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赵汀阳推荐。“新史学”地标作品,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回归对人的思考,反思现代生活。
讨论一个社会如何看待过去以及与过去交涉,不同时空的社会的时间经验所呈现的形态。regime翻译成体制真的是很歧义,不如“机制”。
主要的理论背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和Koselleck,写作风格是典型法国学者的😂自己感觉比较有趣的内容是第二部分讲遗产化的内容。时间观念把历史嵌入自身以待历史学家挖掘,而当下是历史学家用以锚定的标尺。要说历史学家对自己研究对象有这样的反思程度也算足够了。
很难归类的一本书。乍看像是史学史,但史学著作也只是分析对象,真正讨论的重心是基于时间经验的一种对待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态度,既重史学脉络,也有社会结构的分析,还有对当下(尤其是对“遗产”和“未来”)的思考,最终不如说它更接近于哲学。作者原本研究的是古希腊史,但本书视野开阔,揭示了社会更基本层面的意识形态,对诸多领域都可以有所启发,堪称通人,可能也就法国的社会文化下才会涌现这样风格的作品。
对人类学和西方古典文化的隔膜,加之阿赫托戈的跳跃性,使得阅读体验大大降低。法国语境下的当下主义在中国似乎并未到来。此刻更像是处在现代时间体制与当下主义的缺口期。
核心是对当下主义的批判:在人们过去、现在、未来相交织的时间感中,只有即时性笼罩一切的当下。引入不同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性体制(我理解为时间感的组织),将历史性体制历史化,展开比较研究而突出当下主义的特征。作为一种学术的记忆研究和全球性的遗产运动都被理解为当下主义的衍生品,因而本书为记忆-历史之争提供了一个历史侧的争论点。
大致翻过。王汎森:从这本书看来,他所关心的主要不是历史家的书写机制,而是“历史性”的问题。他精密地区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观念,并探讨在特定人群中这三者之间的比重、关系等的纷纭万状。譬如讲到大力士阿喀琉斯时,阿尔托格说他每天醒来都是同一天(没有“过去”与“未来”)。又譬如库克船长与夏威夷土人相遇时,他发现两者的时间观几乎完全不同。书中提到,尽管有些仇恨发生在好几代以前,但毛利人仍可能对敌人说,我刚吃了你父亲的肉,甚至宣称“未来”存在于“过去”之中。阿尔托格在书中也讨论了当代的各种记忆、纪念活动,如何独占鳌头,几乎取代了“历史”的地位。
更理解几年前看的皮埃尔诺拉了。
“这是一种庞大的、咄咄逼人的、无处不在的当下,它的地平线上只有自己,它每天都在制造它日日所需要过去和未来。这种当下尚未完全到来就已经成为过去。” 这就是我们的当下主义,我们的历史性的体制。
当下主义的历史观是在未来主义(与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常常是乐观、进步和发展)的时间观遭遇危机是被“询唤”出来的。它跟“活在当下”的生活智慧没什么关系,而且,真的有人可能活在当下吗? “历史性的体制”这个概念工具,阿赫托戈直言是在萨林斯的人类学研究中受启发提出的概念,但是我仍然没体会到造出的这个概念对于学者加深对“时间观”理解的正面作用,甚至人类学专业的读者会跳出来问:多重时间观难道不是一种常识吗? 不过也有很多亮点,对萨林斯《历史之岛》的解读、对于夏多布里昂所处时代过去未来之位置倒转的分析很有趣。第五章对于遗产、博物馆的分析揭露了与《传统的发明》相似的主题:传统资源的挪移,博物馆真正展出的不是历史而是当下的目光,等等。
关于时间,从奥德赛到法国大革命到蓬皮杜到消费主义…跨度有点大。比较口水话,蛮好读的,但是需要一些法国史和古代研究的背景知识,学术散文漫谈的感觉,文风就很法国。有一些有趣的设想却又没深入讨论,远远不如预期吧,还是更喜欢Hartog写希罗多德的书,不过这一系列这本翻译还不错,感觉比希罗多德之镜翻译好些。译者法国史方向的,之前似乎还翻译过VSI的法国大革命
对历史书写与时间感之关系的思考。奈何我对时间总是不太敏感,看任何谈论时间的东西似乎都是雾里看花。看了个大概。总算可以对多年的“想读”交差了。
真喜欢这种打破时空和学科界限的壁垒、走向更大的视野并提出了真问题的研究
突然就通过当下的视域制造了1951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的意义
中文翻译还是略有别扭,虽说是从法文直接翻译的。我读了英文版,感觉清晰多了。
没有法国史、历史学、人类学等知识背景的我很难get the point……
大概两年前,谢老师说要开读书课,推荐我们读一下这本书和《民族的重建》,当时买了这本书翻了几页发现实在碎片的厉害,根本看不明白,今天终于认真读过。 第四章《历史,记忆,当下》金句尤多,复杂而庞大的档案馆技艺、宏伟壮观的博物馆文明(所谓的“被展示的文化”)看似怀古,实则立足当下,这些场所共同构成了无往无来的世界,毕竟过去已被重现,未来正在打造,一切都是现在。 现代性对个体时间感受的变革并不算是新鲜话题,但本书著者以发散式的散文笔法反思多种时间经验,对中国史的研究未尝没有启发作用。 译者是国内法国史前沿学者,译文精审斟酌,无可挑剔,可惜本书著者写作实在太散漫了,广征博引,读半天也抓不住要点,心累。
从历史或者过去的角度来考察当下主义,所谓历史在此强调的也是其当下性而非过去性。Hartog用五章从野蛮人/人类学、尤利西斯/奥古斯丁关于记忆再叙述和着眼当下、夏多布里昂在断裂时期长达40年的自我书写和再书写、诺拉的记忆之场对于时间的再建构以及遗产/遗迹学的兴起与热潮描述了从过去到现在,由于当下这一概念的膨胀和侵蚀,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导致的向过去寻回的热潮。作者对于历史性的体制的定义是庞杂、模糊且暧昧的,本书中一切涉及时间的概念都可以被简单包括在其中,这导致到了结尾,历史性的体制这个概念都是含糊的。Hartog为了避开一种数字化的时间体制而拒绝了时间性这个概念,但本书实际上严格遵循了时间断代顺序来撰写。核心概念的矛盾和回避让这本书看起来有些自我咏叹,但是文笔好,所以不是不能忍受。
本书从对当下的当下主义(危机)的关怀出发,通过分析历史上的一些时间危机,及其间历史学家之从何、如何体验并书写时间经验,以考察诸种“扭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方式”——即所谓“历史性的体制”(或时间秩序)。依托对《记忆之场》的深入阐发(),作者倡导用一种“史学史式”的方法来追索上述问题,末章围绕“遗产”概念的追索较为精彩(但看着也总有种不靠谱感?事实上,全书阅读体验都be like:(每一章)看的时候眉头逐渐舒展,看完后又会不自觉重锁眉头……),惜乎作者似是并未对该方法的意涵做出清楚描述。历史学家的职能是此处无可回避的问题。对于他们在时间危机前如何自处,作者排了这么一条发展线索:错位(中体验)→并置(来观看)→保护(以负责)——由此观之,所谓“史学史式”的追索,应有既在历史之中又跳脱其外的意味。
看看导论就够了。。。实在觉得对当下主义的理论分析不够深入
> 历史性的体制
9 有用 见识城邦 2020-03-31 16:27:14
赵汀阳推荐。“新史学”地标作品,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回归对人的思考,反思现代生活。
7 有用 南池子 2020-07-05 19:44:23
讨论一个社会如何看待过去以及与过去交涉,不同时空的社会的时间经验所呈现的形态。regime翻译成体制真的是很歧义,不如“机制”。
8 有用 Hypnos 2020-04-27 23:45:48
主要的理论背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和Koselleck,写作风格是典型法国学者的😂自己感觉比较有趣的内容是第二部分讲遗产化的内容。时间观念把历史嵌入自身以待历史学家挖掘,而当下是历史学家用以锚定的标尺。要说历史学家对自己研究对象有这样的反思程度也算足够了。
6 有用 维舟 2021-02-10 12:19:41
很难归类的一本书。乍看像是史学史,但史学著作也只是分析对象,真正讨论的重心是基于时间经验的一种对待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态度,既重史学脉络,也有社会结构的分析,还有对当下(尤其是对“遗产”和“未来”)的思考,最终不如说它更接近于哲学。作者原本研究的是古希腊史,但本书视野开阔,揭示了社会更基本层面的意识形态,对诸多领域都可以有所启发,堪称通人,可能也就法国的社会文化下才会涌现这样风格的作品。
2 有用 尚水堂 2020-05-07 20:07:18
对人类学和西方古典文化的隔膜,加之阿赫托戈的跳跃性,使得阅读体验大大降低。法国语境下的当下主义在中国似乎并未到来。此刻更像是处在现代时间体制与当下主义的缺口期。
1 有用 Juvenalis 2020-08-18 10:18:52
核心是对当下主义的批判:在人们过去、现在、未来相交织的时间感中,只有即时性笼罩一切的当下。引入不同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性体制(我理解为时间感的组织),将历史性体制历史化,展开比较研究而突出当下主义的特征。作为一种学术的记忆研究和全球性的遗产运动都被理解为当下主义的衍生品,因而本书为记忆-历史之争提供了一个历史侧的争论点。
1 有用 朱颐钊 2023-01-17 12:24:37 北京
大致翻过。王汎森:从这本书看来,他所关心的主要不是历史家的书写机制,而是“历史性”的问题。他精密地区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观念,并探讨在特定人群中这三者之间的比重、关系等的纷纭万状。譬如讲到大力士阿喀琉斯时,阿尔托格说他每天醒来都是同一天(没有“过去”与“未来”)。又譬如库克船长与夏威夷土人相遇时,他发现两者的时间观几乎完全不同。书中提到,尽管有些仇恨发生在好几代以前,但毛利人仍可能对敌人说,我刚吃了你父亲的肉,甚至宣称“未来”存在于“过去”之中。阿尔托格在书中也讨论了当代的各种记忆、纪念活动,如何独占鳌头,几乎取代了“历史”的地位。
1 有用 呆 2020-08-29 14:42:52
更理解几年前看的皮埃尔诺拉了。
1 有用 Lucienistoire 2021-03-05 14:52:31
“这是一种庞大的、咄咄逼人的、无处不在的当下,它的地平线上只有自己,它每天都在制造它日日所需要过去和未来。这种当下尚未完全到来就已经成为过去。” 这就是我们的当下主义,我们的历史性的体制。
2 有用 蒜鸟君🐤 2020-07-07 16:07:19
当下主义的历史观是在未来主义(与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常常是乐观、进步和发展)的时间观遭遇危机是被“询唤”出来的。它跟“活在当下”的生活智慧没什么关系,而且,真的有人可能活在当下吗? “历史性的体制”这个概念工具,阿赫托戈直言是在萨林斯的人类学研究中受启发提出的概念,但是我仍然没体会到造出的这个概念对于学者加深对“时间观”理解的正面作用,甚至人类学专业的读者会跳出来问:多重时间观难道不是一种常识吗? 不过也有很多亮点,对萨林斯《历史之岛》的解读、对于夏多布里昂所处时代过去未来之位置倒转的分析很有趣。第五章对于遗产、博物馆的分析揭露了与《传统的发明》相似的主题:传统资源的挪移,博物馆真正展出的不是历史而是当下的目光,等等。
1 有用 漂流野犬万岁 2021-02-27 23:47:14
关于时间,从奥德赛到法国大革命到蓬皮杜到消费主义…跨度有点大。比较口水话,蛮好读的,但是需要一些法国史和古代研究的背景知识,学术散文漫谈的感觉,文风就很法国。有一些有趣的设想却又没深入讨论,远远不如预期吧,还是更喜欢Hartog写希罗多德的书,不过这一系列这本翻译还不错,感觉比希罗多德之镜翻译好些。译者法国史方向的,之前似乎还翻译过VSI的法国大革命
0 有用 海生花 2022-01-17 17:33:46
对历史书写与时间感之关系的思考。奈何我对时间总是不太敏感,看任何谈论时间的东西似乎都是雾里看花。看了个大概。总算可以对多年的“想读”交差了。
0 有用 Coline 2022-04-06 12:25:25
真喜欢这种打破时空和学科界限的壁垒、走向更大的视野并提出了真问题的研究
0 有用 苏菲特 2022-02-16 17:28:03
突然就通过当下的视域制造了1951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的意义
0 有用 江离载菁 2022-01-05 01:24:41
中文翻译还是略有别扭,虽说是从法文直接翻译的。我读了英文版,感觉清晰多了。
1 有用 月の出 2022-05-11 10:11:03
没有法国史、历史学、人类学等知识背景的我很难get the point……
0 有用 薠蘅 2022-05-04 11:47:03
大概两年前,谢老师说要开读书课,推荐我们读一下这本书和《民族的重建》,当时买了这本书翻了几页发现实在碎片的厉害,根本看不明白,今天终于认真读过。 第四章《历史,记忆,当下》金句尤多,复杂而庞大的档案馆技艺、宏伟壮观的博物馆文明(所谓的“被展示的文化”)看似怀古,实则立足当下,这些场所共同构成了无往无来的世界,毕竟过去已被重现,未来正在打造,一切都是现在。 现代性对个体时间感受的变革并不算是新鲜话题,但本书著者以发散式的散文笔法反思多种时间经验,对中国史的研究未尝没有启发作用。 译者是国内法国史前沿学者,译文精审斟酌,无可挑剔,可惜本书著者写作实在太散漫了,广征博引,读半天也抓不住要点,心累。
0 有用 周叶 2024-03-07 10:16:09 湖南
从历史或者过去的角度来考察当下主义,所谓历史在此强调的也是其当下性而非过去性。Hartog用五章从野蛮人/人类学、尤利西斯/奥古斯丁关于记忆再叙述和着眼当下、夏多布里昂在断裂时期长达40年的自我书写和再书写、诺拉的记忆之场对于时间的再建构以及遗产/遗迹学的兴起与热潮描述了从过去到现在,由于当下这一概念的膨胀和侵蚀,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导致的向过去寻回的热潮。作者对于历史性的体制的定义是庞杂、模糊且暧昧的,本书中一切涉及时间的概念都可以被简单包括在其中,这导致到了结尾,历史性的体制这个概念都是含糊的。Hartog为了避开一种数字化的时间体制而拒绝了时间性这个概念,但本书实际上严格遵循了时间断代顺序来撰写。核心概念的矛盾和回避让这本书看起来有些自我咏叹,但是文笔好,所以不是不能忍受。
0 有用 柯希莫与飞鸟 2023-06-11 21:27:02 上海
本书从对当下的当下主义(危机)的关怀出发,通过分析历史上的一些时间危机,及其间历史学家之从何、如何体验并书写时间经验,以考察诸种“扭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方式”——即所谓“历史性的体制”(或时间秩序)。依托对《记忆之场》的深入阐发(),作者倡导用一种“史学史式”的方法来追索上述问题,末章围绕“遗产”概念的追索较为精彩(但看着也总有种不靠谱感?事实上,全书阅读体验都be like:(每一章)看的时候眉头逐渐舒展,看完后又会不自觉重锁眉头……),惜乎作者似是并未对该方法的意涵做出清楚描述。历史学家的职能是此处无可回避的问题。对于他们在时间危机前如何自处,作者排了这么一条发展线索:错位(中体验)→并置(来观看)→保护(以负责)——由此观之,所谓“史学史式”的追索,应有既在历史之中又跳脱其外的意味。
0 有用 link verb 2022-08-04 16:33:46
看看导论就够了。。。实在觉得对当下主义的理论分析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