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于飞 短评

热门
  • 14 优雅骑士 2019-06-29 19:53:20

    作者充分利用族谱、契约、科仪书等田野材料,还原了畲民家族的迁移路线,并将畲民明初大规模迁移闽东浙南的现象同元明之际社会动荡与人口损失、明初沿海卫所系统的建立、屯军的人员构成等问题联系起来,梳理了宋元以来畲的族群内涵的流变。宋元时期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南岭山区中活跃着大量游离于编户齐民之外的人群,他们无论汉徭均被冠以畲的名称。宋元易代之际,他们被南宋政府收编为畲军,元初又被编入元军的屯田系统,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但一支从潮州凤凰山地区进入闽东卫所屯田的畲人家族却在当地发展壮大,并始终保持着三姓内婚制度和盘瓠的祖先信仰,由此不断吸引周边地区有着相似习俗的畲民家族迁居于此。不同于福建地区其他家族为避免歧视而修改自己的祖源的做法,畲民反而以族谱文书的形式强化了盘瓠信仰,并维系至今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畲族

  • 15 ラスカル 2021-02-19 23:44:00

    2/19 亲签本 上学期修读了婷玉老师的「明史」课,在课程中学到了老师的史料分析能力与历史逻辑思维,再读本书便更加赞叹老师考证能力之高,从畲族民间文书入手,辅以地方文献作为基础,来重现畲在明清时期的迁移路线,同时联想到闽东畲族迁入与卫所军户移民的关系,逐级进行分析推理,最终得以推出一条完整的历史进程脉络,真的大为佩服,其实上萨博罗萨老师的课就有看侦探小说的感觉,赶快学起来培养考据癖用到毕论里面。 结语是精品,在谈谁人为畲的时候讨论到族群认同与民族建构,畲在不同时期不同话语下内涵不同,通过对他者与自者的表达分析进一步讨论这一族群认同的转变,可以以此书为基础进一步讨论族群问题,去看王明珂,去讨论新清史,会有大不同的启示,并进一步深思「民族是王道形成,国家是霸道造就」的深意。

  • 4 駄目!痴线さん 2019-07-15 16:45:26

    关于民族、族群、宗族一类的辨析,已有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但用在这本以畲族为主体梳理的书中,毫无违和感,真正将田野调查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前者固然应该存在于历史学著作中,但太多书过分强调调查报告甚至大幅度引用,那便失了水准。 最近几日快速吸收畲族知识,这本书绝对是这个族群最新进最上乘的研究著作,然而整个城市大学都还未进货,图书馆都干啥了真该自我反省。 对于民族的探讨,本来向上追溯其迁徙史经常真伪难辨,虽无法一一定论,但证伪之处可以排除诸多干扰。 畲族与瑶族、客家向来剪不断,理还乱,本书给了一个相对精确的看法。人口迁徙与卫所屯田制的关系与推测,引出人地矛盾与畲汉关系。以典故为例探讨畲民如何坚持自身信仰进行族谱书写等。 史料丰富,非常深入,尚有史实不明处,需继续学习。

  • 1 Chopin J.F.YU 2020-03-07 11:54:11

    厉害。。。在文献方面应该说做到极致了。。。

  • 0 Suzume 2019-07-25 21:52:49

    5,6章比较感兴趣

  • 2 密涅瓦的鹰头猫 2022-01-01 22:39:37

    民族志的问题,朴学的做法。材料应用颇为充分,不光穷举宋元以来史籍,更是深层次利用蓝雷钟等大姓族谱,方志乃至语言人类学成果。前三个章节论述层层倒推,颇为精彩。先论述畲族的家族构建中积极儒学化但拒绝攀附祖先,以“齐民化”而非“汉化”纳入王朝治理。继而追溯闽东浙南的畲民来源,辨析唐末入闽之谬,还原明初有组织移民的原貌。再进一步指出移民根源为元末闽地动乱,“畲军”归附明王朝后成为军屯的主要来源。环环相扣,颇为精彩。着眼于“畲”,亦揭示其与客、徭等群体的纠葛关系,收束于国族定义问题。在当今的出版环境下,这样的主题尤为难得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19-10-04 10:02:06

    按需。“在畲族的历史记忆中,广东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的传说广泛流传着。得益于学界近年来对畲族文书的大量搜集,本书得以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畲族家族文书的基础上,对畲族的祖居地与迁徙进行研究,厘清畲族由闽、粤、赣交界地区最终迁往福建东部沿海地区聚居的历史进程。”

  • 0 小粋 2022-09-30 01:11:47 广东

    做到这种程度才好意思说自己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吧。sinicization应译为儒化、“民+族”的政治性与文化性的segregation和consilience非常provocative。

  • 0 マハラちゃん 2022-04-13 22:43:19

    优秀的作品,有很多值得反复阅读的地方。绪论的写作值得借鉴。但行文中也有一些不通顺的表达,个别参考文献漏写,是出版时太匆忙了吗?

  • 0 Desperado 2022-09-11 21:58:23 浙江

    在畲族自治乡的先锋书店里粗略读完;对畲族有了点点了解

  • 0 替替No.4 2023-11-07 17:52:36 浙江

    去了一趟时思寺,找来这本书看,条理很清晰,宋元时期文献中的畲和明代以后的畲不是一回事,对于畲族的迁徙路径也写得很清楚。

  • 0 宫保鸡丁 2022-12-30 19:02:45 北京

    这个畲族起源故事很有说服力,而且拿来跟其他的一些理论一起读也很有意思。

  • 0 冻柠茶🍋 2025-04-12 17:25:06 广东

    严谨扎实,在文献考证上足见功力和努力。作者多次奔走福建乡野做田野调研的努力和毅力,让有过粗浅田野调查经历的我敬意倍增。首先,宋元的“畲”不同于明清的“畲”。宋元之“畲”姓氏更广,在“中原中心观”的影响下,宋元之“畲”中的一部分构造自己的祖先历史为中原衣冠南渡后人。刻意强调畲族姓氏局限在“雷、盘、钟、蓝”四姓,隐瞒、淡化自身“畲”的身份。以志异、构造祖先的方式,来拉开自我和他者之间的身份距离。明清之“畲”便成为他们塑造中原正统身份过程中的看客,成为历史的失语者。畲族族谱中数字郎名,很可能是唐宋以来流行的汉族社会习俗沿袭而来。至宋元之际,畲族因被“编户齐民”的需要,强化了数字郎名这一模式,成为畲客瑶共享的文化特质。再者,客家、瑶族、畲族这三个生活在南岭民族走廊的族群,在历史上的关系可能相当密切。

  • 0 大旺 2020-03-15 16:05:49

    历时性的梳理了不同历史时空中关于“畲”的文献,历史材料十分详实,并且讨论了畲、客和瑶之间的关系,尽管论述部分或许可能被删减了很多,但结尾那句—“民族是以王道形成的,国家才是以霸道造就。”似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所谓的边缘非汉群体,如何一步步地纳入到了整个国家统治体系之中。

  • 0 夏日炎炎正好眠 2019-11-18 19:01:04

    很有意思的选题。考辨相当扎实,结语的部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完成得很好。

  • 0 挠挠 2019-10-18 13:28:40

    2019402 精致厉害。

  • 0 小玉 2020-11-04 16:24:51

    三星半。史料翔实,视角丰富的历史人类学作品。由畲的族内婚制度引发的关于边缘的维持、变迁以及以宗族建设表达国民性等论述很有启发,用了三百多页相当有力地解释了“谁人为畲”的问题,不过一些细节处的表征分析不是特别能认同。点校太有毛病了!怒扣一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