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二休五 短评

热门
  • 248 家樂福的空調涼 2018-12-25 15:12:04

    给这届社畜写的书。不能就这样被老板和房东当燃料使,21世纪的消费社会,年轻人也应该有选择的自由。非常有洞见力的生活观察,以退为进对所谓主流价值的抵抗。大胆、毫不避讳但又不悲观,较真、执着于细节但绝不做杠精,简单轻松、自在真实的生活观。

  • 222 大Bin 2019-01-21 17:22:39

    看之前以为是个老头写的,读的时候发现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弯男,这种和风的味道也太可爱了吧!感觉是把瓦尔登湖,野果,小森林和一点点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和在一起榨成的果汁,想追大原扁理,或者聊三天三夜。ps,经过了一年的隐居生活,我的性欲也退化的很厉害,不知道算不算坏事……

  • 201 [已注销] 2018-12-27 23:56:49

    仅仅提供一个强大社会惯性下的可能性也很酷了

  • 290 容安 2019-05-20 23:08:08

    我过去几年的生活跟这位仁兄惊人的相似,都是以极少的钱生活,每天工作不超过2小时,如果有段时间实在无心工作,那便只管着玩。不同的是,我一直在国外旅行,并且热爱攀岩和社交。说明做二休五不仅通过隐居才能实现,也可以有更多活法的呀!我是不是也该把自己的经历拿来写一写呢…… 万一有人有兴趣的话。

  • 100 疏狂老鬼 2019-03-03 22:37:34

    其实我觉得这个年轻人挺正能量的,我周围所谓高学历高工资的年轻人寄生在父母家里依靠父母看孩子做家务乃至补贴家用还房贷的都是普遍现象,这个年轻人自食其力,不麻烦别人,凭自己的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什么不好的。而且他自己都讲了不上大学是因为家里条件有限,他打工也会做护工这样很辛苦的工作,平时注重健康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比起纯粹的啃老族茧居族上进多了。

  • 52 EricC 2019-02-03 17:56:11

    顺其自然大概是现在中国最奢侈的生活方式

  • 25 恶鸟 2019-01-20 15:29:51

    我觉得这本只是应景,和低欲望社会那类书一样,形式的隐居在某方面是无创造活力青年的退缩方式,但同为日本千叶县的上条辽太郎,在大理生活的六年,却给出更积极的生活方式,一样不用上班和拼命赚钱,但高下有分。

  • 42 holly2007 2019-03-11 22:11:09

    作者全面龟缩至个人生活的保护罩中,将柔性个人主义发挥到极致,遂挥笔写下这本绝世废柴养成之葵花宝典。本作文笔比松浦弥太郎更丧,所谓丧到谷底,然而最璀璨的烟火,总是绽放在最黑暗的夜空,令人哭笑不得、狡黠另类的文字背后,藏着作者深刻的绝望和痛苦彻底的思考。隐居,主动切断不必要的社交关系,保持最大程度的社会疏离,以自己舒服、幸福为第一要旨,其本质是一种甘地主义的非暴力不合作行为,反抗社会规制隐藏却恶毒的驯化暴力,作者无疑是真的生活勇士。

  • 33 kaka 2019-01-25 22:38:31

    看每一页的时候脑子里都涌现着羡慕,简直是宅人和社恐患者的理想生活方式。但仔细想想,自己肯定做不到像作者这么洒脱和低欲望。最后的免责声明也是很皮了。赞美送的贴纸和封面的灵魂书法。最大的收获居然是被种草了小苏打。

  • 32 47.xxx 2019-01-17 14:16:04

    “人生不是被给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后产生的。”

  • 30 Haruka 2019-03-07 15:11:55

    书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 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可能性

  • 32 妙荔 2019-04-30 12:36:15

    听说法国已经每周工作四天休息三天了。当996式工作方式成为奋斗者的荣誉勋章时,不由得想到的问题是:既然经济水平较之四十年前有了大的发展,为什么我们却停不下来?如果时代的洪流很难受制于个体意愿或某个集团,但是当个人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消费并没有带来如期的快乐和充实时,驻足思考或许有助于我们去想一想余生要怎样过才会葆有舒适感。有人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太消极,对社会没有贡献。但正如经济飞速增长、每个人都在浪潮中享受到物质丰富带来的满足和快感的时候一样,这种高消耗生活方式也是“有毒”的。如果说低欲望生活方式是无贡献的,那么后者则是破坏性的。而前者也不过是正常的生活方式回落,就跟经济运行周期一样。

  • 42 Yakuuult 2021-01-22 14:34:50

    太讽刺了,这本书的微信读书上的最多赞评论是批评说“如果年轻人都这样消极没有朝气,社会的希望在哪里?” 评论的人为何不反思发生了什么让年轻人这样想这样做?而且在我看来,这样对抗消费主义和过劳时代的反叛反而是充满能量和勇气的呀!

  • 17 Yibie 2019-03-12 14:02:43

    佛系生活的最好解释了吧。这本书蛮简单的,道理类似「无事一身轻」。简单的让自己舒服,简单的让自己觉得幸福,作者真的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再次觉得日本图书出版社编辑们的强大,在主流文化的边缘,发掘多元文化的小小闪光。也许这个人讲的未必让人赞同,但看完之后,还是情不自禁发出感叹,「原来还可以这样啊!」凭这一点,也是值得一看。

  • 13 土豆儿 2019-03-20 15:33:21

    不思进取的年轻人耍滑头与社会拉开距离。作者一边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一边沾沾自喜。几乎读不下去。

  • 16 饼干🍪脆脆 2019-02-26 16:25:48

    我的圣经啊哈哈哈哈

  • 14 步履不停 2019-03-06 20:12:44

    都市隐居生活,既能放松生活,又能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是多少人渴望的 工作赚钱,谁能真正放下呢,只在乎当下,不考虑未来变数,甚至不说未来,自身的欲望都得不到满足,永远追着胡萝卜 作者真是典型的日本人,不想给其他人和社会添麻烦,甚至为了不报销医保而尽量不去医院 那些说正是因为有作者这种人所以国家才不会发展和进步的人,自己又做了什么贡献呢,能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给世界添麻烦就已经很好了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社交(作者说自己舍不得花钱买新书,但如果看到朋友可能喜欢的书,会买下来送朋友,也是很可爱了) 粗食、一菜一汤,挺好,其实有时过剩的食欲只是空虚的出口而已

  • 24 MetalDudu 2019-01-28 11:34:18

    理想国的slogn:另一种可能,这本书就是一种可能,二十出头就开始了每周工作两天的隐居生活。换成五年十年前,这书我都不会翻开,但今天读一遍觉得似乎好像特别有道理的样子。在各种积极向上拼搏赚钱消费提升的洪流中,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可能做其他选择。做不到作者这么决绝,至少可以与潮流和舆论保持一定距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 17 清欢 2019-04-24 20:56:39

    在资本家们纷纷撕下兄弟面纱,推崇996、鼓吹“奋斗”、给劳动者大灌鸡汤的今天,这本书似乎格外有意思。作者在隐居之前,在东京做全职派遣工,每天工作12小时,周六和假日也经常不得不上班,非常辛苦,然而在付完了房租、水电费、煤气费、生活费、税金之后,他发现自己两手空空,于是开始思考是不是有哪里不对,明明很努力很辛苦地工作,自己想要的也只是朴素的、并不奢侈的生活,结果工作过度、精疲力尽之后仍然钱不够用。思考之后,作者选择彻底摒弃资本主义的自由,摒弃资本主义的枷锁,以最低限度的开销,来维持心灵和身体的自由。我真的很佩服作者,看似清心寡欲和丧,实际上相当有主见和特立独行,在周围人都或多或少地被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大潮裹挟向前时仍然能自律地坚持自己需要和向往的生活方式,非常厉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