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關於24版的,但誤置於19版條目的論壇。)
網友已指出的误字,不重複了,所见尚有:
P50第4行,“千万其端,给我生民,絶灭仁义以塞天下之耳,屏弃礼乐以塗天下之目”,“给”字误,当为“紿”。
p89頁下注1,“時舉子有以公卿關節,不遠千里百求首薦者”,“百”字誤,當爲“而”。
p244正文末行,“討赋則免”,赋——賊
P323,“梁慧王”,慧——惠
p359,“見且由不得亟”,由——猶
p490第1行,“董舉子專誦王氏章句而不解義”,董——蓋
p502,「自韓愈與李翱的《論語筆解》提出“昼”字爲“画”字之误」,昼——晝、画——畫。這裏“晝”“畫”二字必須用正體字,不可用簡化字,否則成無的放矢。
P553正文末行,“余掌求其故,三君子皆萃于东南,若相次第然”,“掌”字似误,似当为“嘗”。
p559正文倒數第3行,“趙與时《賓退錄》”,时——旹。人名特定用字不可改字。
p563,“湖州學興,竊意遺聲寓之塤籥,固擇取二《南》、《小雅》數十篇,使學者朝夕詠歌”,固——因。
p638第4行,“脫有行者,亦莫能興,或因以取亂,王葬後周是也”,葬——莽。王莽,新朝皇帝。
p567,關於錢惟演語,

此處第3段第1-2行作者的解釋恐有未協。“經典文章可以大模大樣地擺在書房裏坐着閱讀,小詞,則只能躲在廁所裏獨自欣賞”。按無論在書房,在廁所,都是一個人,並無干“大模大樣”或“躲在”什麼地方偷偷看。況且上文明言,“語僚屬言”,可見看小詞事原本公開說與他人,毫無避忌,更談不上要“躲在”廁所閱讀。故此,廁所讀小詞,並非要“躲在”那裏,而是不得不解決生理問題如廁時,利用這點時間讀小詞。書房讀經史,如廁看小辭,其中當然有對於讀物的等級之分,但並非需要對他人有所隱瞞避忌。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