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颜色 短评

热门 最新
  • 46 华小受 2019-06-15 13:44:05

    2008-2018年的照片拖了后腿。

  • 20 维城乱马 2019-06-24 15:38:25

    柯逹克羅姆的中國 : 1973-1980。我最想穿越回去拍摄的时代。至于最后那些新世纪的中国照片,加上去纯属多余,前后风格割裂太严重了,即便大师来拍也显得乏味无趣。

  • 18 PoorLand 2019-06-12 11:37:43

    应该是来源那本China: From Mao to Modernity,不过单说装帧我就愿意给满分了。巴贝当时随蓬皮杜来中国,之后又来了很多次,这种历史大跨度除了华裔摄影师刘香成之外没有第二个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敬佩。

  • 13 木卫二 2019-09-22 17:57:03

    1987的澳门街景,看起来和今天差不多。但中国的变化,却不止三重天。08之后的强国阶段,相片水准实在有点尴尬。画册最大看点,是巨大的标语、领袖头像和宣传画,变成了电影海报、广告图片和其他图案。先于中国人的衣服色系变化,这些视觉设计是领先于时代的。作为中国的颜色,其实冲突不够强烈,而更像是文革末期、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次颜色记录。喀什照片有点少,最有印象的是长江的帆船和乐山的梯田。另,意外发现PYIFF的「电影回归市集」,就是巴贝老先生在桂林拍的杂耍艺人。

  • 11 一只野鸡 2019-07-17 16:16:50

    封面是我老家乐山大佛,你说我能不买吗!超级厚重一本摄影集,70-80年代的部分好看,非常淳朴,2010年后的部分难看,感觉是清纯少女变老娼

  • 7 她是猫鳄鱼 2019-06-28 13:29:50

    现在看来,它包含着一个群体的怀旧情绪。与其说人们怀念的是历史,不如说人们所惦念的是口号与红色背后的事物,一个搪瓷茶缸、一束假花、一个吱吱不停的收音机... 那是一种特定的记忆,它更应该被归类在个人传记而不是历史与政治中。

  • 6 小寡妇也有春天 2019-08-25 23:47:11

    与美感相比,史料的价值更大一些。那些看上去碍眼的新时代照片,过个几十年,或许也能拉扯出缅怀的情味。另外,成都人就是爱打麻将,管他天塌地陷、时日流走,我的自在大于一切。

  • 3 后浪 2019-06-13 17:20:13

    1973年,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巴贝作为总统府认证的新闻记者加入了随行记者团,他用最喜爱的柯达克罗姆胶片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

  • 2 Lily Legacy 2019-06-20 20:37:20

    我喜欢第一阶段的成都、重庆和广西部分。

  • 3 熊阿姨 2019-07-31 19:46:18

    1980年的四川部分最好看

  • 4 Macondo 2019-09-22 14:12:44

    新世纪后,一切颜色黯淡了,一切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 2 烟斗客甲 2019-06-12 14:46:33

    1973-1989和2008-2018年间,前一时期拍了北京、上海、南京、大同、苏州、无锡、成都、重庆、灌县、乐山、万县、长寿县、阳朔、桂林、兴安、澳门和喀什;后一时期拍了香港、上海、库布齐沙漠、大理、昆明、青岛、深圳、平遥和北京;1973年他随蓬皮杜来华,之后几十年不断来华拍摄,彩色摄影;

  • 3 树儿 2019-05-08 10:35:43

    书名真好,人们日常的服饰,以及居住环境的色彩,展示了国家在1973-1989年,以及2008-2018年两个阶段的整体色调,而其背后,是家与国的审美与哲学。

  • 2 Q 2019-07-19 18:40:30

    讲座现场匆匆翻完,很宝贵的记录。有时你甚至觉得80年代的中国特别是上海真美好,除了信息化以外,和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没差。

  • 3 王恶 2020-07-21 16:52:12

    七八十年代的照片好得不得了,新世纪以来瑕不掩瑜。大且鲜活,美且立体,有一拍一,拍一是一。三百块钱买不了八斤五花肉,但能买这本八斤的书。近距离沉浸看,体会眼睛的竹蜻蜓,心灵的任意门。

  • 2 空空 2019-07-31 15:24:51

    非常厚重的一本相册。看完之后感慨这四十年的中国恍如隔世,想到历史学家有时真难穿越时代而作为时空旅行的导游,我们太从属于时代了。

  • 1 j 2019-12-10 16:26:17

    四川那几张风景很美。其他都很丑,我们被丑包围,还要审丑。奇特的丑也是丑。

  • 1 Yen 2019-08-08 23:18:23

    前面膠卷的淺藍色色調讓我大為狂喜,印刷也是非常的精美漂亮,算是國內畫冊裡的精品級了(懷疑是雅昌負責的)。零八年以後略顯尷尬,可能大師對數碼還在學習的路上吧。建議有機會可以收一本,甚至如果你家只能選一本攝影集的話,就從<創世紀>和這本裡挑吧。

  • 1 伯凌 2021-11-11 15:53:11

    让我颇为震撼的是,在1980年的上海外滩,就挂着“争分夺秒,奔向2000”的横幅,虽然标语下练太极的大多是些头发花白、很可能无缘见到2000年的老人们。

  • 1 船到马赛 2019-10-11 21:32:26

    离我们不远的鲜活历史影像,大师镜头独到,深刻。第304页的注释:葬礼后聚餐,杨朔兴坪1980。这个“聚餐”应该叫“吃席”。(建投书局-国贸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