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为什么许多作家的处女作令人惊叹,第二、第三和第四本却都反响平平?为什么许多人兢兢业业写了数百页之后,得到的只有毫不紧迫、逻辑不佳的故事?为什么一些看似文笔情节俱佳的作品就是无法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这是因为,写作者并不知道真正打动读者的是什么。
本书摒弃以往从文笔、情节、结构、人物设定等出发的外部解决方案,提出了故事创作的6W法则,结合丰富的案例,教导创作者怎样让故事从灵感闪现的时刻开始,便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一步步写出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强大说服力与紧迫感的好故事。
作者简介 · · · · · ·
莉萨·克龙,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出版业工作过十年,之后转入电视行业。担任多个电视节目的主管制片人,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洛杉矶威秀电影公司等的故事顾问,威廉·莫里斯经济公司的文稿代理人。同时,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写作课,并任教于视觉艺术学院。多年来,她还一直作为顾问,帮助诸多作者、制片人和代理人开发新的书籍和影片,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著有《你能写出好故事》《行家解惑:电影剧本创作》等多部畅销书,并广获好评。
目录 · · · · · ·
引言
第一部分真正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的
1故事:大脑的解码器
2谬论:我们学到的写作知识都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创造故事的6W原则
3WhatIf: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真正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的
1故事:大脑的解码器
2谬论:我们学到的写作知识都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创造故事的6W原则
3WhatIf: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
· · · · · · (更多)
引言
第一部分真正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的
1故事:大脑的解码器
2谬论:我们学到的写作知识都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创造故事的6W原则
3WhatIf: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
4Who:你要彻底颠覆“谁”的生活
5Why:你的主人公究竟“为什么”在意
6Worldview:主人公的世界观
7WhatNext:完美的因果关系
8When:给你的主人公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
第三部分为主人公的内在挣扎创造一个外部刺激
9开篇:小说开头与故事蓝图规划体系
10真正的顿悟时刻:你的故事在哪里结束
11构建蓝图:串联起游离的各个部分
12以退为进:如何从过去中收获情节
13故事逻辑:保证每一个“是什么”背后都有一个“为什么”
14故事层次:次要情节、故事线及次要人物
15坚持写下去:故事的螺旋进展
· · · · · · (收起)
第一部分真正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的
1故事:大脑的解码器
2谬论:我们学到的写作知识都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创造故事的6W原则
3WhatIf: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
4Who:你要彻底颠覆“谁”的生活
5Why:你的主人公究竟“为什么”在意
6Worldview:主人公的世界观
7WhatNext:完美的因果关系
8When:给你的主人公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
第三部分为主人公的内在挣扎创造一个外部刺激
9开篇:小说开头与故事蓝图规划体系
10真正的顿悟时刻:你的故事在哪里结束
11构建蓝图:串联起游离的各个部分
12以退为进:如何从过去中收获情节
13故事逻辑:保证每一个“是什么”背后都有一个“为什么”
14故事层次:次要情节、故事线及次要人物
15坚持写下去:故事的螺旋进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喜欢读"怎样写故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怎样写故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大小說家如何唬了你? 8.5
-
-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7.4
-
- 小说写作 8.5
-
- 悬疑小说创作指导 7.7
-
- 从创意到畅销书 (第二版) 8.2
-
- 故事写作大师班 8.4
-
- 创造难忘的人物 7.4
-
- 故事感 8.1
-
- 写作之书 7.6
-
- 编剧有章法 8.1
怎样写故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人们对于写小说的看法通常分为两种:一是觉得写作是一件靠天赋的活儿,作家们都是被上帝选中的幸运儿,他们生来擅长构建宏大的故事,文笔隽永精炼、打动人心。二是认为写小说不算什么难事,只要想写,坐下来花几个小时一篇文章便可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家这个行业太没有门槛了...
(展开)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看了这本书的小伙伴坚持写作下去了没? | 来自南希女士 | 2022-03-01 16:34:0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Ten Speed Press (2016)暂无评分 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你想成为畅销小说家吗? (迷踪)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最新出版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购书单【1】 (波豆豆)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1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怎样写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Mu 2020-01-27 23:22:07
1.吸引读者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 2.阅读过程中,读的是故事,找的是自己。因此,尽力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合乎逻辑地写出来,这样的故事会有力量。 3.过去是序章,是现在做抉择的理由,也只是人物发展的阻力。 4.细节之中有细节,让故事自己开展下去,作者要做的给它一个轨道。 5.将你的人物逼到绝境,挖掘她内心的动机,让内心的冲突推动情节,而不是反过来。 最后,ball 自己不要拖延了,开始写吧
2 有用 弓长小初 2019-04-23 09:51:17
很喜欢的一本创意写作类书籍,全书以“将一个念头转化为故事”为主线,分三部分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关于故事写作我们存在的谬误,其中包括上乘之作不一定是文笔好,自由写作,情节设计等,关于自由写作部分我不太认可《写出我心》是一本关于自由写作的书籍,比较客观。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用六个步骤讲述如何将大脑中的一个念头转变为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暗线,作者的朋友珍妮将“一个讨厌狗的女人”的念头写成了... 很喜欢的一本创意写作类书籍,全书以“将一个念头转化为故事”为主线,分三部分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关于故事写作我们存在的谬误,其中包括上乘之作不一定是文笔好,自由写作,情节设计等,关于自由写作部分我不太认可《写出我心》是一本关于自由写作的书籍,比较客观。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用六个步骤讲述如何将大脑中的一个念头转变为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暗线,作者的朋友珍妮将“一个讨厌狗的女人”的念头写成了一篇故事。以此为例,使得整本书的讲解过程更加清晰也有趣了不少。 第三部分是了,包含如何将内容串联、如何写场景卡、如何发展次要情节与次要人物等。 总体而言,这本书是由内而外的构造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是他?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再版建议将珍妮故事成品放在附录里,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学习这种写作方式。 (展开)
1 有用 秋勇猪饱宝 2022-10-17 12:14:53 安徽
努力读了三分之二后放弃了,行文为了营造一种幽默的感觉加入了过多口语,要是这些口语真的好笑我也能忍,但全书充斥着“所以我敢打赌,昨天晚上睡觉之前,你们没有一个人在想,啊,我真希望明天太阳能升起,因为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如果不升起的话,肯定要耽误事。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太阳没有升起,会怎么样?找一个习以为常的模式,打破它!”这样的废话文学。。。后半部分引入了一篇小说来阐明理论,这确实是一个应用教学/水字数... 努力读了三分之二后放弃了,行文为了营造一种幽默的感觉加入了过多口语,要是这些口语真的好笑我也能忍,但全书充斥着“所以我敢打赌,昨天晚上睡觉之前,你们没有一个人在想,啊,我真希望明天太阳能升起,因为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如果不升起的话,肯定要耽误事。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太阳没有升起,会怎么样?找一个习以为常的模式,打破它!”这样的废话文学。。。后半部分引入了一篇小说来阐明理论,这确实是一个应用教学/水字数的好方法,大多数书都会这么做,但那篇小说实在是太难看了。。。 (展开)
2 有用 cherry 2019-08-26 09:59:32
本书围绕着如何通过构建人物内心冲突来讲好一个故事,这点讲起来仿佛都知道但写的时候很容易被遗忘……书里以写小说为例子,把思考步骤展示了出来,挺有启发的。还有翻译很接地气。
8 有用 澜泽 2020-05-27 10:45:32
目前读过的最好的写作书,比那些念念不忘“三幕剧”,“救猫咪模式”,教人炮制情节的编剧书强一百倍。核心内容是教你如何“捏泥人”,即创作人物为主导的故事。先有人物,再有情节,故事的本质是一系列事件如何影响主人公,从而使他的内心产生某种变化。作者会介绍一系列方法,追问人物的内心,深入其性格深处,深入其过往经历,最后努力在笔下将其赋形,进而自然而然地衍生情节。后半部稍显啰嗦。不适合初写者,你至少得写过一些... 目前读过的最好的写作书,比那些念念不忘“三幕剧”,“救猫咪模式”,教人炮制情节的编剧书强一百倍。核心内容是教你如何“捏泥人”,即创作人物为主导的故事。先有人物,再有情节,故事的本质是一系列事件如何影响主人公,从而使他的内心产生某种变化。作者会介绍一系列方法,追问人物的内心,深入其性格深处,深入其过往经历,最后努力在笔下将其赋形,进而自然而然地衍生情节。后半部稍显啰嗦。不适合初写者,你至少得写过一些东西才能对书里的内容有感觉,特别适合我这种想情节不困难,但对塑造人物感到吃力的写作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