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霍吉淑撰写, 历时18个月,30余名专家参与
★ 近3万件中国馆藏精选600件,众多珍品初次呈现
★ 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以造物勾勒7000年中华文明史
★ 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几乎囊括中国全部艺术门类
★ 大英博物馆专业摄影师特别拍摄,世界知名书籍设计师彼得·道森设计,中文版原版复刻
★ 600余张高清全彩图片,特种纸印刷,极具收藏价值
————————————
来自6000千年前的陶罐,彰显着新石器时代工匠出色的陶冶工艺;
一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汉代社会“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异域主题的唐代酒器,则是盛唐时期繁荣的商品贸易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由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霍吉淑撰写,以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
★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霍吉淑撰写, 历时18个月,30余名专家参与
★ 近3万件中国馆藏精选600件,众多珍品初次呈现
★ 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以造物勾勒7000年中华文明史
★ 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几乎囊括中国全部艺术门类
★ 大英博物馆专业摄影师特别拍摄,世界知名书籍设计师彼得·道森设计,中文版原版复刻
★ 600余张高清全彩图片,特种纸印刷,极具收藏价值
————————————
来自6000千年前的陶罐,彰显着新石器时代工匠出色的陶冶工艺;
一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汉代社会“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异域主题的唐代酒器,则是盛唐时期繁荣的商品贸易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由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霍吉淑撰写,以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有别于一般的宏观讲述,以物为线,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诠释数千年的文明脉络。
作者简介 · · · · · ·
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策展人,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多年。她的著作《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明代陶瓷》等书已在国内出版。
目录 · · · · · ·
早期中国(公元前 500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
帝国时代(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 960 年)
帝王,文人,商贾(公元 960 年至公元 1279 年)
元明之际(公元 1271 年至公元 1644 年)
清:最后的王朝(公元 1644 年至公元 1911 年)
· · · · · · (更多)
早期中国(公元前 500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
帝国时代(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 960 年)
帝王,文人,商贾(公元 960 年至公元 1279 年)
元明之际(公元 1271 年至公元 1644 年)
清:最后的王朝(公元 1644 年至公元 1911 年)
现代中国(公元 1911 年至今)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古今之间 在中国,历史并不遥远,而是近在咫尺,现在和过去关系密切,这与西方“历史”的概念大相径庭。有人认为,对过去的盲目崇拜会限制人们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人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过,这种批判或许完全忽略了重点所在。中国可以通过记录和研究历史,进一步重现古代原貌,在现代迅速建立一种关于历史的隐喻。中国的景观本身就能唤起这种同古代的联系:当你凝视着黄山壮观的风景时,会立刻联想到古代山水画中傲然挺立的松树和耸入云海的山峰(7)。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言 -
3.圆雕玉犀牛 这件圆雕对犀牛的塑造相当准确。在手中把玩时可以感觉到玉雕表面光滑温润,甚至犀牛皮的褶皱都精确地刻画了出来。犀牛独角,肚腹肥大,四肢短粗,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判断这是一只爪哇犀。世界上的犀牛主要分为五类,爪哇犀是其中之一但20世纪20年代,爪哇犀在中国灭绝。 商 约公元前1600一前1046年长5.3厘米 (1937,0416.49)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页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Thames & Hudson (2018)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聯經出版社有股份有限公司 (2020)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丑丑是天使 2019-08-01 23:00:34
只能说纸张和印刷非常赞 图片精美 但是文案不行 历史也不行 还不如读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2 有用 danyboy 2019-05-05 19:56:52
不是简史,而是“通过文物看中国”,把大英博物馆及部分海外博物馆所藏的中国藏品(从新石器一直到21世纪)作为对象,按照历史先后顺序分为六大阶段,通过图片和说明来细腻展现文物中的“历史性”,基本上每两页一个主题,作者是中国馆馆长,每个主题的藏品均作了精选,还在每一阶段、每一组主题前写下一段类似“策展导语”的文字。总之,可以看作是中国馆的导览。所有藏品均注明了来源,有些还是中国政府捐赠的。比较有趣的是藏... 不是简史,而是“通过文物看中国”,把大英博物馆及部分海外博物馆所藏的中国藏品(从新石器一直到21世纪)作为对象,按照历史先后顺序分为六大阶段,通过图片和说明来细腻展现文物中的“历史性”,基本上每两页一个主题,作者是中国馆馆长,每个主题的藏品均作了精选,还在每一阶段、每一组主题前写下一段类似“策展导语”的文字。总之,可以看作是中国馆的导览。所有藏品均注明了来源,有些还是中国政府捐赠的。比较有趣的是藏品里有一个山寨史努比的红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4/35”外销青花瓷“主题里,将中国制造的青花瓷、伊朗仿制品、英国画家绘制的静物,三者并置,很有意味。 (展开)
3 有用 破人农户不 2019-05-03 11:15:40
大英博物馆出这本书纯粹就是砸自己的招牌,唯一的用处是用来代替国博那本一千多的图册,看看海外的中国文物。
1 有用 xingyue 2020-03-23 00:20:06
有空会去逛博物馆的人来说说:部分文物其实也懂一点,但看完这本书,还是只有原来的那一些。读过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再看这本…真希望华夏文明能以更有趣、更入时的角度,被介绍并走进人们的心里。只是可惜有心人并不多。
14 有用 断鸿声里 2019-04-26 14:14:28
一直很好奇大英博物馆这种级别的博物馆里收了哪些中国文物,没去现场体会固然遗憾,好在有书可以翻阅。一直喜欢看西方的中国历史,看他们如何解读文物就更有意思了。做工没话说,排版、配图、用纸、显色都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