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 短评

热门 最新
  • 30 Born in_May 2019-05-02 12:01:49

    疑点不错,藤田组读不下去。

  • 17 金风细雨 2019-03-21 16:55:12

    我接触到的几乎所有松本清张的作品,推荐语都有过誉的嫌疑:立意不差,刚开个头便煞了尾;参与势力目的明显,解决问题方式简单粗暴;核心人物扁平,说是“社会派”很少触及内心。我思索着这种宣传与感受的落差,一是回头看的居高临下,与东野圭吾等人的成熟对比,松本清张还处于尝试与开山的初级阶段,浅绘草图,架构停在线条。二是突破较少,银座风尘女、司法辩护人、新闻记者三类成行,量贩产出,新奇感欠奉。是否有必要去回顾曾经引发轰动,放在21世纪坐标系下相对稚嫩乏味的虚构作品,我犹疑不决,每逢旧作再版,忍不住翻开试读。也许是受“开卷有益”的训诫驱使,想知道品质的饱满度,还是要亲自尝一尝吧,毕竟也注定无害,最多就是失落而已。

  • 10 濯希 2019-03-24 11:30:20

    赞赞赞。作为作者的特色,本书依旧有非常具体的旅游路线。看过他30多本书的我已经差不多抓出套路,猜到结果了,但是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啊。剧情一波三折。最重要是,书里反应的社会问题,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很值得回味。 作者写过太多酒店女,记者和律师,但千奇百态,每一个的性格都不一样。另外,我特别很喜欢他的虎头蛇尾风格,这个风格跟他喜欢的森鸥外很像。其实既然事情都交代清楚了,还写的丰富的结尾干嘛呢。看完这个,我有点想写个续篇。但我文笔太差了。 第一篇是典型是证据推理,第二篇是作者典型的考古系作品。都是根据已经发生的记载推理,没有现场取证。两篇一古一今,一男一女,主嫌不一样的性格但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影响了大众对他们的评判……

  • 9 迟与缓 2019-05-17 16:07:33

    比较喜欢同名篇《疑点》,诡计其实很简单,真相一个逆向思考就能发现,但是作者用他高超的叙事能力牵住了你,读着读着焦点就限在了鞋子和扳手上面,核心人物鬼塚求磨子虽然没有正面登场,形象却跃然纸上,懦弱记者的心理变化让人一阵阵胃痛。《不幸的名字——藤田组伪钞事件》历史考据推理,估计是题材原因,故事实在没法写得引人入胜,看得我昏昏欲睡。

  • 0 一个小标点 2020-10-29 21:37:08

    包括《疑点〉》及《藤田组伪钞事件》两篇。人心底的幽暗。

  • 1 王喜九 2019-12-25 00:44:27

    疑点不错,伪钞读不下去了

  • 2 翠翠鲨 2020-04-01 08:27:43

    其实是两个不幸的名字。前篇真·媒体审判实例,可以一直隐射到当代中国,结尾太惊悚了大中午看得我后背一阵发凉;后篇清张老师逮着机会就介绍他的老本行啊(¬д¬。)

  • 0 Shirleysays 2019-04-25 09:41:03

    这本书选的两篇都非常棒。这就是清张想要诉说的正义。第二篇虽然略显枯燥,但是与获得芥川奖的 某小仓日记传 的写作手法如出一辙,都是通过完美的历史考据推理。所以社会派推理无疑要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第二篇里的官大人们百年之后被人扒皮,起码也得判个渎职罪。可见苍天绕过谁!

  • 1 momchilovtsi 2020-03-28 20:02:08

    2020.3.28 No.15 疑点好棒,但是藤田组实在读不下去,弃了。

  • 1 爱莉 2020-06-25 22:13:12

    第二个中篇没坚持读完,实在是见長无聊。

  • 0 暗夜大佬 2019-04-05 09:15:50

    阅读松本清张的小说,会感到一种奇特的张力。《疑点》的主题还是作者较为偏重的“冤案”类型,短篇侧重于一个案件的澄清,赞美了律师社会的良心以及鞭笞了媒体负面的推波助澜。这篇有着本格意味,细想这个诡计不算难,但由松本清张写来,却有着沉重的社会派的力量。《不幸的名字》行文有些像《深层海流》,是单纯写事件的,因此人物的描写就较弱。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层挖掘以及钞票的印刷的知识还是十分充足的,但我对于日本的历史事件兴趣不大,因此阅读起来会感觉略为乏味。

  • 0 璃人泪@2011 2020-04-16 17:04:01

    第一篇心理描写精彩,第二篇背景感兴趣

  • 0 木手 2020-10-19 15:32:19

    颇为奇妙的一本。前半部分《疑点》平庸之作,反而是后半部分《藤田组伪钞事件》极有意思,煞有介事的野史考据,对历史人物偶然间纠葛的痴迷,也是松本清张最有价值的部分。明治时北海道监狱的景象,五社英雄的《北之萤》也做了艺术化的呈现。可惜终究还是笔力稍欠。

  • 0 得米2 2019-07-20 17:53:58

    疑点还行,虽然一开始就猜到谜底//藤田组伪钞事件不可

  • 0 卿和 2019-07-26 20:33:49

    读日本推理小说,松本清张是绕不过去的。他在1992年就已经去世,可想而知《疑点》已经问世多少年了。但经典作品历久弥新,如今读起来仍觉精彩。它前后共被改编过七次,不想看字的可以去搜影视作品。 这次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今年三月又推出了新版本,收录了《疑点》和《不幸的名字——藤田组伪钞事件》两篇推理小说。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点是:没有现勘、没有尸检,推理全部在案外人的对话中完成。 《疑点》是典型的社会派推理,探讨了社会偏见对刑事案件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仍引人深思。对刑事工作者来说,还可以一窥日本刑事审判制度。《不幸的名字》根植于了日本地方史,我本人是没什么兴趣,觉得比较乏味。

  • 0 小曾是条鱼 2020-02-06 11:41:02

    同名《疑点》不错,将懦弱记者利用社会偏见,偕舆论施加压力,又惧怕真相的自私性格完全呈现。伪钞事件,作者做了很多历史和制钞的研究,但真的看不下去,我是来看悬疑的,不是来学习研究的……

  • 0 你看起来很好吃 2019-05-24 08:16:50

    第一个故事还成,第二个实在是又臭又长没结果,但是整本书的主题归纳起来,大概就是,你以为的未必是真的,你想不到的却可能真实发生了。

  • 0 生活如此多喵 2021-04-01 09:57:39

    疑点,案子本身没什么悬念,到最后一页的杀意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中,是我没有料到的。藤田组伪钞事件,非常无聊,浪费时间。

  • 0 水木聿子 2021-04-07 19:51:31

    同名的《疑点》更好,第二篇感觉因为是放在了历史角度上,目的也是为了为澄清冤案,有点无聊。 《疑点》虽然诡计不算新颖,最后的反转也在意料之内,但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舆论作为一种权力,它一定程度上在描述了事实,但这种被塑造的事实有时脱离了真相本身,而舆论的无处不在,它既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反噬舆论制造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