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只细看了《中国日占区的事仇民族主义》一篇,对南京维新政府和汪伪政府民族主义理论的列举和分析。好奇怪,这本书简直像盗版,扫描的那种,因为不时蹿出错别字:“日”“曰”,“白”“自”,“传统”“传缉”,orz。其它篇只大致翻了下,有的立论角度挺好玩(如日本19世纪的公共卫生与民族),但我不想忍受那些翻译了。。。另外 好几篇都没列出译者名字呵呵
: K308.07-53/2017
很有意思的视角,译笔不敢恭维
应编入小学生课本。
烧脑,因为不停地在想原文到底是怎么写的,翻译成这样是什么意思。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否则不知道要怎么断句。不求甚解才是最好吼的。。。
论文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族主义,但是叙述性内容比较散,不太像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倒数第二篇视角新颖,不过文笔确实不佳。本书的名词翻译体例很不统一,以疑存疑固然是好事儿,但是不至于连张嘉璈、陈立夫这样的都不翻吧?参考文献不分章,很不方便。P246,“它(新民族主义)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文化优越性的论调混合了外国势力之下的受害民族的哭诉……它要求全球平等的观念很难超越让中国成为国际竞争中的胜者的梦想。确实,它对全国的动员听起来非常耳熟,除了它在资本主义问题上的沉默……”入木三分啊。勘误:P2,看门的—,——“—”冗;P191、196,曰占区——日占区。
序言寫得不錯,第一篇就令人大失所望得淺,多好的題目浪費了
东南亚的近现代史
“本书并没有提到那个广泛流传的观点,所谓亚洲殖民地是在与西方殖民者的斗争中开始寻求民族自主的。我们更多关注亚洲民族国家形成民族身份的历史过程”(p.3)。——内因,能动性。 collaborationist nationalism
中文翻译不好读。很多地方应该有footnote译者说明的。求英文版。
‘张音武’‘王晖(音译)’
个人来讲很有启发,推一个:)
1朝鲜怎么建构自己的民族意识世界。2德拉威民族主义:入侵的西方人士如何激发一个文明体的非主流少数对主流的反抗,以致造成它的公平或者分裂;文学。3中华帝国晚期的地域取向与民族认同的关系。4日占区的中国人伪政府:通敌者的民族主义取向。5陈公博的民族经济主张。
论文集的形式让主题只能在狭窄而局限的范围内展开,从而缺少宏观的概括和总结。整本书的基调是后现代的,解构的。试图通过在历史中寻找与主线进程相对立的事件来说明当代亚洲民族身份认同断裂和矛盾的原因。关于中国的问题提到了两种民族主义形式的对立;以陈公博为代表的经济民族主义;事仇的民族主义;以及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妥协与对立。
說實話,這書我已經一點印象也沒了。真後悔買,還那麼貴。
后民族主义那两篇好深奥虽不明但觉厉[泪] 另外不知是校对还是翻译有点渣,关于中国那几篇有不少人名居然直接用拼音表示,Zen明明是禅的意思却说是“曾子”。 2012.08.03——2012.08.09
可以。“在20世纪,民族国家主导了各种政体和民族的组织方式和身份认同,其权威性和力量非其他的观念可比,与其他时代也很不相同。一个没有民族国家概念的世界,或者不是以民族国家为区分单位的地球是很难想像的。民族国家成功地证明了它组织世界的能力,将社会团体限制在其疆域内,屏蔽了所有可能质疑事物当前状态的观念。”
从第三篇朝鲜民族主义视角中的中国问题,到倒数第二篇中国八十九十年代的所谓“后民族主义”的几篇,从丰富的空间和时间视角看待二十世纪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中所失去的与获得的,形成了一个比较圆满的闭环。想来Duara的“复线历史”靠着这些经过有心排列的论文,演奏出其本来的乐章——历史书写真是有其深沉的趣味性!陈公博的国民经济及其与“世界上都在这么做”的法西斯国家理论的对照很精妙,和后一篇中“曲线救国”闹剧中严肃而理性的民族主义倡议一起看(尤其是陈成为了汪伪政权二号人物的情况下),深切感受到民族主义的月之暗面。“后民族主义”的概念仍显表面,但由“后”而“先”追溯至梁启超和他的时代,是个很有趣的尝试,可惜篇幅太短未能展开。细想起来,若能更进一步,把明末,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放在一起论述,会非常有趣!
原书的写作理论性比较强,加上可能的翻译因素,导致可读性不甚高。〈中国日占区的事仇民族主义〉与〈19世纪日本的公共卫生与民族〉读来尚可。
挑了导论、一、三、四、八篇来读,或是切口精妙,或是分类清晰,或是架构有力,怎么看都很可学的表达。对观点的思考等消化了再补上
> 民族的构建
5 有用 墙西表公 2013-02-01 01:22:37
只细看了《中国日占区的事仇民族主义》一篇,对南京维新政府和汪伪政府民族主义理论的列举和分析。好奇怪,这本书简直像盗版,扫描的那种,因为不时蹿出错别字:“日”“曰”,“白”“自”,“传统”“传缉”,orz。其它篇只大致翻了下,有的立论角度挺好玩(如日本19世纪的公共卫生与民族),但我不想忍受那些翻译了。。。另外 好几篇都没列出译者名字呵呵
0 有用 蝉 2014-01-11 18:27:09
: K308.07-53/2017
1 有用 cen 2010-02-08 12:06:24
很有意思的视角,译笔不敢恭维
0 有用 ddddddddd 2014-07-04 02:43:14
应编入小学生课本。
1 有用 ψ 2016-02-06 22:27:55
烧脑,因为不停地在想原文到底是怎么写的,翻译成这样是什么意思。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否则不知道要怎么断句。不求甚解才是最好吼的。。。
0 有用 哀骀它 2011-07-12 11:16:44
论文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族主义,但是叙述性内容比较散,不太像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倒数第二篇视角新颖,不过文笔确实不佳。本书的名词翻译体例很不统一,以疑存疑固然是好事儿,但是不至于连张嘉璈、陈立夫这样的都不翻吧?参考文献不分章,很不方便。P246,“它(新民族主义)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文化优越性的论调混合了外国势力之下的受害民族的哭诉……它要求全球平等的观念很难超越让中国成为国际竞争中的胜者的梦想。确实,它对全国的动员听起来非常耳熟,除了它在资本主义问题上的沉默……”入木三分啊。勘误:P2,看门的—,——“—”冗;P191、196,曰占区——日占区。
0 有用 巫 2016-03-09 14:51:04
序言寫得不錯,第一篇就令人大失所望得淺,多好的題目浪費了
0 有用 无去来处 2013-06-18 13:47:46
东南亚的近现代史
0 有用 似乎又 2017-03-30 15:54:33
“本书并没有提到那个广泛流传的观点,所谓亚洲殖民地是在与西方殖民者的斗争中开始寻求民族自主的。我们更多关注亚洲民族国家形成民族身份的历史过程”(p.3)。——内因,能动性。 collaborationist nationalism
0 有用 川大宝儿 2012-02-08 14:47:17
中文翻译不好读。很多地方应该有footnote译者说明的。求英文版。
0 有用 黄朿 2012-01-10 20:08:57
‘张音武’‘王晖(音译)’
0 有用 仲雪春山 2011-04-20 18:33:12
个人来讲很有启发,推一个:)
0 有用 命运建筑师 2011-06-13 22:20:52
1朝鲜怎么建构自己的民族意识世界。2德拉威民族主义:入侵的西方人士如何激发一个文明体的非主流少数对主流的反抗,以致造成它的公平或者分裂;文学。3中华帝国晚期的地域取向与民族认同的关系。4日占区的中国人伪政府:通敌者的民族主义取向。5陈公博的民族经济主张。
0 有用 跟真的似的 2011-04-05 23:39:08
论文集的形式让主题只能在狭窄而局限的范围内展开,从而缺少宏观的概括和总结。整本书的基调是后现代的,解构的。试图通过在历史中寻找与主线进程相对立的事件来说明当代亚洲民族身份认同断裂和矛盾的原因。关于中国的问题提到了两种民族主义形式的对立;以陈公博为代表的经济民族主义;事仇的民族主义;以及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妥协与对立。
0 有用 伽蘭 2011-11-04 11:25:48
說實話,這書我已經一點印象也沒了。真後悔買,還那麼貴。
0 有用 哈雷希撒一世 2012-08-09 17:20:24
后民族主义那两篇好深奥虽不明但觉厉[泪] 另外不知是校对还是翻译有点渣,关于中国那几篇有不少人名居然直接用拼音表示,Zen明明是禅的意思却说是“曾子”。 2012.08.03——2012.08.09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9-01-03 09:24:27
可以。“在20世纪,民族国家主导了各种政体和民族的组织方式和身份认同,其权威性和力量非其他的观念可比,与其他时代也很不相同。一个没有民族国家概念的世界,或者不是以民族国家为区分单位的地球是很难想像的。民族国家成功地证明了它组织世界的能力,将社会团体限制在其疆域内,屏蔽了所有可能质疑事物当前状态的观念。”
0 有用 Huiii 2022-11-17 23:28:05 北京
从第三篇朝鲜民族主义视角中的中国问题,到倒数第二篇中国八十九十年代的所谓“后民族主义”的几篇,从丰富的空间和时间视角看待二十世纪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中所失去的与获得的,形成了一个比较圆满的闭环。想来Duara的“复线历史”靠着这些经过有心排列的论文,演奏出其本来的乐章——历史书写真是有其深沉的趣味性!陈公博的国民经济及其与“世界上都在这么做”的法西斯国家理论的对照很精妙,和后一篇中“曲线救国”闹剧中严肃而理性的民族主义倡议一起看(尤其是陈成为了汪伪政权二号人物的情况下),深切感受到民族主义的月之暗面。“后民族主义”的概念仍显表面,但由“后”而“先”追溯至梁启超和他的时代,是个很有趣的尝试,可惜篇幅太短未能展开。细想起来,若能更进一步,把明末,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放在一起论述,会非常有趣!
0 有用 朱颐钊 2022-10-08 20:59:26 北京
原书的写作理论性比较强,加上可能的翻译因素,导致可读性不甚高。〈中国日占区的事仇民族主义〉与〈19世纪日本的公共卫生与民族〉读来尚可。
0 有用 袁堂 2024-10-14 18:26:37 新加坡
挑了导论、一、三、四、八篇来读,或是切口精妙,或是分类清晰,或是架构有力,怎么看都很可学的表达。对观点的思考等消化了再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