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汉代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与工艺形态,它作为漆物体系,已然建构出了汉人的生活理念、审美观念与文化体系。
本书以汉代漆艺为研究对象,兼采前人研究之长,聚焦汉代漆艺的整体文化生态,旨在勾勒出汉代漆艺的发生、进化、形态、范畴、命题、风格、符号、美育等文化范式,以期整体地呈现汉代漆艺的体系性文化风貌,恐有助于留住汉代漆工精神与漆文化记忆。
潘天波,安徽无为人,博士,艺术文化史研究学者,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传媒学院研究生导师,福建拓福漆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3项,省哲学社科课题3项,发表论文138篇,出版著作《科研训练理论与实践导论》《现代漆艺美学》《符号与心体》《变化的传播偏向》《漆向大海》等10部,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专著《现代漆艺美学》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漆器的文化史是很值得研究的题目,作者大体上也从这个方向切入,但作者最后还是选择了流俗的美学和美育路线,对方法论的阐述十分外行,应该没有怎么读过原著。在具体论述上,作者十分按捺不住自己的想象力,许多地方不够严谨,比如说漆艺是视觉转换为听觉的途径,在没有史料依据的前提下如此写作,多少有些武断。而且看书名本以为“大漆”是文献已有的专业术语,没想到竟是作者生造的词,作者只引用了关于“大”的文献,却制造了一... 漆器的文化史是很值得研究的题目,作者大体上也从这个方向切入,但作者最后还是选择了流俗的美学和美育路线,对方法论的阐述十分外行,应该没有怎么读过原著。在具体论述上,作者十分按捺不住自己的想象力,许多地方不够严谨,比如说漆艺是视觉转换为听觉的途径,在没有史料依据的前提下如此写作,多少有些武断。而且看书名本以为“大漆”是文献已有的专业术语,没想到竟是作者生造的词,作者只引用了关于“大”的文献,却制造了一个“大漆”的概念。 (展开)
> 1人在读
> 5人读过
> 17人想读
订阅关于大漆王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云吐月 2024-03-27 11:11:21 北京
漆器的文化史是很值得研究的题目,作者大体上也从这个方向切入,但作者最后还是选择了流俗的美学和美育路线,对方法论的阐述十分外行,应该没有怎么读过原著。在具体论述上,作者十分按捺不住自己的想象力,许多地方不够严谨,比如说漆艺是视觉转换为听觉的途径,在没有史料依据的前提下如此写作,多少有些武断。而且看书名本以为“大漆”是文献已有的专业术语,没想到竟是作者生造的词,作者只引用了关于“大”的文献,却制造了一... 漆器的文化史是很值得研究的题目,作者大体上也从这个方向切入,但作者最后还是选择了流俗的美学和美育路线,对方法论的阐述十分外行,应该没有怎么读过原著。在具体论述上,作者十分按捺不住自己的想象力,许多地方不够严谨,比如说漆艺是视觉转换为听觉的途径,在没有史料依据的前提下如此写作,多少有些武断。而且看书名本以为“大漆”是文献已有的专业术语,没想到竟是作者生造的词,作者只引用了关于“大”的文献,却制造了一个“大漆”的概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