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的罗生门 短评

热门
  • 13 索马里 2019-04-04 14:14:09

    在《蛤蟆的油》里,黑泽明说他自己“不能穿过这片大门继续再前进了”。而我们应当继续走下去。 5月见!

  • 7 郑核桃 2019-06-08 16:00:40

    今年是罕见的没有黑泽明作品展映的一届 SIFF

  • 2 江东阮嗣宗 2019-06-20 13:35:09

    “一位跪倒在地的农民站了起来。我们知道,战斗 正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一位意想不到的英雄站立起来,一次又一 次反抗践踏他的世界 ”。让人想起了圣地亚哥与海明威。

  • 3 lee 2019-07-10 10:05:53

    印象最深刻有两点。一是自居为“永远的文学青年”的黑泽明说,“伴随我长大的,不是日本的经典著作,而是陀思妥耶斯基。”一个日本导演,他的精神资源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多少让我惊讶且敬仰。每当有人称赞他,他都会说是“文学教会了他如何理解人间的戏剧。”还有一点,就是年少的黑泽明跟着父亲,去领回哥哥的尸体,哥哥与一个女侍者殉情自杀在一家温泉酒店。这段生活记忆影响了黑泽明一生。

  • 1 海边的哆啦A梦 2021-04-20 11:16:37

    黑泽明,黑泽丙午和罗生门。 有的观点先入为主,显得牵强。 书写的还是挺好的。像篇论文😂

  • 1 莱昂哈德 2022-02-08 16:58:33

    压缩成三十页就差不多了。过度阐释又一典例

  • 1 chern 2021-11-12 11:19:27

    看了三分之一,没有看下去的必要了。被书名骗了,还以为是一本电影《罗生门》的研究专著,结果尽是抄来抄去蛤蟆的油,对黑泽明生平作解读,那干脆看蛤蟆的油不就好了?

  • 1 乔阿谷 2023-12-17 16:52:54 广西

    写作逻辑混乱,很多情节出现过,在某一章节又大肆扩写。对于黑泽明哥哥的死有必要每章都提不止一次吗?

  • 0 大蹦 2019-08-30 21:12:31

    哥哥的影响

  • 0 希逋 2019-07-04 13:23:52

    书的装帧设计很棒,尤其是书签带尾端是处理过的,不像平时都是到处飘的丝丝,感人。

  • 0 猫日那 2019-12-04 14:43:22

    译本的可读性蛮强的,虽说坂本龙一译错不能忍

  • 0 2021-04-27 22:33:03

    大門,经受暴雨冲刷,矗立在荒无人烟之地。《羅生門》第一个镜头令人想起《平家物語》的12世纪,遍野饥荒与战争,將這種荒凉的、末世般的图景移植在二戰後的东京废墟與黑市上,成为安德利尔教授对“門”的意象阐释重心。 影片拍摄時,金閣寺被僧人焚毀。黑澤明使用大量反光板和镜子来营造森林场景的光线明暗,其中斧刃、树叶、溪流都反射出光亮,让费里尼和雷伊都为之着迷。但其影像运动和情节推移以声音为基础,“門”即是为口头叙事搭建的舞台,就像在伊豆旅馆里自殺的哥哥,黑泽丙午,解说无声片的辩士。特别是武士借女巫声音还魂那场戏。 每一位目击者的记忆,都受制于强烈的个人感受和联想,事实上,黑澤明的主角最终都将跌入脚下世界的泥沼中。叙事逻辑不妨说是戏剧性的,与变速剪切组成错综复杂的闪回结构,与他自身一起去重新询问历史。

  • 0 Enen Zhou 2021-04-08 16:42:59

    人文社的校对错误真是...

  • 0 曳白 2022-03-24 16:38:03

    虽有过度解读的嫌疑,但下功夫找寻背景材料支撑,冷静分析的评论风格仍然令我着迷,读黑泽明与其兄黑泽丙午的关系,辩士与有声片的抗争,日俄小说家的影响,对黑泽明电影的声画效果有了更深的理解,“既有能战胜环境和处境、性格淳朴、有弹性的人,也有因为性格刚强狷介而败于环境和处境、终于消亡的人”,黑泽明站定了前者,在电影中开辟出自我拷问与重生的道路,镜下的光影魅力与道德力量至今闪耀。

  • 0 John Smith 2022-03-18 00:24:55

    意外地好读!可以作为《蛤蟆的油》的补充读物。其落笔之处也基本停留在黑泽的早期生涯,特别是针对黑泽的兄长做了大量的功夫。这方面也是我在阅读《蛤蟆的油》想要了解的。此外,这里面提到的一些信息对解读黑泽早期乃至后期的作品也是很有帮助的。

  • 0 阿芙洛狄忒 2021-10-17 12:12:17

    得看看其他资料之后才能判断...黑泽明真的是这样一个活在哥哥影子下的人吗??

  • 1 Youhei 2022-10-30 21:50:53 上海

    对黑泽明的经历和战前电影发展有了更多了解,可惜有些过度解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