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特意来给这个中译本打个分,比机翻还要机翻,译名也不统一,真绝🙂
理论的三种变化:回归美学、叙事学,走向后人类 第五章“符号”,有点颠覆。 “我发现在德里达和索绪尔之间归根结底并没有这么重大的分歧。尽管如此,我认为重要的是必须把索绪尔对符号任意性本质的描述与他的论断(以前它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联系起来,他论道,语言系统应该作为对任意性的一种限制加以分析。”p13 “语言符号的本质是它的任意性,但语言系统提供了理据。”p110 “任何词语都不可避免地通过联想唤起了能够与它相似的一切。”(恩格勒,《普通语言学教程》) 保卫过度阐释,用心理解错误,赞美天真的阅读。可爱的卡勒啊! ps:突然发现自己说“赞美天真的阅读”时把希里斯·米勒和卡勒搞混了……不过我觉得相通~
理论中的“文学性”。理论无处不在,看似消灭了文学,但文学其实作为对象、方法、模式,已悄悄潜入理论中。最后胜利的还是文学。四位译者,王冠雷译文最好。/4.3读完补充:卡勒的思想还是很有一贯性的: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诗学,以及对解构的辩护。他想强调文学和文学研究(尤其诗学视角)对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但这种关联常常只出现于每章最后一两节,显得底气不足。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拼尽力气无论如何都要多挣扎几下,这是我们这些还在坚持文学研究的人的真实写照。
卡勒首先将理论相对于文学的后置性提出来,后置性又通过回溯文学带来了理论的生产性,由自文学的理论被拓展到各个领域中,文学的种种要素因理论的搭桥,以提供研究结构的方式辅助甚至统治着别的学科。卡勒在这个层面上盘活了对文学相关概念“已死”的判定,以提问的方式牵引出更多可以被纳入理论讨论的命题,并且对一些含义模糊的理论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进行拆解,探寻究竟何种概念之于理论研究才是更为有效的。卡勒其实隐约揪出了存在于文学和理论之间的提问者,这个提问者不求回应,而是源源不断地生产问题,并借由问题将文学带向了四面八方,形成一种来自文学的理论霸权。卡勒致力于将隐含于文本中的“问题”被最大程度地显明,并且意图通过重复提问得到文学本身的回应,这就是理论本身的模式,后置而不断回返,在循环之中确保了自身的生产性。
读了第三章,这翻译实在是太硬了😓
理论中的文学 述行 阐释 批评的写作 文化研究 可重读
好tm难懂啊!但是每搞懂一段都会有一种颅内高潮的爽感
基本上看不懂。
细读第一章。卡勒完成了一次堪比套娃的跳脱:如果半年前我还自称是一个“文本内部研究主义者”,那最后抛弃“内”与“外”的二元对立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诚然,许多理论就诞生于二元对立)。在经历了那么多对“XX之死”的叫嚣和戏剧化比附后,卡勒直接调转了个,指出“理论遗留下来的东西是文学的运作”,文学研究变成了对一切话语中文学运作的批判,卡勒呼吁回到文学的同时完成了对结构主义式的文学性,他借助纳普“文学兴趣”中的“行动”(Agency)的概念,指出了文学述行的复杂、多义、能动,可以看又可以被看,文学提供素材,但它本身就是一个既成的事实,“有能力抵制或超过人们期望它说的东西”,这驳斥了后结构主义者们过快的标签粘贴,我们欠缺的正是一个文学的厚度。虽然有待深入,但感谢卡勒,我头一次感到了理论和理论史的有趣
本书突显、关注的是理论自身的矛盾、悖论的一面:小说对民族的表征与建立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保罗·德曼的修辞寓言阅读对传统文本意义体系的抵制,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联,述行概念对表演概念、身份建构理论的影响,艾柯提出的“过度诠释”对文学作品解读的限制,从神义学引申出的“全知叙事”在分析文本时的概念模糊。但本书最有趣的部分是卡勒对理论写作的自我反思,清晰与晦涩的文风,如何实现表述的有效,表明书写者的真诚?
符号一章读下来没什么印象,看来得重读一下索绪尔的《教程》。
可能是最近最实用的了。
卡勒是我眼中最优秀的学院派文学理论家,他的写作干净、清晰、稳扎稳打,起承转合都有迹可循,尤其是在介绍、评析他人理论方面卡勒是个老实人,集中却不刁钻,我喜欢。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感觉“不过瘾”,其实,卡勒说得已经很好了~~~
不如另外一本
这是人类的翻译吗
P46 黎刹《不要摸我》中文译名一般是《社会之癌》或《社会毒瘤》P57不是19世纪后半期而是20世纪P154诗学的目标Neither or 既不是也不是 ……谢谢你们增加了我的阅读困惑让我不得不看原版并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中译两星,啰嗦又粗糙。理论框架翻译成“理论上的构想”;破坏的权力翻译成“打断的权力”。中译能看懂就有鬼了。
理论中的文学,文学的理论,这个命题真有意思。理论可以在文学中收获灵感,文学理论并不止步于解释文学。
翻译一言难尽啊 不看英文原文不知所云。 文学批评课上成了翻译课。
翻译一言难尽
> 理论中的文学
12 有用 RAD PandaaaYSR 2020-04-01 15:50:11
特意来给这个中译本打个分,比机翻还要机翻,译名也不统一,真绝🙂
4 有用 哭之笑之 2019-07-24 19:10:16
理论的三种变化:回归美学、叙事学,走向后人类 第五章“符号”,有点颠覆。 “我发现在德里达和索绪尔之间归根结底并没有这么重大的分歧。尽管如此,我认为重要的是必须把索绪尔对符号任意性本质的描述与他的论断(以前它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联系起来,他论道,语言系统应该作为对任意性的一种限制加以分析。”p13 “语言符号的本质是它的任意性,但语言系统提供了理据。”p110 “任何词语都不可避免地通过联想唤起了能够与它相似的一切。”(恩格勒,《普通语言学教程》) 保卫过度阐释,用心理解错误,赞美天真的阅读。可爱的卡勒啊! ps:突然发现自己说“赞美天真的阅读”时把希里斯·米勒和卡勒搞混了……不过我觉得相通~
2 有用 海生花 2020-04-03 14:34:55
理论中的“文学性”。理论无处不在,看似消灭了文学,但文学其实作为对象、方法、模式,已悄悄潜入理论中。最后胜利的还是文学。四位译者,王冠雷译文最好。/4.3读完补充:卡勒的思想还是很有一贯性的: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诗学,以及对解构的辩护。他想强调文学和文学研究(尤其诗学视角)对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但这种关联常常只出现于每章最后一两节,显得底气不足。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拼尽力气无论如何都要多挣扎几下,这是我们这些还在坚持文学研究的人的真实写照。
1 有用 北茴 2020-09-25 11:48:01
卡勒首先将理论相对于文学的后置性提出来,后置性又通过回溯文学带来了理论的生产性,由自文学的理论被拓展到各个领域中,文学的种种要素因理论的搭桥,以提供研究结构的方式辅助甚至统治着别的学科。卡勒在这个层面上盘活了对文学相关概念“已死”的判定,以提问的方式牵引出更多可以被纳入理论讨论的命题,并且对一些含义模糊的理论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进行拆解,探寻究竟何种概念之于理论研究才是更为有效的。卡勒其实隐约揪出了存在于文学和理论之间的提问者,这个提问者不求回应,而是源源不断地生产问题,并借由问题将文学带向了四面八方,形成一种来自文学的理论霸权。卡勒致力于将隐含于文本中的“问题”被最大程度地显明,并且意图通过重复提问得到文学本身的回应,这就是理论本身的模式,后置而不断回返,在循环之中确保了自身的生产性。
0 有用 Laughtears 2023-01-03 13:22:29 江苏
读了第三章,这翻译实在是太硬了😓
0 有用 第十五行写什么 2022-11-13 19:49:55 天津
理论中的文学 述行 阐释 批评的写作 文化研究 可重读
0 有用 爱情王八共三小 2023-02-16 01:00:39 江苏
好tm难懂啊!但是每搞懂一段都会有一种颅内高潮的爽感
0 有用 晴天娃娃 2022-07-19 12:25:27
基本上看不懂。
0 有用 天行 2024-12-25 19:10:06 安徽
细读第一章。卡勒完成了一次堪比套娃的跳脱:如果半年前我还自称是一个“文本内部研究主义者”,那最后抛弃“内”与“外”的二元对立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诚然,许多理论就诞生于二元对立)。在经历了那么多对“XX之死”的叫嚣和戏剧化比附后,卡勒直接调转了个,指出“理论遗留下来的东西是文学的运作”,文学研究变成了对一切话语中文学运作的批判,卡勒呼吁回到文学的同时完成了对结构主义式的文学性,他借助纳普“文学兴趣”中的“行动”(Agency)的概念,指出了文学述行的复杂、多义、能动,可以看又可以被看,文学提供素材,但它本身就是一个既成的事实,“有能力抵制或超过人们期望它说的东西”,这驳斥了后结构主义者们过快的标签粘贴,我们欠缺的正是一个文学的厚度。虽然有待深入,但感谢卡勒,我头一次感到了理论和理论史的有趣
1 有用 随物の赋形 2019-07-30 16:39:16
本书突显、关注的是理论自身的矛盾、悖论的一面:小说对民族的表征与建立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保罗·德曼的修辞寓言阅读对传统文本意义体系的抵制,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联,述行概念对表演概念、身份建构理论的影响,艾柯提出的“过度诠释”对文学作品解读的限制,从神义学引申出的“全知叙事”在分析文本时的概念模糊。但本书最有趣的部分是卡勒对理论写作的自我反思,清晰与晦涩的文风,如何实现表述的有效,表明书写者的真诚?
0 有用 撄宁 2020-04-04 22:56:17
符号一章读下来没什么印象,看来得重读一下索绪尔的《教程》。
0 有用 Sternhaufen 2020-05-29 20:40:08
可能是最近最实用的了。
0 有用 南鑫 2020-07-09 21:46:32
卡勒是我眼中最优秀的学院派文学理论家,他的写作干净、清晰、稳扎稳打,起承转合都有迹可循,尤其是在介绍、评析他人理论方面卡勒是个老实人,集中却不刁钻,我喜欢。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感觉“不过瘾”,其实,卡勒说得已经很好了~~~
0 有用 想的云 2024-11-07 19:51:22 浙江
不如另外一本
1 有用 云想 2023-05-15 10:20:35 广东
这是人类的翻译吗
1 有用 一头牛哞哞 2021-09-20 15:57:56
P46 黎刹《不要摸我》中文译名一般是《社会之癌》或《社会毒瘤》P57不是19世纪后半期而是20世纪P154诗学的目标Neither or 既不是也不是 ……谢谢你们增加了我的阅读困惑让我不得不看原版并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0 有用 豆友222164568 2022-04-18 21:47:22
中译两星,啰嗦又粗糙。理论框架翻译成“理论上的构想”;破坏的权力翻译成“打断的权力”。中译能看懂就有鬼了。
0 有用 绿树🌲 2019-08-21 22:02:57
理论中的文学,文学的理论,这个命题真有意思。理论可以在文学中收获灵感,文学理论并不止步于解释文学。
3 有用 Lq 2020-04-21 20:48:06
翻译一言难尽啊 不看英文原文不知所云。 文学批评课上成了翻译课。
0 有用 Kyle 2020-03-25 20:34:00
翻译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