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三联生活书店出品。“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修订版)——“单位”与“单位人”、权力结构与行为选择、利益关系与资源分配、个体与群体心理特质,探寻单位组织内外不容忽视的作用机制
“单位”在中国社会中一度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一书依据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中的“单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单位组织”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工作组织的诸多方面,探讨了在中国的单位组织内,资源是怎样形成和分配,权力在资源的形成和分配过程中怎样产生,资源和权力怎样制约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及在单位组织中人们的服从行为又怎样与资源、权力相交换。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单位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很大变化,但其作用和影响却持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作为理解衍生中的各类...
三联生活书店出品。“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修订版)——“单位”与“单位人”、权力结构与行为选择、利益关系与资源分配、个体与群体心理特质,探寻单位组织内外不容忽视的作用机制
“单位”在中国社会中一度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一书依据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中的“单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单位组织”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工作组织的诸多方面,探讨了在中国的单位组织内,资源是怎样形成和分配,权力在资源的形成和分配过程中怎样产生,资源和权力怎样制约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及在单位组织中人们的服从行为又怎样与资源、权力相交换。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单位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很大变化,但其作用和影响却持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作为理解衍生中的各类组织体系的参照系。通过对“单位”的分析和探究,可一窥组织机构中的作用发生机制,以及个体与群体心理,从而收获理解中国社会和社会结构的相关视角。
作者简介 · · · · · ·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组织研究(单位组织),现代化与社会变迁。2003年起,和当时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的边燕杰教授作为共同发起人和组织者,在中国大陆组织实施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该项目为中国大陆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学术调查项目,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李汉林 197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80年赴德国比勒菲尔特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84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与兴趣主要是科学社会学、制度社会学、组织...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组织研究(单位组织),现代化与社会变迁。2003年起,和当时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的边燕杰教授作为共同发起人和组织者,在中国大陆组织实施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该项目为中国大陆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学术调查项目,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李汉林 197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80年赴德国比勒菲尔特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84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与兴趣主要是科学社会学、制度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近期着力从宏观与中观层次上分析组织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研究中国的社会景气与组织景气问题。
目录 · · · · · ·
序
第一章 “单位”
——一种统治的结构
第二章 资源与交换
——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
第三章 权力与非制度化方式
——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得
第四章 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
——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
第五章 不同类型单位的差别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第七章 数据与量表
附录
附件1 关于问卷调查的抽样
附件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国的单位组织"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的单位组织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的单位组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
在这种统治结构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般国家通常的统治工具或手段都相对不重要了,例如议会、法律、法院甚至军队等暴力机构因为当国家将政权和财权集于一身后,整个社会都成为国家统治的一个部分,单位组织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命令权力或者国家统治的功能,其方式也与国家的命令权力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只是依照惩罚的轻重程度,由更高的统治主体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实施惩罚,或者在单位组织中受到严格监督,或者在监狱里受到更...
2021-02-22 15:36
在这种统治结构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般国家通常的统治工具或手段都相对不重要了,例如议会、法律、法院甚至军队等暴力机构因为当国家将政权和财权集于一身后,整个社会都成为国家统治的一个部分,单位组织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命令权力或者国家统治的功能,其方式也与国家的命令权力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只是依照惩罚的轻重程度,由更高的统治主体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实施惩罚,或者在单位组织中受到严格监督,或者在监狱里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后者相对于单位组织中的监督来说,只是表明了更严重的惩罚。 国家通过单位组织,将自己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为严格或者集中的统治关系。因为:第一,国家手中掌握着经济强制工具,将工作场所和条件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支配权集中于一个中心,其规模不是资本家和公司所能匹敌的;第二,国家能够将经济“强制”和政治强制直接结合起来。(布鲁斯,1989)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这一章的副标题写的很透彻,单位——一种统治结构。
回应 2021-02-22 15:36 -
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中,我们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对单位内的基本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在单位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有必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社会里单位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作一总体分析。 一 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功能 特殊 1-再分配经济下的社会资源分配工具 2-国家统治结构的基本性质 个人的存在依赖国家和单位组织对资源的分配。这种基本关系,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依赖结...
2020-12-01 22:51
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中,我们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对单位内的基本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在单位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有必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社会里单位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作一总体分析。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一
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功能
特殊
1-再分配经济下的社会资源分配工具
2-国家统治结构的基本性质
个人的存在依赖国家和单位组织对资源的分配。这种基本关系,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依赖结构:单位组织依于个人欣于单位组织。通过这种单向的依赖结构,国家将整个社会有效地控制起来,軍↓器14国(予成分,代表国家(有时直接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占有社会资源,起国家的责任,并拥有国家赋予的权力,掌握着资源分配的基手段。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干预和控制的基本手段:资源占有权、人事任免权、其他
弹性,垄断性(其余空间逼仄)
二
依赖机制的原因:资源需要
影响因素
资源获得与依赖之间的交换关系,构成了单位成员与单位组织制之间基本的关系。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将主要受他们在单位组织中占有的的资源、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对剥夺感的影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回应 2020-12-01 22:51 -
引言 背景: 1-现代社会是组织化的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 查理斯·裴洛(1987):效益最大化、制度环境化、维持生存是第一位 2-中国社会结构的独特性 本文研究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分析的是,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单位组织是否还是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地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单位组织是否还存在,如果还存在的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单位成员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
2020-12-01 08:12
引言
背景:
1-现代社会是组织化的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
查理斯·裴洛(1987):效益最大化、制度环境化、维持生存是第一位
2-中国社会结构的独特性
本文研究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分析的是,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单位组织是否还是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地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单位组织是否还存在,如果还存在的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单位成员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一
已有研究的两个视角
(一)宏观制度结构
社会现象
大多数社会成员被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组织中,由这种单位组织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们的行为。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政府),个人依赖于单位组织。同时,国家有赖于这些单位组织控制和整合社会。因而,单位组织的状况,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基本结构。(路风,1989;李汉林等,1993;李路路、王奋宇,1992)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功能:各方面渗透
本质
本质上说,单位组织是国家分配社会资源和实现社会控制的形式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二)单位组织内关系和行动结构
单位组织并非特定制度下的一个社会结构“原子”,而是具有丰富特征和复杂关系的网络及行动场所。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华尔德:“依附性关系”:“领导”对积极分子庇护+对党忠诚的意识形态
李猛:
在单位组织中,单位人追求和实现自己利益的权力,主要来源于单位中的“派系结构”,即以单位内某一级别官员为枢纽形成的上下延伸、平行断裂的关系网络。这种派系结构构成了单位人的行动信息和交换渠道,从而影响或实现单位中的资源分配追求。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评述
是否同时考虑制度环境与实际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
二
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体化环境系统体制松动+其他分配机制的加入——自由度
2 社会组织自由度
第二,资源分配机制的多元化和资源获得替代性的发展,使得社会的组织性结构发生极大分化。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dalao是如何推导的)
3 个人单位依赖减弱,流动提升
问题:单位制存废?
观点:全面性依赖弱化不等于依赖关系的解体
1-转型过程的渐进性
2-解析基于意义认识的出发点
问题:精简_膨胀_再精简困境
三
中国社会的统治形式
(一)统治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1-依仗利益状况进行的统治
韦伯:“市场上的垄断主义”
Max Weber, Wirtscjaft und Gesellschaft.Turbingen ,1980.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布劳:单方面的依赖、服从于服务提供者、以满足需求
因此,这种依赖性并不来源于直接的命令或“指示”,而是由于依赖者对某种利益的“需要”或“期望",他或者因为无法获得其他保持社会独立性的条件,如自己占有资源,或者对某种利益有更高的需要,而其他替代性资源无法满足他的需要。正如布劳所说的,这种统治是一种建立在报酬基础上的、具有交易特征的关系。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页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2 强制性(命令)统治
(1)暴力机构
韦伯
著名的韦伯定义:所谓国家就是指这样的一种组织,它独暴力,对于一定领域内的一定居民宣称其合法性。议会或国会、政党、军队和文职官僚机构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因国家不同而不同。国家的意义在于垄断性地持有在特定领土范围内的物质资源的合法使用权。(韦伯,《政治作为ー种志业》)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马克思:两种基本类型的国家机器(劳动服从资本)
(2)国家统治力量的最大表现:日常行政管理
(3)组织依托:官僚机构
强调“两种类型”原因:为分析提供框架
(二)国家统治的基本形式
(亚类型)
1-国家统治的工具和手段
政府、市场
2-统治实现或实施的机制
西方:两种统治权力相对分离
两种力量不平衡,会催发极权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不分离,迥异于资本主义
传统理论模式的偏颇:“极权主义模式”,“多元主义模式”
极权:公私领域界限的消失
多元:政治范围内的利益角逐
(三)传统国家主义
类似于传统中国的家族
家族是一个集生产、事业、生活、情感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同时,家族在传统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代表国家权力实施统治,它的权威不仅来自资源,也不仅来自血缘和情感联系,而且来自国家权力。( Li Hanlin,1991,19 Wang Qi,196)杜赞奇认为……(文化网络)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我们只是想特别强调,特有的中国单位组织,其实质是将命令权力和财产权力结合起来的国家统治的种组织化工具或手段。对单位组织的变迁,也应该从这个本质出发进行评判。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四
(一)社会资源和财产结构
法人单位、财产活动单位
(二)单位组织的性质
1 行政隶属
2 统治特征
(三)基本统治手段——人事任免权
(四)改革的限度
五
两个依赖环节
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依赖性结构中,主要存在着两个依赖环节是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二是个人依赖于单位组织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单位组织的中介作用
(一)国家及其单位组织的垄断地位
(二)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赖
(三)从权威的命令权力到利益依赖的统治
(四)单位组织与社会分层
意义超越组织而成为体制
松动:自由度、自主权,单位组织规范体系解体——
最后,单位资源的不可流动性和单位资源产权的“虚置”,使资源的占有和支配日益单位化,在单位组织内部和单位组织之间成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利益单位化倾向。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基本假设
是:由于非单位体制的分化和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单位体制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由之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尤其是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始终还处于主导地位。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的是社会结构的局部变迁而非总体变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单位体制和非单位体制,两种社会行为将并存且相互作用。 单位现象、单位体制、单位组织仍然是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 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结构、中国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特征和方式,都可以从这一视角中得到有效的解释。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六
分析模型
1。根据行为交换理论,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所获得的资源以及他们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和相对剥夺感,将决定其在单位组织中的社会行为,特别是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行为。也就是说,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所获得的资源越多,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越高,人们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程度也就越高。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2。由于单位组织作为一种政治统治工具和国家分配社会资源工具而存在,因而在单位组织中,人们对资源的获取和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将主要直接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第一,单位组织中的权力地位;第二,非制度化的资源获取方式。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3。如果权力地位是决定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资源获取量要直接因素的话,那么,决定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权力地的将主要是他们的政治身份(如政治面貌、行政级别等),而不是如受教育程度这样的个人特征。这是因为政治统治功能在单位组的功能结构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构成了我们分析的第三个基本假设。这一假设的确立与对单位组织性质的认识直接联系在一起单位成员的政治身份对权力地位、资源获取以及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相对剥夺感)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回应 2020-12-01 08:12 -
背景 “单位”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曾几何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生存和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和所谓的“单位”具有紧密的联系。 学术意义 因此,“单位组织”成为人们研究、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个独特视角。 单位组织地位: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政治统治的组织化形式和工具 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单位组织”,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对于社会...
2020-12-01 07:54
背景
“单位”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曾几何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生存和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和所谓的“单位”具有紧密的联系。 引自 序 学术意义
因此,“单位组织”成为人们研究、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个独特视角。 引自 序 单位组织地位: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政治统治的组织化形式和工具
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单位组织”,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对于社会来说也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从事职业性活动的社会组织,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国家将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和交换性的财产权力集于一身,通过对单位组织的资源分配和权力授予,拥有了直接控制单位组织的权力… 引自 序 回应 2020-12-01 07:54
-
在这种统治结构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般国家通常的统治工具或手段都相对不重要了,例如议会、法律、法院甚至军队等暴力机构因为当国家将政权和财权集于一身后,整个社会都成为国家统治的一个部分,单位组织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命令权力或者国家统治的功能,其方式也与国家的命令权力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只是依照惩罚的轻重程度,由更高的统治主体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实施惩罚,或者在单位组织中受到严格监督,或者在监狱里受到更...
2021-02-22 15:36
在这种统治结构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般国家通常的统治工具或手段都相对不重要了,例如议会、法律、法院甚至军队等暴力机构因为当国家将政权和财权集于一身后,整个社会都成为国家统治的一个部分,单位组织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命令权力或者国家统治的功能,其方式也与国家的命令权力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只是依照惩罚的轻重程度,由更高的统治主体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实施惩罚,或者在单位组织中受到严格监督,或者在监狱里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后者相对于单位组织中的监督来说,只是表明了更严重的惩罚。 国家通过单位组织,将自己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为严格或者集中的统治关系。因为:第一,国家手中掌握着经济强制工具,将工作场所和条件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支配权集中于一个中心,其规模不是资本家和公司所能匹敌的;第二,国家能够将经济“强制”和政治强制直接结合起来。(布鲁斯,1989)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这一章的副标题写的很透彻,单位——一种统治结构。
回应 2021-02-22 15:36 -
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中,我们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对单位内的基本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在单位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有必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社会里单位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作一总体分析。 一 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功能 特殊 1-再分配经济下的社会资源分配工具 2-国家统治结构的基本性质 个人的存在依赖国家和单位组织对资源的分配。这种基本关系,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依赖结...
2020-12-01 22:51
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中,我们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对单位内的基本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在单位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有必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社会里单位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作一总体分析。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一
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功能
特殊
1-再分配经济下的社会资源分配工具
2-国家统治结构的基本性质
个人的存在依赖国家和单位组织对资源的分配。这种基本关系,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依赖结构:单位组织依于个人欣于单位组织。通过这种单向的依赖结构,国家将整个社会有效地控制起来,軍↓器14国(予成分,代表国家(有时直接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占有社会资源,起国家的责任,并拥有国家赋予的权力,掌握着资源分配的基手段。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干预和控制的基本手段:资源占有权、人事任免权、其他
弹性,垄断性(其余空间逼仄)
二
依赖机制的原因:资源需要
影响因素
资源获得与依赖之间的交换关系,构成了单位成员与单位组织制之间基本的关系。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将主要受他们在单位组织中占有的的资源、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对剥夺感的影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回应 2020-12-01 22:51 -
引言 背景: 1-现代社会是组织化的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 查理斯·裴洛(1987):效益最大化、制度环境化、维持生存是第一位 2-中国社会结构的独特性 本文研究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分析的是,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单位组织是否还是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地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单位组织是否还存在,如果还存在的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单位成员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
2020-12-01 08:12
引言
背景:
1-现代社会是组织化的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
查理斯·裴洛(1987):效益最大化、制度环境化、维持生存是第一位
2-中国社会结构的独特性
本文研究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分析的是,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单位组织是否还是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地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单位组织是否还存在,如果还存在的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单位成员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一
已有研究的两个视角
(一)宏观制度结构
社会现象
大多数社会成员被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组织中,由这种单位组织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们的行为。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政府),个人依赖于单位组织。同时,国家有赖于这些单位组织控制和整合社会。因而,单位组织的状况,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基本结构。(路风,1989;李汉林等,1993;李路路、王奋宇,1992)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功能:各方面渗透
本质
本质上说,单位组织是国家分配社会资源和实现社会控制的形式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二)单位组织内关系和行动结构
单位组织并非特定制度下的一个社会结构“原子”,而是具有丰富特征和复杂关系的网络及行动场所。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华尔德:“依附性关系”:“领导”对积极分子庇护+对党忠诚的意识形态
李猛:
在单位组织中,单位人追求和实现自己利益的权力,主要来源于单位中的“派系结构”,即以单位内某一级别官员为枢纽形成的上下延伸、平行断裂的关系网络。这种派系结构构成了单位人的行动信息和交换渠道,从而影响或实现单位中的资源分配追求。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评述
是否同时考虑制度环境与实际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
二
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体化环境系统体制松动+其他分配机制的加入——自由度
2 社会组织自由度
第二,资源分配机制的多元化和资源获得替代性的发展,使得社会的组织性结构发生极大分化。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dalao是如何推导的)
3 个人单位依赖减弱,流动提升
问题:单位制存废?
观点:全面性依赖弱化不等于依赖关系的解体
1-转型过程的渐进性
2-解析基于意义认识的出发点
问题:精简_膨胀_再精简困境
三
中国社会的统治形式
(一)统治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1-依仗利益状况进行的统治
韦伯:“市场上的垄断主义”
Max Weber, Wirtscjaft und Gesellschaft.Turbingen ,1980.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布劳:单方面的依赖、服从于服务提供者、以满足需求
因此,这种依赖性并不来源于直接的命令或“指示”,而是由于依赖者对某种利益的“需要”或“期望",他或者因为无法获得其他保持社会独立性的条件,如自己占有资源,或者对某种利益有更高的需要,而其他替代性资源无法满足他的需要。正如布劳所说的,这种统治是一种建立在报酬基础上的、具有交易特征的关系。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页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2 强制性(命令)统治
(1)暴力机构
韦伯
著名的韦伯定义:所谓国家就是指这样的一种组织,它独暴力,对于一定领域内的一定居民宣称其合法性。议会或国会、政党、军队和文职官僚机构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因国家不同而不同。国家的意义在于垄断性地持有在特定领土范围内的物质资源的合法使用权。(韦伯,《政治作为ー种志业》)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马克思:两种基本类型的国家机器(劳动服从资本)
(2)国家统治力量的最大表现:日常行政管理
(3)组织依托:官僚机构
强调“两种类型”原因:为分析提供框架
(二)国家统治的基本形式
(亚类型)
1-国家统治的工具和手段
政府、市场
2-统治实现或实施的机制
西方:两种统治权力相对分离
两种力量不平衡,会催发极权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不分离,迥异于资本主义
传统理论模式的偏颇:“极权主义模式”,“多元主义模式”
极权:公私领域界限的消失
多元:政治范围内的利益角逐
(三)传统国家主义
类似于传统中国的家族
家族是一个集生产、事业、生活、情感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同时,家族在传统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代表国家权力实施统治,它的权威不仅来自资源,也不仅来自血缘和情感联系,而且来自国家权力。( Li Hanlin,1991,19 Wang Qi,196)杜赞奇认为……(文化网络)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我们只是想特别强调,特有的中国单位组织,其实质是将命令权力和财产权力结合起来的国家统治的种组织化工具或手段。对单位组织的变迁,也应该从这个本质出发进行评判。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四
(一)社会资源和财产结构
法人单位、财产活动单位
(二)单位组织的性质
1 行政隶属
2 统治特征
(三)基本统治手段——人事任免权
(四)改革的限度
五
两个依赖环节
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依赖性结构中,主要存在着两个依赖环节是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二是个人依赖于单位组织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单位组织的中介作用
(一)国家及其单位组织的垄断地位
(二)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赖
(三)从权威的命令权力到利益依赖的统治
(四)单位组织与社会分层
意义超越组织而成为体制
松动:自由度、自主权,单位组织规范体系解体——
最后,单位资源的不可流动性和单位资源产权的“虚置”,使资源的占有和支配日益单位化,在单位组织内部和单位组织之间成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利益单位化倾向。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基本假设
是:由于非单位体制的分化和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单位体制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由之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尤其是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始终还处于主导地位。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的是社会结构的局部变迁而非总体变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单位体制和非单位体制,两种社会行为将并存且相互作用。 单位现象、单位体制、单位组织仍然是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 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结构、中国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特征和方式,都可以从这一视角中得到有效的解释。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六
分析模型
1。根据行为交换理论,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所获得的资源以及他们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和相对剥夺感,将决定其在单位组织中的社会行为,特别是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行为。也就是说,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所获得的资源越多,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越高,人们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程度也就越高。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2。由于单位组织作为一种政治统治工具和国家分配社会资源工具而存在,因而在单位组织中,人们对资源的获取和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将主要直接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第一,单位组织中的权力地位;第二,非制度化的资源获取方式。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3。如果权力地位是决定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资源获取量要直接因素的话,那么,决定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权力地的将主要是他们的政治身份(如政治面貌、行政级别等),而不是如受教育程度这样的个人特征。这是因为政治统治功能在单位组的功能结构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构成了我们分析的第三个基本假设。这一假设的确立与对单位组织性质的认识直接联系在一起单位成员的政治身份对权力地位、资源获取以及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相对剥夺感)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回应 2020-12-01 08:12 -
背景 “单位”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曾几何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生存和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和所谓的“单位”具有紧密的联系。 学术意义 因此,“单位组织”成为人们研究、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个独特视角。 单位组织地位: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政治统治的组织化形式和工具 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单位组织”,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对于社会...
2020-12-01 07:54
背景
“单位”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曾几何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生存和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和所谓的“单位”具有紧密的联系。 引自 序 学术意义
因此,“单位组织”成为人们研究、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个独特视角。 引自 序 单位组织地位: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政治统治的组织化形式和工具
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单位组织”,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对于社会来说也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从事职业性活动的社会组织,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国家将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和交换性的财产权力集于一身,通过对单位组织的资源分配和权力授予,拥有了直接控制单位组织的权力… 引自 序 回应 2020-12-01 07:54
-
在这种统治结构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般国家通常的统治工具或手段都相对不重要了,例如议会、法律、法院甚至军队等暴力机构因为当国家将政权和财权集于一身后,整个社会都成为国家统治的一个部分,单位组织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命令权力或者国家统治的功能,其方式也与国家的命令权力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只是依照惩罚的轻重程度,由更高的统治主体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实施惩罚,或者在单位组织中受到严格监督,或者在监狱里受到更...
2021-02-22 15:36
在这种统治结构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般国家通常的统治工具或手段都相对不重要了,例如议会、法律、法院甚至军队等暴力机构因为当国家将政权和财权集于一身后,整个社会都成为国家统治的一个部分,单位组织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命令权力或者国家统治的功能,其方式也与国家的命令权力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只是依照惩罚的轻重程度,由更高的统治主体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实施惩罚,或者在单位组织中受到严格监督,或者在监狱里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后者相对于单位组织中的监督来说,只是表明了更严重的惩罚。 国家通过单位组织,将自己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为严格或者集中的统治关系。因为:第一,国家手中掌握着经济强制工具,将工作场所和条件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支配权集中于一个中心,其规模不是资本家和公司所能匹敌的;第二,国家能够将经济“强制”和政治强制直接结合起来。(布鲁斯,1989)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这一章的副标题写的很透彻,单位——一种统治结构。
回应 2021-02-22 15:36 -
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中,我们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对单位内的基本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在单位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有必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社会里单位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作一总体分析。 一 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功能 特殊 1-再分配经济下的社会资源分配工具 2-国家统治结构的基本性质 个人的存在依赖国家和单位组织对资源的分配。这种基本关系,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依赖结...
2020-12-01 22:51
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中,我们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对单位内的基本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在单位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有必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社会里单位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作一总体分析。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一
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功能
特殊
1-再分配经济下的社会资源分配工具
2-国家统治结构的基本性质
个人的存在依赖国家和单位组织对资源的分配。这种基本关系,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依赖结构:单位组织依于个人欣于单位组织。通过这种单向的依赖结构,国家将整个社会有效地控制起来,軍↓器14国(予成分,代表国家(有时直接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占有社会资源,起国家的责任,并拥有国家赋予的权力,掌握着资源分配的基手段。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干预和控制的基本手段:资源占有权、人事任免权、其他
弹性,垄断性(其余空间逼仄)
二
依赖机制的原因:资源需要
影响因素
资源获得与依赖之间的交换关系,构成了单位成员与单位组织制之间基本的关系。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将主要受他们在单位组织中占有的的资源、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对剥夺感的影 引自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回应 2020-12-01 22:51 -
引言 背景: 1-现代社会是组织化的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 查理斯·裴洛(1987):效益最大化、制度环境化、维持生存是第一位 2-中国社会结构的独特性 本文研究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分析的是,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单位组织是否还是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地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单位组织是否还存在,如果还存在的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单位成员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
2020-12-01 08:12
引言
背景:
1-现代社会是组织化的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
查理斯·裴洛(1987):效益最大化、制度环境化、维持生存是第一位
2-中国社会结构的独特性
本文研究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分析的是,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单位组织是否还是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地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单位组织是否还存在,如果还存在的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单位成员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一
已有研究的两个视角
(一)宏观制度结构
社会现象
大多数社会成员被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组织中,由这种单位组织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们的行为。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政府),个人依赖于单位组织。同时,国家有赖于这些单位组织控制和整合社会。因而,单位组织的状况,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基本结构。(路风,1989;李汉林等,1993;李路路、王奋宇,1992)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功能:各方面渗透
本质
本质上说,单位组织是国家分配社会资源和实现社会控制的形式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二)单位组织内关系和行动结构
单位组织并非特定制度下的一个社会结构“原子”,而是具有丰富特征和复杂关系的网络及行动场所。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华尔德:“依附性关系”:“领导”对积极分子庇护+对党忠诚的意识形态
李猛:
在单位组织中,单位人追求和实现自己利益的权力,主要来源于单位中的“派系结构”,即以单位内某一级别官员为枢纽形成的上下延伸、平行断裂的关系网络。这种派系结构构成了单位人的行动信息和交换渠道,从而影响或实现单位中的资源分配追求。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评述
是否同时考虑制度环境与实际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
二
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体化环境系统体制松动+其他分配机制的加入——自由度
2 社会组织自由度
第二,资源分配机制的多元化和资源获得替代性的发展,使得社会的组织性结构发生极大分化。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dalao是如何推导的)
3 个人单位依赖减弱,流动提升
问题:单位制存废?
观点:全面性依赖弱化不等于依赖关系的解体
1-转型过程的渐进性
2-解析基于意义认识的出发点
问题:精简_膨胀_再精简困境
三
中国社会的统治形式
(一)统治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1-依仗利益状况进行的统治
韦伯:“市场上的垄断主义”
Max Weber, Wirtscjaft und Gesellschaft.Turbingen ,1980.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布劳:单方面的依赖、服从于服务提供者、以满足需求
因此,这种依赖性并不来源于直接的命令或“指示”,而是由于依赖者对某种利益的“需要”或“期望",他或者因为无法获得其他保持社会独立性的条件,如自己占有资源,或者对某种利益有更高的需要,而其他替代性资源无法满足他的需要。正如布劳所说的,这种统治是一种建立在报酬基础上的、具有交易特征的关系。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页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2 强制性(命令)统治
(1)暴力机构
韦伯
著名的韦伯定义:所谓国家就是指这样的一种组织,它独暴力,对于一定领域内的一定居民宣称其合法性。议会或国会、政党、军队和文职官僚机构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因国家不同而不同。国家的意义在于垄断性地持有在特定领土范围内的物质资源的合法使用权。(韦伯,《政治作为ー种志业》)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马克思:两种基本类型的国家机器(劳动服从资本)
(2)国家统治力量的最大表现:日常行政管理
(3)组织依托:官僚机构
强调“两种类型”原因:为分析提供框架
(二)国家统治的基本形式
(亚类型)
1-国家统治的工具和手段
政府、市场
2-统治实现或实施的机制
西方:两种统治权力相对分离
两种力量不平衡,会催发极权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不分离,迥异于资本主义
传统理论模式的偏颇:“极权主义模式”,“多元主义模式”
极权:公私领域界限的消失
多元:政治范围内的利益角逐
(三)传统国家主义
类似于传统中国的家族
家族是一个集生产、事业、生活、情感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同时,家族在传统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代表国家权力实施统治,它的权威不仅来自资源,也不仅来自血缘和情感联系,而且来自国家权力。( Li Hanlin,1991,19 Wang Qi,196)杜赞奇认为……(文化网络)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我们只是想特别强调,特有的中国单位组织,其实质是将命令权力和财产权力结合起来的国家统治的种组织化工具或手段。对单位组织的变迁,也应该从这个本质出发进行评判。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四
(一)社会资源和财产结构
法人单位、财产活动单位
(二)单位组织的性质
1 行政隶属
2 统治特征
(三)基本统治手段——人事任免权
(四)改革的限度
五
两个依赖环节
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依赖性结构中,主要存在着两个依赖环节是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二是个人依赖于单位组织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单位组织的中介作用
(一)国家及其单位组织的垄断地位
(二)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赖
(三)从权威的命令权力到利益依赖的统治
(四)单位组织与社会分层
意义超越组织而成为体制
松动:自由度、自主权,单位组织规范体系解体——
最后,单位资源的不可流动性和单位资源产权的“虚置”,使资源的占有和支配日益单位化,在单位组织内部和单位组织之间成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利益单位化倾向。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基本假设
是:由于非单位体制的分化和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单位体制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由之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尤其是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始终还处于主导地位。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的是社会结构的局部变迁而非总体变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单位体制和非单位体制,两种社会行为将并存且相互作用。 单位现象、单位体制、单位组织仍然是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 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结构、中国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特征和方式,都可以从这一视角中得到有效的解释。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六
分析模型
1。根据行为交换理论,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所获得的资源以及他们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和相对剥夺感,将决定其在单位组织中的社会行为,特别是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行为。也就是说,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所获得的资源越多,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越高,人们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程度也就越高。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2。由于单位组织作为一种政治统治工具和国家分配社会资源工具而存在,因而在单位组织中,人们对资源的获取和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将主要直接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第一,单位组织中的权力地位;第二,非制度化的资源获取方式。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3。如果权力地位是决定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资源获取量要直接因素的话,那么,决定单位成员在单位组织中权力地的将主要是他们的政治身份(如政治面貌、行政级别等),而不是如受教育程度这样的个人特征。这是因为政治统治功能在单位组的功能结构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构成了我们分析的第三个基本假设。这一假设的确立与对单位组织性质的认识直接联系在一起单位成员的政治身份对权力地位、资源获取以及对单位组织的满意程度(相对剥夺感)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引自 第一章 “单位” 回应 2020-12-01 08:12 -
背景 “单位”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曾几何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生存和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和所谓的“单位”具有紧密的联系。 学术意义 因此,“单位组织”成为人们研究、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个独特视角。 单位组织地位: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政治统治的组织化形式和工具 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单位组织”,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对于社会...
2020-12-01 07:54
背景
“单位”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曾几何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生存和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和所谓的“单位”具有紧密的联系。 引自 序 学术意义
因此,“单位组织”成为人们研究、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个独特视角。 引自 序 单位组织地位: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政治统治的组织化形式和工具
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单位组织”,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对于社会来说也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从事职业性活动的社会组织,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国家将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和交换性的财产权力集于一身,通过对单位组织的资源分配和权力授予,拥有了直接控制单位组织的权力… 引自 序 回应 2020-12-01 07:5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8天前曾上架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的单位组织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击球手[注销中] 2019-12-22
非常优秀的书,关注点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单位组织的结构研究范畴了,更深刻的是揭示了改开以来的组织与统治逻辑——自主性的扩张并不意味权利的扩大,而是指向一种全新的多元垂直依附关系。改开所强调的自主性一方面具有多元的特征,一方面又没能获得配套的所有权保障,导致社会结构的转型很大程度上仍是在暧昧并被权力横加干预的范畴内艰难推进,写得很深刻。唯一的问题就是成书的时间太早了,在极富变动性的改开语境里虽抓住... 非常优秀的书,关注点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单位组织的结构研究范畴了,更深刻的是揭示了改开以来的组织与统治逻辑——自主性的扩张并不意味权利的扩大,而是指向一种全新的多元垂直依附关系。改开所强调的自主性一方面具有多元的特征,一方面又没能获得配套的所有权保障,导致社会结构的转型很大程度上仍是在暧昧并被权力横加干预的范畴内艰难推进,写得很深刻。唯一的问题就是成书的时间太早了,在极富变动性的改开语境里虽抓住了它的基本逻辑,却又把研究对象给限定在了一个必被消化的矛盾前沿,让其中很多扎实的论证与观察在历时性的比较里丢掉了意义,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已然是一本非常成功的著作了 (展开)
0 有用 历史的车辙 2020-06-26
车咕噜话来回说,而且说的都是老生常谈,考虑到原书首版于2000年以及那么多的数据,给三星。
0 有用 大猫 2020-07-11
第一张看看就行
0 有用 托马斯Man 2020-02-11
旧书新版,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重新划定类型后,我想作者也会考虑重写一本了
0 有用 [已注销] 2019-08-25
看书名就知道是那种晦涩难懂的书,不过还是马克一下,万一以后用得上呢?
0 有用 Lyz 2021-02-19
感觉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微妙的学术形式讨论了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统治、权利、自主、资源、财产之类的关键词都被从概念根源一一阐释分析。人事任免权作为基本统治手段,改革的限度和单位组织垄断性质的讨论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封面对不起它的内容!包括里面使用的除工资以外的单位资源、满意度、相对剥夺感和依赖性的多路径模型分析,精彩到落泪!这本书不仅是父母用来教育小孩“体制内”与“体制外”就业区别的高级教材,还是帮助企业... 感觉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微妙的学术形式讨论了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统治、权利、自主、资源、财产之类的关键词都被从概念根源一一阐释分析。人事任免权作为基本统治手段,改革的限度和单位组织垄断性质的讨论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封面对不起它的内容!包括里面使用的除工资以外的单位资源、满意度、相对剥夺感和依赖性的多路径模型分析,精彩到落泪!这本书不仅是父母用来教育小孩“体制内”与“体制外”就业区别的高级教材,还是帮助企业管理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和反思企业文化的一个非常棒的出发点。连量表和问卷都附给你还要啥自行车?!干货满满从韦伯到布劳,社会学李社会结构的核心概念一个都没有少。社会学的学生白嫖一个问题系统研究方法,社会学门外汉就白嫖一通社会学基础。还要啥手表?! (展开)
0 有用 谁拾 2021-02-06
用模型解释单位和权力组织也挺6的。就是不知道数据究竟从哪里来。
0 有用 南瓜豆腐 2021-01-28
重点读了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中间的定量分析实在读不来😂
0 有用 小马哥 2021-01-27
是一本学术论文,采用定量的方式讨论原本定性的讨论
0 有用 sunfort 2021-01-26
正如书中所说,中国社会是高度组织的社会,也是高度单位化的社会,作为国家行使权力的中介,单位在个人获取资源与权利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性的书籍,采用的是1993年所做的社会调查,成书于2000年,现在看那个时代的社况,对比如今的情况,还是很有参考价值。其实书中内容和现实感受都相符,只是用专业语言描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