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岭的盛名》的原文摘录

  • 这些旅行者来到大吉岭,在大吉岭的茶园中品饮大吉岭红茶。另外,他们也希望能看到种植园的实体元素——工厂、古董机器、手工采摘的茶叶、殖民时期的小屋等。这些英国对茶产业的殖民统治与发展的物质象征,仍是大吉岭红茶与旅行者体验的极高市场价值的源泉。“遗产”,也因此成为“一杯大吉岭红茶”中的可消费之物。旅游证明了大吉岭种植园并非幻象:那里有“茶园”与“种植园”的物质点滴可供体验。21世纪的茶旅游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营销上,仅仅空谈地理独特性是不够的,更需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旅行恰恰促成了这种认同。 无论是酒庄还是啤酒厂的参观之旅,游客无非是为了一睹实践中的生产技术,那些热爱“遗产”的游客前来目睹“活着的历史”,“对另一时代生活的仿真模拟”。活跃的、可见的茶工是提供此种体验的必要因素。地理标志认证时期的采茶工不能只是劳作,她们还需看起来像劳动者。她们要同时将自己包装为当代茶叶生产者与历史茶叶生产的逼真效仿者。这种表演的套路早已完备,那就是,当代大吉岭的茶叶生产方式应是和殖民时期基本相同的。在经营旅游的大吉岭种植园,茶工摆出适合拍照的造型,让游客借用她们的背篓;绘声绘色地诉说种植园有多么“宁静平和”;甚至还会唱一两首歌。在地理标志认证的渲染下,采茶工成为传统知识的拥有者,完美适应于弱的生态系统。当遇到游客时,茶工就为他们扮演“园丁”的角色。 (查看原文)
    MrFrankenstein 2赞 2020-12-26 15:22:30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产权 /137
  • 道义经济的基础预设并不是平等的共患难。相反,道义经济是指不平等的合作者之间的互惠照料关系。在工人的比喻中,他们的工作包括照顾脆弱的种植园主——后者的“完好无缺”对他们的生存必不可少。这种支配着种植园政治的道义经济并不会消除剥削,而是在调节它。 (查看原文)
    小苑 1赞 2022-06-26 21:32:35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公平 /179
  • 公平贸易茶叶出现在商品货架上,暗示着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茶叶来改善种植园的境况。然而,并非所有农业系统都可以与基于消费者慈善心的市场策略兼容。 (查看原文)
    小苑 1赞 2022-06-26 21:38:55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公平 /179
  • 为什么罗伊先生等种植园主认为有必要改变那些在工人看来“尚未破碎”的事物?为什么在一个可行系统尚存的情况下,要引进一个替代的系统? (查看原文)
    小苑 1赞 2022-06-26 21:38:55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公平 /179
  • 在温莎和其他公共贸易认证的大吉岭茶种植园中调查数年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将公平贸易引入茶种植园的行为,无非只是让零售商和消费者参与到“追求社会共荣”的消费方式中的一项运动。公平贸易所谓的“公平”,是一种市场机制驱动的公正,他的预设是所有工人和雇主都拥有相同的利益、相同的优势和相同的弱点。公平贸易让消费者获得了一个关于消费行为的谈资。公平贸易在贩卖一种道义经济的崇拜,一种在生产关系不平等的现实世界中对平等关系的幻想。在这个不断增长的、消费公正的市场里,公平贸易的推广对于认证机构来说也一样有利可图。更多的认证意味着更多的认证费收入。 (查看原文)
    小苑 1赞 2022-06-26 22:03:18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公平 /179
  • 交换行为使人类与非人类交织在共存和生计的关系之中。在马塞尔・莫斯的基础上,人类学家一直将交换行为视为一种道德关系。将作物与农业环境放在一个更大的道义经济体系中理解,凸显了贸易、种植和资本积累的历史进程如何影响当地的社会及环境可持续性框架。如果采茶工感觉到自己无法妥善照料她们的“茶树孩子”,会意味着她们照顾人类子嗣的能力存疑。重要的是,工人无法选择她照顾“茶树孩子”或人类孩子的条件。在坚持把茶树种植到山沟中、不断削减设施补助的过程中,新的种植园主打破了这一互惠关系,随之导致的结果是山体滑坡和家庭关系的破裂。在茶工眼中,此类变化正在这片交织的种植园景观中破坏性地蔓延。 (查看原文)
    MrFrankenstein 2020-11-05 23:39:5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种植园 /91
  • 这位女工对于“行业”时期的怀旧记忆,将种植园描述为处养育和关怀的场所。正如替换老茶树标志着种植园主对提升种植园生命力的投资,为茶工提供设施补助也表达了主人对其家庭的关照。采茶女工经常提到她们把孩子从出生抚养到结婚的责任,以及孩子在她们变老后難养的责任。在采茶工的一生中,“好”种植园主就以设施补助的形式为她们的这种养育提供了空间。 (查看原文)
    MrFrankenstein 2020-11-05 23:39:5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种植园 /91
  • 公平贸易认证、有机认证、荫栽认证这些标签会引导我们的消费,他们是对认证商品生产条件的保证;我们相信自己的购买能够改善其生产条件。然而在这本书中,我要质疑当地劳动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能从这一消费导向系统所促成的大吉岭茶叶市场的复兴及尊贵中受益。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1 10:26:05
    —— 引自章节:导言:重塑21世纪的种植园 /1
  • 这三项运动——公平贸易认证、地理标志认证以及廓尔喀民族独立运动,都声称要让种植园生活变得“更好”,然而其方法却是将种植园包装在本书所定义的“第三世界农业幻想”中。从本质上说,每项运动都尝试消除殖民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然而他们都没能更全面地考虑种植园劳动自身的诉求。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1 10:26:05
    —— 引自章节:导言:重塑21世纪的种植园 /1
  • 本书所持的观点是:“价值”既来自经济交换的关系——其中价格和效用最关键;也源自一套不断变化的道德观念,这种观念即关乎经济因素之间、人与其所消费、生产和销售的物品之间的关系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1 10:34:38
    —— 引自章节:导言:重塑21世纪的种植园 /1
  • 我对地理标志、公平贸易以及廓尔喀民族独立运动的研究中,一直思索着权力和弱势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将公正的理念付诸实践,也建立在对不公正的构想之上。权力的体现,不仅在于能够提供关于公正的愿景,同样也关系到如何操控人们对于不公正的想象。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1 11:18:40
    —— 引自章节:导言:重塑21世纪的种植园 /1
  • 我认为,考虑到茶工在种植园体系中的参与度,及全国和地方的政治及社会语境,种植园的公正不应只限于流通、获取及赋权。本文将要论证,对大吉岭的茶工来说,公正的达成必须先要具备评价生产劳动环境及其背景的能力,以及为改善现状而做出谋划策的资格。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1 11:26:54
  • 然而我在田野调查期间发现,这三项促进公正的设想,在推动社会变革上的成就都捉襟见肘。公平贸易、地理标志认证和廓尔喀独立运动,终究都理所当然地认可了种植园的根本性组织结构和种植园劳作的基本境遇。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1 11:26:54
  • 公平贸易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和廓尔喀独立运动都是由某种“公正”之外的概念联系起来:一种看待大吉岭农业环境的方式以及一种赋予它价值的非经济方式。我将这种视野称作“第三世界农业幻想”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3 10:58:36
    —— 引自章节:导言:重塑21世纪的种植园 /1
  • 对茶工来说,公正应取决于管理层、劳动者及农业环境间的互惠,这是他们生存的基础。这些想法汇集起来,组成了第四种关于公正的构想,我称之为“三方道义经济”。大多数道义经济研究可以额能强调工人与管理者、劳动与资本间的二元关系,但我再接下来的民族志叙述中,将会揭示一个涵盖工人、管理者及农业环境的三方关系。 斯科特将“道义经济”定义为农民对“经济公正的看法以及对剥削的定义——也就是在他们看来,对其收成的哪些索取是可以容忍的,哪些索取又是不可容忍的”。对剥削和公正的关注同等重要。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3 11:01:52
    —— 引自章节:导言:重塑21世纪的种植园 /1
  • 本书的贡献并非是要解决我之前所提及的公正性困境,而是以现象学的词汇——工人自己而非种植园主、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或活动家所使用的词汇——去展现种植园这样一种半机械半农民的农业形式如何在全球的食品系统中运行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3 11:21:08
    —— 引自章节:导言:重塑21世纪的种植园 /1
  • 对于茶工来说,认为大吉岭茶“行业”日益衰败的说法,不止指向种植园的物质基础设施,也包括劳工、管理和种植园农业环境之间的非金钱互惠关系的溃败——这种三方道义经济曾是殖民时期茶叶生产体系的主心骨。在三方道义经济中,女性创造性地将自己加入种植园结构的等级制度中。种植园主作为父亲或长辈式的角色,既严厉苛刻又充满慈爱;相似地,女性茶工由于必须确保茶树的生产力,会将茶树视为伙伴或是敌人。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4 07:46:1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种植园 /91
  • 地理标志认证法规保护之下的公正来自一种新产权的形式,它将“保护”大吉岭不被他人所模仿。然而,这样的公正是为了谁?——大吉岭的种植园主,印度茶叶委员会的官员,还是茶叶工人?地理标志认证体制促进了茶产业的复兴。然而,正如我在前一章提到的,稳定性是茶工眼中最核心的公正性。地理标志认证作为一种司法公正体系,最终是为了帮助种植园主为其“稀有的”茶叶获取更高的价格。这套体系运行的方式是,创造一个将茶叶消费与对产地及劳作的盲目迷恋相结合的茶叶市场。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5 16:36:2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产权 /137
  • 在大吉岭,地理标志认证的目的是将种植园重塑为一种茶叶工人与茶树生活在共生整体中的景观。在地理标志认证语境下,劳工是大吉岭红茶“自然”价值的培育者。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5 16:48:03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产权 /137
  • 殖民时期种植园主的劳工问题,是关于如何在繁荣的印度产茶区维持一批稳定而合理的健康劳动力。“当代劳工问题”并不关注劳工的获取,而是在于种植园主如何粉饰种植园并不光彩的历史,把它推销至青睐民族特色产品的国际精品茶市场中。在为大吉岭红茶赋予一种奢侈的独特性以及茶工与茶树之间的自然关联时,地理标志认证所依赖的并不是对一种有活力的、互惠性的三方道义经济的呼吁,而是一种关乎印度种植园中生命与劳作的僵化形象,一副第三世界的农业幻想。 (查看原文)
    小苑 2022-06-25 17:00:29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产权 /137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