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於現代復甦的中世紀海洋城市
◎從海洋望向城市
遺忘海洋的現代人/重生的港口城市/地中海遊船的停靠地――拿坡里/從拿坡里到阿瑪菲/「海港城市」與「海洋城市」/四大海洋城市的交流/南向傳播/近代喪失的「網路」
◎探索生活空間的歷史
行走、觀察、敘事/海洋帶來的連結與障蔽/來自東方的影響/麥克尼爾與布勞岱爾的《地中海》/日本的義大利中世紀城市研究/海洋民族的信仰與節慶/本書的主旨與目的
【第一章】水上城市――威尼斯
◎迷宮城市的誕生
橫跨千年的榮耀/為來自潟湖與運河的守護/中世紀城市固有的景致/威尼斯的起源/聖馬可大教堂與總督府/「海婚節」和「迎賓禮」/城市的「內」與「外」/腹地與船運/體驗希雷河遊船/順明喬河而下
◎水都的基本結構
造城之初/運河、步道與廣場/整合全體的計劃性思維/與侯貝荷.吉斯卡的戰爭/讓亞得里亞海成為「我們的領域」/和熱那亞的鬥爭、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造船廠與共和國的繁榮
◎前往伊斯蘭世界的窗口
與伊斯蘭城市的共通點/外國商棧/伊斯蘭世界的威尼斯商棧/掌握制海權/運往東方的出口品/「威尼斯與伊斯蘭展」/東西交流與「玻璃工藝」/伊斯蘭的科學與出版文化
【第二章】漫步威尼斯
◎從亞得里亞海到聖馬可
從東方搭船過來/分散於城市各地的港口/自由城市――杜布羅夫尼克/如何與水共生/巴勒巴里的俯瞰圖/船員的住宅公寓/威尼斯的核心――聖馬可地區
◎從聖馬可廣場到里奧托市場
聳立於水濱的建築群/仿效古羅馬的別墅/走向伊斯蘭風格建築/世界最美的「道路」/交易中心――里奧托/聖雅各廣場與里奧托市場/時尚產業/支持誠實買賣/商棧的機能與結構/重建里奧托橋/馬可波羅的舊居
◎廣場的原始景致
充滿威嚴的廣場/列維克的景觀畫/作為演藝空間的聖馬可廣場/稱作Campo的廣場/聖瑪格麗特廣場
◎聚集於港口城市的人們
人口的十分之一為外國人/猶太人區的誕生/達爾馬提亞人社群/朝聖者的住所/共和國的心臟地帶――威尼斯造船廠/妓女的出沒與女性的隔離
◎歷久彌新的海洋精神
現代的交通狀況/城市內部活絡的船隻交通/與世界同步連結/生態系統與海洋城市精神
【第三章】斜坡上的迷宮――阿瑪菲
◎一座現代的中世紀城市
位於南義的立體迷宮/中世紀的國際貿易城市/親身體驗歷史的脈動/與加爾加諾的相遇
◎起源與歷史
緊鄰險峻山崖的土地上/城市形成的起始/獨立自拿坡里公國/與阿拉伯人抗爭、同盟/中世紀海洋城市的第一次榮耀/羅盤、航海法、造紙技術/在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的活動/諾曼人的威脅、比薩與熱那亞的崛起/財富的累積與毀滅性的打擊
◎城牆外的港灣地區
消失於水中的阿瑪菲/現存最古老的造船廠/商館、海關、廣場
◎公共的心臟地帶
中世紀城門的周邊/堆疊的城市空間結構/主教座堂廣場與主教座堂/豪華旅遊與近代阿瑪菲/主教座堂廣場與「天堂迴廊」/一腳在葡萄園、一腳在船上/加速的觀光化
◎低地的商業區
表情豐富的法拉利廣場/近年的改裝工程/奢華的生活模式/層層交疊的個人宅邸、透天住宅/以中庭為中心的高樓化/聖比亞鳩教堂/建於河川上方的主要道路/阿拉伯式的浴場遺跡/東西不對稱的市街景致/區分商業空間與居住空間/層層堆疊的市街景致
◎發展於斜坡上的住宅區
推理複雜的增建過程/石砌建築與拱窿的種類/外側是迷宮、內側精彩又寬敞/高地的教區教堂/通往西側高地的陡峭斜坡/每間住宅都有舒適的露台/通往東側高地的輕緩斜坡/專為女性設計的建築機能/從外面看不到的庭園和陽台/傳承自中世紀世界/高地上的卡薩諾瓦家
◎不只是觀光城市
沉寂與再次繁榮/經濟成長與石油危機/阿瑪菲的造訪者/南義的包容力/舉辦國際學會/海洋城市間的帆船大賽
【第四章】河畔港都――比薩
◎河上的海洋城市
斜塔以外的魅力/古羅馬時代的原始風景/建造城牆/參加十字軍/與阿瑪菲、熱那亞的關係
◎漫步於於阿諾河堤碼頭
港口、造船廠、海關/與威尼斯相似的構造/熱鬧的阿諾河堤岸/塔樓住宅/佛羅倫斯的統治與新城市利佛諾/梅迪奇家族進行的城市整頓/文藝復興後的比薩/聖拉尼耶里燭火節
【第五章】新舊融合的文化城市――熱那亞
◎「哥倫布之城」的現在與歷史
義大利最大的港都/陣容豪華的領路人/熱那亞發源地──城堡/熱那亞大學建築學系的搬遷/伊斯蘭與法國的影響/活用文藝復興、巴洛克時代的宅邸建築/自治的象徵――海洋宮/取得自治與進軍海外/與比薩和威尼斯的紛爭/克服衰退,建設城市
◎舊市區、高地、重生的港灣
騎樓商店街/豪邸集團的角色/為數不多的廣場/面港而建的騎樓/挖掘貨運廣場/最古老的驛站與燈塔/前往老街區內部/高地的舞台裝置空間/與時俱進的古老港口
◎要塞城市――韋內雷港
韋內雷港/山崖上的神殿與埃里切的維納斯/要塞建築群/活用古老建築的現代品味
【第六章】南義的海洋城市
◎島嶼的要塞城市――加里波利
普利亞地區的港口城市/重新發現「海邊的舊市區」/迷宮中的巴洛克城市/橄欖油帶來的財富/有格調的豪宅藥局/巴洛克的宅邸/行會的團結力/環繞在死巷周圍的住宅群/新假期和「漁業觀光」
◎亞得里亞的港都――莫諾波利
阿瑪菲人建造的教堂/威尼斯咖啡廳/重建港都/乘著木筏的聖母馬利亞
【末章】追隨威尼斯人的足跡
◎殘留在希臘的殖民城市
改變「希臘觀光」的視角/納夫帕克托斯的要塞城/納夫帕克托斯港/納夫普利翁與布爾齊島/與土耳其的爭奪戰與文化的混淆
◎克里特島的海洋城市
威尼斯統治下的克里特島/東邊的威尼斯――干尼亞/土耳其統治的痕跡/富含變化的舊市街/克里特島最大的城市――伊拉克利翁/港口周邊的修復/威尼斯時代的紀念性建築
◎後記
◎參考文獻
◎建築史.城市史用語解說
◎年表
收回
· · · · · · (
收起)
2 有用 Raptor 2019-08-11 00:37:09
初看时觉得这不算一本正儿八经的历史书,倒像是引经据典的游记。看的时候记得配上地图和时间轴,很是轻松😉!深入之后发现作者过于理想主义,稍显不那么客观。对于史书来说太多个人游历的经验描写,几乎完全着墨于城市发展和建筑形式的描述而配图又不同于建筑史书,能说明问题的技术图纸没有,非历史非建筑,大概真只能算作游记吧。
0 有用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20-10-18 15:42:48
主要介绍了威尼斯、阿玛菲、比萨、热那亚所谓海洋城市史,不过实在读不出太多历史的东西,至少我理解的历史还是应该以人为中心。
0 有用 𒀭Dennis Ma 2021-07-29 11:57:46
像是一个深度观光指导手册,如果真的做为建筑史或城市史作品,起码要有更详细的建筑结构和细部图片,以及更清晰的城市结构图,然而并没有。整体内容趋于表面,什么都说一点,却都是三言两语,而且很磁悬浮。脱离的中世纪大大背景的中世纪贸易城市尽是财富与繁荣,现代旅游城市尽是格调与活力,作者就像观光客进行了一场旅游,满眼都是诗意与美好,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这本书真的就是定位为观光手册或游记我是没意见的,但这本... 像是一个深度观光指导手册,如果真的做为建筑史或城市史作品,起码要有更详细的建筑结构和细部图片,以及更清晰的城市结构图,然而并没有。整体内容趋于表面,什么都说一点,却都是三言两语,而且很磁悬浮。脱离的中世纪大大背景的中世纪贸易城市尽是财富与繁荣,现代旅游城市尽是格调与活力,作者就像观光客进行了一场旅游,满眼都是诗意与美好,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这本书真的就是定位为观光手册或游记我是没意见的,但这本书并不是。 (展开)
2 有用 枕流 2019-10-21 02:08:43
这本书比较像在旅游城市当地买到的那种游览手册,当然有一些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专业性不是很强,技术性也不知何在,很多分析不过是蜻蜓点水。另外,我刚到意大利读书的时候,对他们的乡土意识很有感,觉得地方史也是个颇有意思的题材,现在却又重新觉得不免琐碎且多生事端。到头来我毕竟还是中国人。
0 有用 Aviva 2021-01-21 11:17:49
以意大利的四大海洋城市威尼斯、阿玛菲、比萨、热那亚为主角。结构有点乱,同一城市的内容也有重复。
0 有用 Wen|荷兰人 2022-05-16 17:09:57
游记
0 有用 anakincha 2022-03-20 15:57:32
“在伊斯蘭世界,《古蘭經》神聖化了商人的活動,然而在基督教的教義中,對於商人、銀行家等則抱持著較為負面的看法。儘管如此,在商業城市威尼斯,即便是銀行家也完全不會受到歧視。”
0 有用 clorissa 2021-08-14 15:53:20
从建筑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历史,感觉更贴地了呢
0 有用 𒀭Dennis Ma 2021-07-29 11:57:46
像是一个深度观光指导手册,如果真的做为建筑史或城市史作品,起码要有更详细的建筑结构和细部图片,以及更清晰的城市结构图,然而并没有。整体内容趋于表面,什么都说一点,却都是三言两语,而且很磁悬浮。脱离的中世纪大大背景的中世纪贸易城市尽是财富与繁荣,现代旅游城市尽是格调与活力,作者就像观光客进行了一场旅游,满眼都是诗意与美好,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这本书真的就是定位为观光手册或游记我是没意见的,但这本... 像是一个深度观光指导手册,如果真的做为建筑史或城市史作品,起码要有更详细的建筑结构和细部图片,以及更清晰的城市结构图,然而并没有。整体内容趋于表面,什么都说一点,却都是三言两语,而且很磁悬浮。脱离的中世纪大大背景的中世纪贸易城市尽是财富与繁荣,现代旅游城市尽是格调与活力,作者就像观光客进行了一场旅游,满眼都是诗意与美好,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这本书真的就是定位为观光手册或游记我是没意见的,但这本书并不是。 (展开)
0 有用 Aviva 2021-01-21 11:17:49
以意大利的四大海洋城市威尼斯、阿玛菲、比萨、热那亚为主角。结构有点乱,同一城市的内容也有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