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侯文蕙
出版年: 2019-3
页数: 293
定价: 6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自然文库
ISBN: 978710017025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侯文蕙
出版年: 2019-3
页数: 293
定价: 6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自然文库
ISBN: 9787100170253
内容简介 · · · · · ·
《沙乡年鉴》是利奥波德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自然的结果。它以自然随笔的形式,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沙乡不同季节的自然生态之美,歌颂了人与土地、河湖、动植物之间“平等相待、和谐共生”的关系之美,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的伦理,认为人类只有“保持生态共同体总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能增进人类自身的福利。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已经成为美国环保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的思想基础,他本人也被公认为生态环保主义最著名的先行者。本书中收入了最早的英文版中由查理•施瓦茨绘制的富有召唤力的插图,极大地提升了书的可读性和优美性。
作者简介 · · · · · ·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环境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20世纪前半期最著名的生态学者,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和“生态伦理之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造诣极深的作家,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认为世间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有多种兴趣爱好的人对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的人谈论嗜好。因为这意味着给别人强加业余爱好,结果恰恰抹杀了拥有兴趣爱好的益处。嗜好是随性的,而不是勉强选择的。向他人推荐兴趣爱好就和推荐老婆一样危险,获得愉快结局的可能性也同样微乎其微。 所以我们要明白,谈论嗜好是那些已经沉迷其中的人在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已经形成的兴趣爱好,无论好坏,都会使我们去做些另类的事情。别人如果愿意听,可以听听,若有可能,他们也能从我们的行为中得到启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8页 -
我们的祖父辈不像我们住得这般舒适,不像我们吃得这么饱,也不像我们穿得这么好。他们为改善生活所做的努力,就是使我们失去鸽子的凶手。或许我们现在之所以悲伤,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不确定这项交换究竟带来了什么好处。较之鸽子,工业的各种小玩意带给我们更多的舒适,但是它们可否如各自那般,为春天增添如许的光彩? ...... 我们应该明白这些事情,然而许多人恐怕仍不明白。 一个物种为另一个物种之死哀悼,这是太阳底下的一件新鲜事。杀掉最后一只长毛象的克罗马侬人只想到烤肉;射死最后一只旅鸽的猎人只想到他的好本事;拿棍子打最后一只海雀的水手,则什么也没有想。但是,我们这些失去旅鸽的人,却为我们的损失哀悼。倘使这是我们的葬礼,鸽子想必不会为我们哀悼。从这个事实,而不是杜邦先生的尼龙袜,或布希先生的炸弹,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优于动物的客观证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自然文库(共59册),
这套丛书还有
《加拉帕戈斯群岛》《有罪的猪》《树的秘密生活》《稀有地球》《野性与温情》
等
。
喜欢读"沙乡年鉴"的人也喜欢 · · · · · ·
沙乡年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1 条 )

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大家都喜欢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户外走走,或是沾花惹草,或是征服一座山峰,无论哪一种都是惬意的。 不得不说,户外活动成了时下流行的减压方式。仔细想来,它的流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高楼林立的城市,去往自然的山水之间,这对于每日坐在水泥混凝土格... (展开)

掠夺、利用还是共存?这是个问题
关于原生家庭这一块,讨论得可以说是很充分了。 如何与家人相处?父母该对子女抱一个什么态度? 不可否认,部分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存在功利心理,现在养育了孩子,将来是要靠他们来养老的。于是,重男轻女,将重心全部移植在儿子身上,万一种种原因没有生下儿子,那就全身心扑在...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3 )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8.3分 361人读过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68)9.2分 52人读过
-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8.7分 905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8.9分 56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 我的书目-博物 (zk)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 自然笔记 (一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沙乡年鉴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Kaspar Hauser 2023-04-22 22:52:57 上海
人的存在过于短暂浅薄,以至于无法像山那样思考并客观地听取狼的嗥叫,也无法像黄脚鹬般抬起脚便能走出一首好诗。现如今,又有多少人还会哀悼老橡树的逝去、读一块旧木板的自传、想象着成为风并随雁群消逝或关注一个曾被封锁在岩石里的原子的旅程?现代所追求的“不惜代价的舒适”已使人丧失了与土地的有机联系,而公共教育也并未增加其对土地的认识,更遑论尊敬与热爱。须知,土地不仅仅是土壤,土地之于人也并不如女奴之于奥德修... 人的存在过于短暂浅薄,以至于无法像山那样思考并客观地听取狼的嗥叫,也无法像黄脚鹬般抬起脚便能走出一首好诗。现如今,又有多少人还会哀悼老橡树的逝去、读一块旧木板的自传、想象着成为风并随雁群消逝或关注一个曾被封锁在岩石里的原子的旅程?现代所追求的“不惜代价的舒适”已使人丧失了与土地的有机联系,而公共教育也并未增加其对土地的认识,更遑论尊敬与热爱。须知,土地不仅仅是土壤,土地之于人也并不如女奴之于奥德修斯般只是财富,每一个人都是土地共同体中的公民,都应在经济的考量之外实践关于土地的责任与义务、伦理与道德。 (展开)
0 有用 环眼贼 2020-08-26 13:50:46
一般般,把生态学概念引入伦理还挺好玩的。但跟多地方有矛盾,也不彻底。我还是理解不了那种对绝对荒野的偏执,好像人类是地球的外来物种,解决生态问题的终点是自愿变回猿类。
1 有用 杏汁 2021-07-15 15:43:58
作者的道德终究是立论于人类的文化上的。这很理性和现实,适用于我们这些终归不想与人类文明彻底决裂,但又对于人类的行为感到失望的群体构建自身的道德体系。 作者深入自然开发(即破坏)与保护工作多年,他的体会可以说直接扎根于工业文明视角中有土地良心的人,我可以被他的视角深深影响。虽然有评论者认为他的理念是不自洽的,但不妨碍用他的启迪去构建属于你自己的土地(自然)道德观。我自己就是会在素食主义、动物的感受、... 作者的道德终究是立论于人类的文化上的。这很理性和现实,适用于我们这些终归不想与人类文明彻底决裂,但又对于人类的行为感到失望的群体构建自身的道德体系。 作者深入自然开发(即破坏)与保护工作多年,他的体会可以说直接扎根于工业文明视角中有土地良心的人,我可以被他的视角深深影响。虽然有评论者认为他的理念是不自洽的,但不妨碍用他的启迪去构建属于你自己的土地(自然)道德观。我自己就是会在素食主义、动物的感受、土地的变迁这种事情上陷入纠结,我相信也总会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这是粗浅的哲学,但却能提炼出道德。 (展开)
0 有用 Gloria 2024-12-10 10:43:41 河北
从细腻温柔且流畅的笔触可以深深地感知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结尾部分对人与土地之间的思考,很难想象这是六十年代的一本书。
2 有用 放门口别打电话 2020-10-07 01:51:33
大地伦理之独到处以美国精神为基底,如何移植入他国语境还需要思考,而其余部分又似正确的废话,不读也罢。但不得不承认,利奥波德70余年前便诞生的紧迫感是极富先见的,这种紧迫感或许是沙乡年鉴在当下最有价值的部分;散文部分美而味淡,读得打哈欠,眼皮完全垂下前翻着成串的生僻动植物名,好似翻菜谱;翻译生涩,但别有一番诡异的趣味,读至“一个当然的松鸡的天堂”,掩卷大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