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年,提出“民艺” 一词的日本思想家柳宗悦先生写下了《工艺之道》,开启了日本民艺的理论探索之路,也让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如一只茶杯、一个饭碗身上所寄存的美感,第一次受到如此炽热的礼赞。
如今,距柳先生的发言已过去九十年,他的美论在日本影响深远,但是否真的被深刻理解了呢?是否存在与时代不符、需要更迭的部分?当今的手艺人生活在距柳先生的时代近百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纪,对他们而言,手工的意义在哪里?人们还能重识寻常美物的精髓吗?
本书是日本当代漆涂名家赤木明登,将自己在杂志专栏上连载八年的文章,进行增补、修改后的整理之作。面对地方工艺越来越庸俗化,本作日常使用的民艺品也与生活渐行渐远的现状,赤木明登重拾《工艺之道》,潜入民艺世界的源头,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体悟“何谓美物”,写下了这部与他的漆艺生活融为一体的民艺新论。
柳宗悦说,美的器物上有救赎之道;赤木明登说,柳先生的文字救了自己。他参照柳宗悦经典著作《工艺之道》的书写结构,令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二十一世纪民艺》与之仿若形成互文。赤木明登追随着柳宗悦对美的敏锐与求索,同时也因应时代现实的更新,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补充,甚至怀着尊敬之意给予批判。
书末附赤木明登特意遴选的20件最能代表当下民艺之美的物品,直观地传达作者对美物的眼光。
【编辑推荐】
(1)日本漆涂名家赤木明登,回溯民艺之路,探求跨越时代的“美物”之本,写下与每日生活融为一体的民艺新论
经历过民艺运动洗礼的日本,手工艺品如今虽仍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但许多情况下只是被视为蕴含过去乡土情趣的观赏之物,或者从纪念品商店带回的伴手礼。赤木明登自出师独立起,便致力于制作供人们日常使用的漆器。在迄今已近四十年的手艺生活中,赤木明登不断反思手工艺的本质,试图诉说手工艺在今时今日的生命力所在。民艺不只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简素普通之好物”这样一个简单的空壳,在这背后,更重要的是充分理解民艺的精髓,以找到既一脉相承又因应时代变化的“美物”之本。赤木明登从自己的漆艺生活,从顺应时节的每日作息,甚至从对杯中物的嗜好里,寻找共通的、能超越时间传递下去的美之精神。
(2)重新解读柳宗悦为民艺奠基的经典著作,化为贴近当代生活的审美思考
日本思想家柳宗悦以一本《工艺之道》,开启了民艺运动的风潮,深深影响了日本的手工艺生态和生活美学。在赤木明登遭遇迷茫时,柳宗悦留下的一系列经典作品“救”了他,促使他重新回到民艺的源头,寻找能化为今日精神动力的美学精髓。本书虽取“民艺新论”的架构致敬柳宗悦的《工艺之道》,但赤木明登是以自己的实际生活,去重新体会柳宗悦所提出的“直观”“用之美”“下手之美”等经典美学概念,充满从心发出的诚挚反思与日常的细枝末节。他反省年轻时以物型取巧的制作理念,在进山采菇时想到人与自然的共处、人与工艺的融合,在探访清酒酿造人时体会人与物的亲和,近百年之前的美学观念,都化为了生动的细节。书末附20幅代表当今民艺之美的物品摄影,直观地传达赤木明登的审美眼光。
对于美的事物多少有些兴趣的人,都无法绕过柳宗悦的民艺论。赤木明登是漆器工艺的实操者,他将柳宗悦所倡导的“日本之美”反复咀嚼、消化,洞悉其本质,从中挖掘出应当由下一代手工人传承下去的东西,并将之提示给我们。
——坂田和实, 古董鉴赏家
4 有用 [已注销] 2019-03-13 17:06:22
看柳宗悦民艺理论时的困惑,在这本书里有了些基于当下这个时代的解答。打开书的时候心跳漏了一拍,真美啊,像高雅的陶器
2 有用 瑞安D 2019-03-25 22:57:42
不愧是学哲学出身的手艺人,思考深度与思想境界之深让人十分钦佩。从自然观讲到匠人精神,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所探讨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民艺,在艺术设计以及其他多个领域上都是相通的。
0 有用 melody 2021-12-05 22:14:24
从民艺中理解“直观”,这点很有趣,整篇文字中展现出一种包容谦逊的力量(柳宗悦文学作品的读书心得笔记)。
1 有用 淡古丁 2020-06-25 00:24:50
年度书籍
1 有用 范德罗 2020-05-05 12:17:10
当作散文读还不错,当作工艺理论著作读的话,跟柳宗悦差得就跟郭敬明和鲁迅一样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