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犯罪题材电视剧《三叉戟》给了热衷犯罪题材作品的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三个即将退休的老警察组了一个探组,堪称是个“老炮组合”,一个擅长侦查推理,一个擅长抓捕追逃,一个擅长审讯沟通,三个性格迥异但却能够有机组合在一起,默契配合,侦办疑案。《三叉戟》电视剧更的太慢了,我又去找来原著读了,感觉这个吕铮还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作家,他很善于把有些堪称“凶残”的现实揉进四平八稳的经济案件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没有常见的刑事案件的惊心动魄,却在读完之后让人忍不住细细回味。出于对吕铮的好奇,又找来了他的《狂探》读。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来说,《狂探》是一本值得“你品,你细细品”的作品。


经侦支队的资深警察赵顺在请嫌疑人协助调查的过程中,嫌疑人黄光辉位高权重并不配合,并以语言激怒了赵顺,赵顺“抄起”烟灰缸砸向了黄光辉,黄光辉血肉横飞、应声倒地。因着嫌疑人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赵顺敏感的警察身份,媒体就此事大做文章,公安局在舆论的压力之下陷入被动的境地。当此尴尬境地,公安局的督察介入此事,赵顺的同事罗阳趁机谎称赵顺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公安局顺势将赵顺送进了精神病医院,既堵住了悠悠众口,又让媒体将视线从赵顺身上转移了。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正常人赵顺数度濒临崩溃的边缘,但出于一个警察的责任担当他策划并实施了一些列的行动,逃离精神病医院并最终寻得了案件真相。在立功受奖表彰会上,赵顺终究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真的犯了精神病。

赵顺在头脑清醒的时候,被困在精神病医院,失去自由、不被信任,内心的痛苦在外界的环境影响下成倍放大。而当赵顺真的患了精神病后,在精神病医院给来来往往的人讲他破案并立功受奖的故事,此刻的赵顺捧着的是一本电话号码簿,内心却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令人唏嘘。


这个故事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私以为《狂探》的“狂”既是只警察赵顺为了破案、为了追求真相而执著到近乎癫狂的状态,“狂”也是指赵顺的“精神病状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赵顺的执著于案件的精神以及“精神病”状态真假之间的切换,还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