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西藏不是形容词 强势文化 鸵鸟政策 只看地区,不见人群。流动的人群,渐变的自然人文景观。 有点像出国的人看中国。
“我自然知道有一些手提着喇叭,挥舞着小旗,像放羊一样放牧着游客与游客想象的自称是“导游”的人,最为关心的不是正确的知识与文化,尊重的也不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明,他们尊重的是游客的小费,尤其是海外游客的小费,关心的是沿途饭馆、旅店、旅游品商店的回扣数量。 现在,我想的是,自己的写作也会不会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歪曲。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视角。但我能信任自己的只有一点,就是对阿坝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我的同胞的热爱与责任感。有了这一点,如果这本书我干得不够好,那么,我会争取下一本书,或者下一次别的什么事情,我能干得更漂亮完满一点,以期对这片故土的山水与人民有所奉献。 我至少可以希望自己,比那些所谓“导游”干得更好一点。”
此书名为散文,但却涉及了历史、宗教和地理,对于川藏历史一点也不了解的我,读到中途真的觉得迷茫和无味。这不是我想看的那种类型的散文。“鹏之大,一锅炖不下。”
深沉如歌,吟诵
“我终于成了一个靠操弄汉字为生的藏族人。”书中处处流露出对杂糅的奚落和自嘲,以及对纯粹的嘉绒文化的充满疏离的想象。夹在汉藏之间,作者既不肯信服汉人的典籍记载,也无法确信于藏人的口头传说,对作者而言无论地缘还是血缘都已不再可靠,于是那些山川草木和对历史的想象就成为作者对家乡感情的主要维系。但在这荒野与废墟间,这一切也都不再清晰,而是蒙上了浓重的惆怅,和用美妙文字难以遮掩的空洞。
失落的文化与衰败的自然,共同编织着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似乎没时间思考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是不断地哀悼,哀悼人类的天空精神之翼的陨落,也哀悼这个世界的底色那些干涸的河流与燃烧的森林的挣扎与叹息。同时,感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民族归属。文学大概就是思考一些似乎毫无意义的问题,感谢这本书让人想了好多。
一路随着高原往上,仿佛踩着大地的阶梯。由于没有图片, 加上一些嘉绒地区的文化表述,有些时候是囫囵吞枣读着,但不影响对于嘉绒文化的总体印象:汉藏交融,传统文化的萧条,本地宗教慢慢让位藏传佛教,热情好客的当地人,以及曾经的土司文化。我感受到了阿来对于家乡的热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但与此同时,那种回不去的悲凉也是随处可见。读完在我脑海里,一直会有曾经繁华的小镇,随着时间的消逝,变得破败无人,给人热闹只是一时,今日不复往昔之感。当人去追溯,去回忆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回不去了,最好的只存在回忆里。但是,阿来去体验了,把体验写出来了,重要的是一路在自然和文化的旅程里,对于生命的感知多了层厚度。
字里行间,能体会到阿来老师做为一个藏人,对于民族历史文化消亡的惆怅(不知道这个词用的恰不恰当)历史只会留下强势文明扭曲的记忆,对于那些弱势群体不会有只言片语,也许嘉绒藏区应该庆幸还有阿来这位大地之子在坚持记录
就像后记说的,作者在倾尽全力地客观描绘嘉绒藏区,去神秘化。文笔很好,很适合不怎么需要开口说话的我去朗读。
不错的一本书,阿来深爱着他的家乡,一个作者最好的作品大都是写的家乡。西藏真的对大多数人是个形容词,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
> 大地的阶梯
1 有用 时间都哪儿去了 2022-02-06 19:31:30
西藏不是形容词 强势文化 鸵鸟政策 只看地区,不见人群。流动的人群,渐变的自然人文景观。 有点像出国的人看中国。
0 有用 躺倒 2022-11-24 13:13:23 上海
“我自然知道有一些手提着喇叭,挥舞着小旗,像放羊一样放牧着游客与游客想象的自称是“导游”的人,最为关心的不是正确的知识与文化,尊重的也不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明,他们尊重的是游客的小费,尤其是海外游客的小费,关心的是沿途饭馆、旅店、旅游品商店的回扣数量。 现在,我想的是,自己的写作也会不会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歪曲。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视角。但我能信任自己的只有一点,就是对阿坝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我的同胞的热爱与责任感。有了这一点,如果这本书我干得不够好,那么,我会争取下一本书,或者下一次别的什么事情,我能干得更漂亮完满一点,以期对这片故土的山水与人民有所奉献。 我至少可以希望自己,比那些所谓“导游”干得更好一点。”
0 有用 屿月 2022-11-09 12:05:25 贵州
此书名为散文,但却涉及了历史、宗教和地理,对于川藏历史一点也不了解的我,读到中途真的觉得迷茫和无味。这不是我想看的那种类型的散文。“鹏之大,一锅炖不下。”
0 有用 zard砸得王大崩 2022-08-01 23:02:56
深沉如歌,吟诵
2 有用 沧海微沤 2021-01-20 14:22:00
“我终于成了一个靠操弄汉字为生的藏族人。”书中处处流露出对杂糅的奚落和自嘲,以及对纯粹的嘉绒文化的充满疏离的想象。夹在汉藏之间,作者既不肯信服汉人的典籍记载,也无法确信于藏人的口头传说,对作者而言无论地缘还是血缘都已不再可靠,于是那些山川草木和对历史的想象就成为作者对家乡感情的主要维系。但在这荒野与废墟间,这一切也都不再清晰,而是蒙上了浓重的惆怅,和用美妙文字难以遮掩的空洞。
0 有用 牧彤 2020-03-11 20:19:49
失落的文化与衰败的自然,共同编织着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似乎没时间思考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是不断地哀悼,哀悼人类的天空精神之翼的陨落,也哀悼这个世界的底色那些干涸的河流与燃烧的森林的挣扎与叹息。同时,感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民族归属。文学大概就是思考一些似乎毫无意义的问题,感谢这本书让人想了好多。
0 有用 尘里沙外 2024-10-26 19:44:07 上海
一路随着高原往上,仿佛踩着大地的阶梯。由于没有图片, 加上一些嘉绒地区的文化表述,有些时候是囫囵吞枣读着,但不影响对于嘉绒文化的总体印象:汉藏交融,传统文化的萧条,本地宗教慢慢让位藏传佛教,热情好客的当地人,以及曾经的土司文化。我感受到了阿来对于家乡的热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但与此同时,那种回不去的悲凉也是随处可见。读完在我脑海里,一直会有曾经繁华的小镇,随着时间的消逝,变得破败无人,给人热闹只是一时,今日不复往昔之感。当人去追溯,去回忆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回不去了,最好的只存在回忆里。但是,阿来去体验了,把体验写出来了,重要的是一路在自然和文化的旅程里,对于生命的感知多了层厚度。
0 有用 sherry 2020-06-04 09:34:41
字里行间,能体会到阿来老师做为一个藏人,对于民族历史文化消亡的惆怅(不知道这个词用的恰不恰当)历史只会留下强势文明扭曲的记忆,对于那些弱势群体不会有只言片语,也许嘉绒藏区应该庆幸还有阿来这位大地之子在坚持记录
0 有用 狮子小 2024-03-26 19:23:58 四川
就像后记说的,作者在倾尽全力地客观描绘嘉绒藏区,去神秘化。文笔很好,很适合不怎么需要开口说话的我去朗读。
0 有用 雨天第三 2020-11-13 14:10:31
不错的一本书,阿来深爱着他的家乡,一个作者最好的作品大都是写的家乡。西藏真的对大多数人是个形容词,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