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的原文摘录

  • “由於眼睛捕捉影像的速度遠比動手繪圖更為快速,因此,圖像複製的過程便大大加速,而得以跟上人們說話的速度。在攝影棚裡,攝影師便以演員說話的速度攝錄影像。如果說,平版印刷讓報紙可以附上插圖,那麼,照相術便預示著有聲電影的到來──人們在十九世紀末又發明了複製聲音的技術,也就是錄音技術。”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在一九○○年前後,機械複製的技術已達到某種水準,因此,它不僅能複製所有流傳下來的藝術品,讓它們的效應發揮最深刻的影響,甚至它還在藝術創作的方法裡,為自身爭得了一席之地。如果我們要研究機械複製技術所達到的水準,那麼,再也沒有比研究藝術品的複製和電影藝術這兩個領域,如何反過來影響傳統形態的藝術,更富有啟發性了!”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以攝影為例,機械複製可以突顯攝影對象的某些面向,但這些面向卻是人們的肉眼所無法看到的,只有透過可調節的、可任意選取拍攝角度的鏡頭才能捕捉到。此外,那些透過近距離和快速攝影所獲得的特寫和慢動作的影像,也不是人們憑藉肉眼所能得到的。”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因此,大教堂會離開原本的所在地,而出現在藝術愛好者的攝影工作室裡;還有,人們只要待在房間裡,便可以聆聽那些在音樂廳或露天場地所演出的合唱曲。”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一般來說,複製技術已讓藝術的複製品脫離了傳統的領域:複製技術一方面為原作製造出許多複製品,並以大量的複製取代原作獨一無二的存在;另一方面,複製技術卻也讓藝術複製品滿足了欣賞者在各自不同的情況下所出現的需求,而讓這些複製品具有時效性(Aktualität)。這兩個過程大大撼動了從前流傳下來的文物,而對傳統造成了強烈的衝擊──傳統的反面就是人們當前所面臨的危機以及所進行的改革。這些危機和變革都和當前的群眾運動息息相關,而電影則是這類運動最有力的代言者。電影的社會意義也存在於它本身最具建設性的形態裡,倘若沒有這種形態,電影的顛覆性和淨化性的那一面──也就是對文化遺產的傳統價值的清算──就不可能存在。”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我們不妨把前面為了分析歷史事物所使用的「靈光」概念,用於說明什麼是自然事物的靈光,並把自然事物的靈光定義為存在於遠處的獨特現象,雖然它可能近在眼前。當我們在某個夏日的午後躺下歇息,看著地平線上的山脈或注視那根投影在我們身上的樹枝時,我們便已浸潤在這片山脈或這根樹枝的靈光裡。”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現在的大眾對於「拉近」自己和藝術品的空間距離和情感距離所投注的關切,就和本身那種以接受複製品來壓制藝術原作的唯一性的傾向,同樣地強烈。人們透過持有周遭事物的影像──尤其是描摹原物的照片和圖片──來掌握這些事物本身,已成為他們每天必須被滿足的需求,而且這些經由機械複製而出現在畫報和新聞短片裡的照片和錄影,顯然不同於繪畫。後者跟唯一性和持久性有緊密的關聯性,而前者則跟短暫性和可重複性密切相關。揭開事物的面紗並破壞它們的靈光,正是現代人感官知覺的特性。”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藝術作品的儀式性基礎可能會以本身所期待的方式,而展現在人們眼前。除此之外,人們也在最平凡的、美的崇拜裡發現,它們的儀式性基礎其實是一種世俗化儀式。”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機械複製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首次將藝術作品從寄生於儀式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此外,人們還基於藝術作品的可複製性,而製作愈來愈多可複製的作品,註10比方說,一張底片可以沖印出許多張照片。這麼一來,詢問其中哪一張照片是真跡原作,就變得毫無意義。一旦作品的真偽性不再是衡量藝術品製作的標準時,藝術所有的社會功能便徹底翻轉。藝術已不再奠基於儀式,而是奠基於另一種實踐,即政治。”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換言之,遠古時代的藝術品由於在儀式價值上具有絕對的重要性,因此,主要是施行巫術的工具,直到後來人們才在某種程度上認定它們是藝術品。當今的藝術品則在展出價值上具有絕對的重要性,因而具有嶄新的功能,其中有一項我們已意識到的功能──即藝術功能──或許以後只會被人們認定為一種附帶功能。註13目前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照相和電影現在最能說明藝術品嶄新的藝術功能。”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在早期攝影的人像照裡,那些人們在瞬間所留下的臉部表情,最後一次散發著靈光,而且這種靈光還賦予這些人像照憂鬱的、無可比擬的美感!不過,一旦肖像從照片中消失,照片的展示價值便凌駕於儀式價值之上。”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這些攝影作品需要人們以特定的方式來看待,而不宜再隨意地自由冥想;但另一方面,它們也讓觀賞者感到不安,而讓觀賞者覺得,必須找到一種特定的方式來理解這些照片。”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開始受到刊登照片的畫報的引導,儘管對錯各半!在這些畫報裡,文字說明首次成為不可缺少的東西,而且在性質上顯然與繪畫作品的文字標題完全不同。不過,讀者從畫報刊登的插圖照片的文字說明所獲得的指示,其實還不如觀眾不久之後,在電影裡所獲得的指示那般精確而強橫!這是因為在電影裡,人們對各個畫面的理解,完全取決於前面一連串的畫面。” (查看原文)
    pipi 7赞 2023-01-24 12:12:50
    —— 引自章节: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
  • 照片中,她依在他身边,她挽着他,可是她的眼神却穿越了他,仿佛预见到不幸的未来。 若是长久凝视这张照片,你就会从中发现尖锐的矛盾。 摄影家做出一切艺术准备,对模特的姿态做出种种设计,观者却仍然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内驱力,想要去寻求现在与当时事件之间的细微火花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赞 2012-02-22 16:20:26
    —— 引自第24页
  • 在资产阶级的衰变中,专注行为变成一种不合社会的行为,是与作为社会行为游戏方式的分散注意力相对立的。 (查看原文)
    伊瓦 2赞 2012-09-20 15:31:38
    —— 引自第123页
  • 电影资本所促使的明星崇拜并非单单是保存了早在其商品特质的腐朽暮色中就已存在的那种“名流的魅力”,而是对电影资本的补充,即观众的崇拜同时也促使了大众的堕落心态。法西斯主义试图用这种大众的堕落心态代替大众的阶级意识。 (查看原文)
    乘风好去 2赞 2014-04-21 17:35:01
    —— 引自第37页
  • 在古老的赫拉克利特主义的真理中——未入睡者共同拥有着他们的世界,而入睡者却各自拥有着一个自我的世界——电影找到了这样一条道路。与其说它是对梦幻世界的表现,不如说它是对集体梦幻的创造,就像对跑遍地球的米老鼠的创造一样。 (查看原文)
    に先生 1赞 2020-11-17 19:34:44
    —— 引自第56页
  • ……就连出现于图像中的衣服褶皱都将长久的延续下去:只消看一眼谢林的外衣,它几乎在无声无息间成为不朽。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赞 2012-02-22 16:37:32
    —— 引自第34页
  • 我们知道,最早的艺术品起源于某种礼仪--起初是巫术礼仪,后来是宗教礼仪。在此,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艺术作品那种散发光韵的存在方式从未完全与它的礼仪功能分开,换言之,"原真"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根植于神学,这个根基尽管辗转流传,但它作为世俗化了的礼仪在对美的崇拜的最普通的形式中,依然是清晰可辨的。 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 (查看原文)
    海带岛 2013-10-09 14:49:04
    —— 引自第15页
  • 电影抑制了膜拜价值,这不仅是由于它使观众采取了一种鉴赏态度,而且还由于这种鉴赏态度在电影院中并不包括凝神专注。观众成了一位主考官,但这是一位心不在焉的主考官。 (查看原文)
    RIC 1赞 2015-05-21 22:43:29
    —— 引自第129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