓厚,口感鲜醇, 既有陈的果香,又有普洱的醇厚,可疏肝润肺、消积化滞、宜通五脏、健胃降脂秋燥时节,全靠橘普做口粮茶,以至于喝光所有家底。 (查看原文)
    白河 2024-01-01 16:17:20
    —— 引自章节:霜降 菊花 柿子 橘子
  • [自制米酒] 将糯米洗净,放入电饭煲中,加入没过半个手指节的水煮熟,煮得要比平常的米饭硬一些。米饭蒸熟以后,闷一会儿,放入干燥的盆中,分几次加入200克凉开水。这样做一是降温,二是增加出酒率。每次加入水,都要让糯米充分吸收。取出大约2克酒曲,压成末。等到糯米温度降到比手温略高一点,点的时候,撒入酒曲,拌匀。拌好的糯米饭,压平,中间留出一个孔,就是酒窝。盖上盖子,夏天可以直接在室温下发酵,冬天可以放在温暖的室内。一天一夜后,揭开盖子,酒味飘香,酒窝中渗满清亮的酒。这时糯米块也浮起,米酒就做成了。做成的米酒可以立刻煮了吃,也可以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夏天要放入冰箱冷藏,一周之内吃完为宜。 (查看原文)
    白河 2024-01-01 16:17:20
    —— 引自章节:小雪 萝卜 米酒
  • 立春时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江南的梅花开了,一棵棵鲜嫩翠绿青菜也被掐上了餐桌。赏梅、吃青菜,便成了我记录在行事历上重要的事。 于是,便有了我这辈子跑得最远的一次“买菜”行为。 刚入立春便感受到了阳光中春天的味道。早上从上海打了车到火车站,坐上动车到苏州,下了火车再打上车直接赶到金庭的明月湾。在路边,就会看见当地的菜农,把自家的土鸡蛋和新收的菜墓一起摆在地上卖。一棵棵翠绿的菜薹,嫩得掐得出水,在阳光下闪着光。三元一把,七挑八拣,抱上一大袋子,和农人道别。打车回城到艺圃喝了杯茶,再坐火车回沪。 这基本上是菜薹从泥土到我的餐桌最快的方式了。事不宜迟,回家便开始洗净,指掉开花的头部,只留最肥嫩的菜梗和叶片,菜籽油入热锅,倒入菜尖快速翻炒,炒到翠绿变成深绿, 之所以晓得明月湾的菜薹好吃,是因为去年春节去游玩儿,在农家菜的小饭馆儿记下这口了,甜糯的滋味足够惦记上一年。后来翻阅苏州的美食书籍,才原原本本知道了这个时节苏州金庭地区菜薹的奥妙。菜薹,苏州方言里叫菜尖。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南方丰富的十字花科的蔬菜向来有些迷糊,除了平日吃过的上海青、苏州青,之前真不知道还有“菜薹”这种特定时节的美味。冬天里,苏州青菜中名为“矮脚青”的品种为了储备能量,便停止生长,到了立春气温升高,雨量充沛后,菜心就会猛窜出新枝,打起花苞这便是江南人所称的“菜尖”了。这个时候的青菜最肥最甜美。苏州人讲菜尖上市后记得要天天买天天吃,因为只有十来天工夫,菜尖的茎就变厚老了,等菜花绽放,苏州人就不再把它当作时蔬了。 [清炒菜薹] 莱薹挑洗千净,去掉开花的头部,用刀纵向划开,切段,放入加热升温后的菜籽油中翻炒至墨绿,加少许水,盖上锅盖焖2-3分钟,加入盐翻炒锅即可。 (查看原文)
    白河 2024-01-01 16:17:20
    —— 引自章节:小雪 萝卜 米酒
  • 梅花入茶,如今最常用的是绿萼梅。绿萼梅可舒肝和胃、化痰理气、清热生津。早春采撷绿萼梅,阴干或烘焙成花茶,取两三颗冲饮,未入口便已觉梅香四溢。或许是梅花天生的傲雪性情,有一次我写字写得太投入,忘记了杯中的热茶,想起喝时,已经凉透,却意外发现清冷的茶汤格外凸显梅花的幽然香气。 梅花入馔,《本草纲目》中记录有梅花粥,可以为我们今人借鉴。 (查看原文)
    蛙蛙锅 2024-03-02 14:14:10
    —— 引自章节:立春 梅花 菜薹
  • 杏花,又是宜雨宜晴的。早晨的薄雾与轻烟中的杏花,傍着炊烟与薄雾浸染开来,宛若云霞。明代陈子龙的“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写尽薄雾中的杏花的缱绻;北宋寇准的“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描绘了杏花与轻烟一同推开晨曦的薄纱;南宋陈与义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更得意境;南宋韩元吉的“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则多了一份愁思寸断。 杏花若是在微风中吹落成雪,又是一番纷纷落落的美态。那是王安石的“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也是范成大的“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更是北宋寇准的“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以及唐代韩屋的“侧侧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查看原文)
    蛙蛙锅 2024-03-02 14:16:34
    —— 引自章节:惊蛰 杏花 春笋 杨柳
  • 那么吃笋的最高境界,自然是守在竹林子边,架起烹锅,就地把春笋挖出来,剥了皮,入锅煮来吃。为了这口吃的,也过于大费周章了些吧。嗯,这也许便是古人与今人的不同。古人为了追求一口甘美,一种极致,翻翻古籍,守在竹林边尝鲜的吃客大有人在。宋人林洪说:“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明人高濂在《四时幽尝录》中也写道:“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扫叶煨笋至熟,刀戳剥食。竹林清味,鲜美无比。人世俗物,岂容此真味。”就在竹子底下,用芳香的竹叶作燃料,当场烤着吃,从滋味到烹饪方法都极为返璞归真了。 腌笃鲜是我最喜爱的一道江南菜之一。每年春笋上市的时节,便馋这一口。腌笃鲜,顾名思义,就是用春笋和鲜、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汤。“腌”,是指腌制过的咸肉;“鲜”,就是鲜美的竹笋和新鲜肉类;“笃”,就是用小火焖的意思。那笃出的汤汁又白又浓,口感鲜减,肉质酥肥,合着春笋的清香脆嫩,真是鲜得眉毛要掉下来了。 宁波老家的人还会把竹笋用盐水煮熟,再用炭火烘焙一下,这就成了上海与浙江的传统烹饪原料一扁尖。大抵旧年是为了保持笋的鲜嫩,使其更容易贮存。炖老鸭汤时切下几片,汤里立刻溶进了咸笋的鲜甜咸香。好的扁尖肉厚质嫩、闻有清香,没有粗老纤维,表面泛有白色盐霜而且不粘手。据说最好的出产是在浙江天目山区。 (查看原文)
    蛙蛙锅 2024-03-02 14:17:45
    —— 引自章节:惊蛰 杏花 春笋 杨柳
  • 老北京有种民间手工艺品,叫“毛猴儿”。我过去在田子坊的店里曾有人寄卖过 毛茸茸的身子,骨瘦的四肢,锃亮的脑壳儿,被做成各种老北京人的生动姿态。有卖糖葫芦的,有在钉鞋的,有挑着剃头挑子的,有抬花轿的,有玩杂耍的,还有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纳凉的,形态惟妙惟肖。有一种说法是这是当年中药铺的小学徒坐在店里无聊鼓捣出来的小玩意儿,后来因为有趣传遍了北京城。他用的原材料自然是中药铺子里抓来的,一味是蝉蜕:另一味,就是辛夷。 每年的春分前后,我家院子里的辛夷就开始结了花蕾,毛茸茸的。辛夷的药用价值,就是在这个毛茸茸的花苞状态的时候。这时候的花苞有一种类似姓姜的辛香味。在中医里,辛夷可用来治疗鼻炎、鼻塞。 (查看原文)
    蛙蛙锅 2024-03-02 14:18:41
    —— 引自章节:春分 辛夷 香椿
  • 春分时节的香椿最嫩,这样一茬一茬地吃,吃到谷雨,香椿芽叶就老了。因此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如果实在迷恋香椿的味道,可以把香椿叶采下来晒干,当作茶叶泡茶喝,可以补脾阳。有一味中药叫作“椿白皮”,就是香椿树的皮,有收涩、去湿热的功效,熬水后还可以调理皮肤的不适。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椿树高耸,而枝叶疏,与樗不异,香曰“椿’,臭曰‘樗’。圃中沿墙,宜多植以供食。”据说樗的味道真的是臭的,有股烂花生的气味,古人常以“樗”自谦是无用之才。不过据现代植物学考证,樗与椿在植物门类上并不是近亲。 (查看原文)
    蛙蛙锅 2024-03-02 14:19:38
    —— 引自章节:春分 辛夷 香椿
  • 碧螺春一般是在清明前春寒料峭时采下来。清明后,雨水多了,滋生很快,一剑两剑三剑,便是三四等级,到了夏天,基本就十几块钱一斤了。碧螺春茶汤比较清淡,有一种淡淡的、循序渐进的力量,是比较接近文人情怀的饮品。 碧螺春最好放个把月,不会伤胃。苏州人喝碧螺春也会吃一些糕点来封味,尤其甜的糕点,可将味蕾封好。品碧螺春,不可牛饮,要细细去啜一下,感受春天树木给自己传递的一种生发之气。 旧年苏州文人会学魏晋时期的人,行曲水流觞之雅事,于上已节在曲折的溪水中飘一只杯子,倒好黄酒在里面。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要边喝黄酒边吟唱一首诗。吟好诗,便以萝卜干作为下酒菜,清口的茶,便是碧螺春了。 (查看原文)
    蛙蛙锅 2024-03-02 14:20:44
    —— 引自章节:清明 桃花 碧螺春 青团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