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語文版資治通鑑18三國鼎立》(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9年8月2印本),p20,“部將張達、范强,刺殺張飛”,“强”字誤,此人名爲“范彊”(三國演義誤爲“疆”,小說家言,自不必與史書同科),資治通鑑原文即作“彊”。
p78倒數第6行,“威力就足以使強敵恐懼,使疆场平安”,“场”字誤,當爲“埸”,此處“疆埸”爲邊境意,若言“疆場平安”,則於意不順。查資治通鑑原書(據中華書局1956年版〔1987年4月湖北7印本〕),原文即“疆埸”(並有音注:埸,音亦)。
p103,“羊道”,“道”字誤,此人名爲“羊衜”。衜,爲“道”古字。這裏人名“羊衜”用的即“衜”字,此係人名特定用字,不可改字。
p117-118,“潘浚”,“浚”字誤,此人名爲“潘濬”。人名特定用字不可改字。
p122,“箭石俱發,一塊巨石擊中張郃右膝,張郃傷重逝世”,《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1年5月版)這裏則譯爲“弓弩亂發,張郃被射中右膝,傷重身亡”。兩處譯文差別頗大,一爲中石,一爲中箭,非文句不同,乃事實之異。查資治通鑑原文,“弓弩亂發,飛矢中郃右厀而卒”,則華杉譯文符合原文,柏楊譯文(如果不是被此本編輯改動的話)的“巨石”不知從何而來。
《現代語文版資治通鑑18三國衰微》(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9年8月2印本),p16,“調查天下士女,已經結婚而丈夫不過是普通平民或低級官吏的,一律改嫁給出征將士。但夫家如果繳納相當數目的牛馬牲口,也可以把妻子贖回”。這裏有嚴重誤譯(如果不是此本編輯所改動而確係原譯文的話)。查原文係“前已嫁爲吏民妻者,還以配士,聽以生口自贖”。柏譯文的誤譯是:一、“士”指士人,不是指出征將士。二、“生口”雖有牲口意,但還有奴隸意。這裏的生口便不是指牲口,而是指奴婢。這裏的譯文確只知其一的望文生義,誤譯爲“牛馬牲口”。實際後面譯文還有“准予用年齡、毛色跟妻子的年齡、容貌相當的牛馬牲畜,代替”。牛馬和人如何按“年齡、容貌”折合,誤譯顯然——原文“得以生口年紀、顏色與妻相當者自代”,當然是人與人“年級、相當”而相替代。譯文又怎能將“顏色”胡亂妄譯爲“毛色”?
p28,劉禪的“皇太子劉璇”,“璇”字誤,此人名爲“劉璿”。人名特定用字不可改字。
p35,“謝宏”,此人名爲“謝厷”。厷,爲“宏”古字。這裏人名“謝厷”用的即“厷”字,此係人名特定用字,不可改字。
p39,“曹睿”(此名字多處出現,不限於此處,不限於此冊),“睿”字誤,魏明帝的名字爲“曹叡”,人名特定用字不可改字。
p52,“準備順漢水、勉水東下”,“勉”字誤,當爲“沔”。資治通鑑原文即作“欲乘漢、沔東下”。
p85,“老生常看到不能生的人,常談到不能談的人”,譯文有誤。原文“夫老生者見不生,常譚者見不譚”。後半句主要動詞是“見”不是“談”,所以當譯爲“常談者見到不談的人”。
p94倒數第8行,“卞壶”,“壶”字誤,此人名爲“卞壼”。
p105第2行,“(杜佑原注:孫權已老,良將多死,只求自保)”。按這不是杜佑之注,乃胡三省之評,因爲緊連着杜佑有關地理的注釋,被譯者誤當作杜佑所寫。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