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中国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及其特点
第一节 沟通江、淮、河、济运河网络的形成及其特点(先秦时期)
第二节 海、河、淮、江、钱塘、珠六大水系运河网络的形成及其特点(秦汉时期)
第三节 地区间运河的蓬勃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南北大运河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隋唐两宋时期)
· · · · · ·
(
更多)
引言
第一章 中国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及其特点
第一节 沟通江、淮、河、济运河网络的形成及其特点(先秦时期)
第二节 海、河、淮、江、钱塘、珠六大水系运河网络的形成及其特点(秦汉时期)
第三节 地区间运河的蓬勃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南北大运河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隋唐两宋时期)
第五节 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变迁及其衰微(元明清时期)
第六节 清末漕运改制后大运河的命运(民国时期)
第二章 运河工程反映中华民族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智慧和毅力
第一节 水源问题
第二节 运河沿线的地貌高差问题
第三节 运河和天然河流交汇问题
第三章 运河的运输管理制度及其效果
第一节 历代运河管理制度简述
第二节 运河在运输过程中的管理
第三节 运河的运输能力及其限度
第四章 运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对维护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全国城市、交通网络的形成(沿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带的形成)
第三节 加强全国各地区间经济的联系和文化交流
第五章 运河发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响
第一节 黄河变迁对运河的影响
第二节 运河变迁对中国东部平原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运河通航和农业灌溉的矛盾
第四节 漕运改制和海运的兴起对运河的影响
第六章 近百年来的运河及其展望
第一节 近现代以来的运河
第二节 21世纪大运河定位的思考
第三节 开发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结束语
· · · · · · (
收起)
0 有用 不忧 2020-05-25 15:03:11
读完此书,便可对中国运河史有全局之了解。
0 有用 金金金拾钻石 2022-02-14 14:40:43
大运河的开凿与维护代价不小。大运河也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民间商人能够随意使用的航道。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各种商贸是各地的商人在运河重要的节点与往来的沿途售卖各种物资的漕运军丁进行的。第一次了解到与传统叙述不同大运河的弊端,大运河改变了东部地区的水系格局,造成洪涝灾害不能不说与之无关。新的时代条件下,大运河的新的功能定位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个人认为大运河的定位还是更多的放在文化、社会方面比较可行。调... 大运河的开凿与维护代价不小。大运河也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民间商人能够随意使用的航道。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各种商贸是各地的商人在运河重要的节点与往来的沿途售卖各种物资的漕运军丁进行的。第一次了解到与传统叙述不同大运河的弊端,大运河改变了东部地区的水系格局,造成洪涝灾害不能不说与之无关。新的时代条件下,大运河的新的功能定位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个人认为大运河的定位还是更多的放在文化、社会方面比较可行。调节沿线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比较行得通,局部地区通航也可以,但恢复全线通航的话,个人觉得意义不大。 (展开)
0 有用 豆友39046025 2022-03-27 11:09:16
概论式,还有一本刘士林先生的新书《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很不错。
0 有用 Sissi 2023-02-18 15:31:13 江苏
为政治军事经济需要,沟通天然河流,才有人工运河。往来两千年,循天时地利,随王朝更替。断续读完,中间去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收获满满。年前在古运河边看见清淤船作业,也是缘分。读时须借助电子地图,一点点串起地名河流名。地表变迁,那些消失的河道、水柜、坝、堰等,若有更多古地图辅助,必定收获更多。有诗意的书名是关注此书的动因,读完感觉又打通了一些知识盲区,水利学也很有意思,值得二刷。@2023.2.18
1 有用 冰点 2022-09-06 17:49:40 广东
文字不多,但比较考究,从运河的角度串讲了几千年历史;较偏学术研究、偏地理及历史、偏串讲归纳总结,对其他如经济、政治、中央地方和区域、内贸与外贸等多一笔带过,但这一笔中仍见作者的深厚学术功底。可以结合黄仁宇《明代的漕运》一起看。另:书的行距明显不统一(越到后越多)、部分页的油墨明显偏淡,出版社不太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