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特小说集7 短评

热门
  • 2 宁静的童年 2021-03-15 17:00:12

    《蛛网》,1923年的德国,社会主义者在鼓吹革命,政府官员在宣传反犹,纳粹党在崛起,犹太人在移民,挨饿的工人在诅咒,末代贵族在哀叹,资本家继续积累着金钱,到处是密探和间谍,喧哗与骚动,仇恨与猜疑,阴谋与背叛。所有这些共同编织起一张蛛网,各色人等在蛛网上潜伏、攀爬、狩猎、倾轧。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渴望荣誉和权力的年轻人,不断往蛛网中心攀爬的小蜘蛛,举报革命,陷害战友,谋杀上司,镇压工人……那时的欧洲,站在一战的废墟上,不远处就是更为残暴的二战。罗特以这样一个人物为缩影,以略显仓促的笔调,描绘了那个飘摇颓败的“青年欧洲”和“欧洲青年”,那个时代和那些人。其语言时常如暴风骤雨般呼啸而过,如一粒粒冰雹般用力砸下来,比如P75-77那段。 《萨沃伊饭店》《四月》很迷人,让人依依不舍。《优等生》非常冷酷

  • 1 Puppetmaster 2021-07-17 14:49:33

    罗特的中篇比长篇好太多,语言平实有力,浓厚的奥匈帝国历史背景,还有些许无政府主义倾向。

  • 1 狄狄 2022-04-05 17:49:06

    罗特的小说既是感伤的,又是严酷的。旧的时代崩塌,旧人无家可归;而像纳粹这样的新兴力量乘势崛起,为机敏而冷酷的野心家提供了向上升的机会。《萨沃伊饭店》提供了一幅被抛弃者的群像。战争结束后的归乡者从东向西涌来,“俄罗斯,那个巨大的国度,把他们倒出来”,他们跟雨一样是灰色的,也一样连绵不绝。罗特的笔触有着令人心惊的力量:“人如果看到这么多脸,就一个都认不出来了。他们像鱼一样都长得一模一样。”作为罗特早期的作品,《萨沃伊饭店》显得更为松弛,有明显的表现主义的色彩;相较而言,《蛛网》虽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但收得太紧,只在核心的情节中机械地推进,稍显单调。

  • 1 EzioAuditoreX 2022-03-03 16:41:28

    一切都临近终结,世界即将覆灭 在大厦崩塌,四骑士到来的前夜 没有什么理念、信仰有再被坚持的价值 在这所有人都挥舞着棍棒的人间 只有向上爬,才能死的“体面”、“壮烈”

  • 0 空念远 2022-05-29 18:48:10

    在逐渐昏暗的天色中读完,感觉自己眼睛要瞎了。读罗特总让我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看得见所有东西却总是看不清任何事物。他好像总在写那些被遗弃被丢弃的小人物,无法回归生活,无法心甘情愿。从一家饭店的分层建立了两个完全对立的群体,底层人民团结起来又能毁灭多少呢?前面看着还在想罗特好像不太写爱情故事,读到最后一篇还真给我读到了爱情故事,不那么美好充斥着犹豫心碎。

  • 0 Ex 2024-03-14 22:06:34 吉林

    还是更喜欢他的长篇20240314

  • 0 kairos 2023-02-17 01:21:03 北京

    松散,反复,些许乏味。萨沃伊饭店值得一读。

  • 1 尼不可 2023-08-11 22:37:29 奥地利

    主题明显带有早年印记,语言却已经自成风格,时不时迸出一语道破和回味悠长的观感。对于城市的负面情感,配合副刊文章来读更有嚼头。吹毛求疵一处~“她们白色的裸体站在那儿,仿佛年幼的天鹅。”不,年幼的天鹅是灰色的~翻译虽不是一人,却一如既往地好!

  • 0 西木野 2023-01-06 00:25:56 上海

    这本不太喜欢,萨沃伊酒店太散了 看了好几遍没看进去..

  • 0 2023-03-19 16:31:05 北京

    《萨沃伊饭店》太好了

  • 0 秋虫吊月 2021-01-25 22:15:29

    “这位作者是个脓包,喷溅着墨汁来抵御雪崩,用报纸筑成堤坝防止洪水。”“我不相信他是真的迷信。我见过很多理智的人会故意给自己添点小疯狂。”

  • 1 EzioAuditoreXY 2022-07-08 19:35:33

    一切都临近终结,世界即将覆灭 在大厦崩塌,四骑士到来的前夜 没有什么理念、信仰有再被坚持的价值 在这所有人都挥舞着棍棒的人间 只有向上爬,才能死的“体面”、“壮烈” @2022-03-03 16:41:28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