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伤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墙上的寻人启事 2021-01-27 23:02:40

    夜夜笙歌的生活万岁。

  • 4 竹取Pro 2020-06-02 12:49:18

    罗贝尔这个角色太可怜,“只是在这个餐馆里,在那玫红的桌布上,总要有一只小动物被牺牲,而这只动物,无疑就是罗贝尔”,可怜的老同性恋,只能靠自己的一丁点权力和地位,去乞求年轻人的垂爱,而华丽的公寓是荒凉的,身体也因苍老而一无是处,站在他自杀的葬礼上的朋友们,与其是一次表演绝望的彩排,不如说是“急于为自己找一个不在场证明”;漂亮而空洞的布鲁诺,一旦有了钱,对他所能得到的一切仅剩一种“居高临下的高傲”;冯米尔黑兄妹似乎是寄生虫,养尊处优的没落贵族,却依赖于自己的一点雍容的气质套取其他人的恩宠,利用他们,榨取他们,又不把他们当回事,他们值得恨吗,不,他们又是美的,拥有美的资本,至少罗贝尔自杀之后,他们是感到羞耻的,不像布鲁诺,还可以什么也没发生地去追求埃莱奥诺,灵魂浅薄到该被唾弃的地步。

  • 4 CLB Cat 2020-01-08 21:02:50

    或许如萨冈所说一切击中我的语言不过是她的枪支走火,角色实际不代表她本身,我才不信呢。无非就装作轻描淡写云淡风轻,谁还不是个emo的人呢,只不过段位是在相差甚远罢啦。

  • 1 高兴☄ 2020-03-03 13:45:11

    不连贯,看起来有些累。如果做萨冈研究,这本倒是很值得一读,很直白地写了自己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思考和看法。更像是信件,不是小说。

  • 1 旭轮 2020-03-29 22:05:12

    穿插的自叙远比故事本身好看——创作人物时的牵引线索和思维方式。萨冈躲在大众所谓的“艺术家生活”之后,作品无不展现极度的自我和对生活的淡漠。少有的,看到她流露出对他者的羡慕,即她笔下的人物:埃莱奥诺。"她对声色的流连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她的孤独感因她哥哥的存在而稀释。"而萨冈就如自己所说的那样:"而我,一个人,终又是一个人,任两只手垂下来,像死去的猎物一般悬在长椅的两边。"虚构与角色的相伴,也不过是策划一场永别。

  • 2 Y 2021-09-16 23:20:17

    说实话我现在无法理解我原来为什么会这么疯狂的喜欢萨冈....大概她真的是25岁以下限定作家

  • 0 peloppp 2022-03-25 12:48:03

    补记3.2已读完

  • 1 亚里士多琦 2022-03-10 11:36:49

    合上一本小说就会立马忘了主角的名字......

  • 0 約約 2022-03-07 11:17:06

    每过一段时间不读都会想念萨冈,想念她小说里的那种柔情,说不出来是什么,但是每次找了来看都感叹最好的永远是你好忧愁,但我知道再过一个月我又会找一本看…

  • 1 llevithn 2022-03-14 00:22:56

    “他天生的善良、他的热情和活力、他的崇拜和热爱、他后来的爱好和取向,已将他尚未经历的人生变成了一个可怕的烂摊子,当中每一秒钟都可以伤害到他。” “把引号关起来吧……”

  • 0 春日蚌宝 2022-02-02 14:15:22

    估计是二月份除《银河帝国》外我的最爱,散文的部分好到我不忍心细读,看完之后不知道要讲什么,书后面简介说“……等问题上发出了清晰的声音”,这句话不知怎的,像着魔一样反复在我脑袋里回荡。发出清晰的声音?还是萨冈在假装云淡风轻的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而已? 天知道萨冈和杜拉斯氛围有多像。我一想到,这本书散文部分有些“金句”会被人整整齐齐抄下来,然后晒到网上,朋友圈里,就觉得好笑,同时又为自己觉得这件事可笑而可笑,绕来绕去还是可笑。

  • 1 Sebastian 2021-12-17 18:29:55

    萨冈的元小说,一边讲上流社会寄生虫的招牌故事,一边是日记体的创作谈,她的小说原本就是冷漠疏离的笔调,与角色拉开适当距离,所以来回切换毫无违和感。冯·米尔黑兄妹精致放荡的生活就像在悬崖边跳舞,总是与即将破产的绝望感相伴。萨冈说不逐名利的淡泊心情属于随时准备把钱花光的人,不过是用“狂欢”来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作家本人对新小说、女权运动以及所有挑动法国知识分子神经的关键词:以色列、波兰、越战、索尔仁尼琴…全都表示厌倦,像文中提到的谎言癖一样,以重构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生活,用想象期待一个结局,用童心去相信这个结局,但生活真的会就此改变么?罗贝尔的自杀造成了真实的亏欠感,即便兄妹回到瑞典,投靠另一个金主(出狱的雨果),这份忧愁恐怕也会终生相伴,这么看来,从塞西尔到埃莱奥诺,不负责任的少女一直没有长大…

  • 0 Connie_Connie 2021-12-22 15:32:42

    1.因为没读过之前的剧本,没看过之前的电影,所以很多来龙去脉掌握得并不清楚,于是导致我可能错过一系列的暗示与回应,what a pity. 有机会把电影找来看看吧,剧本倒是不见得这辈子有幸能读,因为貌似并没有翻译成中文,法文的话我怎么读?2.萨冈在这篇小说反反复复说自己和埃莱奥诺没有关系,她不是她,只是笔下随随便便一个人物——不打自招吧,更何况萨冈笔下的女主角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点萨冈气质。尤其是最后一段话,写到我心坎里了,她同埃莱奥诺告别,亦是同自己告别。我据此把这本书看作萨冈在自己人生节点的一些总结和感悟,只是通过描写埃莱奥诺表示出来了而已。萨冈一直的人设都是敢爱敢恨,风流倜傥的少女,她人到中年也发现了人生风格与年龄的不匹配——她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坦然面对衰老?有反抗顺从,更多是一种无可奈何。

  • 0 一起睡觉 2021-10-26 12:48:37

    萨冈对世界的最后告别,埃莱奥诺就是她自己,萨冈与埃莱奥诺在结尾处的突然汇合,宛如萨冈与自己的青春年少会合,垂垂老矣的萨冈再也无心应战,慵懒自在地倚靠在青春的幻梦上。梦醒时分,仍要挥挥手对其告别,目送埃莱奥诺投入源源不断的情欲游戏中去。萨冈早已参透上流社会秘而不宣的空虚与寂寞,别看舞宴上热热闹闹,午夜散场后,欲壑难填的寂寞会从身体内部一寸一寸侵袭过来,纸醉金迷终有散,相知相了实在难。塞巴斯蒂安和埃莱奥诺便是早已参悟到这一层,游戏人间,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及早脱身,两兄妹给人营造出一种轻盈的幻象,但到底这轻盈绝不能脱离肉身,衣食住行,罗贝尔的自戕一下就击碎了兄妹的幻梦,埃莱奥诺几乎是弃绝巴黎的一切,乘上火车返回故土准备待嫁,她在火车上仍能笑眼盈盈告别,尽可嘲笑尘世间的一切人,但她总会老成萨冈的。

  • 0 非相 2021-12-27 18:10:05

    在这部小说里,叙述者和小说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萨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讲述一对瑞典兄妹、一个脱离时代的同性恋者、一个当红小生的故事,但每一章节的开头或结尾的呓语为这个故事或她的创作内容作出了注解。戏剧再创作。萨冈对“自杀”、自杀者的意图、旁观者的反应的叙述非常精辟。无论有多少亏欠,最终他们仍会从暴雨中走进阳光明朗的地方,这个走或许是逃避,或许是“永恒时间”的魔法。

  • 3 仁兔狐犬 2021-11-29 21:37:01

    我最喜欢的一本萨冈!就像她就在你身边写作,一边痛苦地赶稿,一边给你念自己刚写出来的故事,其中穿插着她任性又神经质的碎碎念:“塞巴斯蒂安要这样上楼”“我的主人公是不会染上不良嗜好的”“又有白痴读者把自己代入我笔下的角色了”……很可爱!

  • 2 Apollinaire 2022-01-06 22:17:32

    可能如你所愿没有人会说埃莱奥诺像他们自己,但我渐渐感到她长得像你青年时那样

  • 0 氿木 2022-01-21 15:21:29

    实在太喜欢这一本了,仿佛能看到萨冈的思绪轻盈优美地在纸面上跃动,关于文学,人性,哲学,社会,生活,死亡,随意地意识流叙述或者畅谈一番,不在意篇幅分段,不拘泥于讲完小说的故事,也不在乎自己要表达什么,灵感就是如此流畅自然地从头脑中出现直接宣泄在书中。正如她所写的一样:“我唯一的办法,并且为之深感庆幸,那就是做我自己想做的事:狂欢。这也的确是一场美好的狂欢,中间点缀着各色小说和戏剧。这样也就结束了我的故事。毕竟,我还能怎样呢?对我拥有永恒吸引力的事,是燃烧生命,开怀畅饮。”

  • 0 Margaret 2022-01-22 02:43:07

    随笔比故事更动人,就像路过的风景,转眼即逝。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