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是一门传统而又有朝气的学科,也是地质学中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古生物学课程已经成为地质学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古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生物学教学的特色之一。古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是地质学类本科专业、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生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地质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在新形势下,从地质科学发展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都对古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而且更高的要求。古生物学理论教学必须与培养学生对各门类化石的认知和准确鉴定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对古生物学课程而言,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不可跨越的重要一环。
古生物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对教学模型的理解、对各门类教学标本的鉴定与分析。这不但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巩固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应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正确识别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详细的化石描述,画出准确的化石素描图,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提取大量信息的第一步,而且观察事物对自身能力的锻炼至关重要。在实验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准确度,更应该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根据地质教育对实物化教学的需要,对实习标本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块化石标本提供的直观信息可让学生很快地了解化石的主要特征。由于化石标本的特殊性,极易受到自然和人为损坏,一些化石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清晰。
近年来,在兰州大学的支持下,与古生物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得到有效的补充。及时将这些化石图片与相应的课堂教学和实习内容结合起来,出版实习教材,可让学生了解化石的特征和实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实习效率,也可减少化石标本的损耗。
总之,古生物学实践可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