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宏观社会学的经典,视野极为开阔,现在恐怕已很少有社会学者还做这样的尝试,主流的模式都是田野调查基础上细化的定量、定性研究,本书的写法几乎可说是“古典”的,但其实从中引导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启发,值得深入。分析模式有点偏重静态,不过作者抓住了要点:社会是在中心与边缘的不断变化与重构中生成生长的。全书的论述虽然像很多社会学理论一样,有点共时性研究的意味,但这种中心与边缘互动本身,对历史意识却可以带来很好的启发。
印前审读*n … 虽然看似是作者长期的零散论文合集,但整本书在主题上能够看出相当统一且明显的写作规划,其学术野心也不言自明。很多学术著作习惯于从一个理论出发探讨各种现象,或是由众多现象推导出一套体系。希尔斯这本书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围绕“中心与边缘”这个相对宽泛而笼统的概念,融合并贯通了多个并行的理论体系乃至学科领域,并深刻地剥析出了现代社会的诸多重要特征 … 译文也非常准确、流畅,能够从中看出译者的用心与学养。
相当精彩的一本宏观社会学论文集。中心与边缘这一核心二元范式,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主线而已。而对于社区—社会,初级群体—次级群体等社会学学术史上的经典二元范式,书中都有精妙而透彻的论述。作者的论述,融经验材料和理论建构于一体,深谙韦伯所谓“理想类型”之精髓,又立足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学”(仿周其仁老师语),展开贴近实际而接地气的分析。实为社会学研究和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读着不快乐,译者完全可以更大胆&稍微摆脱一下对四字词的迷恋。作者对最本质和抽象的东西有种执着,把零散的想法集合起来,其实说的还是自己身处的二十世纪和现代性。对韦伯克里斯马的日常稀薄化(而非消失)的论述蛮有趣的;最近看完《走向共和》,读最后两章也真是心有戚戚...“许多折戟的雄心散落于斯,锈迹斑斑,尘垢满面。”
卡丽斯玛部分极其的精彩!
值得细读。
#人文与社会译丛# 爱德华·希尔斯论文历时20多年,涉及知识范畴广博,在内容和逻辑上却有显著的连贯性……
“生活是有机体维持其完整性的永恒斗争,这需要安全性,防备环境的某一部分险恶地侵入另一部分的食物流之中,也是抗住有机体自身的腐朽和行为失当的危险、维持自立的永恒斗争。纵然环境有利,人也不能维持稳定的均衡,他的成长随之带来他措手不及的种种困难。”
不知是译文还是原文的关系读起来不太通畅
一本论文集,只选读了第一编与第二编的论文。其中《中心与边缘》和《加冕礼》非常好,本来想读完,但不知为什么对这么宏大的东西读多了就腻的了。
“宏观社会学”这个名字便折射了社会学重造社会的野心 本来想看到一些关于帝国的研究 但没有找到:)
看罢才明白甘老师为什么不时会怀念他的这位老师。序言部分是极动人的,一位学者数十年勤奋的思考轨迹。中心与边缘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其实就是不断回到“人是政治的动物”这则亚里士多德的箴言。在人类对现代性尚未绝望的时代,希尔斯还在摸索着一条稳妥的道路。
为了整合
翻译的太差,严重破坏原著。有些句子简直到了不能读的地步!什么叫做“还有他人的不在其行动或对我们的个人态度的某些特点或特征也很重要”??
读起来比较艰涩,但是仍然能把握到各篇脉络。论述思路:领土性—社会整合—共时性,中心与边缘的空间性论述使得思路更加立体化也更加自由,实际上揭示的并非是传播论式的单向流动,而是强弱不一的作用力。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是永远彼此对抗纠结互生的矛盾
反概念,重叙述。绵密。要重读
不少论文引用,多个圈圈
C91-53/184 2019待二刷。
各种常用概念,名词总汇
> 中心与边缘
12 有用 维舟 2019-11-28 13:57:34
宏观社会学的经典,视野极为开阔,现在恐怕已很少有社会学者还做这样的尝试,主流的模式都是田野调查基础上细化的定量、定性研究,本书的写法几乎可说是“古典”的,但其实从中引导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启发,值得深入。分析模式有点偏重静态,不过作者抓住了要点:社会是在中心与边缘的不断变化与重构中生成生长的。全书的论述虽然像很多社会学理论一样,有点共时性研究的意味,但这种中心与边缘互动本身,对历史意识却可以带来很好的启发。
9 有用 萬古銀桑 2019-04-29 10:19:43
印前审读*n … 虽然看似是作者长期的零散论文合集,但整本书在主题上能够看出相当统一且明显的写作规划,其学术野心也不言自明。很多学术著作习惯于从一个理论出发探讨各种现象,或是由众多现象推导出一套体系。希尔斯这本书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围绕“中心与边缘”这个相对宽泛而笼统的概念,融合并贯通了多个并行的理论体系乃至学科领域,并深刻地剥析出了现代社会的诸多重要特征 … 译文也非常准确、流畅,能够从中看出译者的用心与学养。
3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9-07-11 20:19:06
相当精彩的一本宏观社会学论文集。中心与边缘这一核心二元范式,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主线而已。而对于社区—社会,初级群体—次级群体等社会学学术史上的经典二元范式,书中都有精妙而透彻的论述。作者的论述,融经验材料和理论建构于一体,深谙韦伯所谓“理想类型”之精髓,又立足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学”(仿周其仁老师语),展开贴近实际而接地气的分析。实为社会学研究和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6 有用 皮斯叽 2020-03-17 12:21:20
读着不快乐,译者完全可以更大胆&稍微摆脱一下对四字词的迷恋。作者对最本质和抽象的东西有种执着,把零散的想法集合起来,其实说的还是自己身处的二十世纪和现代性。对韦伯克里斯马的日常稀薄化(而非消失)的论述蛮有趣的;最近看完《走向共和》,读最后两章也真是心有戚戚...“许多折戟的雄心散落于斯,锈迹斑斑,尘垢满面。”
1 有用 神性的流动 2021-05-25 18:59:18
卡丽斯玛部分极其的精彩!
1 有用 朱敦敦 2020-01-20 09:52:49
值得细读。
0 有用 译林出版社 2019-10-28 15:03:35
#人文与社会译丛# 爱德华·希尔斯论文历时20多年,涉及知识范畴广博,在内容和逻辑上却有显著的连贯性……
1 有用 希罗周 2021-08-07 23:44:33
“生活是有机体维持其完整性的永恒斗争,这需要安全性,防备环境的某一部分险恶地侵入另一部分的食物流之中,也是抗住有机体自身的腐朽和行为失当的危险、维持自立的永恒斗争。纵然环境有利,人也不能维持稳定的均衡,他的成长随之带来他措手不及的种种困难。”
0 有用 Orpheus 2020-01-23 22:51:12
不知是译文还是原文的关系读起来不太通畅
0 有用 木南 2022-03-26 15:45:44
一本论文集,只选读了第一编与第二编的论文。其中《中心与边缘》和《加冕礼》非常好,本来想读完,但不知为什么对这么宏大的东西读多了就腻的了。
0 有用 我有一个小咪 2022-02-18 17:31:45
“宏观社会学”这个名字便折射了社会学重造社会的野心 本来想看到一些关于帝国的研究 但没有找到:)
0 有用 GJH 2022-03-09 20:56:22
看罢才明白甘老师为什么不时会怀念他的这位老师。序言部分是极动人的,一位学者数十年勤奋的思考轨迹。中心与边缘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其实就是不断回到“人是政治的动物”这则亚里士多德的箴言。在人类对现代性尚未绝望的时代,希尔斯还在摸索着一条稳妥的道路。
0 有用 西南风 2022-01-26 14:11:36
为了整合
0 有用 一世为白 2022-05-08 20:40:54
翻译的太差,严重破坏原著。有些句子简直到了不能读的地步!什么叫做“还有他人的不在其行动或对我们的个人态度的某些特点或特征也很重要”??
0 有用 风不再吹 2023-10-04 14:07:24 湖北
读起来比较艰涩,但是仍然能把握到各篇脉络。论述思路:领土性—社会整合—共时性,中心与边缘的空间性论述使得思路更加立体化也更加自由,实际上揭示的并非是传播论式的单向流动,而是强弱不一的作用力。
0 有用 行所在 2023-02-20 14:17:18 山东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是永远彼此对抗纠结互生的矛盾
0 有用 等待野蛮人 2025-04-14 16:16:11 北京
反概念,重叙述。绵密。要重读
0 有用 婼叶 2020-07-03 18:06:44
不少论文引用,多个圈圈
0 有用 慢慢走 2021-01-02 12:40:18
C91-53/184 2019待二刷。
0 有用 蓝道_RANDALL 2021-02-14 17:31:47
各种常用概念,名词总汇