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世界史的誕生並非海洋,而是在「歐亞大陸」!
跳脫以西方為主體的思想,以「陸地理論」建構世界史。
成吉思汗創始、顛覆常識的史上空前的帝國
──「大蒙古國」,
真正打破國家、民族、國界限制,後世歐亞大陸上的帝國都繼承了蒙古血脈!
蒙古帝國統合歐亞大陸才是世界史的真正開端!
十三、十四世紀,佔有歐亞大陸大部分區域的超廣域世界帝國──「大蒙古國」,無疑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帝國東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口、安那托利亞高原、東地中海沿岸,各個以成吉思汗為始祖的不同帝室和王族,在各地逐漸形成各種形式的政權。雖然存在的時間長短不同,但整體而言,蒙古身為歐亞大陸共同的統治階層,至少君臨了兩個世紀。
蒙古帝國和其時代總括了在此之前的歐亞歷史,以及整個歐亞非大陸上的營生方式。然而,在蒙古帝國逐漸瓦解之後,從這一階段開始的歷史,我們對於所有「蒙古」所累積、創造出...
世界史的誕生並非海洋,而是在「歐亞大陸」!
跳脫以西方為主體的思想,以「陸地理論」建構世界史。
成吉思汗創始、顛覆常識的史上空前的帝國
──「大蒙古國」,
真正打破國家、民族、國界限制,後世歐亞大陸上的帝國都繼承了蒙古血脈!
蒙古帝國統合歐亞大陸才是世界史的真正開端!
十三、十四世紀,佔有歐亞大陸大部分區域的超廣域世界帝國──「大蒙古國」,無疑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帝國東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口、安那托利亞高原、東地中海沿岸,各個以成吉思汗為始祖的不同帝室和王族,在各地逐漸形成各種形式的政權。雖然存在的時間長短不同,但整體而言,蒙古身為歐亞大陸共同的統治階層,至少君臨了兩個世紀。
蒙古帝國和其時代總括了在此之前的歐亞歷史,以及整個歐亞非大陸上的營生方式。然而,在蒙古帝國逐漸瓦解之後,從這一階段開始的歷史,我們對於所有「蒙古」所累積、創造出的事物,和對之後留下的各種影響和遺緒還不甚了解。以至於要了解現今歐亞大陸的局勢時,還是採用以西歐為中心創造的世界史架構,而忽略了「陸地」串聯起世界的時間實際上早於海洋。
■直至二十世紀初期,世界各地仍在「蒙古帝國的陰影」壟罩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消失的帝國,都是在蒙古帝國之中所誕生。
回顧二十世紀初期幾乎一起消失的各個帝國,每一個的起源實際上都與蒙古帝國和其時代有著某種關聯。蒙古人在東歐、中亞、印度、中國都留下了「帝國」,這些帝國直接鑲嵌進了當地的歷史,影響持續至今。
羅曼諾夫王朝的俄羅斯帝國是因為抵抗朮赤兀魯思(欽察汗國)而建立;鄂圖曼帝國的形成與位在伊朗中東地域的旭烈兀兀魯思(伊兒汗國)有關;帖木兒帝國是從中亞的察合台兀魯思中誕生,並於十六世紀南下,進入印度次大陸建立蒙兀兒帝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人抵達為止。位在歐亞大陸東方的中國更不用說,在大元兀魯思被消滅後二百五十年,出現了性質上是滿蒙聯合政權的大清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幾年,這些帝國不約而同相繼崩潰,蒙古之後的「帝國史」,在這個時候算了一次總帳。此時才是漫長「近世」的最終結局。
■不是只有進入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後,才可以完整敘述世界史。
世界史除了「海洋觀點」,「陸地理論」也不可少!
至今為止對於世界史的敘述,傾向以「海洋觀點」為主軸。事實上,此種「世界史」的形象不僅是以歐洲為本位,更是以西歐為本位的產物。好像在「地理大發現」之前的歷史都是分段且地域上破碎,接著則忽然轉變成僅以歐洲為中心、開始透過海洋朝全球擴張。
全球化不是直到十五世紀之後才開始大幅發展,其實在相當於「後蒙古時代」的「大航海時代」時,「海進」和「陸進」幾乎同時發展。除了葡萄牙與西班牙積極前往海外發展,在陸地上,這時也是大蒙古國分解成幾個新型地域帝國的時代。
以西歐中心主義為主的歷史形象,欠缺對於歐亞大陸應有的分析視角。結果變成,世界史的整體架構只要能夠將最終目標落在西歐勢力的擴大和因此帶來的「世界統合」就好,這是在距今約一百年前的歐洲經過體系化的認知所架構。可以說現今我們熟悉的世界史脈絡,正是歐洲最充滿自信的十九世紀末的產物。
■「蒙古人」是好戰、野蠻,帶來巨大破壞的東方民族嗎?
摘除東西方傳統史觀中,對於「蒙古人」的刻板印象!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的歷史敘述之中,蒙古人都被塑造成對文明帶來破壞的野蠻形象。十三世紀拔都西征時,打倒了強大的匈牙利王國,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呼籲歐洲團結一致對抗東方蒙古的恐怖威脅。另外,在俄羅斯的傳統歷史敘述中,蒙古人更被寫成侵略羅斯諸國、嗜血好戰的民族。
然而實際情況完全不是如此。蒙古人並非強大的暴力集團,蒙古軍團與他們的對手相比,破壞力並沒有特別強大,只是較為團結,不會出現陣前倒戈、互相內鬥的情況。蒙古也從來不做無謀的進攻,總是在蒐集情報、擬定縝密戰略後才會出擊。蒙古作戰不是毫無保留地侵略,而是在盡量降低自身傷亡、有十足把握時才會發動攻擊。
蒙古帝國幾乎沒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只要有過人之處就會受到重用。蒙古是各種人群共生的「開明帝國」,「蒙古人」也不是依靠血緣來定義,願意成為「伊利」(夥伴)的人群皆是蒙古的一分子。真正不受國境、族群限制的大蒙古國,正是現今立足亞洲、從基礎知識開始重新構築世界史時的關鍵。
====================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至今為止我們從小教育學習的世界史,傾向以「海洋觀點」為主軸。但事實上,此種世界史的形象是以歐洲為本位的產物。彷彿世界史的整體架構只要能夠將最終目標落在西歐勢力的擴大和因此帶來的世界統合就好。忽略了在西方人來之前,歐亞大陸自古便是東西連通的狀態。
本書的啟示是:
台灣對世界史的理解,長久以來被西方史學觀點給左右,對內亞在世界史上的影響還不甚了解。事實上,大蒙古國早在十四世紀便整合了歐亞大陸,成為一個跨越國界、種族、語言限制的世界帝國。而成吉思汗後人在各地鑲嵌入當地歷史,以包容態度接納不同族群、不同宗教,開明多元,值得海島國家台灣從中學習。
====================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10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作者简介 · · · · · ·
杉山正明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名譽教授。本系列書的編輯委員之一。著作《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八旗文化,二○一四)曾於一九九五年獲得三得利學藝獎與司馬遼太郎獎。並在二○○七年以《蒙古帝國與大元兀魯思》(京都大學,二○○四)一書獲日本學士院獎。二○○六年獲頒紫綬褒章。其他主要著作有《蒙古帝國的興亡》(講談社,一九九六)、《大蒙古的世界》(角川學藝,二○一四)、《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八旗文化,二○一四)、《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台灣商務,二○一七)、《遊牧民的世界史》(廣場,二○一八)等。
【審訂、導讀者簡介】
蔡偉傑
印第安納大學內陸歐亞學系博士,專長蒙古史。
目录 · · · · · ·
◎蒙古之後的漫長身影
殘影的盡頭/帝國消滅之時/蒙古和之後的眾多帝國/世界史的構圖
◎邁向新的人類史時代
劃時代的蒙古時代/後蒙古時代和「近世.近代帝國」/歷史上知識的虛構/邁向知識基礎的重建
【第一章】連綿不絕的歐亞國家傳統
· · · · · · (更多)
◎蒙古之後的漫長身影
殘影的盡頭/帝國消滅之時/蒙古和之後的眾多帝國/世界史的構圖
◎邁向新的人類史時代
劃時代的蒙古時代/後蒙古時代和「近世.近代帝國」/歷史上知識的虛構/邁向知識基礎的重建
【第一章】連綿不絕的歐亞國家傳統
◎既舊又新的亞洲、歐洲、歐亞大陸
歷史舞台擁有多重構造/亞洲和歐洲/以歐洲為本位的看法和日本的誤解/作為歷史框架的亞洲/歐亞的發想和其足跡/馬漢和麥金德的考察/環顧亞洲史和歐亞史全貌的立場
◎歐亞世界史內含的動力
歐亞大陸的內側/遊牧和遊牧民/從斯基泰和匈奴開始/被忘卻的歐亞國家演進/「中華王朝」的外衣/印度的遊牧民系政權/黑海北岸的遊牧民
【第二章】蒙古如何看待世界和世界史
◎人類史上最初的世界史──《史集》
兩階段的編纂/雙重構造的世界史/〈部族志〉被遺忘的意義
◎令人吃驚且不為人知的世界史樣貌
突厥和蒙古,以及其起源/不可思議的故事/烏古斯可汗傳說是神話嗎?/重要歷史線索
◎重疊的世界史和世界全貌
蒙古帝國的原型/傳說和事實的彼方/意識到全人類的綜合史
◎地圖傳達的新時代大門
二張世界地圖/從兩張地圖看見的東西方/失落的下一個時代/對「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質疑
【第三章】大蒙古和開啟世界之人
◎成吉思汗的歷史故事
跨越八百年歲月的紀念活動/無法確實掌握的成吉思汗/僅為傳說的前半生/年老的蒼狼
◎成為史上最大帝國的原因
蒙古強大嗎?/「不作戰軍隊」的強大/敞開的帝國/何以判定屬於蒙古?/各種各樣的人類群體/結合的重點是「成為伊利」/「開啟世界之人」的系譜
【第四章】蒙古與俄羅斯
◎西北歐亞大進攻
放眼世界的明確意識/遠征俄羅斯和東歐的稱呼/邁向欽察草原之路──朮赤北行之謎/哲別和速不台的連續攻擊/伏爾加的彼方
◎朮赤兀魯思和羅斯的愛恨情仇
入侵羅斯是認真還是順便?/西征的真正目的/俄羅斯「愛國主義」的創作/萊格尼察戰役確有其事嗎?/德國創造的「歷史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韃靼枷鎖/黃金斡魯朵和莫斯科的抬頭
【第五章】蒙古與中東
◎未完的中東作戰
西征的目的何在/伊斯瑪儀教團的消滅/巴格達開城/仔細調查的蒙古與不調查的美國/大可汗蒙哥的猝逝/旭烈兀的回師和帝國動亂
◎旭烈兀兀魯思是伊斯蘭王朝嗎?
作為實質政權的旭烈兀兀魯思/進攻埃及的失敗/與朮赤兀魯思對抗/旭烈兀的英年早逝/可汗的達魯花赤和不斷發生的政變/合贊改宗伊斯蘭教/與完者都東西和合/蒙古帶給中東的東西
【第六章】地中海、歐洲,以及連結起的東西方
◎聖路易的夢想
強大的艦隊試圖收復聖地/地中海艦隊的現實/登陸作戰的幸運/野心和災難,悲慘的毀滅/被俘虜的王,回不去的路易/蒙古是敵是友?/路易與蒙古擦身而過
◎掃馬使節團的歐洲外交
拉班.掃馬的西方旅行/汪古部的二人/忽必烈時代的歐亞/卡托利科斯雅巴拉哈三世的命運/掃馬的歐洲見聞錄/「西西里晚禱」的勝負/在羅馬和熱那亞受到歡迎/從巴黎再到波爾多/旅途的終章,逐漸連結的東西/地圖又告訴了我們
【第七章】「駙馬爺」們的歐亞
◎成吉思汗家超越時空的神聖血統和其記憶
為權力、權威、正當性背書的帝王形象/不稱汗的帝國/「駙馬爺」帖木兒/雙重王權的新方式/繼承兩個血統的王權
◎世界史上十六、十七世紀所代表的意義
大元兀魯思與達延可汗和駙馬爺們/後蒙古時代的內陸世界/作為大元兀魯思繼承人的大清固倫/現在的中國與蒙古/「海進」與「陸進」的時代/日本與歐洲的重大變化
【終 章】來自阿富汗的眺望
◎地表最後出現的遊牧帝國
超越時空的視角/既舊又新的國家阿富汗/杜蘭尼王朝/權力政治與國際紛爭的舞台/普什圖族連接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從歷史到現在
遊牧民國家延續至今的面貌/蒙古留下的遺產/「Pādshāh」的稱號/日本的蒙古時代/我們的「這個時代」
◎對學術文庫版的寄語
◎參考文獻
◎重要項目解說
◎年表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的人也喜欢 · · · · · ·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身为后代亦或成为女婿 延续至今之Ulu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须结合杉山正明氏它著游牧民族史才觉本书有趣 开篇即从亚述语Asu至Asia流变讲起 借 旭烈兀兀鲁思编纂之<史集>串联蒙古时代之世界视野 又论蒙古ulus(成为伙伴)发展脉络 纵横捭阖半篇人类文明史 结论斡罗思&帖木儿&大清或多或少皆为黄金家族女婿身份 又收至当世阿... (展开)> 更多书评 7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论坛 · · · · · ·
不知道这本书是否靠谱 | 来自雪莱 | 4 回应 | 2020-04-1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7.1分 236人读过
-
講談社 (201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講談社 (200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1919 2020-01-30
不够学术,充满了对蒙古的非理性不批判的崇拜。故意忽视战争的残酷性,甚至把蒙古描述成了慈善机构
0 有用 未来 2019-10-30
视野开放
0 有用 pacinoson 2020-04-22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元朝期间还存在好几个汗国,成吉思汗的血脉竟然如此源远流长,而且第一次知道印度也被蒙古后裔统治过。成吉思汗开辟的蒙古帝国确实重新划分了欧亚大陆的边界,对中亚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0 有用 Николай. 2019-06-29
作者一直秉持着一系列作品中的核心观点。通过反思大航海时代以后欧洲中心论的世界史观,蒙古代代人的征服,已经使君王拥有了初步的世界观,西征也可能是践行统合世界的理念。此书不仅是对旧观念的更新,更是通过蒙古的历史,展现了近代不为人知的陆路世界史。
0 有用 隐清 2020-02-14
此书不过是【草原帝国】的简写版。这套书的日本作者都有一个特点,尬吹唐”拓跋帝国“,尬吹蒙古,尬吹前期大清。果然如今的日本的内亚学是衰落了,不得不让位给美国。
0 有用 晓木曰兮历史系 2020-11-04
蒙古,一个穿越东西方的印象符号。 后蒙古时代的帝国,基本上都是之前整合蒙古四个乌鲁斯的存在。 蒙古的遗产最大的就是把世界连在一起
0 有用 言小非 2020-07-12
吹的也太狠了,即使沒有證據,作為蒙古帝國的研究者也大可不必,這不是歷史學家應有的態度。
0 有用 人民委员尼基塔 2020-05-19
和同一批标记的几本都是今年2月看的了
0 有用 拙木君 2020-05-07
放弃
0 有用 南“珂”一梦 2020-05-03
* 蒙古-突厥政治体制,ANE-NEE两侧对称模式,与DNA类似的自我复制模式;* ANE与现代性,WHG与技术创新性,国家-政治现代性-SEE,法治-治理现代性-EEF,宗教现代性-IranN,科学现代性-WHG;* 四大汗国,政治现代性的传播,军事统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