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之素》的原文摘录

  • 真髓究竟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这些做东西的人最需要关心的问题。要找到真髓,是不是去日本民艺馆欣赏柳宗悦的收藏就行了?虽然我也多次拜访过民艺馆,但答案仍是否定的。仅仅通过欣赏并不能看出真髓……所谓“物之真髓”,是更暧昧、随性、飘忽不定的某种东西。在其恣意流动的特性之下,有着闪闪发光的生命内核,难以捕捉。 (查看原文)
    花生 1赞 2019-03-20 17:04:41
    —— 引自第1页
  • 道元¹的《正法眼藏》,其中有一句“排列吾身,终成尽界”,……明明它是说“将一个个我排成列,便有了世间万物”。 ———————— 1 道元(1200-1253):日本镰仓时代著名禅师,将曹洞宗禅法引进日本,为日本曹洞宗始祖。《正法眼藏》是道元执笔的佛教思想书。“正法眼藏”本来指佛法的本质,重要之事物。禅家将之视为教外别传之心印。 (查看原文)
    井上冰 2022-03-09 20:31:09
    —— 引自章节:赤木明登选品
  • 如果盘子薄厚适当,能看到透出的木轮属于直木纹,非常迷人。这是阔叶树身上最好的部分。 仿练行众盘,P15 (查看原文)
    May 2021-10-04 19:23:22
    —— 引自章节:形诞生的场所——赤木明登
  • 而真正的合鹿碗诞生于近世,制作工序是在以柿漆与碳粉混合制成的廉价底胎上涂一到两层不透明漆。如今木胎师和漆涂师分工制作的方式,是明治时代以后开始的;而合鹿碗的一大特点,便是木胎制作和涂漆全由一人完成。 P21 译注 近世:在日本泛指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和江户时代1603-1867 柿漆:又称“柿涩”,系采摘未成熟而色青味涩的柿子果实,捣烂加工制成的胶状液。 (查看原文)
    May 2021-10-04 19:33:18
    —— 引自章节:形诞生的场所——赤木明登
  • 只是一块板,又不只是一块板。宽幅二尺四寸,纵长一尺,厚四分。纵横和厚度间有着绝妙的平衡。只在榻榻米上轻巧地一放,就很舒服怎么也看不厌。单是想到存在着设计这样一块板的人,就得很了不起。板材上细密的针叶树直木纹,想必是出自桧木。两端的切口藏得很好,内部设计有防止翘棱的梯形木榫。贴了布的底胎上涂了松烟墨的钝黑漆料,呈现出珠子般的张力。由于打理得很好,几乎没什么磨损和伤口。盒内书有“茶道千家十职”中的漆涂师“初代宗哲”的字样,即使并非完全可信,年代也绝对可靠。 p27 译注 茶道千家十职:专门为千利家族生产茶道用具的十个家族。 (查看原文)
    May 2021-10-04 19:40:02
    —— 引自章节:形诞生的场所——赤木明登
  • 奥羽钵 年轻的时候,我读道元的《正法眼藏》,其中有一句“排列吾身,终成尽界”,当时我不解其意,囫囵吞枣,直到开始从事漆艺,复又想起了这句话,终于豁然开朗,明明它是说“将一个个我排成列,便有了世间万物”。为了探求造型的起源,我不断追溯过往,摹写出那些在不同阶段相遇的古碗。不是做一个,一旦开始摹写古形,同样的碗我做了上千个,有时甚至上万个。日复一日持续不断地进行单纯的作业,把我引入忘我之境,忘记那个造物的主体是自己。原来不是我在制作器物,而是器物利用我这个媒介,自行繁衍了。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更通透了,我能看到那些从我手中创造出的器物,把我作为“此刻”的节点,令“过去”和“未来”在我两端垂直地延展。同时器物又把我作为一个中心,向世界这个浩瀚的平面无限扩展。这既是在说器物,也是在说一切事物的本质。原来,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和这个世界相连的。 p55 赤木明登 译注 道元(1200-1253):日本镰仓时代著名禅师,将曹洞宗禅法引进日本,为日本曹洞宗始祖。《正法眼藏》是道元执笔的佛教思想书。“正法眼藏”本来指佛法的本质,重要之事物。禅家将之视为教外别传之心印。 (查看原文)
    May 2021-10-05 07:16:28
    —— 引自章节:形诞生的场所——赤木明登
  • 与其造型一样,器物上的纹样也都各具寓意。无论主题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的幻想,描绘的目的和所要传达的信息都十分明确。只要能读懂其含义,我们的精神便得到了满足和救赎。但可惜的是,现代人的感受力正在日益退化。 p41 (查看原文)
    May 2021-10-04 19:48:48
    —— 引自章节:形诞生的场所——赤木明登
  • 戗金是轮岛漆中一种传统的修饰工艺,通常在上涂工序之后,在表面用凿刀刻出线条,在刻痕内填入金漆。这个重箱是在朱漆之上施透明漆的“溜涂”表面进行雕刻,并保留了下涂的朱红色,没有填金漆即为素雕。虽然作者不详,但充满生命力的刻线,绝对是名家手笔。 p43,赤木明登 (查看原文)
    May 2021-10-05 07:41:33
    —— 引自章节:赤木明登选品
  • 日本的“象嵌”工艺,是在金属、木材等材料的底板上,雕刻出细致的图案,再在图案上镶嵌金、银或贝等其他材料,打磨成型的技术。图中左边是镀了金的铃铛。当时使用的镀金技法,是先将打薄的金和水银混合成液体,然后涂在银或铜表面,通过加热素发水银,使金粘贴于表层。 p115 (查看原文)
    May 2021-10-07 17:29:16
    —— 引自章节:长谷川竹次郎选品
  • 后来,父亲用蜡型铸造工艺制作茶道的盖置时,把蜜蜡递给我,让我一起帮忙浇灌。当时做的银犬和银象盖置,被夸赞了一番,至今还放在我的抽屉里。 p121 注译: 蜡型铸造工艺:先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后将蜡化去形成空腔,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成形得到铸件。 盖置:又叫盖托。日本传统茶具,用于放置铁壶、铁釜、银壶的盖子。盖置制型小巧,对工艺的精细要求高,造型丰富多样。 (查看原文)
    May 2021-10-07 20:32:54
    —— 引自章节:长谷川竹次郎选品
  • 盒的侧面绘有菊花,顶部盖子上则画着凤凰和梧桐。菊花在日本拥有最高贵的地位,梧桐则是凤凰的栖息之木。如此绚丽的纹样,想必包含了制作者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盒盖上的凤凰是死亡与重生的象征,就像碗沿处蛇形的玉缘,也拥有同样的含义。 (查看原文)
    井上冰 2022-03-09 19:00:36
    —— 引自章节:赤木明登选品
  • 雕漆工艺,是在涂完数十,甚至数百回色漆的漆胎表面,用凿刀雕刻,并根据凿刻的深浅表现色彩的技法。精美绝伦,让人惊叹不已。 (查看原文)
    井上冰 2022-03-09 19:02:03
    —— 引自章节:赤木明登选品
  • 重盒上描绘了猩猩从大缸里汲水的场面。猩猩是一种幻想出的异兽,嗜酒。在能剧的表演剧目中,猩猩送给和它亲近深交的人,一个能源源不断倒出酒的酒缸,使其家业永世兴荣。 (查看原文)
    井上冰 2022-03-09 20:21:14
    —— 引自章节:赤木明登选品
  • 在欧洲,餐具于中世纪才登场¹,最初专供于上层阶级,普通百姓进食,还是以手抓为主。与现在不同,早期的餐匙柄很细,这是由于使用时手从上握到了匙斗根部。用手进食的情况下,人们会隆起手指朝自己的方向抓取食物,送进嘴里。餐匙正是在这套动作延长线上的发明。它的造型真实而直观地传达出了“进食”这个行为的身体性。 —————————————— 1 在欧洲,汤匙于17世纪才开始普及。刀、叉、匙作为餐具则是在19世纪才确立的。 (查看原文)
    井上冰 2022-03-09 20:24:48
    —— 引自章节:赤木明登选品
  • 狛犬¹ 木 日本/江户时代 右 w135mm x h345mm x d335mm 左 w130mm x h350mm x d300mm 尽管有些失礼,但初见这两只神兽时,我被它们呆头呆脑的样子逗乐了。虽然构造上完全具备“阿吽”形的特点,但滑稽的外表透着一股漫画风。这是什么呀?狮子?狗?也似猿猴,或者其他动物……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宠物店里那种看上去笨拙却惹人怜爱的狗,总叫人忍不住多瞅几眼,这对狛犬也给我同样的感受。 打从初次照面,我脑中总会时不时浮现出它们滑稽的表情。大约过了一年,某次我经过那家熟人的店,发现它们被陈列在榻榻米的和室镇宅。看到那副熟悉的呆萌模样,我还是忍不住笑了。 ———————— 1 狛犬:起源于印度,与佛教一起从中国经由朝鲜半岛传人日本。作为守护神明的神兽,被置于神社和寺院的人口或本殿前。一只张口发“阿”音状,另一只闭口发“吽”音状,故称“阿吽”形。 (查看原文)
    井上冰 2022-03-09 20:40:43
    —— 引自章节:内田钢一选品
  • 石刻的圣母玛利亚像,形制上简化到了极限。最初,我只是单纯地被雕像身上简素高洁的静美之姿所吸引,后来了解了它的时代背景,心情变得有些复杂了。 如果把这尊圣玛利亚像倒过来,头部埋人土里,露在外面的部分看上去就和一块碎石别无二致。江户时代,幕府发布禁教令,对基督教徒进行了残酷镇压,这是当时隐匿的教徒为规避政策上的迫害而设计的造型。合掌祈祷的动作不但没有省去,反而显得更纯粹了。我想正因如此,它超越了一般雕像的造型美。 (查看原文)
    井上冰 2022-03-10 08:00:25
    —— 引自章节:内田钢一选品
  • 汗血马 w91mm x h70mm x d30mm 中国/汉代(公元前后) 汗血马作为传奇名马,汗血马的传闻一直未断。这是在中亚国家真实存在的马种。据说汗血马能日行千里,其出的汗鲜艳如血。 其实这匹马,脚踩着飞燕。汗血马跑起来都可以踩到天上的飞燕,可见其速度惊人。然而前一位收藏者没有注意到马脚下的飞燕,在那儿开了孔进行固定,还做了郑重的装裱。我很生气,当场把这匹宝马取下来买走,只把硕大的外框留在店里。 (查看原文)
    井上冰 2022-03-10 08:03:18
    —— 引自章节:长谷川竹次郎选品
  • 这次筛选的收藏品基本没什么是纯粹为了使用而制造出来的用品。回顾历史,只具备用途和功能的产品,也是近一百年才出现的。本来,我们在宇宙中如何存在,这样的问题和一个人的世界观、宇宙观密切相关,而“形”就是在这样的拷问下诞生的。作为手艺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和自然材料打交道,因此我们自身对待自然的态度,会直接表现在作品上。 (查看原文)
    七阔 2022-11-23 16:22:46
    —— 引自章节:对谈 | 形从哪里来,又将去向哪里?——赤木明登、内田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