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选说明
一
现代汉语写作虽历百年而尚处幼,东海西海理虽相通,道却不同;处幼之时当以“养正”,谓圣功也,所谓物之稚时不可不养。本次编选以中国传统哲学、诗学的根本道旨为务,立人文之极;以(a)深化和拓展现代汉语表现力以及(b)诗化草创的白话文(现代民族语言)与(c)转承民族语言优秀传统为不祧之宗,(d)弘悟新诗的核心价值观——自由精神与独立思想,即为载道之文,即为神性写作,这种写作的基本立场和本质乃是“明道”,然后有所为,有所不为。诗之为教在于修身养性哺道于天,于当下终不离在混乱的诸种写作当中提倡一种写作的 “内圣”与“王道”,提倡一种深刻的和整体性的现代诗学,直至脱胎换骨。“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Word)者何物?能量也,就是召唤和命名。龚鹏程先生说:“天声人语,两相孚应。欲于此究天人之际、探性命之本,成体证之学,为天地立心。”“言性与天道”,这正是我们编选诗教文本的要旨。
二
“神性”一词自从在汉语中被擦亮以来,风行水上,九译来尊,非神性写作之功耳,实乃当日之时,因缘际会,吾国传统精神之复苏渴求甚久而自然。神性所原所本,皆不外吾华道统。惟有在殖民过甚,断代骤深之际,吾人遂不得已以哲学之方式重申吾人诗学,邃深其旨。盖神性写作年谱实乃当下“神性写作”一词的传播简史,而非神性通谱;神性不以流派居之,亦不独为神性写作所自居;神性者,大道自然、追本索元之赅指也。神性一词擦亮之本意何谓?文何以载道也。自宋明诸子以还,性、理、命、道已将个体和宇宙之本客体导通,新一期发展亦有重开内圣外王,视野广安,化儒释道伊耶于一炉,遂能使吾国诗学连绵不绝,复归正统耳。而今亦有所谓“第三极神性写作”者,实乃淆乱视听之跳神耳,劳而无功,往而不反,悲乎其人,蠢蠢外戚也。故置谱自备,徵诸网际,逐年检索,青蓝之变,朱紫虏目,骸形自辩焉。
3 有用 芦哲峰 2019-01-13 20:34:52
想当年我也是神性写作同盟的成员,蒙蝼冢兄青眼,第一卷还选了我的诗剧《自戕》。这套大诗,煌煌十卷,七卷作品,三卷理论,每一组诗都像是一座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大山,令人望而却步,能够通读者,或许只有蝼冢兄一人而已。在这之后,蝼冢兄又编选了多达29本的《现代汉语史诗丛刊》,体量增加了3倍,入选诗作,动辄几千上万行,令人观之丧胆,谈诗色变。
0 有用 氡 2019-01-13 00:57:39
现代汉语史诗丛刊 的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