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新版《断舍离》是“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累积销量超400万册畅销书“断舍离”书系集大成之作,修订50%以上内容重新解读帮助读者重拾轻盈人生的生活哲学。理论+实践全面升级,一本新书顶老版一套书,了解断舍离先读这一本。
对稻盛和夫、宫崎骏、张德芬、杨澜、林夕、李冰冰、林依晨等影响至深的减法哲学。陈数、孙志勇(志邦家居)作序推荐,随书附赠真人实拍断舍离实践手册,扫码还能看精彩视频。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得到重要的东西。立足当下自我,践行新陈代谢式美学思维。健康、金钱、婚恋、家庭、时间、家居、事业、临终……总会遇见人生的各种美好!脱离心中执念,人生才能轻盈前行!
断舍离是通过立足当下和新陈代谢原则,梳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先从观念上认识现状,停止自我否定,构想居所具体布局,然后通过杂物的整理了...
新版《断舍离》是“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累积销量超400万册畅销书“断舍离”书系集大成之作,修订50%以上内容重新解读帮助读者重拾轻盈人生的生活哲学。理论+实践全面升级,一本新书顶老版一套书,了解断舍离先读这一本。
对稻盛和夫、宫崎骏、张德芬、杨澜、林夕、李冰冰、林依晨等影响至深的减法哲学。陈数、孙志勇(志邦家居)作序推荐,随书附赠真人实拍断舍离实践手册,扫码还能看精彩视频。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得到重要的东西。立足当下自我,践行新陈代谢式美学思维。健康、金钱、婚恋、家庭、时间、家居、事业、临终……总会遇见人生的各种美好!脱离心中执念,人生才能轻盈前行!
断舍离是通过立足当下和新陈代谢原则,梳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先从观念上认识现状,停止自我否定,构想居所具体布局,然后通过杂物的整理了解当下自己的真实需求,进一步构筑令自我愉悦的生活状态。
作者将断舍离以“日常新整理法”作为入口介绍给读者,将整理原则归为五大类:“三分法”“7·5·1法”“1 out 1 in法”“one touch法”“自立·自由·自在法”。通过衣柜-壁橱-厨房-餐架-冰箱-书架-厕所-玄关-客厅&餐厅-再利用的物品的整理顺序,帮助读者逐步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重新获得愉悦的感觉。
风靡全球的“断舍离”概念已经在15个国家出版几十种图书,多次获得流行语大奖提名。但是总是被人当做只是物品的整理方法,实在是有点可惜,断舍离的内涵远不止这些。所谓断舍离是“出”的美学,不仅是家里的物品,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情感和被父母强加的价值观都可以通过分离和舍弃,让身心变得轻松起来,慢慢的一些“奇迹”会发生,人生因而发生巨大改变。
这本书适合还未听过、听过但不太明白断舍离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仅仅停留在物品整理的断舍离践行者再次复习了解断舍离更深层次的意义,螺旋上升式地促进改变人生才是断舍离的终极目的。
——————————————————————
如果我们每天都践行断舍离,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好。
——京瓷名誉会长 稻盛和夫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著名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翻看完,却足以改变你人生。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用不断的获取、占有来获得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垃圾,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衣服,本应该扔掉的食物,还有情感生活中那些伤害,那些该断掉的,该舍弃,就让它离开吧!
——著名主持人 杨澜
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让我们在收纳整理中,放下执念,遇见更好的自己。
——话语治愈系女作家 苏芩
人生像一辆车,轻车简行,不超载、不超速,就能顺利抵达幸福车站。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会做减法,学会舍得与放弃,方能获得轻盈与灵动的人生。
——《人民日报》
断舍离是一种个人物品处理,乃至思维方式上的减肥。对事物的断绝、舍弃、抛离,也是对自我经历的重新梳理和思考。个人生活上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交友、人生规划上,亦如是。
——《新京报》
人生,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修行的过程。无论是生活状态还是内心世界,都应该随时处于一种不停地吸收、学习、反思、决定的过程。那么就跟随“断舍离”与自己,以及与被留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与物展开一次崭新的相遇吧!
——《东方早报》
作者简介 · · · · · ·
[日]山下英子
一般财团法人“断舍离®”代表,断舍离推广人。
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提炼出“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并用于日常生活的“整理”上,逐渐建立起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自我探查法”。断舍离也是刺激思维新陈代谢的思路转化法。现在,在日本本土和世界各地,不论年龄、性别、职业,“断舍离”都拥有规模庞大的支持者。自第一本《断舍离》面世以来,包括独著、主编在内的众多“断舍离”相关书籍也在亚洲、欧洲各国出版,成为累积销量超过400万册的现象级畅销书。现在,除了书籍出版,其还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全力发展断舍离事业。
山下英子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shanxiayingzi
山下英子断舍离课堂
http://www.yamashitahideko.com
山...
[日]山下英子
一般财团法人“断舍离®”代表,断舍离推广人。
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提炼出“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并用于日常生活的“整理”上,逐渐建立起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自我探查法”。断舍离也是刺激思维新陈代谢的思路转化法。现在,在日本本土和世界各地,不论年龄、性别、职业,“断舍离”都拥有规模庞大的支持者。自第一本《断舍离》面世以来,包括独著、主编在内的众多“断舍离”相关书籍也在亚洲、欧洲各国出版,成为累积销量超过400万册的现象级畅销书。现在,除了书籍出版,其还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全力发展断舍离事业。
山下英子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shanxiayingzi
山下英子断舍离课堂
http://www.yamashitahideko.com
山下英子官方博客
http://ameblo.jp/danshariblog
目录 · · · · · ·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第1章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被困在水槽淤泥口的鲇鱼 002
我们生活在“事物随意渗入生活空间”的年代 007
· · · · · · (更多)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第1章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被困在水槽淤泥口的鲇鱼 002
我们生活在“事物随意渗入生活空间”的年代 007
“不收拾”的深层原因是顽固的“物质轴”思维 009
因过度焦虑而郁闷的我们 011
断舍离注重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 018
家里家外·情绪反差的痛苦 021
“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 025
“舍”与“弃”的不同 028
人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 031
体验谈1 自身觉醒·启动“整理开关” 014
体验谈2 整理乱七八糟的家后,
我遇见了灵魂伴侣 023
第2章 这就是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036
观念上的断舍离1 认识现状 040
观念上的断舍离2 停止自我否定 045
观念上的断舍离3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047
杂物上的断舍离1 拿出杂物,俯瞰 049
杂物上的断舍离2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051
杂物上的断舍离3 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
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055
杂物上的断舍离4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063
杂物上的断舍离5 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071
收纳指南1 “三分法” 075
收纳指南2 “7·5·1 法” 081
收纳指南3 “1 out 1 in 法” 084
收纳指南4 “one touch 法” 088
收纳指南5 “自立·自由·自在法” 090
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 094
有心无力时,先找“出口” 099
居所整体进行断舍离的要点 103
衣柜的断舍离 103
壁橱的断舍离 104
厨房的断舍离 105
餐具柜的断舍离 107
冰箱的断舍离 108
书架的断舍离 110
厕所的断舍离 112
玄关的断舍离 112
客厅·餐厅的断舍离 114
再利用的断舍离 115
找回“自我轴”,处理大量餐具 061
从“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断舍离,形成良性循环 067
实践过“1 out”之后,出现了“1 in”大惊喜 086
扔掉的筷子给了我直面命运的勇气 097
第3章 断舍离改变人生
一阵莫名的清爽感抚过心头 118
摆脱过剩执念,减轻心灵负重 122
获得深刻的智慧 126
提高选择·决断的精度和行动速度 129
清除闭塞感,疏通人生路 133
引导现在的自己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与决断 138
“身体、心灵、生命”机制的回归 144
沟通力显著提升 149
比想象更怡然的人生就在不远处 155
扔掉前夫的家具后,重获7 年不见的痛快感 124
放手风水开运的摆件后,人际关系得以改善 135
第4章 断舍离,怡然生活
没有“出”,则难获自在 158
获得主体性的生活方式 162
抛开家庭关系的烦恼 165
遵守三大原则,收获怡然人生 170
断舍离,让人生处处自在怡然 178
“信息”与自在人生 180
“时间”与自在人生 182
“烦恼”与自在人生 184
“节约”与自在人生 187
“结婚”与自在人生 188
“家务”与自在人生 192
“终活”与自在人生 193
“搬”家,遇见新的自己 195
在必要的时刻,能获得必要的东西 198
恢复“呼吸空间”,获得自在人生 200
用心珍惜当下的人·事·物 205
不断地追寻“出”之美学 208
体验谈9 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才不会被他人的观念所左右 160
体验谈10 当我抛开对他的期待后,他也开始改变了 168
体验谈11 断舍离后,我竟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家 175
体验谈12 反复地“出”,获得自在人生的实际感受 203
后记 211
· · · · · · (收起)
喜欢读"断舍离(2019年新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断舍离(2019年新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断舍离(2019年新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断舍离(2019年新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01 条 )






-
小知悦读站 (与书相伴,遇见更好的自己。)
整理收纳是有一定方法。山下英子老师在书中提到了有五种整理收纳之法: ①“三分法” ②“7•5•1法” ③“1 out 1 in 法” ④“one touch 法” ⑤“自立•自由•自在法” 不同方法适合不同物品的收纳整理。 第一种“三分法”适合生活中的厨房,收纳整理,将厨房各类分门别类。跟现在推行的垃圾分类法,是一样的道理。 第二种“7•5•1法”适合我们的衣柜、客厅的展示柜,“展示性的收纳空间”整理法原则,将给予你...2020-05-23 12:03 4人喜欢
整理收纳是有一定方法。山下英子老师在书中提到了有五种整理收纳之法:
①“三分法”
②“7•5•1法”
③“1 out 1 in 法”
④“one touch 法”
⑤“自立•自由•自在法”
不同方法适合不同物品的收纳整理。
第一种“三分法”适合生活中的厨房,收纳整理,将厨房各类分门别类。跟现在推行的垃圾分类法,是一样的道理。
第二种“7•5•1法”适合我们的衣柜、客厅的展示柜,“展示性的收纳空间”整理法原则,将给予你一种美感的视觉享受,需要你自己懂得一丢丢的审美能力即可。
第三种“1 out 1 in 法”是进而第二种“7•5•1法”的升级版,我们已经收纳好物品,依然会购入新物品,我们就需要定期定量“收纳一个,处理一个”,将空间预留,良性循环。
第四种“one touch 法”对收纳时间、精力,希望更有效率,“一出一进”,将动作缩成两步“打开门”→“拿放”。适合对清理物品犹豫、效率要高的朋友。
第五种“自立•自由•自在法”其原则是将审美意识提高层次之意,辨别懒惰之人。“自立”是我们潜意识对物品所想的清理模样,怎么摆放?“自由”有选择自由之意。
比如:你喜欢或者想要喝牛奶、吃雪糕,就买回来;“自在”意在随心所欲,随你收纳整理,前提是有一定的审美观念。我喜欢吃零食,现在零食堆得有点多。
断舍离也正是要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的。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的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引自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愿在“断舍离”思维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内心精简化,焕发生活的光彩,启迪不一样的人生。
回应 2020-05-23 12:03 -
lifeisbeautiful 摘录于2021/1/7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断舍离・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一一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山下英子 lifeisbeautiful 摘录于2021/1/7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
2021-01-11 01:13 1人喜欢
lifeisbeautiful 摘录于2021/1/7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断舍离・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一一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lifeisbeautiful 摘录于2021/1/7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 /断舍离・“不收拾”的深层原因是顽固的“物质轴”思维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摘录于2021/1/7 斩“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断舍离・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山下英子 引自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lifeisbeautiful 摘录于2021/1/7 首先从容易对付的“忘却物”开始,然后再对付无用处的“留恋物”,在处理这些杂物的过程中,你的“断舍离EQ”也会提升。同时也会注意到“不合适”“不愉快”的“事”和“物”。只有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感觉和感受,才能看清楚哪些东西是“不合适”“不愉快”的。有意识地以这三个标准进行取舍选择,能不断地磨炼自己。这里我介绍一个案例。 /断舍离・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lifeisbeautifull 摘录于2021/1/7 1ut1in法” 这是为了坚持上ー节“7・5·1”收纳空间整理法所必需的。当我们按照“75·1”的原则收纳好喜爱的物品后,假如突然又入手了一件新东西,就需要去掉之前的Top10的末位物品,而补入这个新物品。 反复进行这个“1out1in”后,我们会深刻领会到自己收纳的东西越来越喜欢,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品位在逐渐地提升 /断舍离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lifeisbeautiful 摘录于2021/1/7 老实说,实际上很多人想要好好考虑某些东西要不要处理掉,但是往往不愿意面对扔掉东西后的麻烦和后悔,于是胡乱找个临时的地方“强塞进去”等以后再用。这种类似反射性的“给臭东西盖上盖子,眼不见为净”的做法,就是思维贫乏的表现,而被强塞进壁橱里不再穿戴的衣物就是懒惰的证明 /断舍离・居所整体进行断舍离的要点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摘录于2021/1/8 求学则日增,求道则日减。减之又减,终空无所有,无所有则无不所有。想获得知识,请每天增加。 想获得智慧,请每天减少 别忘了,知识通过行动转化成智慧。这段话与瑜伽中的“知行合一(认知和行为相统一)”,以及断舍离的思想是致的。知识与智慧相似,却又不同。/断舍离获得深刻的智慧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摘录于2021/1/8 其实,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烦恼绝大部分都是源于“单方面的期待过高”一一过多地给对方施加自己的价值观。这种过度施压总跟随着关心和爱护一同出现,因此,越是亲密的家人或恋人越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断舍离·抛开家庭关系的恼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摘录于2021/1/8 当对别人抱有期待,或是要责备别人时,要立刻意识到“首先自己要做好!”,主动地开始行动。在不断地体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好如何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学会抛开人际关系的烦恼。 /断舍离·抛开家庭关系的烦恼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摘录于2021/1/8 换句话说就是“聪明的傻子”的活法从加法运算的视角能够更靠近“在必要的时刻,获得必需分量的必要的东西”的自在 /断舍离・断舍离,让人生处处自在怡然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lifeisbeautiful 摘录于2021/1/8 舍离,并不是充斥徒劳感的“收整理”,而是提升空间次元的“搬家”,同一个地方,同一所房子,却有完全不同的风景,还有崭新的自己。 /断舍离·“搬”家,遇见新的自己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摘录于2021/1/8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 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 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断舍离・用心珍惜当下的人・事・物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摘录于2021/1/8 癌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幸福的死亡方式 并不是像心脏病或脑中风这种突然死亡的病症 在死亡来临之前,还有力气来做想做的事情。 还能在死亡来临之前,全身心地用力生活。 /断舍离・断舍离,让人生处处自在怡然 山下英子 引自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回应 2021-01-11 01:13
-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 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我们的居住空间的每一个部分按照这三种生命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说:厨房和浴室、洗漱台直连着“肉体生命”,客厅、书架直连着“精神生命”,橱柜和书房直连着“社会生命”,等等。
2019-05-03 22:48
-
sunny (wo)
山下老师的《断舍离》更进一步,强调立足当下,通过整理、梳理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我便从在那时开始意识到,如果只是物质上的“断”和“舍”,而没有在心中确立“离”的精神高度,内心还是会常常纠结。 除了物质,令我纠结的还有我未来要走的路。 很少有人知道,曾经有两年时间,我主动拒绝了很多影视剧拍摄邀约,选择停下来。曾经有朋友替我可惜,觉得我此举无异于演艺生涯的‘自杀”。 在我看来,演员需要...2019-11-07 13:24
山下老师的《断舍离》更进一步,强调立足当下,通过整理、梳理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我便从在那时开始意识到,如果只是物质上的“断”和“舍”,而没有在心中确立“离”的精神高度,内心还是会常常纠结。
除了物质,令我纠结的还有我未来要走的路。 很少有人知道,曾经有两年时间,我主动拒绝了很多影视剧拍摄邀约,选择停下来。曾经有朋友替我可惜,觉得我此举无异于演艺生涯的‘自杀”。
在我看来,演员需要根据导演和剧本的要求,进行表演形式上的再创作,完成好对应的角色。这需要演员把自己的能量、内在修养和积累,甚至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倩,源源不断地、没有保留地投入进去。所以每完成一个角色,对我来说,都是自身不断地被掏空。
最低谷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让内心重新充盈起来。 我就这样选择了停下来。 持续多年高密度的工作安排后,那一段主动停下来的日子,让我一下子有了大量可以自由、自主安排的时间,瞬间成了‘时间暴发 户'。我不需要频繁地看手表,不需要查通告,不需要化好装等-声“action,接着迅速调整自己,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不需要奔波在去机场的路上…
我终于可以去看话剧、舞剧、音乐剧,也可以一整天看书、写笔记、和好朋友喝茶、恢复瑜伽练习、远足、回到大自然……或者,什 么都不做,只是发发呆不说话,按照心跳的节奏去做事。 是的,这是我停下来的意义。 我需要停下来,去感受生活。 我需要慢下来,去独处,去思考,去阅读,去旅行…… 我想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提到减法,想起有一次跟经纪公司的小伙伴们开会,有个女生半开玩笑地说:“陈数老师,如果您生活过的是减法,那我可能过的就是乘法。”当时给我带来不小的触动。这其实体现了当下很大一部分群体的生活态度。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很多时候大家买一样东西,并不是真的需要它、会去使用它,而是渴望拥有和获得,这位女生用到“乘法”这个词,并没有夸张。
那时的我,正在用“断舍离”梳理我的身心。确立了“断舍离”的生活态度,我正在学习卸下负重,轻盈前行。我学习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学习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学习探寻 自我和生命之路,不惧旁人的异样眼光。作为一名女演员,甚至不介意一件礼服再穿几次,对我来说,保持审美的品格,比单品不重复更重要。 霍金曾说:“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物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经常有人盲目攀比效仿他人的生活,或者在购物季冲动地买买买,其实这都是对自己真正的需求认知不够,心中混乱的执念往往也会映照在生活环境中。
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一—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自在·随心”的生活之路。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有“怡然自得”的你。
“怡然自得”是个好词。人生路上无论遭遇什么困境,工作上无论碰到什么难题,首先要保持心灵的“晴空”。
进,则出。 出,则进。 然后,再出。
Diet 节食 不轻易地入手物品 不妥协
Detox 排毒 放手不需要之物 不顽固
Metabolism
新陈代谢 人·事·物的循环与代谢 最适化
“7·5·1法”指的是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测。 根据不同的收纳情况,将杂物总量压缩到纳空间的“7成”“5成”“1成”,该法则与下一节的“1out1in法”统称为″总量限定法"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one touch法” 只需要把动作压缩成这两步,以one touch(一健式)取出来,这样一来既没有了什么多余的压力,也不会觉得“太 麻烦”。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 《老子》第四十八章 翻译过来就是: 求学则日增,求道则日减。减之又减,终空无所有,有则无不所有。 想获得知识,请每天增加。 想获得智慧,请每天减少。 舍得难含的,获得应得的。(千贺一生)
断舍离,即以‘此时.此地·自己’为标 准,在反反复复的‘出“进”实践中,促进 物质、空间、自我不新提炼升华的断陈代谢式的“美学”思维。 脱离心中执念,人生轻盈前行。
回应 2019-11-07 13:24
-
断舍离 山下英子 12个笔记 人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 而我们本来就拥有以下三种自由:●放手的自由●保留的自由●取舍选择的自由 如果你不想再吃了,如果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那就应该放下碗筷,不多吃也没问题。因为,吃不吃饭我做主。如果你不想再穿了,如果这件衣服已经让你厌烦了,那就应该脱下衣服,不穿也没问题。因为,穿不穿我做主。 那时候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
2021-03-01 13:36
断舍离 山下英子 12个笔记 人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 而我们本来就拥有以下三种自由:●放手的自由●保留的自由●取舍选择的自由 如果你不想再吃了,如果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那就应该放下碗筷,不多吃也没问题。因为,吃不吃饭我做主。如果你不想再穿了,如果这件衣服已经让你厌烦了,那就应该脱下衣服,不穿也没问题。因为,穿不穿我做主。 那时候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会更痛苦。 再说一个听起来不太恰当的例子,在我们还是个婴儿时,想哭的时候可以尽情大哭;想吃奶的时候,可以用力吃奶;想拉屎撒尿的时候,谁也管不了。无论“获取”还是“排出”,都不存在任何阻碍。然而,当我们长大后,被断掉爱喝的母乳,被去掉尿不湿,不得不自己控制排泄的欲望和时间。我们被放逐到“规矩世界”的条条框框之中,缩头缩脑、畏首畏尾地学会了忍耐。 孩童的世界有孩童的规矩和不自由,少男少女的世界有少男少女的规矩和不自由。已经淹没在忙碌的成人世界中,遗忘了少年时光的我们,其实在心海最深处的岩石上,依然留着童年时期的“不自由”的刻印。 居所整体进行断舍离的要点 处理掉忘却物象征清理潜意识中的沉淀混浊物。同时,把“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整理成无论对谁都能大大方方展示的状态,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自我肯定感。 “身体、心灵、生命”机制的回归 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陈代谢”。我们的居住空间处于代谢(交换)的状态是最理想的,因此,不断地进行“使用所有物,清除无用之物”的循环,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 人生的入口即呱呱坠地,出口即寿终正寝。而人生中的各种事情、各种邂逅、各种离别,又或者是学校、公司、自治体等都属于出入口之间的流动的空间。假如把这些都理解成有机生命的日常代谢通道,那么这些人·事·物所应有的理想状态,我想也是不言自明的。 沟通力显著提升 人际关系无论是双方距离走得太近还是太远,接触频率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出现问题。距离太近,会觉得烦躁;太远,会感到孤单;接触频率太高,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太低则会产生被抛弃感。 抛开家庭关系的烦恼 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烦恼绝大部分都是源于“单方面的期待过高”——过多地给对方施加自己的价值观。 在必要的时刻,能获得必要的东西 我认为一定程度的负荷是提高自信心的一种方法。在那些认为人生就应该事事准备万全,才能预防“万一”的人看来,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比较极端。但是,人总是通过失败才能有所觉醒,才能掌握要领不再重蹈覆辙。 用心珍惜当下的人·事·物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微信读书
回应 2021-03-01 13:36 -
焱返 (不慕尺功,但求寸进)
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来进行取舍和判断。这就是“物质轴”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导致:如果这个东西还能用(或者即使不能用),我们就在“暂且”“好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把这个东西留在身边。 【断舍离注重“空间”,即以空间为主体核心的思维方式——空间轴。 “东西过多所以扔掉”“没有需要所以扔...2021-02-27 22:47 1人喜欢
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来进行取舍和判断。这就是“物质轴”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导致:如果这个东西还能用(或者即使不能用),我们就在“暂且”“好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把这个东西留在身边。 【断舍离注重“空间”,即以空间为主体核心的思维方式——空间轴。 “东西过多所以扔掉”“没有需要所以扔掉”等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断舍离的“空间轴”思维注重的是“扔掉东西”之前——“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这种思维是实践断舍离不可或缺的。】 “不穿的衣服”认为自身与主人的关系上存在一种“惰性”。(神道教泛灵论?) 被卷入这种惰性洪流中的人自然也会感染惰性。 逃避现实型 执着过往型 忧虑未来型 这三种类型的人共通的一点就是“对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 佛教用语中有“布施(将金钱或贵重物品捐赠给寺庙或贫苦人)”一词。其中的“施”就是“施舍”之意。也就是说,因为这些东西在我处不再起作用,而让它们在别处起作用。 断舍离,不是要求人们随意地“弃”,而是把“舍”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舍”即为“出”。 在进行取舍时,我们应该挑选出有质量的东西,将物品压缩到能够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性的量即可。 自己拥有取舍选择的自由,别人的东西姑且不说,至少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
机制: 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2.停止自我否定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首先应该做的是明确描绘住所的蓝图——收拾整理完后,我想在这里进行怎样的生活。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把握自己现在的居所物品过剩、无法收纳的现状后,把杂物全部摆出来,放在地板上、桌上等水平面的位置。然后从高处对杂物总量进行俯瞰。在开始实践断舍离时,要在计划的时间内从少量的、小单位的着手。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它对自己来说是不是“美味的”“有吸引力的”。那些答案是否定的东西尽管放弃就好,不需要留恋再三。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对现在的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处于原点位置,以“自我轴”为基准进行取舍时,只需要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时间轴”就是指“现在”。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收纳指南 1.“三分法” 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2.“7·5·1法”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3.“1 out 1 in法” 有意识地“先出后进”,才能唤起良性循环 4.“one touch法” 下点功夫去减少“花时间的、烦琐的”做法 5.“自立·自由·自在法” “衣着”在一定意义上是我们社会性的或精神性的自我意象的投影,因此“没有穿的衣服=没有想穿的衣服”相当于还没有稳定的自我意象。 处理掉忘却物象征清理潜意识中的沉淀混浊物。 如尽可能地压缩这些厨房用具的量,将它们松松散散地放在抽屉里,既好拿又好放,那么收纳隔盒根本用不上。不是用隔断来固定杂物的位置,而是让它们身处一个“宽松舒适”的空间。 厕所最重要的是“清洁感”,尽量不要放杂物。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读书要读到最后”,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不怎么有趣的书,终于努力看完了”的人不在少数吧?这其实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其实只要我们坦然面对自己,很多书是可以放下的。
回应 2021-02-27 22:47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7.4分 40235人读过
-
每满99再减50
-
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2011)7.8分 278人读过
-
マガジンハウス (2012)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マガジンハウス (2009)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断舍离(2019年新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梁京 2019-09-04
记得作者的一段话,大意是“书籍是一种特殊的物品,许多人会有执念。建议开始断舍离时先从其他物品做起,降低困难。”恩,很贴心。
12 有用 灵林玖玖 2019-01-27
经过八年推广“断舍离”理念的过程,山下英子的表述更加系统,案例也更加丰满了。新版比旧版的可看性更强,更易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又在家里断舍离了一次。
18 有用 温暖的风 2019-04-03
去年六七月份看的旧版的《断舍离》,之后受益匪浅(虽然没看完)。这本新版除了断舍离的生活态度以外,更加入了很多生活哲学。很喜欢的一本书,虽然感觉有很多废话( • ̀ω•́ )✧。目前的状态是,读书断舍离,清理一下在读书目,目标是把在读降到10本以内,期间不可超过30本。哈哈,从断舍离到自律,自律果然是令人快乐且向往的~
2 有用 雲隱 2020-07-01
这么多年,断舍离都出新版了,而我,把我断掉的东西,又买了回来……
6 有用 Eva七七 2019-04-29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梳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立足当下自我,践行新陈代谢式美学思维。在生活中,无论是物还是人,该取该舍,实在值得反思。“舍不得”,只会让你更加“不得”。有舍有得,越懂得放下的人,得到的越多。处理掉不重要的东西,才能还自己一片清净之地。
0 有用 H℡ 2021-04-09
生活管理
0 有用 倾歌 2021-04-08
光是念叨着断舍离就有整理内务的动力啦,一个上午看到一半晚上回家就扔了两袋子垃圾。不过,另外收获了一个不眠夜。。。
0 有用 玉安 2021-04-08
万物皆可断舍离的生活哲学,值得一读。
0 有用 Aoos 2021-04-08
逻辑有点不清楚,的确有些啰嗦。但是能给我一点启发。
0 有用 缠绕空空两袖 2021-04-08
废话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