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的焦虑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苏瓦林 2019-06-28 15:00:00

    一枪入魂,天才型,跨界干掉聚讼夹缠的董其昌难题

  • 16 胡晓晨 2019-08-03 21:12:00

    布鲁姆教授提到,当诗人的“父亲”宣告死亡的时候,作为“迟来者”,如何在“父亲”的“尸体”上建立自己的影响,这是一种焦虑,焦虑带来了压抑。于是他提出了六种“修正比”: 1.诗的误读或者有意误读,一种纠正 2.“续完和对偶”,即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 3.“重复和不连续”,即打碎与前驱的连续运动 4.“魔鬼化”或“逆崇高”,意为朝着某个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是对前驱者“崇高”的反动 (3和4都在努力压抑对已逝者的记忆) 5.孤独之自我净化,唯我主义,是一种竞赛本身,与已逝者的殊死搏斗 6.“死者的回归”,前驱者的灵魂凭附在迟来者身上,迟来者诗人的成就似乎可以使前驱诗人退居次席

  • 15 Jabberwock 2020-05-08 01:10:42

    重读。以前读懂的现在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没读懂的现在也不敢说懂了。布鲁姆实在太推崇莎士比亚了,“影响的焦虑”简直就是在形容莎士比亚和布鲁姆本人之间的关系,这种焦虑被布鲁姆近似话痨般的饶舌和偏冷门的吊书袋行为所冲淡。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既成就了布鲁姆的文学批评,也遮蔽了他的双眼。这一版里的再版前言“玷污的苦恼”里,布鲁姆似乎并未搞清楚乔伊斯眼中的莎士比亚,他觉得乔伊斯和自己一样将莎士比亚视为后来者无法避开、只能想尽办法误读之的超级强者诗人,但他忽略了《尤利西斯》里的莎士比亚其实是《芬尼根的守灵夜》里HCE的雏形和先声,也就是说乔伊斯理解的莎士比亚是所有平凡至极的普通人(Here Comes Everybody)的化身:他被欺骗、被戴绿帽、爱而不得、为肉身而苦恼(Hoc Corpus Est)。

  • 1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24-03-19 00:47:31 北京

    不同于上帝及其所造的“时间性世界”,古希腊的神使,艺术之父赫尔墨斯代表了否定线性时间,并在螺旋状因果链中不断回复到自身的“无限”,即对“界限”的规定与制约的否认与逃离。被颠覆的“时间性-因果律”在赫尔墨斯(他或可称得上布鲁姆意义上的“诗人”)手中换上新的面貌,“前因后果”的理性原则被“倒果为因”所取代。这正是六种修正比中的最后一种。全书展示了对“时间”的反抗,诗人凭借想象,想要达到“自由”,作为方法或者过程的“误读”,也绝非简单的阐释路径或写作指导,而是始终指向超越性的目标,对抗时间。时间在此是世界的本质,而误读是一个反世界事件,目的在于废除作为世界的时间,步入(呈现为修辞的)末世论般的圆满与永恒。保罗 新约 林前曾说“时候减少了…要像没有,要像不”,便是弥赛亚生活的一种表述法(阿甘本)

  • 1 卓嵁明 2021-04-07 16:58:19

    久仰,花罗德教授的直写主义亮剑。我反而被那些论断深深吸引,可能也是因为(说实话)大量推理和举证没看太懂。“误读”说只是乖乖待在绪论里的一个前提,这篇论文指挥了太多东西;真正的理论家啊。

  • 0 ahskfjcndhe 2022-03-26 21:42:40

    影响的本质是误读。

  • 0 pallas 2022-03-21 22:44:43

    毕业论文相关,很想看懂。

  • 0 魚在危險游泳 2022-03-13 13:29:19

    布鲁姆描述的诗人的一生:发现自己是个“赝品”,意识到影响存在,产生焦虑——确证“正品”合理性,以续完对偶、反重复不连续等方式压抑焦虑——以魔鬼化逆崇高来抵抗焦虑——前者的投影让后者成为好的“复制品”,用高度的唯我方式获得新的想象力去净化“阴影”,重新发现阴影之下的自我存在,开始躺平,制造新的“阴影”。是则是又不尽如是。在影响的遮蔽下创造性变得可疑,但“影响的焦虑”确实是个伟大的“创造性发现”。

  • 0 Emily👑 2021-10-31 16:01:08

    生活的谬误是生活的必要,诗的谬误是诗的必要。

  • 2 sentientbeing 2021-10-26 15:05:12

    读完后,立刻搜王菲的《守护天使》来听(就很配!(布鲁姆这家伙写得真的有够诘屈聱牙哦

  • 2 淮王旧鸡犬 2021-11-22 14:03:39

    布鲁姆真的是难以超越的一座大爹,拿着弗洛伊德和尼采传下来的双手巨剑在白左堆里一下一个小朋友。他没有问题么,你真的要被他牵着鼻子走,回到那个“文学本身”的立场上面去么?当然不能,可你也没有避开他的办法。如果一种新的框架不够强力,不能加入自己的规则来改写全部的规则,那么你的文学就是孱弱的,譬如今日泛滥的各种白左屎块。所以我觉得,如果一种新的文学真的能够实现其夺取一切都野心,那就要在他面前堂堂正正地把他莽穿。

  • 0 Riecy_ 2022-05-19 11:02:10

    感觉把奇怪的能力用到理论里了,把这本当理论读注定了它不能被看懂的命运2333 以诗注诗的zhuangbility,或许,你喜欢隐喻吗?(doge

  • 0 鲁正 2022-10-06 23:12:06 河北

    我误读了这本书

  • 0 振翼风时势 2022-10-19 18:54:14 天津

    毫无疑问,布鲁姆并不希望有相对多数的读者理解他的论述,多重的譬喻以及象征,事实上掩饰了他的焦虑,只需看看成为被广泛尊敬的学者后的他的再版序,就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差异;莎士比亚和马洛的关系更多基于文本,而不是基于一重重的遮蔽。然而,就结论而言,布鲁姆归纳并道出了一种广泛的影响及其焦虑,这是很中肯的,但他的创见更在于他的反叛者角度,且其立足点又始终是实质上的肯定前驱。试着对他的六种修正比作点显然是读者的臆测性总结:1.偏移;2.延伸其没有延伸的意涵;3.破坏路径的连续性;4.捧杀,甘为魔鬼;5.自残与前驱相似之处以损前驱;6.成为强者诗人后对前驱的反作用。

  • 0 白牛芜狐 2022-12-04 18:11:58 陕西

    西方学术专著很多都写得像诗歌语言,也好也不好,好的方面是挺美的,坏的方面是我看不懂。从字缝里勉强看出两个词: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作者自己也不免受焦虑的影响,以至於不想列参考文献,施主渡人,反是着相。

  • 0 劣质借口 2024-03-02 15:16:28 北京

    😫😫😫😫😫😫😫😫😫😫😫😫😫😫😫

  • 0 晴柔 2024-03-06 10:33:56 重庆

    丁宁老师课上开的书单

  • 0 俺老张来也 2022-10-30 13:07:08 北京

    刚读到序就想到了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的流溢说。布鲁姆不是在处理经典的影响问题,而是处理现代语境中主体性如何自处的问题(如何摆脱前人影响的焦虑,如何运用自我判断定位自身的问题),然后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提出一整套的修正方式。他对于莎士比亚的推崇,仿佛将莎士比亚类比作太一。

  • 0 豆友95856.0947 2024-03-18 21:18:23 安徽

    很深,现在的我还不能完全吸收

  • 0 事有難言齋主人 2024-03-20 15:46:46 北京

    布鲁姆本身的晦涩笔调结合翻译让这部“小书”远不如国内借镜其理论的研究那样通俗,当然后者似乎绝大部分也都属于一种“误读”。就古代文学研究而言,使动“影响的焦虑”者的用法其实更接近“阿波弗里达斯”一章所谓“文体的焦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