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
中国哲学十五讲的创作者
· · · · · ·
-
杨立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立华,197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七台河市,1998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专著有《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宋明理学十五讲》(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 · · · ·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序/
第一讲性与天道:孔子的哲学/
一关于《论语》/
二“不可得而闻”/
三“性相近也”/
四说和乐/
五通向幸福的道路/
六立与达/
七论仁/
八天何言哉/
第二讲以无为用:《老子》的哲学/
一从《老子》第一章说起/
二有生于无/
三无之以为用/
四企者不立/
五无为/
第三讲尽心知性:孟子的哲学/
一心之官则思/
二尽心知性/
三性善/
四知言/
五养气/
六仁政/
第四讲真知之路:庄子的哲学/
一庄子哲学的关键词:知/
二知的不同层次/
三是非/
四以明与因是/
五知与我/
六不知/
七齐物/
八“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九真知与无待/
第五讲有无之辨:王弼的哲学/
一解释学原则/
二言意之辨/
三本体论突破/
四王弼的政治哲学/
第六讲自然之理:嵇康的哲学/
一自然之理/
二释私/
三养生/
四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五声无哀乐/
第七讲性分自然:郭象的哲学/
一关于郭象《庄子注》/
二郭象的本体论/
三郭象的政治思想/
第八讲太极诚体:周敦颐的哲学/
一形而上学/
二治教与修身/
第九讲易兼体用:邵雍的哲学/
一观物/
二体用/
三体以四立/
四用因三尽/
第十讲自立吾理:程颢的哲学/
一对佛教的批判/
二道学话语的建构/
三天理/
四生之谓性/
五以觉言仁/
六定性/
第十一讲一物两体:张载的哲学/
一虚与气/
二形与象/
三参两/
四神化/
五感/
六人性论/
七性与心/
第十二讲形上定体:程颐的哲学/
一形上形下/
二体用一源/
三生生之理/
四道无无对/
五公与仁/
六人性论/
七主敬/
八格物致知/
第十三讲理气动静:朱子的哲学/
一体用/
二太极/
三理与气/
四心性论/
五涵养/
六致知/
第十四讲自作主宰:陆九渊的哲学/
一本心/
二心即理/
三收拾身心,自作主宰/
四格物与静坐/
五义利之辨/
第十五讲心外无理:王阳明的哲学/
一心外无理/
二心外无物/
三格物/
四知行合一/
五致良知/
· · · · · · (收起)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序/
第一讲性与天道:孔子的哲学/
一关于《论语》/
二“不可得而闻”/
三“性相近也”/
四说和乐/
五通向幸福的道路/
六立与达/
七论仁/
八天何言哉/
第二讲以无为用:《老子》的哲学/
一从《老子》第一章说起/
二有生于无/
三无之以为用/
四企者不立/
五无为/
第三讲尽心知性:孟子的哲学/
一心之官则思/
二尽心知性/
三性善/
四知言/
五养气/
六仁政/
第四讲真知之路:庄子的哲学/
一庄子哲学的关键词:知/
二知的不同层次/
三是非/
四以明与因是/
五知与我/
六不知/
七齐物/
八“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九真知与无待/
第五讲有无之辨:王弼的哲学/
一解释学原则/
二言意之辨/
三本体论突破/
四王弼的政治哲学/
第六讲自然之理:嵇康的哲学/
一自然之理/
二释私/
三养生/
四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五声无哀乐/
第七讲性分自然:郭象的哲学/
一关于郭象《庄子注》/
二郭象的本体论/
三郭象的政治思想/
第八讲太极诚体:周敦颐的哲学/
一形而上学/
二治教与修身/
第九讲易兼体用:邵雍的哲学/
一观物/
二体用/
三体以四立/
四用因三尽/
第十讲自立吾理:程颢的哲学/
一对佛教的批判/
二道学话语的建构/
三天理/
四生之谓性/
五以觉言仁/
六定性/
第十一讲一物两体:张载的哲学/
一虚与气/
二形与象/
三参两/
四神化/
五感/
六人性论/
七性与心/
第十二讲形上定体:程颐的哲学/
一形上形下/
二体用一源/
三生生之理/
四道无无对/
五公与仁/
六人性论/
七主敬/
八格物致知/
第十三讲理气动静:朱子的哲学/
一体用/
二太极/
三理与气/
四心性论/
五涵养/
六致知/
第十四讲自作主宰:陆九渊的哲学/
一本心/
二心即理/
三收拾身心,自作主宰/
四格物与静坐/
五义利之辨/
第十五讲心外无理:王阳明的哲学/
一心外无理/
二心外无物/
三格物/
四知行合一/
五致良知/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共92册),
这套丛书还有
《美学十五讲》《逻辑学十五讲》《科学史十五讲》《医学人文十五讲》《道教文化十五讲》
等
。
喜欢读"中国哲学十五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哲学十五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我的书架之哲学、思想类书籍 (巴洛克)
- 增订版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书目 (哲夫成城)
- 藏书满屋是生涯<续> (如是)
- 2019年出版好书籍整理 (石篁居主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哲学十五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穿匈国 2019-04-20 13:26:03
后半本跟《宋明理学十五讲》区别有限,多少有些偷懒。新写的前半本真好,特别是讲孔孟老庄,与众不同,独具神采。我总觉得该补上董仲舒、禅宗,才更能反映中国哲学全貌,但全书处处看得见《一本与生生》的影子,可见杨子自家的体系正是从所选诸家思想中孕化出来的。
5 有用 JSC 2019-05-28 16:56:41
看杨子书,其人亦活现眼前,风格明显。这本书可以看成杨子本人研究之心得,更是一个儒者眼里的哲学史。各门各派,杨子心中自有尺度。初入门径者,不可不慎。
10 有用 GJH 2020-01-05 19:59:22
讲孔子出现了两次物理定律辅以论证,已经让我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克己复礼的礼应该不是形式感那么简单吧,应该是周礼。中哲2真的是宝藏。
1 有用 这波我五杀 2023-11-15 23:39:09 广东
相当失望,除了儒家这种在世的伦理学派之外其他中哲都充满了浓厚的形而上气息,太极,意,大他者,有待无待,无极等等对这些概念的论证和研究更像是玩弄字眼,相当空洞,感觉很多学者对文本的字面意思都还有不同解读,比起哲学更像是文学。看完后从来没有这么认同过维特更斯坦。2.5
1 有用 Grey submarine 2024-01-16 22:40:00 贵州
比较基础的介绍,以哲学家为单位,重点在儒学和理学,从哲学史上看缺少了佛教这一大块。用西哲解中哲的味道好重,魏晋玄学中讲无和万物的地方德古味有点重,and也没有必要强行为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挽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