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原文摘录

  • 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本领之一就是察言观色。不清楚对方心里想什么,就无法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做事情当然就无法取得满意的结果。要想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在洞察人心、揣摩人意上多下工夫,正所谓“进门看脸色,出门观天色”。个人的情绪和心理往往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往往可以通过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读懂对方的心意,从而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办起事情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查看原文)
    小木 1赞 2020-04-25 23:58:23
    —— 引自第111页
  •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明止而藏:动而出,阴随而人。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0 21:47:58
    —— 引自第4页
  • 纵观古今,可知圣人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做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灭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顺势而为,就能克敌制胜。今天的我们,若能学习古时圣人之法,并将其正确地运用于各类所做之事中,定能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1 14:57:02
    —— 引自第10页
  • 阴阳作为权术,在敌我对垒和斗争中则是克敌制胜的智慧和法宝,但它绝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谓“上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在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谈感情还是谈生意、求合作,都应该以真诚为基本前提,而不能做“阴阳双面人”甚至阳奉阴违,否则,就可能失去朋友、真情、信誉、合作和发展的机会。总之,善于玩弄阴阳之术只是一种应对敌人的策略和手段,用之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1 15:00:46
    —— 引自第11页
  •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张弛有度。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能够兼顾严肃和活泼,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潇洒自如。一味的张,就会让自己绷得过紧,往往会导致自己失去弹性和张力;一味的弛,往往会让自己变得松垮、懒散,失去进取心和斗志,进而停步不前。所以,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失败的时候不要灰心绝望、萎靡不振,只要坚持就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人生之中,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个平衡,包括张弛有度的工作和生活。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1 16:46:02
    —— 引自第12页
  • 可以说没有管仲全面和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才能,也就不会有齐国的繁荣和齐桓公的霸並。齐桓公大胆起用管仲这个“大仇人”,结果“仇人”帮他缔造了盛世江山。类似的事例历史上有很多,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任用魏征。唐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国之道都为后世所推崇,而在他所有治国方略当中,用人之道是最为后世所推崇和称道的。在唐太宗理政的23年时间里,所用的文臣武将不胜枚举:除了魏征,还有尉退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等,无不是有才之士。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2 20:35:05
    —— 引自第14页
  • 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生命有涯而知无涯,有限的生命不可能体验所有的事物。直接经验是宝贵的,但却是有限的。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借助别人的思维从间接经验中获得智慧。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自己获得智慧的路径之一。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2 22:56:34
    —— 引自第25页
  • “因其言,听其辞”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在销售和谈判方面。谈判中一定要善于倾听。因为谈判中有一半左右的时间要听对方说话。常言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会不会倾听,能不能听懂对方的话中之意、听准对方的“弦外之音”,能不能在倾听中摸准对方的“软肋”或“破绽”,从而迅速调整应对的策略,关系着整个谈判的成败。个高明的谈判者不仅要善于用耳倾听,还要善于用嘴在不显山露水的情形下,引导对方多多地说、不停地说。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2 23:02:13
    —— 引自第27页
  •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人产业,日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捷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3 17:23:36
    —— 引自第39页
  • “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是唐太宗继帝位后与右仆射封德彝对话中的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贤オ,关键在于知,而知贤オ,首先要能识别。但是,识别人这一工作,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困难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在于他的复杂性。人的智商、情商以及在实践中的选择能力,其他的动物是无法比拟的。实践证明,看准人,并加以妥善使用,事业则无往而不利;看不准人,就会用人不当,即使再好的事情也会导致一塌糊涂。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4 11:58:30
    —— 引自第70页
  • 风平浪静的时候,聚集在身边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知己,且事到临头,这些人就作鸟兽散了。但在危难之时能不离不弃、携手共渡难关的人却一定是真正值得珍惜的朋友。所谓“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4 12:03:56
    —— 引自第74页
  • 让管理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心理距离拉近,让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无東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的理念在优秀的管理者心中越来越达成共识。要让管理真正亲和于员工,不仅表面上要与员工拉近距离,还要真正关心员工,不单是关心员工的家长里短,更重要的是关心员工的前途和未来,包括员工的薪水和股票,也包括员工的学习机会、得到认可的机会和得到发展的机会。 (查看原文)
    小木 2020-04-24 12:08:36
    —— 引自第78页
  •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始终,阴极反阳。” (查看原文)
    山君 2020-08-05 14:22:22
  • “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 (查看原文)
    山君 2020-08-05 14:22:22
  •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己反往,彼覆之。 (查看原文)
    山君 2020-08-05 14:22:22
  •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查看原文)
    山君 2020-08-05 1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